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行。有了前两次的失败,熊倪此时已经无所畏惧,即使命运对他再苛刻,他告诫自己也得像个男子汉一样站着。北京时间1996年7月30日上午10时,熊倪终于以一个完美的407C动作结束了比赛,他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一举为中国赢得了第1枚男子3米跳板金牌。熊倪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追逐自己的金牌梦,如今这个梦再也不会溜走了,熊倪是真正的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26岁的老将熊倪再次获得男子3米跳板单人、双人的2枚金牌。
2001年熊倪退役,现任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他仍在跳水之外的事业中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信念若在,没有人使你倒下。”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熊倪才战胜了无数的痛苦和失败,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样,拥有坚定的必定成功的信念,也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只有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才能笑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才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敢向前。
犬中之王:于磨难中历练自我
刚出生的藏獒,其实就是一只普通的藏狗,喜欢在主人身边撒娇,有着温顺而柔和的目光。只是后来经过种种“磨难”式的训练,才成就了具备王者一般坚强气质的藏獒。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若想培养出王者一般的大气概,就要像藏獒那样在种种磨难中历练自我。
其实,无论是藏獒,还是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的人,若想练就如藏獒一般的王者气概,成为同类中的王者,必须经历一番磨难的历练。帕格尼尼,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就是一位在磨难的琴弦下把生命之歌演奏到极致的人。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7岁患上严重肺炎,只得大量放血治疗。46岁因牙床长满脓疮,拔掉了大部分牙齿。其后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50岁后,关节炎、喉结核、肠道炎等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与心灵。后来声带也坏了。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
身体的创伤不仅仅是他磨难生涯的全部。他从13岁起,就在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曾一度将自己禁闭,每天疯狂地练琴,几乎忘记了饥饿和死亡。
像这样的一个人,这样一个悲惨的生命,却在琴弦上奏出了最美妙的音符。3岁学琴,12岁开首场个人音乐会。他令无数人陶醉,令无数人疯狂!
乐评家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李斯特大喊:“天哪,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磨难、痛苦与受到残害的生灵啊!”磨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也许上帝成就天才的方式,就是让他在磨难这所大学中进修。弥尔顿、贝多芬、帕格尼尼,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最后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磨难,在这些不屈的王者面前,会化为一种礼物,一种人格上的成熟与伟岸,一种意志上的顽强和坚忍,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认识。然而,对更多人来说,磨难是噩梦,是灾难,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磨难都可以成为礼物或是灾难。你无须祈求上帝保佑、菩萨显灵、选择权就在你自己手里。王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轻易被磨难压倒,不轻易因磨难放弃希望,不轻易让磨难占据自己蓬勃向上的心灵。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个社会的幸运儿,不幸的生活却促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抗争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一个小伙计,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验了做人的艰辛。 1910年,松下幸之助独自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一名室内安装电线练习工,一切从头学起。不久,他诚实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务赢得了公司的信任。22岁那年,他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检察员。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松下幸之助发现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经有9位家人在30岁前因为家族病离开了人世,这其中包括他的父亲和哥哥。当时的境况使他不可能按照医生的吩咐去休养,只能边工作边治疗。他没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作斗争的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疾病,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与病魔斗争,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年,他的身体也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坚强,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来的苦苦思索,希望改良插座得到公司采用的愿望受挫,使他下决心辞去工作,开始独立经营插座生意。
松下电器公司不是一个一夜之间成功的公司,创业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物价飞涨,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资金还不到100元,困难可想而知。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然而当千辛万苦才生产出来的产品遇到棘手的销售问题时,工厂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员工相继离去,松下幸之助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工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意逐渐有了转机,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时,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的松下电器公司所面对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一系列汹涌波涛的开始。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松下电器公司销量锐减,库存激增。
日本的战败使得松下幸之助变得几乎一无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时达10亿元的巨额债务。为抗议把公司定为财阀,松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军司令部进行交涉,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言。
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和打击并没有击垮松下幸之助,他享年94岁高龄,这也向人们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心理上、信念上成长起来时,他才可以长寿。他之所以能够走出遗传病的阴影,安然渡过企业经营中的一个个危机,得益于他永葆一颗王者之心,能够做到坦然应对生活中种种磨难的侵袭。
磨难是上天给所有人的一份赐予,关键看你怎么面对。是坦然接受还是消极躲避,就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个拥有顽强气质的王者。正如藏獒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会成为真正的藏獒一样,人,也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会品尝到王者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
“逆”中生存,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前提
在自然界里,除了虎、狼、豹等野生动物是藏獒的克星,会随时对藏獒发起致命的攻击以外,藏獒还有另外一种更加可怕的克星,那就是我们人类。因为,某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类,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和手段,来对付表面上看来经济价值很高的它们。而为了应对这些人类的非常残忍的手段,藏獒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藏獒得以幸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顽强的毅力。而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感动了人类,使其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不顺的时候,也会有突然遭遇逆境的时候。这时,你迫切需要凭借顽强的毅力勇敢地大踏步向前,因为,人只有在千百次打击磨炼之后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成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提炼出来的警句,直到今天,仍以它的深刻性启迪着人们。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传世的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他从小便养成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时宁可不吃饭,也要读书。在长山居住时,他住在醴泉寺的僧房里,因为口粮不足,他便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煮成一锅稀饭,待冷凝后,用刀划成几块,再切上几块咸菜,每顿饭各取一块充饥,坚持在僧房昼夜苦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齑画粥”的故事。
长期苦读,终于使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本领,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他在逆境中顽强、坚忍搏击的精神,也同他的名作《岳阳楼记》一样至今仍广为人们所传颂,使人们并从中汲取战胜逆境的力量。
顽强的毅力是人人都应有的美德,也是完成工作的要素。一些人在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先是共同努力,可是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难,于是多数人就停止合作了,只有那少数人,还在勉强维持。可是这少数人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工作中再遇到阻力与障碍,势必也随着那放弃的大多数,一起失败。
所以,只有顽强的毅力才是最宝贵的,具有这种毅力才能让你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成功的愿望,一如狄里斯。
狄里斯生于公元382年,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的声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不过,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当深奥,很擅长分析事理,无人能出其右。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首都雅典,有很严重的政治纷争,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受到重视。一向领先时代潮流和趋势的狄里斯,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是很不适宜的。于是他作了一番充分的考虑,并且准备好演讲的内容,从容地走上了演讲台。但是,很不幸,他遭到了可怕的失败。
原因就在于他那发出的低音和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以至于别人无法听清楚他所说的话。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训练自己的胆量和意志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打的岩石大声喊叫,回家以后,又对着镜子照自己说话的嘴型,做发音练习,一直持续不辍。狄里斯就是这样努力了好几年,直到他27岁时,终于再度走上台向众人演说。
辛苦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他这次盛大的演讲,得到了许多的喝彩与掌声,而狄里斯的名气,也就这样打响了。
没有人不喜欢掌声雷动,也没有人不爱鲜花的芬芳,因为这是送给成功者的荣耀。但若没有昨日的艰辛,又何来今天这令人着迷的一切呢?
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崛起的顽强毅力,而顽强的毅力来源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对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能够激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帮助强者战胜任何困难。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甚至使他耳聋,几乎毁掉了他的事业。但贝多芬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向“命运”挑战!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写出了他最伟大的乐曲。
最富有与最成功的华裔百万富翁王安博士,赤手空拳在美国打天下,扬名异域,赢得世人的尊敬。前些年,他出版了自传,奇怪的是他的书不叫《第一主义》、《电脑巨人》、《创业奋斗史》之类,却命名为《教训》,由此可以看出令百万富翁体会最深刻、最值得让大家分享的是他克服种种困难的心路历程。事实上,《教训》一书,其内容多在阐述如何以逆境为师,不断地吸取逆境的教训。
过去,百万富翁常被人视为天才,或是说他们有奇遇。但在现实世界中自诩天才的人,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然就是经不起逆境的考验,以至于一蹶不振。
财富与逆境常是一体之两面,真正的强者也是经历逆境最多的人。
俗语说,“刀靠石磨,人要事磨”。的确,唯有耐得住“事磨”与“心磨”的人,在经过那一番寒心彻骨的历练后,才能够拥有鹰一样顽强的毅力,才得以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机灵地把握住机会,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将事业“危机”化为“转机”,进而开启“良机”,这才是强者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