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是一种宝贵的、备受看重的素养,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儿”,你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但是很多人认为:对于工作,我已经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了,难道这还不够吗?事实是,这的确还不够。如果你希望比别人成功得更快,除了你自己分内的工作外,还应该每天多做一点点,使工作成绩始终超出别人的期待。
山本是一位业绩出色的保险推销员,可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一直希望跻身业绩最高者的行列。但一开始这只不过停留在愿望之中,他从未真正争取过。
直到两年后的一天,他不经意地把这个愿望告诉父亲,父亲对他说:“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在做好本分的同时,再设立额外的业务,慢慢地,你会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总业绩增加了20%。
这样的一种额外目标的设定点燃了山本的激情。从此,他不论谈任何交易,都会设立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路标,并努力在一两个月之内完成。
“我觉得,自己标定的分外的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到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和决心。”山本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想得到的收入、地位和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努力积累相关的业务知识,终于在这一年的年底,创造了自己业绩的新纪录。
山本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务,提高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一想而已,没有付诸行动,所以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一个个小路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完成它。”
后来,山本成为日本保险业的精英,是整个保险推销员群体的楷模,得到了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认同和提拔。
要记住: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更完美。如果只是从事分内的工作,那么你将无法争取到人们对你的有利评价。其实在一个公司里,做好本职工作只是我们领取工资的条件,在本职工作上做得再好,最多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员工。如果想证明自己还能够做得更好,想获得老板的器重,我们就必须明白:在公司里,永远没有分外的事!
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看待,在工作之中,如果碰到一些虽非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也不要置身事外,而应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处理好这些事务,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业绩,受到老板的赏识。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林克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定出的”之类的问题。据林克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些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和把业绩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的差异。有着高尚人品的人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把业绩留给老板的人,更加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因为,不管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那些把业绩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更能有效的发挥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能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1999年,曾是美国第一大零售商的凯玛特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有一个关于凯玛特的故事在广泛流传。
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高级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级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他的上司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帕金后来回忆说:“真是可笑,没有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宁愿将问题一直推到最高领导那里。”2002年1月22日,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凯玛特的破产有很多管理和运作上的问题,但是公司内部流行的“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办事作风有着莫大的关系。
有—个著名的企业家说:“员工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铁路公司做电报员。有一天正好他值班,突然收到了一封紧急电报,原来在附近的铁路上,有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出了轨道,要求上司通知所有要通过这条铁路的火车改变路线或者暂停运行,以免发生撞车事故。
因为是星期天,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卡内基也找不到主管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正有一列火车驶向出事地点。此时,卡内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冒充上司给所有要经过这里的列车司机发出命令,让他们立即改变轨道。按照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就是立即开除。卡内基十分清楚这项规定,于是在发完命令后,就写了一封辞职信,放到了上司的办公桌上。
第二天,卡内基没有去上班,却接到了上司的电话。来到上司的办公室后,这位向来以严厉著称的上司当着卡内基的面将辞职信撕碎,微笑着对卡内基说:“由于我要调到公司的其他部门工作,我们已经决定由你担任这里的负责人。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只是因为你在正确的时机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要想让老板器重自己,就必须想方设法,使他信任自己;而要想使老板信任自己,就必须坚守人品让自己负起责任,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声色不变,处之泰然,并妥善解决,而不是把问题留给老板去解决,这样,你才能让自己成为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人。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不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老黄牛也要插上绩效的翅膀:实干加巧干,业绩节节高
很多人总结个人业绩时总喜欢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黄牛”型的员工曾经是备受推崇和赞赏的,但现在的情况是,老总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员工,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成绩的员工。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仅会埋头苦干、不问绩效的“老黄牛”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崇尚“利润至上”的今天,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为它创造利润的“老黄牛”。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一名员工只知道乖乖听话,却不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难免有一天会接到老板“另谋高就”的忠告。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交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这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忐忑不安,以为老板要炒他们鱿鱼,可是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
这10名员工面面相觑。看到大伙这样,汉夫特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想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如此,工作能有效率吗?”
也许你会觉得汉夫特的行为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因为你还没有弄懂工作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说:业绩。
可见,一名员工,无论他其他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一切都是白费工夫。
虽然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只知道勤奋的人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才,如果要打分的话,他只能得60分。那更关键的是什么呢?更关键的是巧干,即另外的40分。
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个行业都显现出萧条的景象,出租车行业也不例外。但是有一位出租车司机的生意没有受到不景气的影响,他很少会空车在这个城市里兜转,他的客人总是会事先预订好他的车。
乘客上了车,发现这辆车不只是外观鲜亮而已,司机先生服装整齐,车内的布置亦十分典雅。车子一发动,司机很热心地问车内的温度是否适合,又问他要不要听音乐或是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