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穿越沙漠,却有不同的结果,其中仅仅是因为内心是否有希望的差别。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相对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希望,就是那种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坚持下来,也要突出重围的勇气,是那种即使被扔到北极,也要生根发芽,也要春暖花开的乐观心态。
有一名叫李顺的年轻人,当他刚进入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时候公司运转正常,李顺工作得得心应手。这时,公司承担了一个大项目的策划——在城市的各条街道做广告。全体员工对此惊喜万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市的每个街道都要做20多个广告,全市至少也有几千个广告,这给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是十分可观的。
总裁在发工资那天召集全体员工开会:“公司承担的这个项目很大,光准备工作就耗资几百万元,公司资金暂时紧张。所以,该月工资就放到下月一起发放,请你们谅解一下公司。工资早晚都是你们的,只要我们把项目搞好,大家一起来共享利润。”所有的员工都对总裁的话表示赞同。
可是,半年以后风云突变。全套审批手续批下来的时候,公司却因资金缺乏,陷入停滞状态。别说给员工发工资,就连日常的费用也只有向银行伸出求援之手。公司前景暗淡,欠款数目巨大,银行也不给予他们答复。
就在这个困难时期,李顺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全体员工集资。总裁笑笑,无奈地拍拍他的肩膀:“能集多少钱?公司又不是几十万就能脱离困境,集资几十万只是杯水车薪,连一个缺口都堵不住。”
当总裁召集全体员工陈述公司的现状时,一下子人心涣散。没有拿到工资的员工将总裁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见总裁实在无钱支付工资,他们各取所需,将公司的东西分得一无所有。但是,李顺并没有放弃。他认为,只要心怀希望,只要不曾放弃,那么即使是在沙漠里也照样能够生存下去。
不到一个星期,公司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时,有人来高薪聘请李顺,但他说:“只要总裁留在这里,只要他没有宣布公司倒闭,那就有希望,那我就不会离开公司,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
不久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陪总裁了,总裁问他为什么要留下来,李顺微笑地说了一句话:“有你我在,就有希望在!”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地艰苦支撑、突围,公司终于奇迹般的复苏了。李顺也因此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
每个人都会经历恐惧,灾难、失业、失败……只有心中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的人才能驱散恐惧,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焰,驱赶一切不幸的阴影,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70多个小时,三个不眠夜:在挑战中塑造卓越
抗震语录
“他们不吃不睡,真是天神吗?”
——李博(南坝中学初一学生)
背景回放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700余名官兵历经4次涉河、5次余震、30处泥石流地段后,成功地突破险峻异常的玉娘关,走进了与外界隔绝近百小时的三河店村。
因为断水断粮多日,被救出的村民有的口齿不清,有的站立不起,有的走不了路,情况十万火急。没有丝毫犹豫,官兵们在没有吃饭的情况下,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干粮。然而,过大的体力消耗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现了虚脱症状——战士王小山在搜救中连续昏倒3次,每次又都挣扎着站了起来;战士张宗华先后8次被砖瓦砸晕,每次又都强打起精神,并成功救出5名灾民……
到5月17日凌晨,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部队已经搜救出灾民241人。当团领导宣布此次搜救任务圆满完成时,9名战士再也支撑不住,当场晕倒。“解放军把干粮全给了我们,他们是累的饿的啊!”一位村民泣不成声。
对于解放军,南坝中学初一学生李博把他的所见所闻记在日记本上:“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解放军,觉得他们英武、威风。现在我身边都是解放军,他们不像我想象中的天神,很亲和,像亲人。他们纪律严明,我们送东西也不要。随处可看到他们搜救灾民的身影。我在想他们不吃不睡,真是天神吗?”
职场链接
解放军战士不是天神,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是他们却拥有天神一般的威武与高贵,在营救生命中挑战自我生命极限,塑造了卓越的人民子弟兵形象。这种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士学习。
刚刚在美国读完中文博士的裔锦声在找工作时看到舒利文公司的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商学院毕业,至少三年的金融专业或银行工作经验,能开辟亚洲地区的业务。显然,裔锦声没有达到要求,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快整理好个人资料寄给舒利文公司。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但她还是每天都给舒利文公司打联系电话,以至于人事部门一听到是她的声音,便想着各种理由婉拒。
最后,她鼓起勇气拨通了舒利文公司总裁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坦言:“我没有商学院的学位,也没有在金融业的工作经验,但我有文学博士学位。文学就是人学,长期的文学熏陶使我善解人意。在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我知道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是一个女性,经受了许多困难和歧视,我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基于我拥有的这些优点,我将成为公司的财富,而且相信公司也一定会为我提供这个机会,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事情。我很想到你们公司工作,但打了好多次电话都被拒绝了,请您给我一次机会吧。公司聘用我而我没有干好,最多损失几个月的薪水。如果公司认为在我身上投资有风险,那你们可以先不付我薪水呀。”她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
半个小时后,舒利文公司通知她去面试。经过整整七次严格的面试后,舒利文公司拒绝了一百多名有金融背景的求职者,录用了她这个对金融一无所知的文学博士。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她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副总裁,成为该公司创立以来的首位外籍女性高级主管。
后来,裔锦声问舒利文公司总裁为什么最终会聘用她,总裁告诉她,正是她连珠炮似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感动了自己。“因为你是一个不会向生活妥协的人,而我们公司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专业知识可以学习,但永不言败的性格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你的勇气和信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求职本身。”
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更容易成功,向灾难挑战,向困境挑战,向自己挑战,向一切阻碍我们前进的敌人挑战。勇于挑战,才能不断跃上人生的一个个高峰。
李骏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汽车发动机博士。1998年李骏完成博士学业,主动要求到一汽工作。技术中心虽为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研究所,但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却很薄弱,如果基础研究跟不上应用技术的开发,那么失去的不仅是一汽产品的后劲,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于是李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基础研究,一干就是十年。面对经验少、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难,他既管试验室理论设计、计算机模型建立、技术数据整理分析,又亲自动手操作,连加工试验设备的零件也都跟着干。为了使试验室早日建成,他经常光着膀子和工人在燥热的工作现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被喷得满身机油。有人问他:“你是技术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着这么干吗?”李骏说:“为了加快进度,只能这样干。”
有一年春节,大年三十的下午,其他办公室、试验室的人都走光了,可李骏还在机器轰鸣的现场忙碌着。中心领导在巡视检查时看到满身油污的李骏,心疼地说:“平时加班我不说你,今天可是过年……”李骏这时才想起妻子让他今天早回家的嘱咐。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仅花了十几万元,李骏就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单缸机试验室,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1999年,李骏担起了奥威发动机项目研发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在30个月的时间里,李骏争分夺秒地奔波于国内国外,既要负责项目的评审,又要掌握整个工程的节点。他经常说的几个字是“抢”、“挤”、“学”。“抢”就是要把汽车工业落后的时间抢回来,“挤”就是要把国外的好经验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学”就是通过合作开发把国外研发设计的好方法学到手。
他把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工程设计、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安排,并在关键技术上给项目组严格把关、指导,使项目组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实现了与外方专家在技术上的对等合作,并独立完成了我方承担的相关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任务。在性能开发中,外方设计的缸盖在可靠性试验时出现了开裂,改进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李骏立即组织设计人员,把整个缸盖切成小块详细剖析,发现内部结构不合理,要求外方必须重做。对方的副总裁专程来到中国,看到一汽技术中心的现场工作和分析报告后,对李骏和项目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肃然起敬,伸出了大拇指说“你们是正确的”,并采用了李骏的方案,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后续产品的开发中,李骏带领项目组承担了全部的设计工作,从而将联合开发的500万欧元减少到只需评审费80万美元。
2003年12月,奥威发动机正式投产。国际权威机构德国托夫认证公司认证:“该产品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柴油发动机。”奥威发动机的成功,使我国大马力车用柴油机技术水平与国际的差距大大缩短,一步跨越20年。
解放奥威重型卡车在2004年上市的四个月里就销售5000辆,产品供不应求,成了我国重型卡车的领军产品,被业内最具权威的媒体和中国年度商用汽车评委会评选为唯一的“2004年中国年度卡车”。奥威发动机同时也实现了批量销向国际市场的突破。
正是这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探索的精神塑造了成功,塑造了卓越。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拿出这种干劲来,那就没有什么攀不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