有这样一个园子,里面种满了花草树木,有高有矮、有大有小,不一而足。
突然有一天,刮了一阵大风,下了一场大雨。暴风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这个园子,顿时,园子里一片狼藉。
风雨过后,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树倒下了,很多花凋零了,唯独那些小草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
我们在怜花惜木的同时,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经历了同样的风雨,为什么高大的树木和美丽的花朵都过早地失去了活力,而只有小草仍旧生机勃勃?
小草明白自己的弱小与处境的危险,并且一直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最后,它找到了,那就是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从土壤中最大化地吸收养料,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足以抵挡暴风雨的袭击。
我们不禁感叹,小草是何等的聪慧!它一定是经历了许多次的风雨,每一次风雨中,它都在主动地找方法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也许一种方法会让它失败,但它不会放弃,也不会固着于此,而是立刻去尝试其他的方法。就像它的根须在地下穿梭,碰到了坚硬的石头,它自然不会退缩,更不会“以卵击石”,而是绕道而行,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它的方法经过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完善,最终,即便是面临更强大的暴风雨,小草也岿然不动。
这是个故事。
这又不只是一个故事。
因为,有一个类似的园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园子叫做市场,其中的花草树木就是遍布各行各业的众多企业组织。我们曾经疑惑,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浪潮冲击下,诺基亚、摩托罗拉能够引领手机的发展潮流,联想能够从中关村异军突起,将“四海”远远地甩在身后,海尔能够走出国门,发出“海尔世界造”的口号?
我们不妨将真正强大的企业视为园中的小草,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下幸存,并且健康地成长,靠的就是小草那股找方法的精神。
方法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找方法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也不只是寻求一种办事的技巧或方式,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优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践。方法对了,一切都对了。方法错了,纵使你占有无穷资源,也会陷入管理的混沌状态而难以寻得出路。
所以说,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得以生存、赢得竞争、夺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企业都是将正确的工作方法放在崇高的位置上,加以奉行和实践。
日本松下公司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标语: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
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
不难看出,具有敬业精神并能开启智慧找方法的员工,才是松下公司最受欢迎的员工。为此,松下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人员进行“魔鬼”考核,只有善于找方法的人才能被松下所接受,才能融入松下的企业氛围中。
宝洁公司的“一页备忘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界的经典案例,崇尚简洁的宝洁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将工作备忘录缩减为一页纸,将核心观点和方法简明扼要地陈述在一张纸上,避免了沟通的不畅,提高了工作效率。
惠普公司实行流动性办公,这既对惠普直接产生了高效、节能的功用,又减少了各部门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公司实现透明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福特公司则专门成立了“员工参与计划”。此计划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积极找方法改进工作状况,对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起到了难以取代的作用。
美国保险公司MBL面对频琐复杂的保单申请程序,毅然决定进行流程再造。打破了原有的工作界限,削减了上百个原有岗位,设立了专案经理。这样做,不仅大大压缩了线形序列的工作,而且消除了中间管理层,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海尔公司将OEC管理法视为“海尔管理之剑”,企业上下坚决执行。努力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海尔员工的身上,建立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格兰仕公司对待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和方法,并将岗位职责范围设置得既精又宽。这种方法既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使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又给了他们压力与责任,促使员工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这些企业重视方法,并依靠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步步从优秀走向强大。同时,他们也明白,要想真正赢得市场,屹立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依靠的是善于找方法的员工。只有员工找方法,企业才能有办法;只有员工有思路,企业才能有出路。善于找方法的员工永远是企业的财富源泉,企业从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召唤。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中主动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让问题止于自己,而不是将问题推向老板;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用对的方法做对事,而不是喊着很忙却投身于毫无价值的事,那么,这些员工就是不可替代的、人人渴求的金牌员工,这个企业就是充满竞争力的、基业常青的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