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600000007

第7章

既然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海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什么又会造成生物死亡呢?这是由于密集的赤潮生物或其胞外物质堵塞了鱼类的眼,可使之窒息死亡。同时由于赤潮生物的尸体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会引起海水严重缺氧,甚至形成硫化物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及其休眠孢子,或当赤潮生物死亡时所释放出来的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吸收后,就会造成中毒死亡。如果人食用了这种含毒素的海产生物,也可能造成中毒或致死。

进入海洋的有机物和营养盐除了能够引起赤潮、破坏生物资源、影响海洋生态平衡外,还能成为各种细菌和病毒的良好养料,因而促使其大量繁殖。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认为:纽约港由于接受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废物,细菌数目急剧增加。从1948~1968年的20年间,细菌数目增加了10倍。海水中的病菌还可以进入鱼、贝类的体内,有的可直接危害其发育,有的则通过鱼、贝类而进入人体,引起传染病。我国1988年春季上海市居民就由于食用了这种带病毒的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流行。

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海洋并沉入海底,还增加了将该海域变成“死海”的危险性。如波罗的海的某些海区底层已经无生命存在了。这是由于波罗的海属近乎封闭性内海,海水与大洋水的交换量极少,相反受陆地水的影响很大。大量的有机废水进入波罗的海后,除了海水中的生物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以外,这些有机物在分解时也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加上电体交换不良,氧气供应不足,致使水体出现了缺氧现象。有的海底部分海水中的溶解氧几乎为零,并出现了硫化氢,这时此海区就不会有生命存在了,也就变成了“死海”或“水沙漠”。

海岸线变动之谜

地球表面上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海岸线,每天都在变化着。住在海边的人都看到过,涨潮的时候,海水泛起白沫,呼啸着向海滩上涌来,淹没大片大片的沙滩:退潮的时候,海水又悄然无声地退回到海滩以外很远的大海里。

但是,这种因潮水涨落引起的变化毕竟太小厂,而在最近地质历史时期中,全球范围内的海岸线变迁却要大得多。

据科学家研究,最近:二三百万年来,海岸线起码发生过三次全球性的大变动、有时,海水渐渐退去,原来在海面以下的大片土地变为陆地:有时,海水又渐渐涨上来,使沿海大片土地沦为沧海。海水就是这样时进、时退,几乎永不休止。

海岸线变动的幅度有多大呢?

就拿距我们最近一次的大海退来说吧、海水在距今大约7万年前开始下落,一直到离现在两三万年前,海面才迟到最低点,持续时间达四五万年之久。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海面低100多米!那时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个什么局面呢?

就拿我国沿海地区来说,现在渤海平均水深只有21米;福建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水深都不足100米。因此,当海平面下降100多米的时候,渤海消失了,台湾和海南岛与我国大陆连成为一块完整的大陆。

同样,由于中国东部的黄海海底大部分露出水面,朝鲜、日本和中国大陆之间没有了海水阻隔,也连接起来。

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当然也会发生惊人变化:白令海峡的消失,导致亚洲和北美洲相连;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的消失,使现在散布在海洋中的巽他群岛连成一片陆地,从而使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也连接了起来。世界其他地方,凡是海水水深小于100多米的海区都变成了陆地。

科学家作出这样大胆的判断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有的。

下面我们只举出几个有趣的例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几年以前,我国一般轮船在离渤海海岸200多千米处作业,在那里的海底打捞起一块没有被水冲刷过的披毛犀化石。

披毛犀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满身披挂着棕褐色的粗毛,生活在寒冷的草原上。披毛犀的存在,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里,渤海确实曾经是陆地。

20年前,一艘日本渔船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间的对马海峡打鱼,当拖网从海中拖上渔轮之后,人们发现,在一群活蹦乱跳的海鱼中间,有一段长约1米的象牙,称一称,足有18千克。

渔民们把这段象牙送给科学家。科学家经过鉴定,认为这是大约生活在16000年到33000年前的一种古象牙齿。

那时,现在黄海所在的地区也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长相稀奇古怪的古犀和古象就是这片草原的主人。

科学家能够列举的证据还有很多。

比如,一些现在被海水隔开、远离大陆的岛屿,岛上的野生动物与大陆上的十分相似。据科学家们调查,我国海南岛的22种野生哺乳动物中有16种和大陆上的完全相同。另外6种,在大陆上也能找到相近的种类。

巽他群岛中的三大岛: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虽然被海水隔开,岛上的哺乳动物种类却完全相同。就连河里的鱼以及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也没有什么差别。

要知道,那些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是绝对没有办法越过宽阔的咸水的海洋,游到另一个岛屿上去的。

所有这类事实都证明,在不太远的过去,这些现在被海水隔开的海岛曾经是彼此相连的。

那么如何解释海面这种大幅度升降的原因呢?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

第一,气候的变迁和冰川的进退,这是造成海面升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最近二三百万年间,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冰期。冰期来临,气候变冷,地球上的水不断变成了雪降落在陆地上,最后堆积成很大的冰川,而不能流到海洋里去。降水的来源主要是海水蒸发,但大海中有蒸发损失而没有补充,当然水就越来越少。这样,海面就慢慢地降低了。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近发生的三次大海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而一旦冰川消融,陆地上大量的水流回海洋,海面就会再度上升。

第二,地壳的升降运动。地质历史上一些海陆变迁,常常是由于地壳升降造成的。由于地壳构造力的作用,可以使原来的深海隆起成高山,也可以使高山沦为深海。

第三,河流的泥沙淤积。在一些大河入海口,常常因为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积成宽阔的三角洲。有的河流泥沙很多,三角洲向大海扩张的速度十分可观。我国的黄河三角洲,每年要向渤海前进约2000米。

严格来说,后面两种变化还不能算作海面本身的变化,只是陆地变高或者变低产生的海陆变迁而已。

红海扩张之谜

1978年11月14日,北美的阿尔杜卡巴火山突然喷发,浓烟滚滚,溢出了大量熔岩。一个星期以后,人们经过测量发现,遥遥相对的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增加了1米,也就是说,红海在7天中又扩大了1米。

红海是奇特的海。它不仅在缓慢地扩张着,而且有几处水温特别高,超过50℃。红海海底又富集着特别丰富的高品位金属矿床。这些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被称为红海之谜。

红海之谜在60年代才有了端倪。海洋地质学家解释说,红海之谜在于海底有着一系列“热洞”。在对全世界海洋洋底经过详细测量之后,科学家发现大洋底像陆上一样有高山深谷,起伏不平。在大洋洋底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长75000多千米,宽960千米以上的巨大山系纵贯全球大洋,科学家把这条海底山系称作“大洋中脊”,狭长的红海正被大洋中脊穿过。沿着大洋中脊的顶部,还分布着一条纵向的断裂带,裂谷宽约达13~48千米,狭的也有900~1200米。科学家通过水文测量还发现,在裂谷中部附近的海水温度特别高,好像底下有座火炉在不断地烧,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热洞”。科学家认为,正是热洞中不断涌出的地幔物质加热了海水,生成了矿藏,推挤着洋底不断向两边扩张。

1974年,法美开始联合执行大洋中部水下研究计划。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类似红海海底的亚速尔群岛西南的124千米的大西洋中脊裂谷带去考察。

乘坐深潜器的科学家们沿着大洋中脊移向裂谷,在喷吐炽热岩浆的“热洞”旁,亲眼看到了裂谷正在缓慢张裂的情景。“热洞”周围的水温特别高,美国地质学家巴尔特把潜水器温度探测计放在“热洞附近的热水喷泉中,深潜器舱内指标仪上的指针超过了华氏650的最高刻度,温度计因超量程而熔化了。事后确认水温达华氏1000度左右。

由于“热洞”周围的海水高温造成别具一格的海底地貌。一般情况下,岩浆喷出之后,一遇到冰冷的海水就迅速凝结,形成鳞茎状的桃形玄武岩块,而“热洞”附近喷出的岩浆在过热的海水中涡动、盘旋,缓慢地冷却,形成了特殊的海底熔岩糊。

法国地质学家肖克罗内详细地考察了海底张裂的过程。他把海底扩张形象地比作以两端拉长的一块软糖,那个被越拉越薄的地方,成了中间低洼区,最后破裂,而岩浆就从那里喷出,并把海底向两边推开。海底就这样慢慢地扩张着。根据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测量,我们已经知道了红海的扩张速度是每年2厘米。

海洋科学家们的海底考察不仅解决了红海扩张之谜,而且在海底裂谷附近意外地发现了奇异的生物群落和喷吐着黑色矿物质“浓烟”的“烟囱”。

过去一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靠太阳光维持的。有了阳光,植物才能生长,有了植物,才能养活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以至肉食动物。1977年2月,当科学家们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水下裂谷附近时,却竟然在通常不大有生物的深度发现了一个不依赖阳光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海底的某些区域,水温出奇的高,那里聚集着巨贝,还有蠕虫、蟹和其他生物,形成了一个“绿洲”。可惜由于生物学家没有参加这次考察,研究工作没有深入下去。

1978年,法国、美国和墨西哥的科学家们又在加利福尼亚湾口北纬21度的东太平洋裂谷带一些休眠了的海底喷泉口找到了死巨蛤,这些巨蛤与1977年在加拉帕戈斯地区找到的大致相同。新的发现表明,水下生物群落的存在与海底的热喷泉有关,热喷泉一旦停喷,海底绿洲也就跟着消失。

1979年,科学家们重新回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在海底发现了一幅使人眼花缭乱的生物群落图景:热泉喷口周围长满红嘴虫,盲目的短颚蟹在附近爬动,海底栖息着大得异乎寻常的褐色蛤和贻贝,海葵像花一样开放。奇异的蒲公英似的管孔虫用丝把自己系留在喷泉附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丛立的白塑料似的管子,管子有2~3米长,从中伸出血红色的蠕虫。

科学家们对与众不同的蠕虫作了研究。这些蠕虫没有眼睛,没有肠子,也没有肛门。解剖发现,这些蠕虫是有性繁殖的,很可能是将卵和精子散在水中授精的。它们依靠30多万条触须来吸收水中的氧气和微小的食物颗粒。

科学家们对于喷泉口的生物氧化作用和生长速度特别感兴趣。放化试验表明,喷口附近的蛤每年长大4厘米,生长速度比能活百年的深海小蛤快500倍。这些蠕虫和蛤肉的颜色红得使人吃惊。它们的红颜色是由血红蛋白造成的,它们的血红蛋白对氧有高得非凡的亲和力,这可能是对深海缺氧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生物学家们认为,造成深海绿洲这一奇迹的是海底裂谷的热泉。热泉使得附近的水温提高到12~17℃,在海底高压和温热下,喷泉中的硫酸盐便会变成硫化氢。这种恶臭的化合物能成为某些细菌新陈代谢的能源。细菌在喷泉口迅速繁殖,多达1立方厘米100万个。大量繁殖的细菌又成了较大生物如蠕虫甚至蛤得以维护生命的营养,喷泉口的悬浮食物要比食饵丰饶的水表还多4倍。这样,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维持了一个特殊的生物链。科学家称这一程度为“化学合成”。

科学家们在加拉帕戈斯水下裂谷附近2500米深处的海底一共发现了5个这样的绿洲。全世界海洋中的裂谷长达75000多千米,其中有许多热泉喷出口,那么总共会有多少绿洲呢?还会有更多的生物群落出现吗?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对海洋的开发,还涉及到生命起源这一基础理论课题的研究。

海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在106种元素中,有80多种可在海水中找到。海底下还有丰富的矿藏。人们一般认为,海里的元素和矿藏,都是从陆上来的,是随着河水流入大海的。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海水中的元素含量是不平衡的,同陆地相比,锰的比例过高而镁不足。对海底的考察又发现,许多矿床元素在大洋中脊附近最多,往两侧则逐渐递减,这说明海里的元素不光来自陆地。

美国地质学家巴勒特在乘“阿尔文”号潜海调查时,在海底热泉附近发现一座座高3~7米的海底“烟囱”喷吐着黑色的“浓烟”。“浓烟”实际上是含有高浓度矿物质的高热溶液,“烟囱”本身也是喷出的矿物遇到海水后冷析而成的。这个发现揭开了海水成分之谜。科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深海底部的热泉带出了来自地球深处的矿物质,但海水同样会沿着隙裂渗透到地球内部,估计每隔1000~2000万年,海水通过地壳内部循环一次。海底的热浪金属矿床,包括铜、锡、银、钴、锌、硫等,以及地球上许多最有价值的矿物沉积层都是由这些携带有金属的热泉水造成的,红海海底金属矿床的富集就是一个典型。在热泉喷口的水中直接取样也证明了在海洋地壳内部的环流期间,海水失去了一部分镁而增加了锰。

依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最初是从海中的原生物进化来的。现在人类又要重新走向海洋,去认识海洋。海洋深处对于今天的人们基本上还是个未知的王国。到深海中去不比到月亮上去容易多少,为了深入这个未知王国,每次都需要做好几个月的准备,而在那里却只能逗留几个小时。初步考察的成功激起了人们更强烈的好奇心。人们不禁要问,大洋深处还有什么新的、更大的秘密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海温为啥会骤然下降

科学家们通过对深海沉积物中深水底栖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38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时海洋底层水温骤然下降了4~5℃,表层水温也大幅度下降。当时,冷水占据了大洋的深层,南极底层水开始形成,温度和盐度驱动的大洋环流也开始出现,海底侵蚀作用加强,沉积间断广泛出现。南极大陆周围海洋面发生大规模冰冻,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冰,海底接受了大量冰载沉积物。南极大陆局部地区已有冰川出现。

同类推荐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气象缩影

    气象缩影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在发烧!海水在愤怒,冰川的消融和上涨的海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繁荣已激怒了大自然,大自然在惩戒人类,地震、海啸,鱼类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和即将消失的冬天必将改变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加注意,那么,若干年以后,地球将成为太阳系中又一个火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倡导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就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嫁个妻主是“废物”

    嫁个妻主是“废物”

    一觉醒来,她成了禹国里名震天下的淮南王夜繁星!不但学贯古今、武艺高强,更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繁星怕了,她什么都不会啊,环境复杂,为了小命着想,于是,她卷了王府里大量的珠宝金银,华丽丽的逃跑了!本想着逛逛江湖、玩遍赌场红楼,谁曾想,竟是悲催的被一个男人很复杂很简单很故意很巧合很聪明很笨蛋的骗了婚……于是,她的苦难开始了……因为成亲后,她吃他的饭住他的房花他的钱,没事溜遛狗逛逛街,完成了她上辈子梦寐以求的心愿:做个会享受生活为自己丈夫花钱的好老婆。可是,大堆的事情因此砸来了,差点造成了……“姑奶奶,三姨婆问你将帐本做完了吗?”“不是有帐房吗?”繁星逗着狗,头都没抬,很奇怪的问。“那功夫练了么?”衷心的小丫头脸沉了下去。“护卫是用来干什么的?”繁星转头,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四周下人全沉了脸,更有忠仆气的浑身发抖,不屑嘀咕:“好吃懒做!”繁星火了,气的瞪眼,格奶奶的,她哪里好吃懒做了?于是她很正经的纠正:“好吃懒做也是你们少爷惯的,再说,男人养女人,天经地义,懂么、懂么?”众丫头小厮直摇头,有正义者仗义直言:“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真是丢女人的脸啊!被全体鄙视,繁星气的暴走。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让我穿到女尊啊?为什么!“相公,有人说我是饭桶,我不小心将她打了。”揪衣襟,装无辜。“打的好。”他喜欢她得意。“有人骂我不要脸,我不注意将他给赶出了府。”对指头,装天真。“赶的好。”他喜欢她嚣张。“有人欺负我,我不留神将他给卖了。”眨眼睛,装无知。“卖的好。”他喜欢她跋扈。“可是,他们都说我是废物。”期待某人说出护短的话来,没想到——“怎么会呢,你晚上有用。”谭思成微笑,悄声道,一针见血。此话一出,繁星气的直咬牙!她的表情逗的谭思成哈哈大笑,他最喜欢看她吃扁!当所有人都认定繁星这个“废物”一无是处的时候,却没人知道她是名扬天下的淮南王。当谭氏择主不慎差点灭族之时,是繁星这个“废物”救得了他们满族数百条人命,从此一朝惊起,跌破人眼无数!——别以为我什么都不会,姐只是懒得让你们长见识罢了!至此,无数骂名转至谭思成身上,想知道为何?点此阅读:推荐古言《我家妻主魅力大》:老草吃嫩牛,已完结玄幻《我家妻主倾天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种阳光思维

    如果你是一位老板,那么请将这本书送给你的员工,让他们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最有潜力的!如果你渴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成功,那么请阅读本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卓越员工所应具备的阳光思维,也将告诉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成为企业最出色的员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萍水相逢,他们只是彼此生活中的陌生人。阴差阳错,被人下药,她失了身,他失了心,原本想要一笑而过,他却因为一句负责而不肯放人。她逃离,他紧追不放,当心开始沦陷,却是一场阴谋的浮现,是真心是假意,谁能看清,谁又能明了情关难过?将她紧紧困住,即使天涯海角也不肯放手,只因为第一眼的宿命,只因为,婚礼正在进行时,而两颗悸动的心能否在最后交给永恒?苏芙说,我们之间,真的存在爱情吗?古沂南,你是我害怕触碰的回忆,却也是我向往的风景……古沂南说,苏芙,你是这辈子唯一一个让我既心疼又心痛得女人!
  • 锦绣庶女

    锦绣庶女

    亲娘惨死,亲爹偏心,嫡母面和心毒……为求生存,苦苦巴结嫡姐为得真心,样样依了公子洞房花烛,公子未到,却被一粗鄙下人进了房。本想呼救,却发现嫡姐整和公子相依成双,看着这出好戏。不甘受辱,砰——与那下人玉石俱焚……重生,魂归十三岁那年嫡母嫡姐狠毒,要毁她这个庶出的名声,栽赃嫁祸,抢夺美玉,步步为营,庶女见招拆招,让其自食恶果父亲偏心,一心只为嫡女好,从不管舒婉这个庶女的死活。那好,她就让他看看,他偏袒的嫡女到底是什么心肠渣男心花,那就为他与美人嫡女牵线搭桥,成就一段姻缘。只是不知,和七皇子抢女人的渣男,下场如何。……冷看尔虞我诈,淡视男色权财复仇是她的目标,狠戾是她的武器欠她的,她一点点要回来!她欠的,她一点点弥补。皇子殷勤,渣男回心,太子苦求,然而浴火重生,岂会耽恋男色?众人口中的低贱庶女,看她如何玩转秀色门庭,朱色宫墙,
  • 御宠狂妃:逆天七小姐

    御宠狂妃:逆天七小姐

    新书已发《邪王躺过来:腹黑小毒妃》她是狂妄噬血的特工,异世重生到苏家无能的七小姐身上。再睁眼,她已不是她,亲手手刃仇人,搅得国公府一乱糟。他是人人惧怕,尊贵至极的战王,传闻娶过五个王妃,都在新婚之夜莫名曝毙。一场赐婚,她嫁于他为妃,夫妻一拍即合,狼狈为奸。“王爷,王妃废了权相的大公子。”战王漫不经心,“叫他来找本王要药费,本王不会吝啬。”……“王爷,王妃奔去北辰国。”战王抬眸嗯一声,“立马派四大暗卫保护……”她杀人夺财,他替她开路,暴宠无度,夫妻俩纵横天下,四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