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0200000003

第3章 以学历论人才,还是以业绩论人才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道:“在人生的任何专

第三节 论资排辈的“分糕效应”

中国在2000年~2004年间国际论文总数为世界第五位,引用总数为第十四位,但平均每篇论文仅被引用3.35次,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百二十三位,属于科学不发达国家。在自然科学的22个领域中,中国科学家论文的平均引用率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中国科学论文在世界的地位远不如其人多数量大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上,尽管《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了20多年,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缺乏明显的实质性的进展。然而,专业技术人员在提供评审职称的材料时,却出现了“车载斗量”的现象,袋子越来越重,数量越来越多,比20世纪90年代前增加了几倍,一年出版几本著作的人屡见不鲜。这种“超高产”现象产生,源自于论资“分糕”和以量取人,制造的学术垃圾直接挤占了我国稀缺的科技资源,使我国的自主创新举步维艰。

(一)“分糕效应”的产生

先看人事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人事分配政策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将人才划分成若干个规格,之后按照各自的规格进行收益分配。“按劳分配”在很大程度上被异化为学历和职称两种分配形式,最终形成唯学历论和论资排辈现象。在许多单位,如果有一个高学历,其职称的晋升基本上只需要熬年限即可,科研业绩通过泡沫化的“处理”,使一些人可以轻松过关。上海的一项调研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在对本单位评定职称影响的因素中,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学历(85.1%),第二位是领导的看法(67.1%),第三位是资历(63.2%),第四位、第五位才是工作业绩和能力(58.7%、54.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合格”学历,工作业绩就要比正常晋升者高出数倍。结果就导致科技人员产生了一个观念,“学历是职称之母”,“干得好不如学历好”。继续教育的程度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但是在这种按学历规格进行人事分配的计划背景下,提升学历不太在乎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和贡献提高,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参与社会分配的资格,即在现有的人事政策下,分蛋糕的多少取决于分蛋糕的资格,而不取决于做蛋糕的多少。这种分配制度严重束缚了科技人员的创造水平,使得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分蛋糕者的资格越来越高,而总的蛋糕却并不见增多,反而出现下滑趋势。

再看动态博弈。这些年来专业技术职称作为分蛋糕的基本资格,基本上停留在“排座座,吃果果”的价值取向上。在许多单位,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干上一定的时间,就要晋升一定的职称。而且只要职称一到手,即使坐着不造蛋糕也可以照吃不误。这样“尊重人才”实在不敢让人恭维。现在,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这种动态博弈的全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职称评审刚刚恢复,科学研究的业绩普遍较低,这个阶段的业绩指标与科研水平是基本一致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科研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数量上的显著增加。由于职称晋升上的指标限制和僧多粥少,晋升的竞争焦点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在许多单位,晋升的论文已由三篇被扩大到十多篇,甚至数十篇,职评材料出现的“著作等身”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个阶段,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则很容易使科技创新得到提升。但是事与愿违一大批特号增刊和“地下出版物”应职评的需求而泛滥成灾。表面上是造蛋糕的人积极性提高了,实际上是分蛋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于挂名、拼凑公开进行,抄袭剽窃明目张胆。一些从不写论文的人,在职评前的一两年内,突击一下也能发表七八篇。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对学位、学历进行的提升。一位部门负责人曾经谈到,过去晋升个教授是一辈子的事情,而现在30多岁就晋升了教授,那他以后还有什么动力去工作?在这种指标限制晋升的思维模式下,认为学历的水分太大,便寄托于学位的质量。这样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又开始了学位的角逐。而科学研究注重创新、注重结果的价值观念,早已交给西方发达国家了。

众所周知,当代美国的科学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今天,在美国从事实验科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成为助理教授之后,平均3~4年时间才能出第一篇论文。按照我们目前的晋升周期来计算,发表三篇论文的要求大多数博士后是完不成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是这样,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五六年的时间内,“专著”三四本,论文十几篇。这样创新排名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许多泡沫,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二)“蛋糕”是如何切分的

首先是收入与贡献不等。近几年来,在职考研愈刮愈热,这是提升分糕资格的原动力造成的。但是,在职研究生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大班上课、委托上课、交钱不上课、学制缩短、经商赚钱、导师储备论文、外语找人代考、论文找人代笔、答辩形同虚设等现象,使研究生的水平出现下滑趋势。另外,许多人读学历不是按照自己的专业和从事工作需要去读书,而是什么学历好拿就去读什么学历。在有些人眼里,学历的唯一功能就是提升分糕的资格。《中国青年报》在2001年讨论的“文凭和水平错位”的话题,就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

其次是岗位与职责不明。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强调岗位与职责的联系,强调责权利统一。但是在“分蛋糕”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人才达到了一定的规格之后,他的职责并不明显。比如一个人晋升了教授之后,其授课时数反而减少或不再授课。其工作职责便不再承担,而工作待遇却继续累积增加。相反,如果他们没有教授资格,即使干着教授的工作,讲授几门主课,授课水平和效果十分优秀也是不能享受教授的待遇。吉林省红梅镇农民徐宝贵,攻研古文字30年,成果卓著。由于无文凭在一所高校当临时工,做着高级职称的人所做的工作。后来有了文凭,才被聘为副教授。

再次是双高人才的激烈争夺。许多单位对双高人才的追求,主要是用于装饰门面,引进之后就很少注重才能的发挥。比如,在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高学历师资的缺口越来越大。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高校在高薪招聘人才。招聘的条件除了年龄之外,要求高学历,最好是洋博士;要求高职称,最好是正教授。众所周知,即使是同一个导师门下的博士,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但招聘却很少要求人才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更有许多高校引进博士之后很少搞科研,而只是为本科生讲讲课,对科研工作的要求没有或很少。高校引进人才的另一个目的是完成学位指标的达标要求。目前教育部规定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15%,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达到65%左右,这是一个硬指标,否则就要亮黄牌。至于引进来的人才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能干些什么,好多单位却无暇顾及。笔者过去曾写过一首叫做《天平》的小诗:“将一端压得低低,而另一端就会升得高高”,而现在却成了“将一端抬得高高,而另一端就会降得低低”。

最后是职称终身制的形成。目前的分配制度是有什么样的职称,就享受什么样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虽然许多单位有评有聘,其实并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评聘分离,有几个指标就评几个,评出几个就聘几个,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甚至造成部分人的科研起于职称的评审,也终于职称的评审现象。部分人高级职称拿到手之后,基本上也就结束了科学研究的生涯。科学研究是需要积累的,而积累与创新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眼前的体制却是晋升到高级职称的年龄大都在35~40岁左右,他们经验丰富,知识积累较多,既有从事科研的资格,又有创新突破的可能,然而这时候却开始坐享其成。他们的科研生命主要都是在讲师和副教授时期出现的,即只有十年左右的周期,这就形成了一个周期性的轮回。按照生物学原理,生长周期过短的苗木是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这是科技创新的一个败笔。

(三)姑妄听之:不造糕者要少分

佛教有一个故事,说是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他的弟子为了不让他参加生产劳动,就将禅师的劳动工具藏起来。到了吃饭的时候,百丈禅师就开始禁食,说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产生“分糕”效应的原因,除了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之外,更多的是当前的人事分配政策脱离了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与科技紧密联系的科技政策也应当是不断突破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人事政策如果不能紧跟科技的发展的话,也就必然制约和延缓科技创新。其次是人事管理者的科技管理水平也应当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事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所以我们的人事政策的决策者还要不断学习,包括向科学家和工程师学习,向科技管理专家学习,最重要的是向百丈禅师学习。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得为读者讲述了什么是保险文书,保险文书写作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及样板案例,实用方便。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英文爱藏:天使吻过那片海

    英文爱藏:天使吻过那片海

    《天使吻过那片海》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 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和凝 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再配 合文章后附加的多功能、全方位巩固题型,更有助于理解并学习英……
  • 系统终结者

    系统终结者

    在这个系统满天飞的时代,姚凡却不愿携带任何系统。但命运已经注定,系统无法更改。愤怒之中,姚凡奋起反击,与天斗,与人斗,与系统斗。他的目标是——干死系统!子系统,母系统,杀手系统,掌门系统,帝王系统……“只要是系统,统统要被老子踩在脚下!”
  • 罪后系列2

    罪后系列2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
  • 爱情塔罗转起来

    爱情塔罗转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遥远的爱着。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也许都没有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一起吃饭看电影,可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后悔,只是暖暖的回忆。
  •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田径与体操的最佳读物。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本书教导读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工作,这样对获取成功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