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00000032

第32章 心存善念,身体力行 (1)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明·刘伯温

世间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善的一半,恶的一半,我们当然要用善的那一半,去净化恶的一半。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邻里和睦,处处是净土。好心一起,一切吉祥如意;恶念一生,百万障门开启。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若能被人需要,为人付出,那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爱如山谷,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声

【佛心智语】

一个人只有时时抱持一颗善心,一颗悯物悯人之心,才能听到来自善之山谷的回音。

一个人要想被别人喜欢、敬重,就必须学会关爱别人,真正地尊重别人、爱别人,激励他们展现最好的一面。这样,就像不求报酬做善事终会有所回报一样,别人也会加倍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因为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每一种付出最终都会有回报。这也是“福在积善”的道理所在。

当我们用善良的心给别人带去关怀和温暖时,自身也一定能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当我们总是抱怨人间的爱太少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爱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我们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好,当我们对别人不好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希望别人将爱倾注在我们身上呢?拥有一颗爱人之心,才能为人所爱。而且,爱别人也是爱自己。

有一天,佛陀与阿难、迦叶两位侍者行脚。到了中午,三人口渴,正好附近有一处瓜田,佛陀便请阿难前去化缘西瓜。

阿难来到瓜田化缘,不料,看守瓜田的年轻女子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要求,并将阿难赶出了她的瓜田。阿难失望地回到佛陀处,向他诉说了刚才的经历。佛陀听后,便让迦叶前去。

迦叶到了瓜田,那年轻女子一见他便向他顶礼,殷勤地问候他,还主动挑了一个最好的西瓜给迦叶。

迦叶抱着西瓜回到佛陀处,向佛陀请教为何阿难与自己的境遇会如此不同。于是,佛陀便向他们讲述了两人前生的因缘。

数万劫前,迦叶与阿难同为出家人,二者经常结伴行脚。盛夏的一天,二人在路上碰到一具已然腐臭的猫尸。走在前头的阿难看见了,掩鼻走过;而走在后面的迦叶,却慈悲地将死猫掩埋,并为它三皈依。

佛陀说:“那死猫转世后便是那瓜田中的女子。她之所以能得人身,是因为当年迦叶为她皈依祝愿。所以,她才对迦叶心生欢喜。而阿难之所以受到辱骂,就是因为他当年的一念嫌恶之心。”

佛经有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故事中,迦叶在守瓜女处得到了比阿难更好的待遇,正是因为他具有善因善缘,积累了福报。在佛家看来,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外的事物,关系到他如何对待自己,因此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

爱的力量是相互的,要获得他人的喜爱,首先必须真诚地喜欢他人。这就好比自己是一块方糖,因为我们是甜的,所以我们感染的世界也会是甜的。生活中,一个人在爱别人、尊重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相反,祸在积恶。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人恶语相向,欺骗蔑视,那么我们也只能收获祸端。

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对他人施予仁和爱,他人才会以德报德。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官显贵,只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不吝为他人付出,他就能广结善缘。人生来便受父母之爱恋、兄弟姐妹之悌怜,情义仁爱是最早具备的情感和德行,它最能体现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情深义重,正是靠不断地相互付出来维系的。一颗时刻想着付出的心,是人性中的无价之宝。

为他人付出,不见得立刻就有直接的回报,但这种付出的功德最终也会循环到自己身上。如果每个人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去关爱别人,那么自己最终也能得到很好的爱护。一个人时时抱持一颗善心,一颗悯物悯人之心,便能听到来自善之山谷的回音。而这种回音,远远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回报。

播一颗花种,收一园花香

【佛心智语】

任何一种真诚而博大的爱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何谓因果?因者就像种子,被种在泥土中,将来可以长成果实。果者譬如果实,先要有种子的发芽,然后才能渐渐地开花结果。这正如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有善有恶,不好的行为必然导致不好的结果,而好的行为也自然会带来好的结果。所以,要想避凶得吉,消灾得福,我们就必须多种善因,努力改过从善,如此,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的好结果。

因果报应是佛法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佛法世界观、人生观的精华之所在。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在佛教教义体系中,因果是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出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由它的原因所生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报应是有其规律的,佛教里把因果称为因缘果报。打个比方,因就是我们所有的思想、言论、行为,这个因就如同种子一样,当遇到了适宜的土壤、阳光、养分之后种子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土壤、阳光、养分,这些能够促成种子生长的因素,就是缘。当我们自己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应——果报,它会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因到果的这个过程就是因缘果报。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享受的事物,种种际遇,无不是从前我们种下的因,遇到了适当的缘,而结成的果。而我们现在的所想、所言、所行,又依然会成为新的因,将来也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果报应与宿命论是截然不同的,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因),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便是这种因缘果报。

由于佛法有因果关系一说,所以由此衍生出有业有报的说法,进而又形成了因果报应的说法。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不论做了善行还是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由于一般人“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他们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但是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是会有结果的。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至于结果什么时候产生,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有可能是现生受报,有可能是来生受报,乃至要经过更多次的受生,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什么时候就会产生结果。

一个人在干了好事,或坏事之后,心里会留下一种影像。所以,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干好事或坏事的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他自己的思维里,佛法把那些好事或坏事叫做种子。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我们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此外,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当我们伤害一个人时,对方不是受到伤害就完事了,他会怀恨在心,甚至等待机会报复,一旦因缘成熟,那么他内心的种子就会跟客观条件产生感应,这时,果报就成熟了。

印度有一个婆罗门阶层的富翁,家财万贯,膝下有一独子,年方二十,刚娶媳妇未满七天时,富翁的儿子为了讨爱妻开心,爬上树摘花,没想到却摔死了。

当时,全家人抱着男子的尸体哭得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大骂上天不长眼睛。等依俗送葬后,全家仍然沉溺在悲伤之中。

佛陀知道后,悲悯这一家人,便前往慰问,劝慰富翁说:“万物万事都是无常的,有生就有死,祸与福相依,现在这个孩子死了,但有三处众生为他哭泣,你知道他究竟是谁的儿子,谁又是他的双亲吗? ”

富翁不明佛陀之意,停止哭泣,请求佛陀开示。

佛陀说道:“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个孩童手拿弓箭,来到一棵树下,仰着头搭起弓箭准备射鸟,当时旁边有三个孩童大声叫好,这孩童就得意地拉起弓箭,一箭就把树上的鸟儿射死了。旁边的孩童看了,都不禁为他欢呼鼓掌。

“后来经过无数劫的生死轮回,那树下的三个孩童,一个有福报,现于天界为天神;一个在海中为龙王;另一个就是你。在树下射鸟的那个孩童有一生在天界为天神之子,然后转生人间成为你的儿子,在树上摔死之后,马上投胎化生为龙子。然而,在他投胎刚化生时,就被大鹏鸟吃了,而那只大鹏鸟,便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那只鸟所化生的。

“现在,有三处在为这个儿子哭泣,一个是天神,一个是你,一个是龙王,你们都因为他曾是你们的儿子而伤心欲绝,这全是因为在前生你们鼓励他射鸟杀害生命,并为他欢喜,而今生你们三个注定要为他哭泣,这全都是报应啊!”

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好人没好报的事例,便觉得做好事并没有益处。其实,因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其中还有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而且,所谓的好报也不只局限于现实的利益,所以做人不能只追求一时的功利。倘若做好事完全只是为了得到善报,那么,这种善,也是需要考量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佛家对善念的推崇。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以善回报于我们。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也是需要付出的,而只去一味寻求结果,最后使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地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善报。

种善因,便能得善果,任何一种真诚而博大的爱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福往与福来恰是一对因果,追前因,才能逐后果,不执著于世俗的成果,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幸福就藏在付出的怀抱里

【佛心智语】

不求回报地给予和付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快乐,更是光辉灿烂人性的体现。

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想着拥有更多,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有幸福感。当了贵族想当皇帝,当了皇帝想统治地球,统治了地球想统治全宇宙,欲望无穷无尽,而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却是有限的,所以人们才会因为贪婪而生出无数的痛苦和悲剧。如果我们将心态转变一下,懂得付出,那么在看到别人满意的表情时,就会发现获得幸福是如此简单。幸福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快乐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荣誉、刺激,一个人也不一定拥有快乐。所以,只有通过给予和付出,我们才能实现这一追求。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佛陀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你还在乞求什么呢?”佛陀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男子说。

佛陀将男子需要的爱情、荣誉送给了他。

一个月后,佛陀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你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幸福吗? ”佛陀问他。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我还是不幸福,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

佛陀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一个月后,佛陀又看见那男子坐在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已经有爱情、荣誉、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你已经拥有了你想要的,你还乞求什么呢? ”

同类推荐
  • 原来我们都错了

    原来我们都错了

    不要让那些对你有致命影响的谬误像寄生虫似地附着在你的头脑深处,使你生活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种谬误或观念折腾得屡做屡败的朋友们,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继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真正发现并切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 聪明女人人脉学

    聪明女人人脉学

    美国有一句流行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v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vou know)。”聪明女性更是高声提醒所有的女性同胞:女人,人脉决定财脉、情脉,甚至是你的命脉!人脉是一个女人获取财富、抓住爱情、走向成功的门票。 本书结合当今女性人脉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简明的理论,介绍了女人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如何利用人脉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小中寓大,俗中见雅,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人脉关系成功妙略。 女人要相信,只要拥有完善的人脉,天底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 活在路上

    活在路上

    还没毕业,市场上的资本格局就已经形成;还没工作,白领就已经民工化;还没结婚,房价就已经涨到天文数字……但是,我们没有因此消沉也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我们依然活在路上,并且,我们还是那样古灵精怪,还是那样把生活变得生动幽默。这个励志不太猛,可以温柔地让你找到生活的勇气!
  •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用了绝妙的策略;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略施小计,就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难题;孙权断案,明察秋毫,根据一粒老鼠屎探查出事情的原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智有勇者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你能从他们故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得到勇往向前的动力。
  • 素书博弈学

    素书博弈学

    这部奇书,就是《素书》。“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绢,含有“质朴”、“根本”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简单的道理”。《素书》全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个字说明了一个想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修身方法、处世之道、用人原则、治国经验。凭借这《素书博弈学》,张良在楚汉相争的乱世帮助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化解了无数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危机,以至于刘邦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热门推荐
  • 女将在上:步步为王

    女将在上:步步为王

    【已完结】一朝将军被暗杀,重生女儿身,摊上腹黑王爷!众人皆称王爷不近女人,将军反驳:骗人!他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今朝看将军女儿身照旧风生水起,跟着王爷一起去灭自己的敌人。某腹黑王爷座右铭:谁若欺她?戏她,害她?他都——毁他,灭他,搞他!某女痞将叉腰大笑,虐虐白莲花,享受腹黑冷王的护短情长。待棋局散后,步步为王,身后竟然尾随了两个小屁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可以视为《黑白道》和《使命》的姊妹篇。白山市所属的山阳县发生一起惊人的血腥案件,县委书记郑楠的妻女双双被杀害在家中,公安机关却迟迟不能破案,李斌良、林荫等人临危受命,誓破此案。可是,随着侦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一场曲折复杂,牵动着白山政坛的斗争在等待着他们……黑与白,生与死,残酷与温馨再次呈现。
  • 合租恋人:恶魔的呆萌女孩

    合租恋人:恶魔的呆萌女孩

    (全文完结,大家放心观看和收藏。)她的身边出现过两个让她记忆尤深的人,同样都拥有天使容颜,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一个让她学会了什么是喜欢,他说:“明天过后我会给你一个惊喜。”另一个让她学会了如何去守护一个人,他说:“我会为你活下去。”可是她身边的位置只有一个,那么上天究竟眷念的是谁呢?顾子陌:现在,我找到了我的整个世界,那就是你。夏婕儿:我听到最令自己心疼的一句话是,“我叫顾子陌。”不是顾少,也不是顾子淇,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爱你的顾子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