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我们,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其实,处世也是如此,保持谦卑的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就能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发展自己。
古人常说:“谦卑者其实最高贵”。这是因为谦卑是高贵者的通行证,君子懂得谦让,因此行万里也会路途顺畅。小人好争斗,因此还未动步,路已被堵塞。君子知道屈可以为伸,因而受辱时不反击,知道谦让可以战胜对手,因而甘居人下而不犹豫。到最后时,就会转祸为福,让对手知错而成为朋友,使怨仇不传给后人,而美名扬,以至无穷。君子的道行不是很宽宏富足吗?况且君子能忍受纤微的嫌隙,因此没有打斗之类的争论。小人不能忍受小忿,结果酿成巨大的耻辱。
当然,比较谦虚谨慎的人一般都带有天生的成分,更多的还是见多识广的缘故。许多人先前是心高气傲的,常以为天下人皆不如己,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之后,再翻开所读的书,找到了碰壁的理由,而且对这种理论体会得更加深刻。这种现实环境不是简单的对错能划分、定义得了的。为了与环境共融,狂妄的人渐渐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变得谦卑宽容起来。但要把谦卑包容与唯唯诺诺、个性软弱区别开来,谦卑宽容是一种处世态度,属于一种收敛型性格,并非心无主见,胆小怕事,而是以退为进或顾全大局的处世策略。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谦卑者,常有福。
幸福顿悟: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唯有如此,生命才有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和价值。
给人面子,你也会有面子
生活中,大多数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没有面子”。
我们为人处世时,应和和气气,有损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则一定不要说,这样,当请别人给你办事时,别人才不至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曾”,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于平?”
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常言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许多人自以为有见解、有口才,爱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后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它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
幸福顿悟:
有时,为了“面子”,人们小则翻脸,大则动手。如果你是个对“面子”冷感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的“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有一天会吃暗亏的人。
揭人短者常招致祸患
古时有“逆鳞”说。逆鳞就是龙喉下直径一尺的地方,龙的身上只有这一处的鳞是倒长的,无论是谁触摸到这一部位,都会被激怒的龙杀掉。人也是如此,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有不能别人言及、不能冒犯的角落,这个角落就是人的“逆鳞”。
秦末农民英雄陈胜,就特别避讳别人提及自己“地主家长工”的出身。他几位患难兄弟就因在他面前无意提起他“庄稼汉”时期的事情,而触犯了他的“领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痛处,招来杀身之祸。
据《三国志》描写,刘备是个“少须眉”的形象。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认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刘备刚到西蜀时,曾被刘璋手下胡须茂盛的张裕取笑嘴上没毛,令他十分恼火。等后来他赶跑了刘璋成为张裕的主子的时候,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杀了。由此可见,虽然刘备表现得有些心胸狭窄,但张裕说话尖酸刻薄,讨得一时的口头便宜,不懂维护他人尊严才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所在。
在封建社会,大兴“文字狱”就成为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只要触犯了当权者的禁忌,就会丢了自家性命,严重的还会招致灭门惨祸。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的“疮疤”,是他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都因为自己头上的“癞”,而无法用“精神胜利法”求得心理平衡。一旦有人提起,就会即刻反击,对口拙的骂,对力小的打。
人在争论时最容易暴露其缺点。无论是挑起事端的一方还是另一方,都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并产生了敌意,敌意的表露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发生争吵。争吵中,双方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幸福顿悟:
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揭“短”是最伤人的,为人处世应避免惹是生非,祸及自己。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位勇敢的猎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头巨大的野熊。他兴奋地举起了猎枪,瞄准大熊的咽喉,准备扣动扳机。
突然,大野熊开口对猎人说:“有事好商量,何必一定要开枪呢?”
吃了一惊的猎人降低了枪口,回答说:“我想要一件温暖的熊皮大衣,抵御严寒!”
“行啊!”大野熊镇静自若地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这样吧,咱们来谈谈条件!”
于是,猎人同野熊坐下来谈判了,经过一番辩论,最后达成妥协。
过了一会儿,野熊独自走开了。
它满足了要求——填饱了肚子;而猎人也如愿以偿,穿上了他想要的温暖的熊皮大衣。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轻易放下武器,跟敌人谈判。
世上,人性光怪陆离。人的热与冷,亲与疏、阳与阴,善与恶,都不会写在脸上。
宋代的王安石和吕惠卿是一对朋友,但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纯是靠着权势和利益联合起来的势利之交。吕惠卿是个阴险之徒,与王安石的气质本来就相差很远,他开始攀附王安石是因为王安石有权势,吕惠卿从中得到好处后,又开始陷害王安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彻底背叛了王安石。
这种“墙头草”的一个通病是:在你得势时,他锦上添花,当你失势时,他落井下石。他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他只知道什么是权势。因此,这种人不能亲近,不可不防。
生活中不免丑恶,复杂社会中的善良人们,对此就不能不提高警惕。防人之心是一种防守性的防备心理,其包含了应有的敏锐警觉和冷静思考。
幸福顿悟:
生活并非处处都生长着童话,对世间充满了美好憧憬的人,也应揣一颗防人之心,小心提防种种陷阱和圈套。
做人不必太计较
唐代“安史之乱”时,安定江山的功臣中,郭子仪当居第一。由于他功劳太大,唐玄宗身后的几任皇帝把他罢免了又起用,事成后又罢免。一生四落四起,可郭子仪从来没有怨言。朝廷需要时,一接到命令,他不顾一切,马上出发;叛乱平定后,皇上疑忌罢免他,他也无怨无悔,马上回家。真正做到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郭子仪一生所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后来都官至将相,八子七婿皆显贵于当时。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是:“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细数历代的功臣,能做到这三点的,试问还有几人?
有一位政治家,因犯了一些错误而受到批评。人们不断揭他疮疤,使他非常气恼,于是就开车到乡下去看一位挚友——一位农夫。
政治家说:“我该怎么办?我实在尽力了,没有人比我更尽力为民造福,但是看看他们是如何批评我!”
老农夫根本听不清楚他的诉苦,因为猎狗正在屋外对月狂吠。农夫斥喝那只狗,但它依然叫个不停。于是农夫对政治家说:“你想知道如何应付那些不公平的批评吗?方法就是——先听听这只狗的吠叫,看看月亮,再想想那些向你狂吠的人,他们啃你脚跟、他们批评你,但是吠者自吠,明者自明。”
记住这句阿拉伯名言:“人们不会去摇动贫瘠的树木,只有那些挂满累累果实的,才会有人用石子去打它。”
一个人到了有人来“糟蹋”的时候,那就表示他已经有了一点成就。代表他已非昔日,甚至已威胁到他人的发展,所以才会成为箭靶。不计较,才能坦坦荡荡、轻轻松松地快乐生活。
幸福顿悟:
计较太多,会让你的人生顾此失彼,痛苦而停滞不前。
给人留路,即给己余地
一个青年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他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年轻人,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放心: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听完老人的回答,他感慨良多。记得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煤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往外挤。由于坑道口太小,结果谁也无法逃生。而在另一个小煤矿里,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他自己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逃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生活中常是如此。如果你不给别人机会,最终将是自断生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那些看不得别人进步、千方百计拖人后腿的人,是愚昧无知的。
《宋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父亲,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有所醒悟、有所改变了。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为人处世中,我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考虑到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幸福顿悟: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肯给他人让路的人,也会将自己逼入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