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一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建立起一种悲剧人生观。
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它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雅斯贝尔斯说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战栗,而此战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的生存问题。
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存在”而非“本质”,因为“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1真正的知识通过直觉来源于个人的情感。
2真理不是人们的发现,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3知识的可靠性不能用一般概念加以衡量。
4做人就是谋求自由,也就是进行选择。
5人在他自己的选择中变成他自己,从而获得人的价值。
6因为人自由地进行选择,所以他从属或生活于某一团体,而仍不失为一个个体的真正的自我。
存在主义道德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德国的海德格尔、亚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马塞尔、卡缪等。
人本主义是什么
人本主义通常是指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把人生物学化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
其主要哲学观点是:
1.反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如黑格尔),把自然和人看做是由某种神秘的、虚幻的和超自然的力量所支配的观点,要求恢复人和自然的真面目。
2.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
3.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
什么是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起源于美国。
它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1.客观经验与现实等同。
2.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中。
3.事物变化并非向着预定的遥远的目标,而是向着切近的目的,而它又将成为下一个切近目的的手段。
4.目的是完成了的手段,手段是未完成的目的。
什么是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建立的以其“理念论”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其基本理论是:
1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
2.各种理念构成客观上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
3.具体事物构成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4.人性由各有其德行的三个部分组成,即情欲、意志和理性。
5.为了不使这三个部分互相冲突,需要有正义的美德在意志的作用下控制情欲,这也是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禀性。
宗教信仰
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因感慨人生的种种苦难,19岁(或说29岁)时毅然离家,寻求解脱之道。历尽种种苦行,终无所获,后到迦耶(现印度菩提迦耶),坐毕钵罗树(菩提树)下,经七天七夜冥思默想,终于觉悟成道。此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其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又因佛陀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释迦族,故又被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贤人。
道教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战国秦汉时期,我国远古时期的肉体长生信仰发展为神仙信仰,形成以追求成仙为主要内容的方仙道。两汉时期,失意的黄老学者转入民间,与方仙道方士相结合,形成黄老道。方仙道和黄老道是道教的前身。在融汇道家哲学、墨家神鬼思想、阴阳家思想、儒家伦理和礼仪、古代巫术、宗法宗教思想与祭礼、谶纬思想、术数、民间信仰,以及古代医学、科学技术等的基础上,道教逐渐形成。
基督教
公元1世纪,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在罗马帝国后期流传于帝国全境。
基督教是以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世界性宗教,亦称“基督宗教”,包括公教(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信仰人数和地域分布而言,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意为“顺从”与“和平”,即顺从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他声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受命在世上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顺应历史客观要求,以“安拉唯一”为号召,提出了“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与安宁”等主张,既反映了上层社会的要求,也符合深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居民摆脱困境的愿望。
《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被认为是“安拉的言语”。传说是安拉通过天使哲布勒伊来降给先知穆罕默德的最后一部天启经典。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及宗教制度的源泉,是伊斯兰国家立法的根本原则。
《古兰经》的主要内容包括阐发以信仰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哲理;有关宗教制度和礼仪;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状况提出改革社会的各项主张,以及为宣传伊斯兰教而引述的一些古代先知的故事传说等。《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阿拉伯文献。它汇集了古代阿拉伯世界的神话、历史、风俗人情、法律和道德规范,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一场社会变革,是阿拉伯文学和语言的典范。
十字架的意义
十字架,原是古代中东和欧洲的一种刑具,词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因为这种刑具多由横竖两根木头相交而成,形状近似汉字的“十”,所以汉语译为“十字架”。
根据基督教圣经故事所述:公元1世纪初,耶稣被逮捕后便死于这种酷刑下。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为了替世人赎罪而被钉死于十字架的,故尊十字架为信仰标记,基督教徒在胸前画十字的仪式,也是由此而来的。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是观世音的简称,又称观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旬。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的说观音原是妙庄严王的女儿,名叫妙英。父亲为她亲许婚事,但她不愿出嫁,逃婚到荒山,结庐修行。后来为了替父王治病,不惜割下自己的臂肉,挖出自己的眼睛,终于使妙庄严王病愈,这片孝心感动了佛祖,帮助她修成无上菩提。
南朝宋昙谟竭翻译的《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中则说:从前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这个国家没有女性,国王名叫威德,他于园中入三昧,见两条莲花从地上涌出分别左右,化生出两个童子:左面的一个名叫宝意,就是观世音;右面的一个名叫宝尚,就是大势至。观世音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大势至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和尚名称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归咎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世间的一切疾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和”即忍耐、服从。“和”是佛教徒所崇尚且必须遵守的。以“和”为“尚”即是称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
浮屠
“浮屠”是佛教用语,梵文“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自觉”(大彻大悟者)、“觉他”(使别人大彻大悟者)、“觉行圆满”(善于修身养性达到极致者)都称为“佛陀”或“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修身得道了。所以,“浮屠”就是指“佛”而言。
但是,也有人把“佛塔”的梵文音译为“浮屠”,因而也称“佛塔”为“浮屠”。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即较高级的佛塔。
活佛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制度源于藏传佛教,其根据是佛教生死轮回、灵魂转世的教义。“活佛”是汉族人对他们习惯上的称呼。在藏语里称为“朱古”,意思是由神佛化生的肉身。在藏传佛教中,意指在宗教修行方面取得一定成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后来一般称大喇嘛死后,根据转世制度取得寺庙中首领地位的继承人。
活佛转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活佛死后,按照他生前提供的线索,或由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所得出的线索,在指定的范围内去寻找符合条件的婴童,而后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中选定一个“灵童”,再经过某种宗教仪式加以确认,使他作为去世活佛的转世,在寺院中继承原活佛的宗教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