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00000010

第10章 晋国—兴于旁代宗,败在三分一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齐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之时自是河东之势,然自小白去世开始,大势也随之离齐而去,风水转向他处。落脚处正是本章的主角——晋国。晋国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称霸的国家,称霸的时间最长,但它的寿命却很短,撑到春秋末期即一分为三,消失在历史舞台。

曲沃代翼——正统与非正统的夺位闹剧

晋国之地原本叫唐,是周成王赐予其弟叔虞的封地,后来叔虞之子继承侯位,请了风水先生算得国名不好,改唐为晋,一直延续下去。殊不知,这名字一改,正统之位也被旁支给夺了去。于是便导演了“曲沃代翼”这幕闹剧。

根据周朝基本政治制度,权利的继承分配实行的是宗法制,按现在的说法可以解释为,嫡子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庶子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是第三顺序继承人,至于叔父,侄子之类按理是没有什么机会继承正位的,只会分封到小一级的地方为主。晋国侯若小心谨慎,严格实施宗法制,并限制旁支的势力发展,定不会发生旁支代宗这等丢脸之事。

曲沃出土的白玉鸟

晋国传到第十一代时,不懂此理的傻小子晋昭侯出现了,这小子将曲沃分封给了他的叔父。要知道曲沃可是一块肥地,比晋国都城还大。傻小子犯了大忌,还丝毫未曾察觉,将提出反对意见的大夫逐个痛斥了一番,“你们怎么能不相信我的叔父。”这位占了大便宜的叔父就是后世所称的“曲沃桓叔”。桓叔开始几年还能耐得住性子,安安心心在自己的封地里勤政爱民。等到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叛乱杀了晋昭侯时,桓叔终于坐不住了,露出野心,想趁机夺取侯位,自己做晋国公。岂料,晋国军民奋勇抵抗,愣是把桓叔给赶回了曲沃,拥护昭侯的儿子做了新的晋侯。此次夺侯之事虽没有成功,但桓叔从此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下定决心一定要抢过晋公之位。长达七十年之久,历经三代,牺牲了众多晋国公的旁系争位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曲沃桓叔到死也没有如愿,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奋斗在夺权一线。曲沃庄伯一生数次进攻晋国,规模很大的就有两次,奈何都被英勇善战的晋国军民打败。这期间晋国失去了三个君侯。

终于到了第三代曲沃武公上场,此时晋国在位的是晋哀侯。武公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祖上的遗愿,把侯位抢到手,抢不过来就要后世也不要再抢了。曲沃武公趁夜里偷袭晋国,杀了晋哀侯,奈何晋国百姓还是不承认他,又奋起反抗,将武公逐回曲沃。说到这,不得不佩服晋国百姓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亦在所不惜,晋国后来能称霸,想必也离不开百姓的这等赤诚之心。曲沃武公不甘心,数年后又诛杀了晋国侯。这一次,他吸取教训,马上用金钱美女贿赂周天子。周天子一开心,竟然就下令封了武公为晋国侯。连天子都发话了,百姓自是没有理由再抵抗,就接受这个既成事实。这场旷日持久的王位争夺战至此总算是结束了。

非正统的旁支取代了正统大宗之位,于道义上自是不合情理,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事是应着情理二字发生,强者为王,败者为寇才是永恒的真理。有时不合常理的事或许反倒会导致更好的结果。正如晋国,自从旁支掌权之后,就慢慢觉醒,大踏步向着强国之列迈进了。

灭亲不一定都是为大义

或许世间的轮回真的是天命注定,这曲沃旁支一获得王位马上就出了一个强者,带着晋国一步步像向强国之位靠近。此人正是曲沃武公的儿子诡诸,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晋献公”。

晋献公一上台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杀尽自己同姓旁族之人。历史上肃清异己,排除威胁的不少,但像晋献公这样“大义灭亲”的还真是不多见。不过,也不能怪献公心狠手辣,谁让他的王位就是靠他旁支身份的父亲夺过来的。人都有自私心理,自己讨了甜头就生怕别人也用相似的方式抢了去,也真应了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献公害怕其他亲戚也像他祖辈那样抢夺王位,干脆先下手为强,杀个干净再说。

历史上的君王大多任人唯亲,王室权利也多半掌握在同族亲戚手中,晋献公一上台就把亲戚理了个干净,职位空出许多没人管理,这可怎么办呢?献公拍拍脑袋,“好办,那就广征异姓贤士。”让那些有才的异姓人做官做事,总比那些个尸位素餐,满脑子只想争权夺位的王公贵族强。如此一来,各路异姓人才纷纷向晋国涌来,受到晋献公重用。“楚才晋用”一词便由此而来。一时间,晋国人才满室,各司其职,对晋国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晋献公在这些贤人的辅佐下,一平周室之乱,助周平王东迁成功,受天子赞赏,为晋国赚来威望。二取假虞灭虢之计,灭掉周边小哥,扩充领土范围。三与齐国等大国修好关系,稳定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晋献公为晋国后来的称霸是打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假虞灭虢

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说得可就是晋献公这种人。不过他误的不是自己,而是坑了子孙后代。虽然启用异姓,杜绝了同族争权的现象,但贪欲是人所尽有的,无论同姓还是异姓。经过几代发展,这些异姓贵族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势力,岂会不觊觎你王位?晋献公是缺了些深谋远虑,才会埋下祸根,导致数年后自己的子孙被异姓贵族玩弄,国家也被他们分了去。不管怎样,那都是数代之后的事了,在恶果到来之前,晋国还是先品尝了一番霸主滋味。晋献公铺好了路,接着就是晋国史上最负盛名的君侯晋文公重耳施展拳脚了。

城濮一战,威震中原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其中自然不乏为后世所称道的经典战争,城濮之战就是其中之一。城濮之战是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打得最大的一战。若把当时的中国比作全世界,那么城濮之战毫无疑问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有晋、楚、秦、齐这几个大国全都参与,还有如宋、陈等小国是,代表各自的阵营参战。最终,晋国大获全胜,从此登上霸主地位。城濮之战可以说是晋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战,而指挥这一战役的正是晋文公重耳。

重耳在城濮之战开打之前就已经开始部署。首先他假借要报答楚王曾经的恩德,在与楚军交锋时先退避三舍,一直后退到城濮。城濮多风沙,战车一跑便沙尘漫天,正好起到遮掩的作用,让对方看不清自己的作战方向和意图。这个他事先就看好的作战佳地。重耳不仅成功地将敌军诱入了自己早就选好的战场,还在舆论上收获同情。别国都认为他重情重义,对昔日有恩于己的楚国先施以礼,如此重情重义,齐秦都愿意助战,自己的部下更是要誓死捍卫主公的尊严。

到了城濮,晋军不再退让,决定在此开战。在古代战场,军队一般都为长列,分中军和左右二翼。行进时多半采用月牙阵势,先诱敌深入,再将左右二翼合拢以形成包围之势。双方在作战时都是想方设法抢先完成包围之势。晋国知道楚军右翼是由力量薄弱的陈、蔡二国军队组成,于是在马背上裹上虎皮,突袭楚军右翼。这陈蔡二军知道不是晋军对手,又着实被突然窜出的披着虎皮的骑军吓坏,乱了阵脚,且战且逃,不多时便被晋军击破,楚军的右翼至此瓦解。紧接着晋军开始进攻楚军左翼,战了几个回合就佯装打不过,向中路撤回,还在战车尾挂上树枝扬起沙尘,更显逃窜之势。楚军不知是计,照直追去,岂料行至中途,突然从沙尘中又窜中一列晋军迅速将楚军格为了南北两队。之前假逃的晋军调转方向和后来的军队形成围攻,不过多时,分散的楚军左翼就土崩瓦解。楚军的中间部队失去左右两翼,暴露无疑。晋军由中路挺进,左右二翼更是极速向楚军两边包抄,眼看晋军形成包围之势,楚军不敢再恋战,只得仓惶撤退,大败而归。这样,城濮之战以晋国的大胜结束。

经过城濮之战,晋文公声威大震,楚国不敢再作乱,齐秦也做逢迎之态,其他小国更是倒向晋国。周天子颁布王命,任晋文公为侯伯,并赋予他可以讨伐其他诸侯国的权利,自此,晋文公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霸主。晋国从此步入鼎盛,在众诸侯国中称霸多年。

半生流浪,终得暮年之春

城濮之战为晋文公赢得了霸主之位,此时,重耳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然而这位子的得来不易,回想一路心酸,英雄也不禁泪流满面。

晋文公

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继位之人本是哥哥申生。然而那晋献公年轻时一身正气,大兴晋室,晚年却犯了迷糊,学起了那些昏君,被美色所迷,宠爱骊姬。为了让骊姬之子奚齐继位,竟然逼太子申生自杀,可怜那申生本也是贤王之才就这样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杀了太子,奚齐之前还有重耳和三公子夷吾,昏了头的献公竟然也想把这两个儿子杀掉。好在重耳和夷吾不似申生般死脑筋,赶紧打着铺盖卷儿各自逃到了别国。从此都过上了流浪别国的艰苦生活。

骊姬

献公逝世后,晋国一批以里克为首的太子派杀了骊姬、奚齐和骊姬的幼子卓子,打算迎回重耳为侯。岂料,势力强大的秦穆公害怕有才干的重耳日后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强力拥护夷吾为王,抢先将夷吾送回晋国做了晋惠公。重耳尽管失落,也别无他法,只得接受事实,继续在外流浪。

也许冥冥中一切自有注定,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夷吾根本不是帝王之才,登基后对内残害里克等老臣,对外背信弃义,拒绝向秦国支付之前答应的三座城池,惹了众怒,被秦王抓回去做了阶下囚。重耳终于在暮年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结束了十九年的流浪生涯,被秦王接回晋国,是为晋文公。

晚来的权利更让重耳珍惜,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振国威,做政治上的主人,不再被别人左右。机遇总是不经意间到来,这一年周王室内乱,周襄王被弟弟赶出都城,重耳抓住机会,带兵平息叛乱,将襄王迎回都城。周襄王对重耳感激不尽,一下子就赏给重耳八座城池。各国立刻对晋国刮目相看。

晋文公知道仅仅这样还不够,要想称霸还必须打败楚国,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城濮之战。经过城濮之战,重耳总算是坐上霸主之位了。可谓是真正的大器晚成之人。

国家内耗,三家分晋

晋文公在位只有八年,创下的霸业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晋国国内几大异姓家族的支持。每当旧的晋公逝世,几大家族马上就会支持一个后继者顺利登上王位,这样就少了诸如齐国五子争权之类的内乱,政权稳定,国家也就稳定,霸业才能长久持续。然而,这也暴露出了晋国内部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即权利不再握在晋公手中,而是逐渐落到了几大异姓家族手里。这些异姓家族多是晋献公时期就入朝为官,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稳定了自己的势力,掌握诸多大权,连晋公都要依靠他们,对他们礼让再三。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内部主要有六个异姓贵族霸权,即韩、赵、魏、范、智、中行六卿,几乎占据了晋国大部分的土地,把持了晋国大部分的政治军事权利。最初他们和睦相处,互不干涉,可随着势力的膨胀,六家都不再满足既有权利,都想夺他方权利,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于是,六卿争权,内讧不断,没有人再为整个国家着想,只关注自己的权利之争,晋国公连内乱都无力摆平,对维持霸业更是有心无力,晋国就这样逐渐衰落下去,霸主之位也拱手让给他国。

到了公元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家打败,逃到了齐国。剩下四家瓜分了这两家的土地之后,势力迅速扩大,晋国政权完完全全被他们掌握了,晋国公至此成为摆设。但是,争权之争并没有结束,只是由六家之争变为了四家之争。这四家里以智氏力量最强,其他三家自知都不是他的对手,若不采取行动早晚会被他逐个干掉,于是,三家一商量,结成了战略同盟,共同打击智氏。俗话说一夫难敌众敌,这智氏再强也经不住三家联合攻击,最终被灭了全族。韩、赵、魏三家又尽分智氏土地,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势,晋桓公此时仅剩下宗庙所在地曲沃和周围的一小片土地,完全没了王室之实,任凭三家摆布。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跟晋公命运相差无几的被各诸侯架空的周天子迫于韩、赵、魏三家威势,只得下令承认他们为诸侯。至此,东周历史上又多出了韩、赵、魏三国,至于那曾经称霸一时,风光无限的晋国却是永远的消失了。

同类推荐
  •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历代帝王之死

    历代帝王之死

    许多皇帝之死尽管死因不明,成为历史悬案,但诸多蛛丝马迹,也有迹可寻,归根结底,仍是与最高权力息息相关。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在权力支配下烟消云散。许多帝王死状之惨,至今读来犹觉不寒而栗……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复仇之美人无心

    复仇之美人无心

    他,邪魅多变。月夜初遇,一句等我,让她失了心。她却在等不到他的日子,恋上了另一个他!他,清雅如竹。朝夕相处,一句我等,赢回了她的心。却在旧爱到来时,舍弃了她,挖了她的心!…寒风刺骨,雪花万里。全家惨死,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她绝望的扑入一个清雅的怀抱祈求温暖。不料,被他毫不留情的推开。他说:子袊病了,需要你的心救她。她痛得连呼吸都不敢用力。颤着声问:你拿我的心救她?那我呢?他不语。她大笑。一身血染成的红衣,被狂风吹得哗哗作响。立在崖边,她的声音飘渺的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好…好,你要拿我的心救她?好,我成全你…”火热又鲜红的心掉进他怀里的一刹那,他看见,她头也不回的跳下万丈悬崖……柳暗花明之下。以桃花妖为药引,以人血为食。她寄居在没有心脏的肉身里,成了非人非鬼,非妖非魔的活死人。这一次,她重生归来,只为复仇而活。再见面。初见之人成了皇长孙殿下,身份尊贵。而她这个活死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凤公主。他已有了未婚妻子。却说:我的娘子,重来只是你!她笑:我现在是你的皇姑姑!他说:我不管。上穷碧落,不负不弃!她说: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那曾取她心之人,如今官居高位,清朗依旧。他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她笑:你马上就要成亲了!他说:这不重要。她大笑,广袖长舞,美如梦幻。说:好,我答应。…没有电闪鸣,没有狂风暴雨。这样的哗啦啦的雨夜,总归过于单调。于是,她把初夜给了第一个爱上的人。却嫁给了挖心之人。
  •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顾景琛笑了笑,“傻瓜,甘之如饴,他是高高在上的亿万男神,“顾景琛,和我在一起。不用做鬼。”“滚--!”某女发飙,初见,只是,惊鸿一暼冷漠无情,再见,他却缠住她不放,某男锲而不舍,做鬼,我也不会喜欢你。”
  • 毒妃狠绝色

    毒妃狠绝色

    杜家嫡女,嫁入燕王府为妃。十月怀胎,一朝产子,却被害身死。七年结发夫妻,敌不过美人两滴泪。只落得断手剜目,母子同赴黄泉!重生于十年前最重要的那个夜晚。她才终于明白,前世所有天灾皆是人祸!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杜蘅对天发誓,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前世承受的所有苦痛折磨,必将百倍千倍还之!所有欺辱她之人,必将踏于脚下,誓死诛之!庶母心机深,老太太脾气大,庶姐庶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头上有婆婆,背后有小姑,丫环都成加强连了。她步步筹谋,在后宅,在深宫,在前朝。斗庶母,斗姐妹,斗大伯小叔,斗妯娌小姑,斗宫妃权臣……后宫三千,深宅五百,大院子鸡飞狗跳,众女子各领风骚!PS:简介无能者飘过,大家看正文。。。推荐姐妹酒微醺新文:《重生狠角色——傲凰》,精彩不容错过。http://m.pgsk.com/a/673194/
  •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现代女子林微微高中毕业之后的某天,在家中一朝穿越成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五岁多的宝贝女儿长孙无垢;将军爹爹的宠爱让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爹爹战死之后,却因着她的缘故娘亲和嫡亲哥哥都被同父异母的大哥赶出府门,却意外遇见了长得与隔壁班校草酷似的灰衣书生;她亲历了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之战,并且这场兄弟之间的夺嫡居然是为了她;她从古灵精怪,到贤良淑德俱佳,成了满朝文武,世间众人敬服的贤德表率的传奇故事。盛唐红颜长孙无垢,贤德冠三宫,恩宠覆六殿;一身宠,满门荣,名留青史,一代文德顺圣贤后长孙氏。
  • 笑看妃乱

    笑看妃乱

    白小鼠——实在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十国称霸,她占其一婚姻不慎美满、情人不算体贴、想过离婚但终究还是算了。慕容尊:他爱的一定想到手,但骄傲也要有。元夕夜:面子和地位比女人重要,实在要选还要斟酌。(此文有些挑战神经,不强求喜欢,嘻嘻,但很感激能喜欢的)新文:《朱砂曲》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推荐鹦鹉家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低调少奶奶》《相公这是21世纪》好文大放送《丑颜倾城》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重生豪门之嫡女》随风清《孽婚门当户对》简思《兽婚》《妾本惊华》西子情《破日》李筝《笨女人》张小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新编实用生活禁忌大全

    新编实用生活禁忌大全

    从家居生活、饮食、养生保健、衣着打扮、社交礼仪、外出旅游等多个角度对生活中的各种禁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帮助大家摆脱生活中的各种困扰。
  • “再续石头记”水黛奇缘

    “再续石头记”水黛奇缘

    当金玉良缘即成,世外仙姝林黛玉会何去何从?嫁给了北静王她会幸福吗?而那块石头又被称神瑛侍者的贾宝玉,终日里伴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到底是不是意难平?大观园里的小姐和丫头们今后的命运如何。。。贾府众人的命运如何。。。﹌﹌﹌﹌﹌﹌﹌﹌﹌﹌﹌﹌﹌﹌﹌红楼梦原稿名曰:石头记一部红楼梦,拨动了多少多情儿女的心!而原稿后半部分的遗失,又让多少文人墨客续写了自己倾心的完美结局。推荐好友文文人幽若兰红楼水黛梦推荐好友文文心随碧草红楼之禛心锁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