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
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疆域最广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
明朝①兴,再开辟。十六世,至崇祯②。
清入关,都北京。传十帝,至宣统③。
辛亥年④,帝制终。
注释:
①明朝: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红巾军首领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②崇祯:即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③宣统:末代皇帝溥仪的年号,也指末代皇帝。从清世祖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一共传了十位皇帝。④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这年十月,武昌爆发反清起义,清朝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公元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正式终结。
译文: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汉族重新掌握了统治权。自明太祖朱元璋到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一共相传了十六代。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王朝。从清世祖顺治皇帝到宣统皇帝,政权传了十代。到了辛亥年(公元1911年),武昌爆发反清革命,清朝统治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正式终结。
读故事,懂道理
珍珠翡翠白玉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因此他经常饿肚子。有一年大旱,饿死了很多人,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到外面去乞讨。可是到处都是受灾的人们,没人肯给他饭吃。一连三日粒米未进,朱元璋饥肠辘辘。这天,朱元璋来到一个大户人家,刚好这家人在办喜事。一位在厨房做事的老婆婆见朱元璋瘦骨伶仃,饿得奄奄一息,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见主人不在,忙将碗盘中的残羹剩饭和青菜豆腐倒进锅里烧热给朱元璋吃。朱元璋狼吞虎咽之后,舌唇之上还残留着美味余香,回味无穷,于是便问老婆婆是什么菜,老婆婆答道:“珍珠翡翠白玉汤”(珍珠即米饭粒,翡翠即青菜叶,白玉即豆腐块)。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腻了,这天,他想起了那位老婆婆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便把那位老婆婆请到京城去,让她再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给他吃。朱元璋吃后,觉得平淡无味,根本没有以前那么鲜美爽口,问道:“婆婆做的汤怎么没有从前那么好吃了?”婆婆笑说:“如今你当了国君,食尽天下美味佳品,那汤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家常食品,怎么能与皇家的美味佳肴相比。”朱元璋恍然大悟。为了不忘过去的苦难和黎民百姓对他的恩情,朱元璋时常让御厨给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这道菜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拓展
清朝知识
清王朝兴起于辽东,即今天的东北地区。公元1616年(明万历44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后金政权。到他的儿子皇太极时,改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山海关大将吴三桂投降清军,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王朝。
历代事,全在兹①。载②治③乱④,知兴衰。
读史者,考⑤实录⑥,通古今,若⑦亲目。
注释:
①兹(zī):此,这里。②载:记载。③治:政治清明安定。④乱:社会动荡不安。⑤考:考查,考证。⑥实录:中国古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的名称。⑦若:好像。
译文:
历朝历代的历史事实,都在这里了。历史记载着政治上的清明安定,也记载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中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原因。阅读史书的人,须要考查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和帝王的活动情况,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够了解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像自己亲眼见到一样。
读故事,懂道理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全国各地。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木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到41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
后来,司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进监狱。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他用了14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写了3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恶的文章,也有歌颂奴隶起义故事。这是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写出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知识拓展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二十四史记载的时间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除《史记》是通史且为个人写作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大多为官家集体编写。
口而①诵②,心而惟③。朝④于斯,夕于斯⑤。
昔仲尼⑥,师⑦项橐⑧。古圣贤,尚⑨勤学。
赵中令10,读鲁论11。彼既仕12,学且勤。
注释:
①而:助词,无实际意义。②诵:大声朗读。③惟:思维,思考。④朝(zhāo):早晨。⑤斯:这,指前面说的学习活动。⑥仲尼: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⑦师:以……为师。⑧项橐(tuó):春秋时鲁国的神童,据说孔子曾经拜七岁的他为师,所以后世尊项橐为圣公。⑨尚:尚且。10赵中令:指北宋的宰相赵普。中令是宋朝的官名,相当于宰相。11鲁论:这里指《论语》。12仕:做官。
译文:
读书学习,要一边大声朗读,一边用心思考。只有早晚勤读,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才能学有所成。
孔子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经拜七岁的项橐为师,虚心地向他请教问题。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且勤学好问,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更应该要努力学习了。
北宋时期的宰相赵普常常读《论语》,他已经做到了那么高的官职,还在勤奋刻苦学习,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读故事,懂道理
孔子拜师
一次,孔子外出讲学,正坐车赶路,走到一个路口,见到有几个小孩子在路上玩堆沙子的游戏,他们用沙子垒了一座城池,正好挡住了他的去路。于是孔子就问他们:“你们见到马车过来,为什么不让开?”
其中一个名叫项橐的孩子回答道:“自古以来都是车绕城走,哪有城给车让路的道理?”
项橐的回答,让孔子感到很意外,孔子便决定要考考他。孔子一口气提出了四十多个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项橐都一一回答了。
然后,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我也问孔先生几个问题。”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听了,一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惊叹于项橐的聪明,被深深折服,俯下身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知识拓展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字与我们现在的名字不同。古人名是名,字是字,而不像现在人的名字是一个称呼。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笄”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又如岳飞,字鹏举。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披蒲编①,削竹简②。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③梁,锥刺股④。彼不教⑤,自勤苦。
注释:
①披蒲编:西汉路温舒小时候无钱买书,便把借来的《尚书》抄在蒲编上,时时阅读。披:阅读。蒲编:用蒲草编连而成的书册。②削竹简:汉代公孙弘家中贫困,他曾经自己制作竹简,抄写《春秋》以供阅读。③悬:挂。④股:大腿。⑤不教:不用别人督促。
译文:
西汉时的路温舒没钱买书,就把《尚书》抄在蒲席上经常翻阅,而公孙弘则把《春秋》抄写在自己削成的竹简上阅读。他们虽然因贫穷没钱买书,但却懂得勤勉好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