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00000031

第31章 慈悲心助人,智慧心成己 (3)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的佛像前,他停下来,说:“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跟你说谢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那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就互不相欠了。”

我们在布施时,必须做到施者无此念,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受者也空,施事也空。看到人家可怜应该同情,但同情就是同情,布施完了就应该心无此事。做完了,便无施者,无受者,也无施事,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佛在这个世界上,教化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度完了,他就说再见,便不再来了。佛就是这样,他用无私的慈悲救助世人,而心中不留一念。

真正的禅的精神,不是只图意境上的独自清闲享受,而是注重行为的施舍,不图回报。儒家精神的济世情怀其实和佛家的慈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同的。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愿,其实和佛教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所谓“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佛境界,除此以外,皆是虚妄。

关爱一切,善待众生,是佛之慈悲心的所在、菩提心的印证。心中的悲悯和善良促使修佛之人形成了一颗菩提心,而一颗圣洁的菩提心又督促人一心向善,诸恶不做。佛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就是用自己的痛苦换取他人的快乐,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换取他人的精神解脱。

我们在行善时也应当抱持不求回报的心态,一心为他人着想,让一切施与了无痕迹,而不要口口声声强调自己的善行,否则,再好的善行都会蒙上一层虚荣的阴影。真正的慈悲和善,是来源于心底的纯正与坦然,是一种助人成己的分享的智慧,是将心意付诸实施而不求回报的无声行动。

容忍恶行,感化恶念

【佛心智语】

只有用善念容忍恶,感化恶,变恶为善,才算真正发挥了善的力量。

一位法师说:“慈悲来自看见他人的苦难。”在佛教的词典上也有类似的解释:慈悲就是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之中解救出来。实际上,慈悲是对众生而言的,慈悲无法对自己,只有对众生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在佛法中,慈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感悟到这种慈悲,心中便始终存在众生这个实体,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这种慈悲心,是针对这些个体而言的。第二类是法缘慈,是缘于法的因缘起灭而起的慈心。在他们眼里,个体还是个体,但是众生已经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主体,因体验到无我而认识到法空,因此,见到无我的众生承受着因法无常而带来的痛苦,就会起慈悲心。第三类是无缘慈,是缘于我法皆空、因缘和合、轮回变换而起的慈心。菩萨就是在这层境界上生起慈悲心,发愿救众生于苦海的。

怀第一类慈悲心的人,见到街上的乞丐,必会心生怜悯,然后掏出口袋中的钱去帮助他们;怀第二类慈悲心的人,见到一本书,不会认为它是一件实体的物质,而会认为这本书是由一页页写满黑字的白纸装订而成,书非实体,而白纸黑字却是实物;怀第三类慈悲心的人,见到一个在梦魇中苦苦挣扎而不能醒来的人,会顿觉世间众生皆是如此,在苦海中颠沛流离,却不得脱身。纠缠着心智的外物本是幻象,但是人的痛苦真真切切。

在人生中,比起受,施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慈悲是浑浊世界里的一盏明灯,既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也能为他人指引方向。

深夜,一个赶夜路的僧人行走在一条漆黑的路上。因为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僧人被身边经过的行人连续撞了好几下。当他正在懊恼的时候,前面却有一盏灯笼缓缓地移了过来。僧人向前看去,听见有人在小声嘟囔:“真是个疯子!明明眼瞎看不见,每天出门却还要提着灯笼!”

僧人好奇心大起,于是,等那个提灯笼的人走到自己身边时,他就上前问道:“您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啊,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看见过一点光亮,甚至不知道光为何物,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

僧人更困惑了,他问:“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赶路呢?”

盲人说:“我听说每到黑夜,所有的人就都成了盲人。白天能看到世界的人往往走不好夜路,而我的灯笼能让他们更好地看清楚脚下的路。”

僧人感叹说:“原来您是为了别人啊,您真是菩萨心肠!”

盲人说:“不是,不完全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自己。”

僧人不解,询问原因。

盲人问:“你刚才走过来的时候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因为大家都看不到夜路,难免碰撞。”

盲人说:“这就对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他们看到了我,这样别人就不会碰到我了。”

僧人顿悟:“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求佛,原来佛就在我身边啊!”

僧人的感悟其实正说明了一个道理,为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正如求佛求到头,其实佛就在自己心中。为人处世,如果能时刻将布施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善意。

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人要慈悲,对坏人更要慈悲,要度好人,更要教化坏人。世间并没有固定的魔或恶,如果魔能够体验到佛法,那么它也能够变得慈悲。

受人尊敬的良宽禅师除了外出弘法之外,一般都会住在山脚下的一间简陋茅草屋里。一天夜里,一个小偷到禅师的茅屋行窃,翻箱倒柜却没发现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于是,他准备离开。这时,他恰遇外出归来的禅师,两人四目相对,小偷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禅师并未发怒,也没有喊人来抓贼,反而和颜悦色地对小偷说:“既然你来到了这里,那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吧,来,我把身上这件衣服送给你吧!”

说完,他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塞到了小偷怀里,小偷既惊讶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捧着衣服狼狈地离开了。清凉的月光下,良宽禅师赤裸着上身,看着小偷离去的背影,不由得感慨道:“如此美丽的月光,怎么不能静心观赏呢?我真想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你啊!”

天亮以后,良宽禅师起床发现那件衣服被放在了自己窗外的石台上,而且被叠放得整整齐齐,他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良宽禅师送给小偷的不只是一件衣服,而且还有一种慈悲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感化了小偷。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用和平来避免冲突,即使有人打了我们,我们也不要还手,而要放下报复的念头,用不对抗的心感化他们,让他们了解善意和慈悲的真义。

如果只对好人发善心,行善行,那么,这种善是不完美的善。只有用善念容忍恶,感化恶,变恶为善,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善的力量。所谓的“慈悲心助人”,不仅指帮助好人,同时也包括劝恶向善。

存悯物心,对生命不草率

【佛心智语】

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这句佛经唱词的意思是,即使在人世间经历了千百个轮回,每个人所造的罪孽都不会消失。每到因缘际会之时,果报都是要自己承受的。由此可见,佛家非常看重果报偿还这个道理。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而虽然我们人类成了自然界的最高生命体,但我们依然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要依赖大自然去生存。

在佛家戒律中,第一条就是戒杀生。一旦人惯于杀生,那么依因果循环之理,人最终将会受到杀生的报应。所以,放生就是放过自己。心存善念之人,就会以人道的精神来对待一切生命。

一位驯马师来找佛陀,他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因为他残杀了很多马匹。他心情难以平复,终日不能成眠。

佛陀问他:“你是如何驯服你的马的呢?”

“我驯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软,第二种方法是硬,第三种方法是软硬兼施。”驯马师老实地回答。

佛陀说:“如果这三种办法都不行呢?”

“那就只好杀了它。”驯马师继而反问佛陀,“您怎么教化人呢?”

佛陀说:“我教化人也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软,第二种方法是硬,第三种方法是软硬兼施。”

“如果这三种办法都不行呢?”驯马师继续问道。

佛陀说:“那就只好杀了他。”

驯马师骇然道:“您是佛,怎么可以杀人呢?这岂不是犯了杀戒。”

佛陀说:“你说得对啊,杀生的确是不净业,不过我说的杀与你说的杀有所不同。对于一个不能教化的人,我根本就不会理睬他,这不就等于他在我的眼中死了么?这与杀了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驯马师闻言恍然大悟,以后再也不虐待动物、胡乱杀生了。

这个故事鲜活地向我们展现了人对待世间生灵的态度:一种是尊重,一种是草率。尊重不是简单的珍惜,而是要包含着慈悲和普度的,虽然众生的形貌各有不同,或重或轻,但他们都需要被尊重和关怀,都有生存的权利。对生命持草率态度的人,常无视生灵的恐惧与痛苦,只为满足一己私欲,便残害生命,这无异于人性的堕落和泯灭。

人与世间其他生命一样,都是自然界孕育产生的。为恶不会让人在自然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而只会令其扼杀了自己的前程。而慈悲为怀,珍爱生灵,往往能让人迎来善果,得偿惠泽。

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俗姓王,字冲元,最初在余姚县担任税务官。因为他经常买鱼放生,所以当薪水用完时,他不得已就挪用了公款。等到上级长官派员清查库钱时,才发现他已经挪用了数十万的库钱。

依照当时的法律,他被判了死刑。在临刑的时候,他不但面不改色,而且还对好友说:“我已经放活了亿万条的生命,今天我是死而无憾啊!”说罢,他合掌念佛。

当刽子手挥起钢刀砍到他的脖子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大刀断裂成三节。监斩官许自新立即做了奏章,将情形奏报给钱镠王。而钱镠王也是信佛的慈悲之人,见到奏章,他立刻下令赦免王冲元的罪,并且恢复了他的官职。

但是王冲元被释放之后,看破了世事,出家学佛,最后被推崇为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到了七十二岁的时候,他端坐合掌念佛而逝。

后来有位僧人,每天都围绕着延寿禅师的灵骨塔礼拜。有人问他原因,这位僧人回答说:“我前一阵子生了一场重病,魂被鬼卒引到了阴间。我见到阎王殿的角落有一轴画像,阎王亲自对着画像在恭敬地顶礼膜拜。我感到好奇,就问旁边的判官,这幅画上画的是谁。判官回答说:“画的是永明延寿禅师。凡是人死了以后,都必须经过这里,唯有永明禅师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而且是上品上生。阎王对禅师特别尊敬,所以才向禅师的画像顶礼膜拜。”

慈悲放生,念佛往生西方,不正说明了放生乃大慈悲,大善行之为吗?

如果我们时时练习以慈悲之眼观众生,时时不忘怜悯众生,那么我们内心必将获得愉悦和平静。如果一个人常常做出伤天害理、伤害无辜的事,那么他终究会果报还诸自身,自作自受。

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所以关怀它们,实际上就是在关怀我们自身,放生就是放过自己。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大师点拨人生】

不轻己能、不服老,无论年龄多大,只要保有年轻的心,敞开心胸,心存慈悲善念,殷勤精进,那么人人都可以做奉献的工作。若能认清自己的优点、长处,尽其所能地发挥,那么就会妙用无穷!

——证严法师

慈悲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能力的高低,有奉献的心念,时时不忘精进,就一定能帮助别人。

奉献不一定讲究物质上的给予,而在于付出一片真诚的心。我们对于普度众生的事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对待朋友、师长、父母也要有一片至诚恳切的真心,对于所信仰的宗教更是要有一片智能的信心。所谓奉献,不外乎是奉献我们一颗真诚清净的悲心,这是最宝贵的。

——星云大师

只付出物质,而心底没有悲悯,那么这种慈悲是不完整的,也不会长久。心里存爱,一针一线都是付出,一言一语都是奉献。

如果你有智慧,知道世间一切的事物,起起灭灭、来来去去,都是暂时有而本来空的,那么你又何必那样在乎自己、在乎他人。如果你很慈悲,那么你就不会计较付出的多少,不会在乎他人的反应,而只会为了爱护环境、照顾他人而作奉献。智者能够放得下,因为一切本来就是空的;慈悲者能够提得起,因为有世间就有业。多造善业,多结善缘,这正是菩萨的心怀。

——圣严法师

慈悲是爱人的胸怀,智慧是成己的根基。真正的慈悲要用智慧去推动,真正的智慧也需与慈悲来交融。

同类推荐
  • 幸福人生好心态

    幸福人生好心态

    心态是寻找幸福的指南针,不同的心态通往不同的幸福终点站,总有一种心态可以让你得到幸福。用寻找幸福的心情去改变自己的心态,用适合自己的心态去赢得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成功并不是无因的,也不可能完全是运气所致,背后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因此,比尔·盖茨的成功,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得益于他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所应该学习的。
  •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青春有太多太多的内容,不论它是甘甜还是酸涩。青春只有一次,不论它长还是短。幸福的人生,优秀的华彩,都将在青春里成就。在青春的岁月里追求梦想追求卓越的女孩子们,本书是你们绽放青春色彩的必读书!
  • 谈判桌上的心理诡计

    谈判桌上的心理诡计

    社会就是一张大的谈判桌,在这张桌子上,你要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你想取得怎样的成果,全在于你对人性的认识,对心理的把握。本书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告诉你,如何在这个社会获得成功,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谈判高手,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
热门推荐
  • 战车王国

    战车王国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无始天帝

    无始天帝

    【百万追订】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无始道成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左右逢源好人缘

    左右逢源好人缘

    不用左右为难成为矛盾焦点,巧用心思让自己彻底左右逢源,只有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达人才具备了“人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场之道可走得远、走得畅。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无论对亲情,朋友,爱人乃至家人,都要巧妙的运用左右逢源有个好人缘,这样的生活才够轻松,精彩!
  • 撕掉采花男的画皮

    撕掉采花男的画皮

    他们用温情骗取情人的火热,用许诺骗取情人的死心塌地;他们借爱情之名,不分场合地随处猎艳,游戏人间,回过头来却还想对方跟他一样潇洒、不纠缠,对于这样的无良江湖骗子,就要撕毁他们外酥里烂的画皮,让他们遗臭万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三千将羽

    三千将羽

    曾有一块顽石,纵然用地心之火也熔炼不了它,但有人却熔炼了它,不是用火,却是用水,比冰还冷但又不能凝结成冰的水。曾有一朵花,它叫座莲花,为再生之莲花,每当它使一种能力复苏时,它自身就会枯萎......曾有一种锁,叫魔法锁,它叫做锁,却是钥匙,而且是两把,它们有着奇怪的能力,并保护着佩带它们的人。佩带魔法锁的人并不知道魔法锁是一把钥匙,只到有一天,有人刻意要夺着他们手中的东西,并要把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珍藏版)》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