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计较、糊涂处置一些不关大局的小事情;但对重要问题、原则问题,就不能糊涂,该聪明时就得聪明。
真正有心计的人,并非时时处处都工于心计,他们看问题能分清大小和轻重,对大事能全力以赴、精明待之;对小事又能糊涂为之。
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
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给群臣和武士们敬酒。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然后来到楚庄王的身边,向他哭诉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缨被扯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
楚庄王听后不以为然,他安慰了美人几句,便向大家高声说:“今天喝酒一定要尽兴,谁的帽缨不断,就是没喝足酒。”群臣众将为讨好楚庄王,纷纷扯断帽缨,喝得烂醉如泥。等点灯时,大家的帽缨都断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调戏她的那个人,也无从下手了。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开战,楚军有一位勇士一马当先,总是冲在前头。
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三年前我在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报答大王。”
在这次事件中,楚庄王听说有人调戏美人,而且他的帽缨被扯断,可以查出是谁犯了错。但楚庄王在这件事上采取“糊涂”的态度,因为他认为酒醉失礼是难免的,所以不想追究下属的过错,故意让大家扯断帽缨。楚庄王的宽容大度后来得到了应有的报偿。他的这种“糊涂”其实是一种富有远见的“精明”。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不得不糊涂起来。生活中,人们在小事上不妨也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走一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能够做到“糊涂”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因此,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往往思想还要被那些事情所缠绕。人生格言“小事多糊涂,大事不含糊”,最适合这种人了。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时,对一些不打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的同时不能丧失原则和人格。
俗话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小事糊涂”好处多
在生活中,对“小事”进行“糊涂”处理有很多好处,举个例子来说:某单位的小两口吵架了,该单位的规章中有一条“家庭要和睦”,按照规章中的这一条确实需要认真处理。但此事传到领导者的耳朵里时,已是第二天了,“两口子吵架不记仇”,他们现在已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机械地认真处理,不是重新挑起矛盾吗?当然是不处理的好。对于这类问题,应当学会“糊涂”。
小事糊涂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意、不合情理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好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怎么也处理不完。本来,这些问题无关大局,你不去处理,有的就自然消失了,有的由于其他原因被制止了。你若不去插手,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又不影响你工作和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有利于运筹全局的大事。
有不少这样的人,整天忙于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但对全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忙于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运筹全局的大事了。这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连芝麻也没捡着。聪明人的办法是“大事抓透抓紧,小事不闻不问”。
第三,有利于搞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某些人人缘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导致的。如果干脆不去处理,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当然,属于非追究不可的,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能带过的就要带过,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别人有缺点、错误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激与尊重。
“糊涂反而难得”,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要做到糊涂是不容易的,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小是小非,同样不要认真,糊糊涂涂让它过去就行了。
“装糊涂”也要讲究方法
本来,人的头脑并不糊涂,但要表现出糊涂,这就得装糊涂。要使糊涂装得好、装得像,不弄巧成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装法:
第一,装作不知道。
有个工厂的一位省劳动模范与本单位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在私人交往中有2万元人民币的往来,发生了麻烦事,省劳模说是亲手交给他的,同事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两人都说了些难听的话,这事恰恰被厂长助理知道了。厂长助理知道了,不就等于厂长知道了吗?要是厂长公开出面来处理,多难为情,两人都很紧张。那位省劳模很爱面子,生怕张扬出去有失自己的身份;那位同事也很爱面子,张扬出去,肯定大家都会相信省劳模而不相信自己。的确,厂长助理很快就汇报了,并认为要认真处理,若是省劳模的问题,应该教育他,这是对他的爱护;若是那位同事的问题,更要教育,不能往省劳模脸上抹黑。但厂长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不需要厂长出面处理,况且情况还不清楚,不好去教育谁。因此,他装作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与这两人会面、布置工作时都从不提及这件事,同过去一样表示信任。后来,这件事两人慢慢弄清楚了,原来是一场误会:省劳模并没有把钱亲手交给那位同事,而是交给同事的儿子,他记错了;那位同事已收到儿子转交的2万元钱,但他错以为是另一个朋友还来的钱。厂长要是急于处理这件事,肯定要生出许多波折来。
有不少“热心”人,对于他人的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最感兴趣,最爱打听,也最爱处理。他们不知道,他人的缺点、错误,他人身上发生不光彩的事情,最怕外人知道。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运用一个“懒”字,懒得去听,懒得去看,就是请你也不要去。不去听,就能耳不听,心不烦。如果听见了就装作没听见;看见了,就装作没看见。而且在思想上要真心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泰然处之,在嘴巴上真正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从不谈及。
第二,装不懂。
对于那些因风俗习惯引起的一些问题,或者他人之间发生的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大局的问题,你最好别过问,知道了也应装作不知道。如果他人已经发现你知道了,不能采用“装不知”的办法了,则可以采取“装不懂”的办法来应付,摇摇手,说声:“这个我不懂。”并不再追问。装不知,运用的是一个“懒”字;装不懂,则要运用一个“傻”字。七十二行,行行有“行话”,许多人互相有“暗话”,某些“行话”、“暗话”,对于这些话就是你听到了,又知道其中的意思,也要装不懂。这样,彼此间会出现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气氛。如果认真去分析,严肃去对待,倒会使大家索然,一点好处也没有。在这类问题上,装聋卖傻,并不失尊严。
说“糊涂”难得,除了要有一定的修养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不然,“糊涂”得不好,也会生出事来,使人不快。糊涂的技巧是一种成功之道,当然这是指小事情的小糊涂。如果一切皆明白于心,恐怕会心生烦乱,干扰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