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1600000002

第2章 武术的基本知识(1)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代代相传。

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个以野牛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徒搏角抵(摔跌)。他们头戴牛角或剑戟样的装束,当与人交斗时,除用拳打、脚踢外,最善抓扭对方,用头顶触对方,使之不敢接近。后人称其为“蚩尤戏”。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包含赐、打、摔、抵、拿等多种方法,既可用于战场,又可用于平时演练,对后世对抗性项目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历代武术发展概况

原始的生产、生存活动中,逐步形成徒手或持械的格斗技术,从而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如击剑、泰国拳等。但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由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256年),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战所需的射御技术和使用矛、戈、戟等长兵的技艺就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同时,拳搏与角力也是军事训练与选拔武士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一定的竞赛制度。当时,舞、武不分,合而为一,称为“武舞”。它是将用于实战格杀的经验按一定程式来演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军事战争逐步由车战为主变为步骑为主,使得兵器和武艺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这对士卒的选择与训练更加严格,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同时,具有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的竞技较为盛行,以击剑为最,武术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军事武艺逐步流入民间,其技击技巧以个体性为基础,在个体性前提下武术技艺向多样化发展。随着武术的多功能发展及技术日趋完善,从实践中来的武术理论开始形成。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未失光彩。武术功能、技艺的多样化,以及武术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武术体系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

3秦、汉、三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有较多武术着作问世,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武术流派雏形开始出现,如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便证实了流派的形成;刀已基本取代了剑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剑却在非军事用途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汉代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东传日本。

4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然而由于玄学盛行,追求炼丹与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5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武举制的创立无疑激发了更多人的习武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尚武任侠之风的盛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推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

6宋元时期。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等。“社”的形成,为民间武术传授、交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宋代城市发达,在一些娱乐性的群众游艺场所如“瓦舍”、“勾栏”中出现了大量以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的表演不仅有单练还有对练,极大地促进了套子武艺向表演化方向的发展。

7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自明代以来,以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为代表,对宋以来的武艺在技法、战术和教学训练方面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何良臣的《阵记》都总结出拳术是学习器械的基础等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法则,并且明确提出了武术的健身强身功效。在清代,武术与道教养生、内丹术和导引术进一步结合,并逐步形成为武术内功。在此基础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一批注重内练的新拳种出现并迅速发展。此后,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消退,由于武术具有健身、防身、自卫的功效,所以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传统文化的养料,丰富锻炼形式,升华技法理论,在不失攻防内涵的前提下,沿着体育方向不断发展。

8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华民族积弱积贫,社会各界提倡国粹体育的呼声高涨,中国传统的武术为国人重新认识,一些以研究武术和开展武术活动为主旨的新兴社团纷纷建立。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就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1927年,***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于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进行了拳术、长兵、短兵、散手和摔跤等比赛;此外,还组织过一些规模较大的武术表演活动,如1929年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及1936年的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等。与此同时,受西方先进体育教育经验的影响,武术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堂;武术的研究也逐步开展,一些武术论着先后出现,如武术史学家唐豪的《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徐致一的《太极拳浅说》等,都开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武术。武术在民国时期有了极大的演变与发展。

9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发展非常迅速。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和一大批长拳类拳、械套路。这些套路成为在群众和学校中普及武术的基本教材,促进了技术规格的统一。1958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并于同年起草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这推进了武术训练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了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国家体委统一指导下,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武术组织,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武术活动网。武术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组织不健全等原因,建国后不久武术界也出现过一些混乱现象。在1955年对武术运动“整理研究”的方针指导下,武术运动发展比较谨慎。后来的十年动乱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更是一次严酷的摧残,致使许多拳种和流派出现消退和失传的趋向。与此同时,竞技武术由于过分追求空中动作和艺术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武术的风格特点与套路结构,没有真正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武术运动带来了新的生机。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在随后几年对武术的调查研究和挖掘整理中,查明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达129个。这项挖掘工作对武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会议总结了三十几年来武术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武术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为武术工作指明了方向。其后,各种武术组织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形式的武术馆、站、社、校就有一万多个,各种形式的辅导站、教拳点数以万计,全国参加武校活动的群众约6000万人。国家体委还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武术之乡”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武术运动进入大、中、小学课堂,走进军营、农村的武术活动也日益活跃。不少地方甚至“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积极开发武术资源,如1988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国际武术节,就是融体育、文化、贸易、旅游于一体的国际盛会,展示了武术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通过十年定点试验,于1989年也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使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需求,1994年,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并于1998年正式全面启动。与此同时,武术的学术研究也蒸蒸日上。自1987年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后,每年都有这样的一次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理论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最令人可喜的是,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于1996年正式批准体育学设立武术学科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点。这标志着武术作为一门学科已迈入学术领域的研究殿堂,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它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及社会体育专业并列为体育学科的五大专业门类。可以相信,今后武术运动必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发展

把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这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960年,中国武术队出访了前捷克斯洛伐克,揭开了武术对外交流的序幕。随后,国家和地方曾多次派武术团、队到国外表演访问,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作出了贡献。这些活动无疑对扩大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武术真正走上国际化进程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武术国际化进程

1982年底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武术要开展国际交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指示和号召,加速了武术运动的国际化进程。1985年是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委将武术推向世界的决策;8月,在古城西安第一次正式举办了武术国际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自此,国际武术运动走上了有组织的阶段。

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经过五年的研讨与筹备,在世界各洲际武术联合会成立的基础上,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994年,国际武联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武术比赛的国际体育地位。目前,国际武联已拥有77个会员国,该组织已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并已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希望将武术列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

在武术运动向世界推广之际,它所根植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认识和喜爱。在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上,有21位中外代表分别从文化的深层,诸如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养生等方面对武术的丰富内涵和多功能价值进行了科学探讨。“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已经成为沟通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武术必将为丰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有益的贡献,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武术的特点及作用

电视电影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目不暇接的打斗场面,运动场上武术运动员气势磅礴的铿锵有力的招式,西方人在中国武术团体表演时所报以的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我们看到:武术,这一中华民族长期劳动生活和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散发着强大的魅力,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大放异彩。

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与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内外兼修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京剧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的典型代表,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玉盘中,其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

武术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本书包括了大自然之子、小小制作家、这个孩子变了、格兰瑟姆镇的中学时代、剑桥的孤独者、不寻常的学生、天才的思索、为学习机会而应试、避灾归乡、乡间奇迹、重返剑桥等。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本书分为爱国励志、遵纪守法、学会学习、崇尚科学、热爱劳动等八大类。每例设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准备和详细的程序,始终围绕知、情、意、行开展活动,集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活动方式上,有讨、讲座、演讲、竞赛、模拟、相声、小品、咨询和现场参观访问等。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热门推荐
  •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天文未解之谜,黑洞的引力有多大?神秘的暗物质是什么东西?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太阳还能燃烧多久?火星上有生命吗……物理学未解之谜,物理学定律能被统一起来吗?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低溫堡垒”难以攻克……数学未解之谜,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中国吗?素数的本质是什么?扑朔迷离的“回文数猜想”是怎么回事?“黎曼猜想”能否得到证实……化学未解之谜,是否还存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外的元素?水存在着一种新的形态吗?超强酸的强烈腐蚀性从何而来……医学未解之秘,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艾滋病病毒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 霸上极品恶少

    霸上极品恶少

    不完整旧文,勿戳,勿戳,勿戳!完结文推荐:《笑忘欢颜》
  • 失落的植物园

    失落的植物园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发生在植物王国的林林种种。地球上曾经留下的成千上万,稀奇古怪的植物中,很多悄无声息地从我们的蓝色星球上永远的消失了。这些故事让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关注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从而更让青少年懂得关心我们的地球并去爱护他。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你可以说不

    你可以说不

    马登的成功励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全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你可以说不:这辈子绝不这样过》精选马登最经典的成功理论,指导年轻人勇于对命运说不,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 天边一朵云

    天边一朵云

    农安妮终于决定和顾梓恩好好地开始,林于康却告诉农安妮,顾辛恩是他的表哥,是他打电话让他到的现场,也是为了让她撤销控诉才让他接近她。而夏洛洛却爱上了林于康!农安妮无法面对对欺骗,离开这座城市。而夏洛洛为了忘记林于康也远走海外。三年后,失去联系的夏洛洛突然回来后再次消失。农安妮失去声音。她休学去北看顾梓恩,却再次错过。又是三年。夏洛洛回来。身边的未婚夫却是顾梓恩,农安妮为他们做伴娘。最后他们何去何从,他们的爱情去处又是哪里?
  • 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冠心病是供应心肌血流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的内腔缩小,由冠状动脉供给心肌的血流相对不足,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等心绞痛症状。一般认为,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特别是工作紧张、缺乏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童话与国家

    童话与国家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丢掉人的根本,还是为了以人为本?还是让人回归人的本真?难道“现代”这个词,不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打开心灵的大门,去感受那每一叶新芽的娇嫩?童话的开头,常常是:很久很久以前。今天这个利益与势力纷起的世界太应该醒醒了!21世纪的世界应该唱着《小小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愿小小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在关爱中活得尊严而快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