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主人将要远行到国外去,临走之前,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给第三个仆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帐。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五个。”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里,让我回来时能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一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五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他已经拥有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把他夺去。”
这个故事出于《新约·马太福音》,它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上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人类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据统计,目前最富有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占有85%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富有的国家与最穷困的五分之一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一倍。不仅国家和地区如此,个人的财富也是如此。
美国华盛顿预算及政策研究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所同时发表报告:美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了,而且这一差距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差距。现在美国民众蓦然发现,在一片繁荣的喧嚣中,贫富之间的大峡谷正在无声地裂开,而且越裂越宽。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贫富差距都深有体会,但是以下数字还是可能令你惊叹不已。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收入最高的1/5家庭平均年收入约137 000美元(税后)左右,而最穷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3 000美元,不到高收入家庭的1/10。调查还发现,最穷的1/5家庭在过去的10年中收入增长不到1%(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而最富的那1/5的家庭收入增长了15%。美国前三名巨富(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保尔·艾伦)个人财产的总和更是超过了全球43个最穷国家国民生产值的总和。种种数据显示,美国财富的聚集度已达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同样明显。
马太效应所描述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上,而且存在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超级巨星和新兴专业的顶尖人物获得天文数字般的薪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上涨。电影导演史蒂芬·斯匹尔伯格,1994年赚进了165亿美元。加梅(Joseph,Jamie)这位收入最高的律师,其酬劳为9000万美元。而众多拥有同样才干的电影导演和律师,往往只能赚到这些额度的极小部分。
◇一个成熟的市场往往被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的企业所主宰,大多数公司都很难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比如美国汽车市场,通用和福特双雄并立,稳定的业绩和利润能够保证其生存不出现问题,而排名第三的克莱斯勒就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虽然艾科卡一度给这个公司带来辉煌,但终究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几经沉浮之后,终于被奔驰公司收购。
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产生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以说,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马太效应给人们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则。
马太效应的“前世今生”
“马太效应”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产生马太效应这一奇特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众多关于马太效应的因果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几条:
◇规模效应
在自然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体形庞大的巨兽,随时都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威胁,而自身面临的危险却要小得多。它们可能死于同类的搏斗,也可能死于自然衰老,却很少被弱小者所击倒。
同样的,在经济领域,我们也能看到类似微软这样的超级公司,虽然同行恨之入骨,社会舆论也屡屡刁难,很多人更是想除之而后快,但其地位却坚如磐石。正如一位竞争者所说:“最好的市场是没有微软的市场……但是谈何容易。”微软“拆分风波”举世瞩目,官司打了多年,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甚至可以说是无果而终。
◇齿轮效应
钟表可谓是人类最精妙的发明之一,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要转许多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六十圈;分针走一圈,秒针要走六十圈。
齿轮效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大人走一步,相当于小孩走两步甚至三步;大企业不发展则已,一发展就将小企业远远丢在后面;由于总量之间的差别,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2个百分点,等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增长几十个百分点。
不言而喻,齿轮效应是促成“马太效应”的一个原因。
◇资源优势
关于马太效应形成原因的各种分析中,有一个词汇尤其突出,它就是资源。资源是形成马太效应的核心,是推动马太效应的内驱动力。
简单地说,所谓的资源就是为做某件事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你所拥有的以及所能控制的。大部分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如金钱、设备以及你所拥有的任何可见的财产。有些资源为无形资产,如创意、理念、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素质;还有些资源介于两者之间,如人际关系、某种资格或特殊的机遇等。
中国有句古语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赢家”。在赌场上,一个人本钱越多,赢的钱就可能越多。假使利润率相同,投资额是他人的10倍,获得的利润额也会高出10倍。更何况,占有更多的资源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在竞争中能取得更多的优势。
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不景气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只能选择破产,大公司则会有更多回旋的余地,他们可以通过紧缩开支、裁员等措施熬过“严冬”。
◇领先效应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马太效应的又一解释。一开始,一个小小的领先能变成双方较大的差距,赢家迅速达到优势位置;而后平衡再一次被打破,另外一个微小的力量又开始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一开始,如果51%的驾驶员靠道路左边而非右边行驶,那么就可能形成向左行驶的交通规范;早期的时钟,如果51%是绕着我们现在所谓的逆时针方向走,那么时钟“逆时钟方向”运行也是合乎逻辑的。事实上,佛罗伦斯大教堂的时钟,就是逆时针走的。但在1442年大教堂建好时,当权者和钟匠已经以12小时,顺时针方向的时钟作为标准,因为那时大多数的时钟都是顺时针走的。
然而,如果51%的时钟都和佛罗伦斯大教堂上的时钟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时钟,就可能是按逆时针的方向运行。所以,一个公司,如果在市场早期就能提供比对手优良10%的产品,就可能得到80%的市场。
◇聚焦效应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越是那些业绩优秀、资金充裕的公司,银行越想把资金贷给它们;而那些效益差、急需资金的公司,银行不仅不会继续投放贷款,而且还要收回已贷资金,以免发生风险——这就是金融领域的马太效应。
资金流动的马太效应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在地区之间的流动也十分明显。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资源投入在经济运转中的配置与使用机制就越合理,于是形成累积效应和先发优势,而这种优势最终将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资金的聚集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地区资金的聚集效应呢?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及多样化金融工具的发展很快,它为资金跨区域流动开通了渠道。由于要素的谋利趋向,产生了缪尔达尔的“回浪效应”,大量的资金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地区投资活动迅速高涨。相当一部分落后国家的资金通过横向投资和股票交易等多种形式流向发达国家,这使原本资金就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更趋困难。
◇锁定效应
在经济领域中,形成马太效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锁定效应。
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锁定效应的作用最为明显。各种高科技产品在使用前都要花一段时间来学习,因此当使用者学会此系统后,他们便不愿意花时间再学另外一套系统。当用户从一种品牌的技术转移到另一种品牌的技术时,必将为这种转移支付一定数量的成本。当转移成本过高,使用户望而却步时,用户就处于被锁定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高科技产品一旦开发成功以后,便很容易掌握未来的市场,发挥边际报酬递增效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