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
——(法国)罗曼·罗兰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国)别林斯基
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中国)徐志摩
朋友,幸福人生的拐杖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所以有人就有这样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生活中,朋友能够推动你事业的发展,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给你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在你遭遇困境的时候,他还会帮你解困,充当“恩人”的角色,信赖和依靠你的朋友,你会早日走向成功的彼岸。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在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便是深谙为友之道的高手,并因此受益。
一次,老师要青年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做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交卷。他们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最得意的两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这时,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前两天与姚崇兄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听到这番话,老师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宰相后,就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可见,朋友之间相互扶持,会帮助你抓住良好的机遇,成为你事业的靠山。
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又是一对良师益友。虽然歌德和席勒年龄差十几岁,两个人的身世和境遇也截然不同,但共同的志向却让两人的友谊万古长青。他们相识后,合作出版了文艺刊物《霍伦》,共同出版过讽刺诗集《克赛尼恩》。席勒不断鼓舞歌德的写作热情,歌德深情地对他说:“你使我作为诗人而复活了。”在席勒鼓舞下,歌德一气呵成写出了叙事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蒂亚》,完成了名著《浮士德》第一部。这时,席勒也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名著《威廉·退尔》。席勒死时,歌德说:“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半。” 27年后,歌德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和席勒葬在一起。
人们为了纪念歌德和席勒以及追念他俩之间的友谊,树立了一座两位伟人并肩而立的铜像。
这座铜像见证着他们的友谊,也告诉我们:人与人相互依靠、相互扶助时,所拥有的力量是成倍增长的。
幸福顿悟:
友谊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刻都准备舍己为人。
患难之中,方见真情
生活中,许多人都是依靠朋友的支持,从困难中走过,获得成功的。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们都用自己的心灵追随挚友,患难与共。
北宋时,当秦观一听到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立刻渡江赶到吴兴去问讯。苏轼被贬黄州,秦观托人带去书信及自己的诗作,苏轼立即写了回信。后来秦观受苏轼连累,也遭贬斥。两人就在各自的贬地诗书往来,互相劝勉。这期间,两人在海康相会过一次,秦观拿出自作的挽词给苏轼看,苏轼抚着秦观的背,万分感慨地说:“我常担心你未能参尽生死之理,现在叫我怎么说呢?!”秦观拿出自作的挽词,分明是说自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看破了生死大关,再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对此,苏轼怎能不感慨万千。苏轼告诉秦观,自己也已写好了墓志铭,交给随从带着,没让儿子知道。当他们在一起谈笑歌咏,泰然作别的时候,他们在精神上已共同经历了一次生死的洗礼,而能以最坦然的心境去面对一切困厄,他们的友谊也由患难之交而上升为生死之交。
张学良晚年在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时,记者问他:“您一生最佩服的人物是谁?”张学良不假思索地脱口答道:“是周恩来!”记者又问:“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张学良答道:“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和周恩来再见一面。”古今人物中,不论一个人多么英明、伟大,人们对其褒扬时,贬低之声总是也相伴不绝,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便是周恩来。
早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周恩来就通过各方面杰出的表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驻黄埔军校的国民党代表廖仲恺曾指着26岁的周恩来对他自己年仅16岁的儿子廖承志说:“他就是共产党的大将周恩来。”当时黄埔军校一期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狂生”胡宗南,在他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自己,但遇见周恩来后,这位后来的国民党上将、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见人就说,周恩来是最了不起的,他是中国的希望。
在“西安事变”中,周恩来与张学良一见如故。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后,周恩来时刻牵挂着他的安危,并千方百计与他联系。1959年,蒋介石在台湾宣布解除对张的“管束”时,海峡两岸封闭阻隔,经周恩来多方努力,由香港的郭增恺夫人秘密托信给张学良。那时张学良伉俪被允许每周三到台北的士林凯歌教堂做礼拜,郭增恺夫人也是基督教徒,在教堂内把周恩来的信亲手交给张学良夫人。周恩来的信装在一只口红盒中,信中周恩来用毛笔亲书:“善自珍摄,修身养性,前途有望,后会有期。”当时的张学良看着信潸然泪下。张学良多次说:“在半个世纪的秘密幽禁生活中,心中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就是周恩来。”事实上,不仅仅是张学良一个人,冯玉祥见到周恩来后,也折服于周恩来的渊博学识和坦诚人格,并写下了自己“吃饭太多,读书太少”的感慨。
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钢一样,最坚实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结成的。
幸福顿悟:
烈火识真金,患难之中方显真情。记住英国诗人拜伦的名言吧:“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
友情,如水亦如酒
在异乡漂泊的风雨中,两个有着相同经历的穷人相遇了,朝夕相处,他们情同手足,相扶相持。有一天,为了各自的梦想,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了。
一个穷人对另一个穷人说:“如果现在我有钱,我最想给你买件礼物留作纪念。”另一个穷人也无限感慨地说:“或是我们有一件随身物品相互交换也好,那么,我们便可以时时刻刻感觉到对方的存在。”
可他们什么也没有。然而就在那个秋意渐浓的午后,他们终于交换了一件礼物,各自心无遗憾地上路了。原来,他们交换了彼此的名字。
这也是动人的友情。如水一样淡,却有酒的醇香。
音乐大师舒伯特年轻时十分穷困,但贫穷并没有使他对音乐的热忱减少一丝一毫。为了去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他竟然不惜卖掉自己仅有的大衣和上衣,这份狂热令所有的朋友为之动容。
一天,油画家马勒去看他,见他正为买不起作曲的乐谱而忧心忡忡,便不声不响地坐下,从包里拿出刚买的画纸,为他画了一天的乐谱线。
当马勒成为著名画家的时候,弟子问他:“您一生中对自己的哪幅画最满意?”马勒不假思索地答道:“为舒伯特画的乐谱线。”
其实,生活中最感人的往往就是那一点热忱和一点情谊。
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一个“淡”字,摒弃了虚伪,演绎了理智,淡化了沉湎,将友情的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幸福顿悟:
有时,友情浓如酒,浓于血,透露出真挚和深厚;有时,它又淡如水,淡如烟,散发出微微却恒久的芬芳。
真朋友,不在于功利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笔珍贵财富。”
你可以广结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与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与接受是两码事一样。
其实,交朋友不一定非要交有刎颈之情的朋友。
降低一些标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一般朋友也还是可以相交的。正所谓:“赏花须结豪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捉酒须结韵友。”依据不同情感层次的需要,结交不同层次的朋友,对开阔人生、增添情趣、认识社会总会有一些益处,而明白了“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的道理,则可以让你结交到为数不多,却有一定质量而又性情相投的朋友。
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求学时,得到过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梁漱溟的热情帮助。1938年,时为民主人士的梁漱溟访问延安。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与他长谈6次。梁根据自己搞“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动不起来”。毛泽东当即打断他的话:“你错了,农民是要动的,他哪里要静?”1950年梁漱溟去华北、东北视察土地改革,看到农民积极热情和他当年自己搞农村改革遇到的冷淡形成鲜明对照。他公开承认:很明显,共产党的办法(尤其是它们的群众运动)是有效果的。
1953年,中共中央邀请100多位民主人士征求对党的“总路线”的意见。梁漱溟在会上发了言,对中共的农村政策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但梁漱溟并不因为毛泽东此时是中国的领袖便诚惶诚恐,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毛泽东当时虽然对他大加批评,但这一场交锋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他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友谊。
生活中,如果你选择了那些品质恶劣、不能真诚对人的人做朋友,则是人生的一大障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还有的青少年受了江湖义气的影响,讲求“为朋友两肋插刀”。只讲义气,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谁对我有用,就和谁交朋友,这只是小人的交友之道。
真正的友情并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所谓朋友,就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人。
幸福顿悟: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你得意的时候,只有邀请才来;在你失意的时候,会不请自来。
生命因友谊而长青
生活中,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很少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有一位少年曾遭受过朋友的欺骗和伤害,他开始怀疑世间友情的存在。
一天,母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父亲和好朋友都是建筑工人,他们正在尚未竣工的大楼外面的护栏上干活,护栏离地面有几十米高。
突然,他们站立的木板断裂了。一刹那,两个人同时从几十米的高空落下。他们都认为自己完了。
万幸的是,一个防护杆拯救了他们。但两个人实在太重了,脆弱的防护杆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他们中间必须有一个人放开手,然而求生的本能让他们都紧紧地抓住了防护杆。时间一点点过去,防护杆吱吱地作响,眼看马上就要断了。
这时,年轻的父亲含着眼泪对好朋友说:“我还有孩子!”
未婚的好朋友只是静静地说了一句:“那好吧!”然后就松开了手,像一片树叶一样落向了水泥地面
“妈妈,我希望有这样的事情,但它只是个故事。”少年不以为然地说。
“孩子,那个得救的人就是你的爸爸,而他所说的孩子就是你。”母亲眼里含着眼泪。空气顿时凝固了,少年望着母亲,颤抖地说:“叔叔一定是空中飘着的最美丽的树叶,是吗,妈妈?”
“是的,那片美丽的树叶现在一定飞上了天堂。”母亲默默地闭上了眼睛,一滴泪水悄然滑落脸庞。
这就是超越生命的友谊,它足以润泽我们的心田,照彻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