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每分钟可接受6 000万个信息,其中2 400万个来自视觉,300万个来自触觉,600万个来自听、嗅、味觉。许多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夜晚睡前或刚醒的时候灵感最容易光顾。因为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可以完全避免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还能将触觉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所有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易于突破对问题的思考。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发,还有可能使大脑潜力超常发挥,“灵感”就这样爆发了。而且,人躺着时,由于大脑供血状况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这为大脑活动提供了最佳的营养保证。一觉醒来,大脑在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又将进入精力充沛的状态,这些也为灵感火花在夜间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脑研究专家们还通过对脑电图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脑细胞的活动在夜间易处于同步状况,这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潜能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知道了灵感最容易在夜间出现,我们再来看看如何激发灵感。
有的思维学者指出,撰写故事可以用来激发新的灵感,通过撰写与问题多多少少有点关联的简洁故事,可以激发创造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来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
运用这一方法激发灵感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以问题为根据来编造一个故事。故事的长度应限制在1 000字左右。在编撰故事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直接把问题编入故事,而应使故事尽可能充满想像的色彩。
第二,细致地考察故事情节,并把主要的原则、行动、性格、事件、主题、表达及物质等列出来。
第三,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也可以把故事写在一张椭圆形表内,让小组成员每人依次添加一个句子。另外一种可能的方式是让一个人独立编撰一个故事,然后让其本人对故事从头至尾加以解释说明。这个过程也可以以组为单位来完成。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丰富的思想源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刺激是一些十足的无关信息,所以最易激发出独特的想法。
还有的思维学者极力推崇运用由日本人发明的“荷花盛开法”来激发头脑中的灵感。它以“核心思想”开头,该思想是观念拓展的基础。由此扩展开去,就会获得一系列环绕其周围的思想之窗或思想的花瓣。在中央,核心观念被八扇窗户包围起来。而每一种核心思想都起着灵感激发器的作用,由它来激发次级的八个核心思想。每扇窗户又将成为其他一组八扇窗户的核心。
可以假设核心思想是在组织中存在着什么样的成员配置问题,通过诱发头脑中的想法,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的八个花瓣或八扇窗户为:
(1)更多的秘书支持。
(2)额外的管理受训员。
(3)在中层管理部门从外输入新鲜血液。
(4)由于高比例的补缺人员而使销售人员不断流动起来。
(5)车间的学徒。
(6)熟练的外贸技术员工。
(7)清洁与帮厨的临时工。
(8)为残疾工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剩下来的事就是围绕着每个问题又能产生八种新的观念,如此连续进行下去,最终会在灵感的引导下发现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发掘开拓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
曾经有一位专家设计过这样一个游戏:
十几个学员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串钥匙捡起来,从队首传到队尾。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
比赛开始并计时。两队的第一反应都是按专家做过的示范:捡起一串,传递完毕,再传另一串,结果都用了15秒左右。
专家提示道:“再想想,时间还可以再缩短。”
其中一队似乎“悟”到了,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同时传,这次只用5秒。
专家说:“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你们再好好想想!”
“怎么可能?!”学员们面面相觑,左右四顾,不太相信。
这时,场外突然有一个声音提醒道:“只是要求按顺序从手上经过,不一定非得传啊!”
另一队恍然大悟,他们完全抛开了传递方式,每个人都伸出一只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像自由落体一样从上落下来,既按照了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所花时间仅仅是05秒!
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种所谓“心理固着效果”的束缚,即容易只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因而在看待某些事物,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
创新就是看到别人所还未看到的,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站在上升、前进和发展的立场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思维老路,突破思维的定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
缺乏创新思维往往是由于自我设限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一个个都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中而构成了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指引我们快速而有效地应对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它却无法摆脱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局限性,让人难以走出那无形的边框而始终在这个模式的范围内打转转。
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先打破这种“心理固着效果”,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物想问题的模式,从全新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所面对的问题,进而才有可能产生大的突破。
挣脱“想当然”的羁绊
打破并挣脱“想当然”的思想羁绊,才能让创新思维发展起来。人们囿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时候,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和惯性。这种习性一方面极易满足,另一方面是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并且会不自觉地充当旧价值观念的卫道士。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挣脱“想当然”的羁绊。
古今中外,有不少杰出人士因为挣脱“想当然”的羁绊而获得成功。
我们从小就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
对常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他却陷入了深思:“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不想当然的创造性思维,获得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挣脱那些“想当然”呢?
注意观察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不加分析地接受现有的知识观念,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种人既无生活热情,更无创新意识。另一种人思想活跃,不受陈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这种人不满足于现状,常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应该学习后一种人,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挣脱“想当然”的羁绊,善于并敢于创造一切。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能促使人们产生一种强大的好奇心,遇事善于追根问底,注意从社会的海洋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用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为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贮存素材。
一个人具有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能够挣脱“想当然”的束缚,还能促使其不断强化自己的想像力、联想力以及思维转向力,善于从不完善的事物中提出创见,也就善于从完善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不畏风险,敢于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又一重要特点。
创造意味着创新,而不是过去的再现。因此,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不可能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而是沿着没有前人思维痕迹的路线去探索。当把这种带有创见性思维活动付诸实践时,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险阻与磨难。
要善于独立思考
独立的思考能力是现代创造性活动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独立的思考能力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而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的能力,它也是一种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已经积累的经验教训,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创造性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独创见解,不受他人暗示的影响,不依赖于他人的结论,努力防止思想的依赖性。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随他爸爸去宾馆,迎面看见墙上并排排着七座大钟,分别显示世界各地当时的准确时间。可为什么要挂那么多钟?
不能仅用一只钟来表示各地的时间吗?他坚持认为挂钟多,既占地方又费钱。他年纪虽小,但善于独立思考,经过多次试验,发明出“新式世界钟”,这种钟可代替那七种钟的功能,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发明创新一等奖。
一位智者强调,要培养你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人性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特质,这两个特质都是积极思考的绊脚石。
轻信(不凭证据或只凭很少的证据就相信)是人类的一大缺点,独立思考者的脑子里永远有一个问号,你必须质疑企图影响正确思考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这并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事实上,它是尊重造物主的最佳表现,因为你已了解到你的思想,是从造物主那儿得到唯一可由你完全控制的东西,而你应该珍惜这份福气。
如果你是一位独立的思考者,则你就是你思维的主人而非奴隶。你不应给予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你必须拒绝错误的倾向。
一般人开始时,会拒绝某一项正确的观念,但后来因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响而改变初衷,进而接受此一观念。
一般人往往会接受那些一再出现在脑海中的观念——无论它是好的或是坏的,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
人类另一项共同的弱点,就是不相信他们不了解的事物。
当莱特兄弟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会飞的机器,并且邀请记者亲自来观看时,没有人接受他们的邀请。当马可尼宣布他发明了一种不需要电线,就可传递信息的方法时,他的亲戚甚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检查,他们还以为他失去了理智呢!
在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采取鄙视的态度,只会限制你的机会、信心、热忱以及创造力。不要把未经证实的事情和认为任何新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两种态度混为一谈。独立思考的目的,在于帮助你了解新观念或不寻常的事情,而不是阻止你去研究它们。
不要再恪守老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遵循老传统,恪守老经验,宁愿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稳稳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别人为他们安排的重复性劳动。
这些人思想守旧,心不敢乱想,脚不敢乱走,手不敢乱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规中矩,虽然办事稳妥,但也不会有创造力,不会有太大出息。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船上的9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暂时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饮用。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8名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跳进了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过往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岛上的海水发现,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这儿的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