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机遇 主动出击
鹰的自述:鹰眼一直被称为鸟类中的“神眼”,鹰在高空盘旋飞翔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并能判断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然后果断出击,绝不会手软。而且鹰在捕猎时注重高效,讲究一击毙命。瞎折腾、浪费时间是我们鹰无法容忍的。因为自己浪费时间,就是在给敌人机会。职场人士也是一样,只有善于捕捉机遇,主动出击,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强者。
用鹰一样的眼光去搜索每一个机会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眼一直被称为鸟类中的“神眼”。有人估计,鹰的视力是人的三倍。鹰在高空盘旋飞翔时,不仅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看到快速奔跑的小田鼠或是水中游鱼,也能以每秒近百米的速度,在几秒钟之内从高空俯冲下来,一举将猎物捕获,可以说是“爪不虚发”。无论是哪一种鹰的眼,都既可远视,又可近视,可谓是鸟类中最“尖”、最精、最灵敏的了。
鹰眼为什么如此锐利呢?原来鹰眼有两个中央凹,一正一侧,其中,正中央凹能敏锐地发现前面视野里的物体,侧中央凹则是负责接收鹰头前方的物体像。再加上鹰那灵活的颈部不断地转动它的头,这样它的视野就更加开阔了。
50多年前,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上空,一只老鹰从天际飞过,身在囚牢的孩子问老人:“为什么老鹰飞得那么高?”老人说:“因为它的翅膀大。”“为什么我只看到老鹰不断地攻击猎物,它却没有天敌?”孩子追问道。老人叹口气说:“因为它飞得高。”孩子似有所悟。不久,老人被**带出执行枪决。老人走出监狱的时候突然回身对孩子喊道:“孩子,请记住,老鹰飞得高不是因为它的翅膀大,而是它的眼力好,它有那个资本才飞得高。记住了吗?孩子,是眼力!”这个故事来自于一个并不出名的电影剧本,老人的这段话是相当智慧的。
麻雀为什么飞不高?因为它没有一双像老鹰那样的犀利的眼睛。一旦飞行高度超过百米,麻雀就看不到飞行的参照物,看不清地面上的花草树木。顿时,眼前一片混沌,麻雀感到天旋地转,无所适从。动物学家说,老鹰的高空捕食能力和飞行能力,都取决于它的眼力。所以,让自己没有天敌,当上鸟中之王,老鹰靠的不是那双巨大的翅膀,而是拥有一双无可匹敌的眼睛。
那么,眼光对于职业人士的意义何在?有一位农民企业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眼光的价值。
荆范生是山西襄汾的一位农民企业家。他从1982年起开始承包榨油厂,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到1993年又转而投资炼焦炼铁,成为毛晋达焦铁厂的掌门人。无奈当小铁炉刚刚冒起烟时,正赶上生铁价格狂跌,由原来每吨1700元降到每吨850元左右,再加上进料成本高、炼铁炉子小、生铁质量不稳定,只好干干停停、断断续续,多年积攒的辛苦钱就全贴了进去。
1996年,荆范生开始了艰苦的跑项目、搞引资之路。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想搞的项目最终都未能成功。几番周折之后,荆范生决定自主投资,经营集约化的绿色产业,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了鳗鱼上。养鳗是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1998年7月,荆范生对西安淡水养鳗进行考察后,又南下福建取经。短短几年之内,一个绿色无污染的鳗鱼养殖企业——晋福鳗业公司就巍然屹立在三晋大地上。该公司还被誉为“三晋第一鳗”。荆范生就是凭着他独到的眼光而成就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传奇人生。
所以说,眼光实际上是一种寻找机会的能力,它以对自己和对环境的充分了解为基础,以决策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动力,以发现潜在机遇为目标,以把自己从“鸡群”中分离出来为目的,并最终找到深藏地下的宝藏。独到的眼光是实现企业成功定位的支持。
在全球寻找商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商机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世界越“小”,就越需要企业家开阔胸襟、开阔眼界,能够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到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寻求商机。
以志高空调为例,早在1998年志高就设立了出口部,从事出口贸易的业务员只有7个人,主要通过互联网找客户。当年,志高空调仅出口黎巴嫩。1999年,志高空调出口挪威,当地经销商将每台零售价卖到了5000美元。消息传来,李兴浩吓了一跳,决心立即拿下出口市场。这一年,志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注册产品范围400多种。2004年,志高空调的销售总量上升到全国第四位,成为公认的发展最快的空调企业。同年,志高空调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优秀民企20强”的称号,销量达到280万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志高空调给中国人带来了骄傲。安装在雅典奥运会会场的2万台志高空调贴上了希腊本土的一个品牌标志,后面缀上“志高技术”字样。但更让人拍手叫绝的是志高的中标是通过希腊当地的一个经销商做的,志高的国际化眼光和独到的运营技巧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对经营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功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识别商机的敏锐眼光和洞察商机的灵敏嗅觉。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商机就像飘在天上的白云,它在每个人的眼前飘过,只有敏锐的慧眼才注意它,才盯住它。以深刻而敏锐的眼力或洞察力去发现商机,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商机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它有时就在你身边,有商业头脑、对商机敏锐的人,会及时发现,并紧紧抓住它;而缺乏商业头脑、对商机迟钝的人,会视而不见,错过发财的机会。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商场上取得成功,就要具备雄鹰一样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机会,并且利用这些发现来建造通向成功的阶梯。
像雄鹰一样主动出击
海底有一种鱼,它们总是在岩石后面张开大嘴,等着那些小鱼小虾送上门来,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可以勉强生存下去,但是它们却长期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一般的食肉动物,像老虎、狮子,都有自己的领地,它们平常就在领地内活动,一直到老死,也很少离开领地一步。虽然鹰也有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但是一旦出现食物紧缺,它们就会四处出击,寻找新的捕猎食物的机会。
职场如战场。在商业竞争中,你永远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更不可能等掌握了百分之百的信息后再采取行动。因此,我们要学会像雄鹰那样主动出击,用行动确保任务的完成。
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先行动,后道歉。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一个永不犯错的经理固然是价值不菲,可是,能在关键时刻,赢得关键战役的领导,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布莱恩·费迪在一家公司担任营销市场总监。在一次紧张的市场推广行动中,由于情况紧急,他不得不自作主张发布了一个广告,事后才报告公司总裁丹·卡菲尔德。很显然,那个广告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发挥出特殊的效果。他觉得这次肯定要惹祸上身了。
丹·卡菲尔德是一名退役的陆战队军官,听完费迪的报告,他说:“我的理解是,你认为那是一个绝好机会,所以你马上采取行动,不打算放过它,是吗?”
随后,他不仅表扬了费迪,还给每个员工发了张扑克牌式的卡片,要求他们时刻放在口袋里,就像陆战队里常见的那样,上面写着:
“主动出击!请求原谅要比请求批准强得多!”
主动出击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传统,冒险行动有可能获得原谅,畏缩不前只能意味着军事法庭上的严厉审判。
美国著名企业咨询培训专家——约翰·米勒讲过一个令无数员工和老板激动不已的故事:
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区,我经过一家叫“石邸”的餐厅,想吃顿简单的午餐。
餐厅就餐的人非常多,赶时间的我,很庆幸找到了一张吧台旁边的凳子坐了下来。几分钟后,有位年轻人端了满满一托盘要送到厨房清洗的脏碟子,匆匆从我的身边经过。他用眼角余光注意到了我,于是停下来,回头说道:“先生,有人招呼您了吗?”
“还没有,”我说,“我赶时间,只是想来一份沙拉和两个面包圈。”
“我给您拿来,先生。您想喝点什么?”
“麻烦来杯健怡可乐。”
“对不起,我们只卖百事可乐,可以吗?”
“啊,那就不用了,谢谢。”我面带微笑,说道:“请给我一杯水加一片柠檬。”
“好的,先生,马上就来。”他一溜烟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他为我送来了沙拉、面包圈和水,我向他道谢,这次他又一溜烟不见了,留下我这位满意的顾客开始享用着餐点。
过了一会儿,突然在我的左边有人直冲我过来,一股“热情的气息”掠过我的身后,然后一双“服务员的长手臂”越过我的右肩,送来一罐外表冰凉、内在沁心的——你猜是什么——一听健怡可乐!
我回头一看,就是刚才为我提供服务的那位服务员。
“哇!”我说,“谢谢你!”
“不客气。”他微笑以对,立刻又赶到别处去忙了。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把这家伙挖过来,成为我的雇员,不管多费事!”他显然不是一个一般的服务员。
我越是想到他做的那些额外的事,就越想找他聊聊。于是当他注意到我的时候,我招手请他过来。
“抱歉,你不是说过你们不卖健怡可乐?”我问。
“没错,先生,我们不卖。”
“那这是从哪儿来的?”
“街角杂货店,先生。”我惊讶极了。
“谁付的钱?”我问。
“是我,才2块钱而已。”
听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专业的服务所折服,我原本想说的是“你太棒了!”但实际上却说:“少来了,你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去买呢?”
面带笑容的他,在我眼前似乎变得更高更大了。“不是我买的,先生。我请我的经理去买的!”
“我请我的经理去买的!”这是那些只会“听命从事”的员工所无法想像的,而今日职场中,早已摆脱了“老板命令,下属执行”的工作模式,时下公司所需要的是那种不必老板吩咐积极主动去做事的。他们只对客户、只对任务负责,并且为了完成任务,主动去寻找各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