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鹰的自述:在动物中,适应能力最强的就要数鹰了,鹰的栖息范围广泛,海拔高度也不能限制其分布。所以,在认识生存环境、适应环境方面,职场人士应该向鹰学习。有些职场人士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或现有环境发生变化时,常常不知所措,无法及时适应,以致最终被残酷的职场淘汰。只有像雄鹰一样具有超强的适应性,你才能在职场中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
适应环境是鹰生存的必需
美洲鹰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由于美洲鹰的价值不菲,在当地人的大肆捕杀以及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下,美洲鹰终于绝迹了。可是,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这一惊奇的发现让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对美洲鹰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只成年美洲鹰的两翼自然伸展开后长达三米,体重达20公斤,由于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的食物充足,将美洲鹰养成了这样一种巨鸟,它锋利的爪子可以抓住一只小海豹飞上高空。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种驰骋在海洋上空的庞然大物,竟然能生活在狭小而拥挤的岩洞里。阿·史蒂文在对岩洞考察时发现,那里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的空隙仅0.5英尺,有的甚至更窄。那些岩石像刀片一样锋利,别说是这么个庞然大物,就是一般的鸟类也难以穿越,那么,美洲鹰究竟是怎样穿越这些小洞的呢?
为了揭开谜底,生物科学家阿·史蒂文利用现代科技在岩洞中捕捉到了一只美洲鹰。阿·史蒂文用许多树枝将鹰围在中间,然后用铁蒺藜做成一个直径0.5英尺的小洞让它飞出来。美洲鹰的速度迅速无比,阿·史蒂文只能从录像的慢镜头上细看,结果发现它在钻出小洞时,双翅紧紧地贴在肚皮上,双腿却直直地伸到了尾部,与同样伸直的头颈对称起来,就像一截细小而柔软的面粉条,它是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轻松地穿越了蒺藜洞。显然,在长期的岩洞生活中,它们练就了能够缩小自己身体的本领。
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每只美洲鹰的身上都结满了大小不一的痂,那些痂也跟岩石一般坚硬。可见,美洲鹰在学习穿越岩洞的时候也受过很多伤,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们终于锻炼出了这套特殊的本领。为了生存,美洲鹰只能将自己的身体缩小,来适应狭窄而恶劣的环境,不然便很难得到新生!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生存对于雄鹰,同样是首要问题,它只有先活下来,然后才可能考虑其他。你找到自己的工作,你就能生存,也才有机会发展。社会不可能给每个人都提供工作岗位,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一些人自己创业。创业思维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创业的人越多,就越能够给其他人提供就业的机会,所以,积极地扶持创业,研究如何创业成功,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突出的社会矛盾。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的时期,同样,中国也正处在人才大竞争的前夜。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的出现,大学生不包分配,将打破一切行政式的人才垄断,这将对生活在这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心理,产生强大冲击。
但是,竞争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效应。当代青年的成就也只有在深刻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正如技术时代产生爱迪生的成就,理论变革时代造就爱因斯坦一样,社会需要是人才成功的第一环境。
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发生变化,一切都要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在改革中寻找出路。社会变化了,我们的思维都要变化。打破传统的观念,打破铁饭碗,怎样去挣回自己的第一桶金,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怎样成为强者,这一切都成为今天每个人变革思维的内容。
在越来越看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今天,一种错误的说法是:思想值多少钱一斤?虽然专业技能对于每个人的求职与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关于生存的法则本身却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有时候专业技能也许是一种束缚。
新西兰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卫·斯滕豪斯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所谓生存的法则就是,生物个体一生中的适应性变化行为。
这种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甚至植物也具有这样的适应性变化,因为植物能调节它们的生长和发育,以便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洛杉矶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大批美国人涌入这一地区,形成了淘金致富的热潮。然而,在这滚滚人流中,却有为数不多的人思考后作了相反的选择。他们也想致富,但自己却不淘金,而是为淘金者服务,为他们摆渡、洗衣、供应快餐和修建简易房租借给淘金者。
结果,淘金者中没有多少人致富,倒是为他们服务的人几乎个个致富。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不要只考虑热门专业,围绕热门专业的服务业才是未来的就业途径。我们选择新环境,是想让环境符合自己的特点,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裨益。
环境不仅是我们选择职业必须考虑到的因素,而且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还要考虑环境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譬如说提升罢,人人都有做官的欲望,这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人们总认为自己的提升是因为自己有某些才能。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谁都知道,一个人被提升时,首先要有职位空缺。没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提拔到一个“悬空”的位置上。
当然,我们不否认才华能力在提拔中的作用,只是说才华能力与机遇相比,毕竟是第二位的。君不见,一些才智很高的人,因为没有职位的空出而怀才不遇,可是,有些才智一般的人因为有空缺职位,顺势提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你想升职,而你的顶头上司的年龄却与你不相上下,等待空缺只能把自己等老。这时你就应调转单位或科室,寻找能让出空缺职位的工作环境。如果眼下没有空缺,但直接上司的年龄都快接近退休了,那这儿就是一个非常适合你发展的新环境了。
根据环境需要决定自己的职业,你就能够很快获得成功。相反,你就会有自己的才能被埋没的可能。这就是生存法则不同而产生的迥然相异的结果。
在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职场新人除了需要专业技能,可能更需要懂得生存的法则。而这种法则本来就是人类的基本知识,只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智慧日益分化的今天,人们才忽略了在古希腊就为它排好了的地位,它是一切知识的首位或一切知识之和,所以人们又叫它哲学,实际上也就是智慧,准确地说是生存的法则。这种情况也可以用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他认为只有人类的学习才具有“吸收”与“调适”两种境界。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动物的善于学习也具有“调适”的深度,而人类如果不善于学习,也可能达不到“调适”的境界。
说到这里,我们能不能根据环境决定自己的工作,关键是要善于思考,思考可以认识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也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职业。就像美洲鹰那样,依据自身的优势长处获得生存的权利与机会。虽然它也许并未经过“思考”,而只凭本能选择如此,但人们必须经过思考来产生智慧法则,而智慧法则则让人能调适,使自己与环境相适应,并因此而生存。反之,不思考就产生不了智慧法则,尽管有本领和技能,却可能逃脱不了无法生存的结局。
适应环境是鹰生存的需要,而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也是每一个职场中人生存的必需,像美洲鹰那样去改变自己,与环境相适应,你才能生存,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超强的适应性让鹰成为天空的宠儿
鹰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的大陆地区,从北美到南美,从沙漠到森林、沼泽,从海边到高原、丘陵,到处都是雄鹰飞翔的身影。寒冷、饥饿、疾病,甚至人类的屠杀,都没能让这个顽强的生灵退缩,一旦环境改变,鹰往往是最先做出反应的动物,正因为这种超强的适应性,才使雄鹰成为动物界的强者,天空的宠儿。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当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念,凡是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在这一自然选择的条件下的优胜者。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世界中同样适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适应史,人类就是在不断适应的道路上探索、收获和走向更加文明与进步的。人们最终的结局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关键在于谁在其中更能以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理性去适应社会了。
适应能力对于每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这也是他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适应能力都做不到,恐怕真的会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了。
比如,一群人同时到一家公司工作,他们的能力都相似,现实的情况是,往往那些最先适应新环境的人,最容易得到提拔,成为管理者。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改变自己,而不是逆来顺受。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逆来顺受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这是绝对错误的一种想法。对环境适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而逆来顺受只会让你成为环境当中最底层的弱者。
当环境改变,尤其是向坏的方面变化的时候,一方面,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让失望与愤怒冲昏头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用自己乐观的精神,不断去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同时也是在面对新的机遇,在变化中寻找走向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