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只有寻找与家长互动的合作途径,互通信息、相互交流,使双方在教育观点上达成更多的共识,增强双方对学校教育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的认识,才能形成“家校和谐”的局面。教师主动与家庭建立联系,针对小区学校的特殊情况,进行“开放式家访”,设立“家长接待日”,召开“特色家长会”,建立学校联系学习者个人的档案联系册,定时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情况,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建立“教师—家长”体系,实现家校和谐、互动。
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误区,对学习者的教育不具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要积极激发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使家长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认识到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履行的崇高社会义务。其次,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纠正其在教育观点和方法上的错误和不良倾向。再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养,使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掌握观察、了解孩子的方法,和教师协调一致。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听报告,座谈交流,参加班、队主题活动,向家长推荐有关的教育科学书籍,增进学校、家庭互动合作,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总是满足自己孩子的合理请求,但是当孩子们的请求超出他们的范围,或是与社会道德违背时,他们不会加以呵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家庭伦理方面的一个主要区别。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要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协作关系。所以,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时,家长必须要坚持“五要”“五不要”。
家长的“五要”“五不要”
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读报,讨论阅读时发现的问题。无论工作怎么忙,也不要忘记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做他的朋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进步,不要忘记说一声:“孩子,你真行!”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施展权威,应语气温和地教育、引导。当孩子遇到困难和矛盾时,要给予理解与支持。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忘记对孩子说一句鼓励的话。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和赞美,要经常给他们带来快乐。如果你错怪了孩子,不要忘记向孩子道歉。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三大支柱即家庭、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教育的功能既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当今社会,广大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学校所承受的压力则更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的学习是学习,利用假期让孩子去补英语、学电脑、弹钢琴也是学习,却忽略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个学习场所——家庭,以致扭曲了孩子的学习:分数重要,而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致使孩子读了十几年书却不会学习、不善学习。家庭教育的职能被异化,家庭教育成了家庭教师的代名词。孩子本该在家庭中学习的生活能力和做人基本规范被家长疏忽了、放弃了。学校教育的错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孩子的最佳学习场所就是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但今日的家庭却以孩子为中心学习,父母在两旁陪读或是强迫孩子学习,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学校把每日检查作业并在上面签名的任务强加于家长,使家庭作业成了孩子与家长的共同作业,使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要解决孩子失去快乐童年以及不愿学习的问题,根本之计在于改变带有权威性的家庭环境,建立正确的沟通管道,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学会学习,而不是只允许孩子有耳无嘴。
专家提出,青少年偏差行为与家庭沟通有密切关系,沟通方式的优劣对孩子的社会化很重要。亲子之间能亲密沟通时,孩子明显不会有偏差行为。父母要尊重孩子,以支持孩子、鼓励孩子为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家庭环境。
加强德育教育、重视行为规范是学校的责任,而加强德育的根基却在家庭。家长平时在家庭的一言一语,无不是德育的语言;家长在家庭中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德育的行为。孩子的行为举止,都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影子。确切地说,问题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庭。所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发展影响极大。
然而令人伤心的是,近70%的家庭中孩子却感到回家与父母无话可说,不少家庭与孩子每日只寥寥数语,“分数”、“名次”成了亲子交谈永恒的主题。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希望父母把他们看做大人,不要把他们当做小孩,希望父母和他们一起学习。这不仅是孩子心灵的呼唤,也是孩子对家庭的精神需求。而许多父母在为孩子提供一流物质需求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更为重要的精神需求。
其实,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一个家庭的文化绝不同于另一个家庭。家长的语言和行为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给孩子的行为模式与生活目标做出榜样,并提供新生代的社会化基础。如果父母在家庭中能崇尚知识,自主学习,将看书读报当成习惯,自我改变,自我完善,那么家长的行为可以缩短孩子与书本的距离,因为父母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媒介。
学习型家庭的特点
学习型家庭已成为21世纪家庭的主要特征与形态。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学习终将成为每一个人回报无限的投资。
自主性。
每个家庭成员有自主学习的动机,都能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个人生涯与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学习已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交互性。
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在个人发展、家庭发展以及生活学习上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以此来实现家庭情感互动功能,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建立交互式的共同成长的学习模式。因此,学习型家庭必须建立在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
沟通性。
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前提。如果父母肯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双方绝不会有代沟,两代人的心灵上可以产生双向互动,而学习与分享是家庭成员之间双向沟通的重要管道。
依存性。
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是一个共生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既各自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又共同分享成果和利益。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既承担社会义务,又分享社会的权益。这既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分享的观念,又是小家庭与大社会共同分享的观念。
创新性。
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独为了了解已有知识而是为了创新。为了创新必须营造民主的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平等地讨论各种问题,家长不搞专断独行,不居高临下,允许孩子与自己讨论问题,尊重孩子不同的见解。家长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拓展知识面,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敏感性和积极进取精神。
和睦性。
在家庭生命的不同周期出现各种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学习型家庭通过学习能妥善理智地处理、化解矛盾,使家庭永远充满欢乐和笑声,使家庭成员永远开心向上。
智慧性。
学习型家庭除了重视知识的价值外,更需了解智慧的本质,重视智慧的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固然重要,但“死读书,不如无书”。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社会中、在大自然中的学习,更有助于使家庭每个成员成为充满智慧的现代人,这种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每个家庭成员对社会的适应性,还可以增加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绝不会出现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统一性。
在家庭物质生活逐步改善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家庭投入,其中包括时间投入和必要的家庭学习硬件的物质投入。这种投入要以每个家庭合理、科学配置休闲时间为基础,使家庭学习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展,使家庭的学习与学习的家庭完美统一。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家庭则是孩子长期汲取知识的园地。因此一个家庭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呼声就是在这一前提下发出的。
学习型家庭不是被动地适应社会发展,而是具有发展创新的能力。家庭成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家庭高度重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努力为孩子营造充分的、自由创造的氛围,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充分想像,主动创造。
家庭与工作之间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在工作中评分得A的主管往往是评分得F的父亲。据观察,成功主管的子女比较可能发生情绪与健康问题。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同一家公司,主管的子女每年有36%接受精神异常或心理疾病的治疗,非主管的子女只有15%。报告中又指出,主管长时间工作与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完美主义、没有耐心、讲求效率)是问题子女的元凶,并忠告工作生活不分、对人要求甚苛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如何不伤害子女的自尊与自信。然而有趣的是,报告中还深度分析了主管有效管理组织的方式对于身为父母的角色毫无帮助的原因。在大多数人看来,工作与家庭生活互相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绝对不可能解决的。只要合理分配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时间,将孩子的成长当成头等大事来看,尤其切记孩子不是你的下属这一原则,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问题子女的出现。
由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工作上所投入的时间和对工作的承诺不断增加,因此,呈现一个这样的环路: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导致表现更好,产生更多意图和机会,而想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工作时间便会增长。上面的图形是一个人在家庭方面所投入时间与承诺呈现增加的环路:用在家庭中的时间增加,家庭生活的品质(满意的家庭关系、健康的子女、家庭的快乐)明显提高,因此投入在家庭的时间便会更多。但是将这两个环路连接起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增加,则用在家庭中的时间就相对地减少,反之亦然。
改善工作与家庭之间不平衡的方法
◆个人坚持立场。用心选择会使我们将设定在家庭的时间视为明确的人生目标。主要有:认清你最需要的是什么;作一个选择(承诺于真正重要的);对周围的人说出你所作的选择,必须要真实;不要勉强他们同意或表面支持你的选择。
◆抛弃双重标准。将自我超越视为组织哲学与策略的一部分,承认并接受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冲突,并把这些标题排入有关的论述中,尤其是有关两者之间时间分配的讨论。
◆承认学习型家庭无法建立在破裂的家庭与紧张的人际关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