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00000038

第38章 在小事情上学会“糊涂”处理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计较、糊涂处置一些不关大局的小事情;但对重要问题、原则问题,就不能糊涂,该聪明时就得聪明。

真正有心计的人,并非时时处处都工于心计,他们看问题能分清大小和轻重,对大事能全力以赴、精明待之;对小事又能糊涂为之。

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

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给群臣和武士们敬酒。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然后来到楚庄王的身边,向他哭诉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缨被扯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

楚庄王听后不以为然,他安慰了美人几句,便向大家高声说:“今天喝酒一定要尽兴,谁的帽缨不断,就是没喝足酒。”群臣众将为讨好楚庄王,纷纷扯断帽缨,喝得烂醉如泥。等点灯时,大家的帽缨都断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调戏她的那个人,也无从下手了。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开战,楚军有一位勇士一马当先,总是冲在前头。

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三年前我在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报答大王。”

在这次事件中,楚庄王听说有人调戏美人,而且他的帽缨被扯断,可以查出是谁犯了错。但楚庄王在这件事上采取“糊涂”的态度,因为他认为酒醉失礼是难免的,所以不想追究下属的过错,故意让大家扯断帽缨。楚庄王的宽容大度后来得到了应有的报偿。他的这种“糊涂”其实是一种富有远见的“精明”。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不得不糊涂起来。生活中,人们在小事上不妨也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走一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能够做到“糊涂”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因此,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往往思想还要被那些事情所缠绕。人生格言“小事多糊涂,大事不含糊”,最适合这种人了。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时,对一些不打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的同时不能丧失原则和人格。

俗话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小事糊涂”好处多

在生活中,对“小事”进行“糊涂”处理有很多好处,举个例子来说:某单位的小两口吵架了,该单位的规章中有一条“家庭要和睦”,按照规章中的这一条确实需要认真处理。但此事传到领导者的耳朵里时,已是第二天了,“两口子吵架不记仇”,他们现在已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机械地认真处理,不是重新挑起矛盾吗?当然是不处理的好。对于这类问题,应当学会“糊涂”。

小事糊涂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意、不合情理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好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怎么也处理不完。本来,这些问题无关大局,你不去处理,有的就自然消失了,有的由于其他原因被制止了。你若不去插手,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又不影响你工作和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有利于运筹全局的大事。

有不少这样的人,整天忙于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但对全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忙于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运筹全局的大事了。这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连芝麻也没捡着。聪明人的办法是“大事抓透抓紧,小事不闻不问”。

第三,有利于搞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某些人人缘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导致的。如果干脆不去处理,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当然,属于非追究不可的,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能带过的就要带过,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别人有缺点、错误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激与尊重。

“糊涂反而难得”,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要做到糊涂是不容易的,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小是小非,同样不要认真,糊糊涂涂让它过去就行了。

“装糊涂”也要讲究方法

本来,人的头脑并不糊涂,但要表现出糊涂,这就得装糊涂。要使糊涂装得好、装得像,不弄巧成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装法:

第一,装作不知道。

有个工厂的一位省劳动模范与本单位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在私人交往中有2万元人民币的往来,发生了麻烦事,省劳模说是亲手交给他的,同事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两人都说了些难听的话,这事恰恰被厂长助理知道了。厂长助理知道了,不就等于厂长知道了吗?要是厂长公开出面来处理,多难为情,两人都很紧张。那位省劳模很爱面子,生怕张扬出去有失自己的身份;那位同事也很爱面子,张扬出去,肯定大家都会相信省劳模而不相信自己。的确,厂长助理很快就汇报了,并认为要认真处理,若是省劳模的问题,应该教育他,这是对他的爱护;若是那位同事的问题,更要教育,不能往省劳模脸上抹黑。但厂长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不需要厂长出面处理,况且情况还不清楚,不好去教育谁。因此,他装作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与这两人会面、布置工作时都从不提及这件事,同过去一样表示信任。后来,这件事两人慢慢弄清楚了,原来是一场误会:省劳模并没有把钱亲手交给那位同事,而是交给同事的儿子,他记错了;那位同事已收到儿子转交的2万元钱,但他错以为是另一个朋友还来的钱。厂长要是急于处理这件事,肯定要生出许多波折来。

有不少“热心”人,对于他人的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最感兴趣,最爱打听,也最爱处理。他们不知道,他人的缺点、错误,他人身上发生不光彩的事情,最怕外人知道。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运用一个“懒”字,懒得去听,懒得去看,就是请你也不要去。不去听,就能耳不听,心不烦。如果听见了就装作没听见;看见了,就装作没看见。而且在思想上要真心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泰然处之,在嘴巴上真正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从不谈及。

第二,装不懂。

对于那些因风俗习惯引起的一些问题,或者他人之间发生的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大局的问题,你最好别过问,知道了也应装作不知道。如果他人已经发现你知道了,不能采用“装不知”的办法了,则可以采取“装不懂”的办法来应付,摇摇手,说声:“这个我不懂。”并不再追问。装不知,运用的是一个“懒”字;装不懂,则要运用一个“傻”字。七十二行,行行有“行话”,许多人互相有“暗话”,某些“行话”、“暗话”,对于这些话就是你听到了,又知道其中的意思,也要装不懂。这样,彼此间会出现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气氛。如果认真去分析,严肃去对待,倒会使大家索然,一点好处也没有。在这类问题上,装聋卖傻,并不失尊严。

说“糊涂”难得,除了要有一定的修养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不然,“糊涂”得不好,也会生出事来,使人不快。糊涂的技巧是一种成功之道,当然这是指小事情的小糊涂。如果一切皆明白于心,恐怕会心生烦乱,干扰生活和工作。

同类推荐
  •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囧”字的含义是什么?“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安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脸,那么“人”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美貌,“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恨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了。《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以流畅的语言,详实而饱含哲理的事例,介绍了人生逆境的众多应变术,文字优美隽永,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揣摩。
  •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人生就像万花筒,充满了无数的未知与变幻,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未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改变人生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身处逆境的人,如果能够坚强面对,积极行动,一样可以突出重围、拥有光明的未来。《改变心态改变一生》从“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挫折、生活、自己、他人、家庭、事业、工作、财富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所例举的故事真实鲜活,以点带面,纵横深入,使读者于字里行间领悟心态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乔致庸、胡雪岩、叶澄衷、张振勋、孟洛川、荣氏兄弟等人物,他们的财富令人羡慕,他们的智慧令人敬佩。智慧与胆识构筑创业的财富。本书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近代商人智慧谋略。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可以清贫,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对于个体而言,责任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不竭动力;对于组织而言,只有每个人的责任汇聚为整个团队的价值,这个组织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凝聚力量、走向未来。在本书中,编者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才是一名有责任感的职场员工。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职场成功的精髓,成为一名认真负责的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实现自己更完美的人生。
  • 每天一堂责任课

    每天一堂责任课

    生命意味着责任。你就是责任的主角;责任不是口号。落实才是目的责任是个人精神素质的基本体现,责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核心。最快乐的人生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最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勇担责任、负责做事。懂得责任、学会负责,快乐与成功会环抱左右。
热门推荐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 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 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 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
  • 家人们

    家人们

    一个普通家庭,密布了几代人的恩怨,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情感。母亲杨云和父亲罗家园的婚姻,烙上了特殊时代的伤痕。作为亲兄弟的罗想农、岁卫星,又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抉择和情感生活。小说不仅让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在物质富饶的时代碰撞,而且尽显中国式婚姻的困惑和裂变……
  • 梦里

    梦里

    梦里的他,她,它还是他们原来都只是我的假想?我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迷失在这不真实的世界里再也回不去了。那么我也该明白:我,是不应该对着一切有所动情的。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才对。
  • 萌宠王妃

    萌宠王妃

    顾珊珊认为这辈子她魂穿在一只小狐狸身上,这一世只一眨眼一闭眼间就过了。可谁知遇上了一个恶魔王爷,成为了他的宠物,她才发现她这悲催的一生根本就看不到尽头。罢、罢、罢,既来之,则安之。当只萌宠又怎么了?吃饱了睡,睡饱了吃,这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慕容璃一身杀戮一手血腥这辈子他想也许就这么一直孤单的走下去了。可是当他遇上了这世间一双最纯净的紫眸,天性的强烈占有欲,誓把她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见她可爱模样,他欺负她、威胁她,看着她一天天的成长。骤然惊醒,心却是点点滴滴遗落在了她的身上。只是人兽两隔,看来他得使些手段,让这只懒惰的小东西早些修成人型才成。从此一人一兽,窘事不断。精彩小剧场“王爷,不好了。”侍卫慌张来报。“何事?”慕容璃声音清冷微挑俊眉。“小银狐,把老夫人心爱的鹦鹉给拔了毛。”侍卫惶恐。“那鸟死了吗?”“没死。”“那叫绣枋给它绣件衣裳。”命令一下,侍卫愣了,绣女傻了。不日,府中暴走一只穿着衣裳的秃鸟,后面还紧追着一只银色小白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带着宝贝嫁豪门

    带着宝贝嫁豪门

    “嘀铃铃……嘀铃铃……”午夜电话再一起的响起。程晨立马接起,就怕吵醒了在熟睡中的女儿。午夜凶铃也不过如此,只要是丈夫不在家的夜晚,家里的座机总会准点响起。好像就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接起,“啊……啊!”又是如此劲爆的又销魂的声音,还夹杂着男人粗重的喘息声。这样的电话,快要将程晨给折磨疯了。不是没有想过不去接这个电话,甚至她将电话……
  •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痴呆无知没头脑?大可试试,天现异象,烧得你面目全非。锋芒尽显,震惊朝野。灵气,一团色彩而已,不用时间不花精力,再次回归,功力自涨,一夜升两级。“不吻我,你想中毒身亡?不洞房,千家三小姐脱胎换骨,你想七窍流血?”说完,他欺身下去,许她一世恩宠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身为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工作,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每年9月,当高考尘埃落定,我的邮箱和手机里会存满考生和家长的问候。我从中分享过他们的欢愉,也分担过他们的懊悔。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当初选填志愿有关。那张小小的“志愿表”上,承载了太多的冒险和侥幸,也承载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轻轻一点,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羡慕;也可能失败,失败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迷信“平行志愿”,录取时才发现里面有陷阱;有的人对专业的理解望名生义,入校后才发现是南辕北辙;有的人被“专业大类录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