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000000067

第67章 灵感思维:捕捉转瞬即逝的创意火花 (2)

苏东坡在梦中也多有佳作产生,仅《东坡志林》一书,就记载着他在梦中作诗作文的许多材料。例如:“苏轼梦见参寥诗”、“苏轼梦赋《裙带词》”、“苏轼梦中作祭文”、“苏轼梦中作靴铭”,等等。

其实不仅是文学创作如此,很多发明创造的诞生亦是得益于梦境顿悟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希尔普雷西特是楔形文字的破译者。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

到了半夜,我觉得全身疲乏极了!于是,上床睡觉,不久就睡熟了。朦胧之中,我做了一个很奇异的梦——一个高高瘦瘦的、大约40来岁的人,穿着简单的袈裟,很像是古代尼泊尔的僧侣,将我带至寺院东南侧的一座宝物库。然后我们一起进入一间天窗开得很低的小房间。房间里,有一个很大的木箱子,和一些散放在地上的玛瑙及琉璃的碎片。

突然,这位僧侣对我说:你在22页和26页分别发表的两篇文章里,所提到的有关刻有文字的指环,实际上它并不是指环,它有着这样一段历史:某次,克里加路斯王(约公元前1300年)送了一些玛瑙、琉璃制的东西,和上面刻有文字的玛瑙奉献筒给贝鲁的寺院。不久,寺院突然接到一道命令:限时为尼尼布神像打造一对玛瑙耳环。当时,寺院中根本没有现成的材料,所以,僧侣们觉得非常困难。为了完成使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将奉献筒切割成三段。因此,每一段上面,各有原来文章的一部分。开始的两段,被做成了神像的耳环,而一直困扰你的那两个破片,实际上就是奉献筒上的某一部分。如果你仔细地把两个破片拼在一起,就能够证实我的话了。

僧侣说完以后,就不见了。这个时候,我也从梦中惊醒过来。为了避免遗忘,我把梦到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说给妻子听。第二天一早,我以梦中僧侣所说的那一段话作为线索,再去检验破片,结果很惊奇地发现,梦中所见到的细节,都得到了证实。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有类似的经历。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他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缘故,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上,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修正。他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为什么在清醒状态下百思不得其解,而在梦中却会得到创造性的启示呢?其实,这并非什么奇异现象。当个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并不等于机体绝对静止,它的新陈代谢过程仍在缓慢进行,此时的思维活动不但在进行,而且它超越了白天清醒状态缠绕于头脑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合理与不合理”、“逻辑与非逻辑”的界限,而进入一个超越理性、横跨时空的自由自在的思维状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创新的灵感。

捕捉思维中的灵感闪电——直觉

灵感与人的直觉是密不可分的,直觉是人的先天能力,它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从整体上迅速发现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经过渐进的、精细的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的断层和跳跃,往往可以成为创意的源泉,被人们称为“第六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其实正是靠直觉处理事情的。任何时候人都会有预感,只是我们时常忽视它,或把它当做非理性的无用之物。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直觉是人类另一个认知系统,是和逻辑推理并行的一种能力,或许我们比较能够接受直觉的存在。让直觉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思考的能力并行,就像打开车子前面的两个大灯,同时照亮我们左右两边的视野。

直觉较为丰富的人应具有以下特点:相信有超感应这回事;曾有过事前预测某事的经验;碰到重大问题,内心会有强烈的触动,所做成的事大都是凭感觉做的;早在别人发现问题前就觉得该问题存在;曾梦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总是很幸运地做成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大家都支持一个观念时,能够持反对意见而又找不到原因;如此等等。

直觉是成就创新的一种灵感,在艺术创作和科学活动中,几乎处处都有直觉留下的痕迹。

马兹马尼扬曾对60名杰出的歌剧和话剧演员、音乐指挥、导演和剧作家们的创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这些人都谈到直觉思维曾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

居里夫人在镭的原子量测定出来前四年就已预感到它的存在,并提议将其命名为镭,“以直觉的预感击中了正确的目标”。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写道:“1972年,我感到很可能存在许多具有光特性而又比较重的粒子,然而理论上并没有预言这些粒子的存在。我直观上感到没有理由认为重光子一定要比质子轻。后来经过实验,果然发现了震动物理界的J粒子。”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正坐在餐桌旁,品味着贤惠的妻子为他准备的晚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教授吃吃这个、尝尝那个,然后拿起汤匙喝了口妻子特意为他做的海带汤。

刚喝了一口,池田菊苗教授即面露惊异之色,因为他发现海带汤太鲜美了。直觉告诉池田菊苗,这种汤中肯定含有一种特殊的鲜味物质。于是,教授取来许多海带,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从10千克海带中提炼出了2克谷氨酸钠,把它放进菜肴里,鲜味果然大大提高了。池田菊苗便将这种鲜味物质定名为“味の素”(即味之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味精。

由于直觉在发明创造领域的重要作用,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由衷地给了直觉以最高的评价。如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第六感觉。”“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未来派艺术大师玛里琳·弗格森说:“如果没有直觉能力的话,人类将仍然生活在洞穴时代。”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他还举例说:“卢瑟福很早就以他深邃的直觉认识到原子核的存在。”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说:“教导我们暸望的本领是直觉。没有直觉,数学家便会像这样一个作家:他只是按语法写诗,却毫无思想。”

当然,由于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因此它的结论常常是不可靠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直觉思维的创新作用。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谈到氢弹之父泰勒博士的讲课特点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泰勒的物理学的一个特点是他有许多直觉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一定都是对的,恐怕有90%是错误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有10%是对的就行了。”

要学会“抓拍”灵感

有一位老师为了考考学生的快速应变思维能力,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空中两只鸟儿一前一后地飞着,你怎样一下子把他们都抓住?”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用大网、用气枪、用麻袋……说什么的都有,方法很多,但大家都感到这些方法难以实现。

老师的答案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

“照相机抓拍!”

用快速抓拍的方法,太妙了!瞬间就能留下永恒。

灵感,作为人类最奇特、最具活力而又神秘莫测的高能创造性思维,它有时就像那飞翔的鸟一样,突然闪现,转瞬即逝,倘若毫无准备,灵感的飞鸟一旦消失就会无影无踪,而且在短期内不会重现,有的甚至在很长时间内也难以再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具备快速抓住灵感的能力,那就是学会“抓拍”灵感。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一位“抓拍”灵感闪电的高手。一次,施特劳斯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休息,突然灵感火花涌现,当时他没有带纸,急中生智的施特劳斯迅速脱下衬衣,挥笔在衣袖上谱成一曲,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创造学研究表明,所有智力和思维正常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可是由于主人预先没有做好捕捉的准备,大量的灵感、创意、妙策、奇想、思想火花甚至惊人的发现,都在人们漫不经心、猝不及防、来不及捕捉与记录的情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国古代有位诗人,在寒冬之时,见到地上一望无际的白雪洁亮晶莹,遂有写诗的兴致,但是他没有立刻写出,他觉得现在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他自道:“吾将诗兴置于雪!”

这位诗人将诗兴埋了几个月,仍然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等到春暖花开时,雪也被太阳融尽了,诗人也没有了写诗的灵感,便自叹道:“只怨烈日误我诗!”

佛教曾说我们有眼、耳、鼻、口、舌、身等六意,意思是指我们每天会有许多的念头起伏,就像海中的泡沫一样,一个破灭时,另一个又会升起。而灵感出现的状况也是如此,有如电动玩具中的打地鼠游戏,不时会在我们心中浮现,要是我们因为懒惰或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搁置灵感,不立刻记下,也许就会像那位诗人,从下雪到雪融,任凭灵感消失。

为了避免再产生这样的遗憾,我们应该培养“抓拍”灵感的习惯。马上记录便是“抓拍”的一种方法,只要有点子出现,就立刻记下,这些最原始的想法,经过日积月累之后,就会变成我们创意的资料库。像台湾知名创作歌手陈升,就有随手记下自己心情的习惯,即使是几个突然想到的旋律。陈升自己还透露,他曾经为了抄下几个绝佳的和弦,差点在十字路口被车撞,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在乎随机产生的灵感。

既然你已经注意到了灵感是这么容易消逝,也开始了灵感思考,下面该做的就是准确地把想到的灵感记录下来,否则就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还没开始执行就忘光了。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早晨一醒来就冒出一个好点子,等你到了教室或办公室,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点子是什么了。许多灵感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一旦环境改变了,灵感也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以下是一些记录创意常用的方法。

(1)在床头或厨房里放一叠便笺。

(2)在浴室里放一支笔。

(3)在车里放一部小型录音机。

(4)随时在口袋里准备着笔记本或便笺。

(5)把点子记在每日必看的电视节目单上。

(6)用增进记忆的方法——以图画表述点子的主旨。

(7)马上给自己打录音电话。

(8)一时找不到纸就记在手腕上。

(9)一定要随身带笔,如果忘了,就要开动脑筋,例如利用沙滩上的沙、浴室镜子上的雾、仪表盘上的积灰……

学会了记录灵感的方法,当灵感像飞鸟雷电般闪现时,我们便能迅速“抓拍”,让灵感无处遁形。

同类推荐
  •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高尚情操的重要时期,人一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取决于这个时期。青少年时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本书选取了能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力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道德指南。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知识、智慧和韬略,而是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辩论需要辩论者妙语如珠。逻辑严谨,同时,辩论也需要辩论者具有奇谋妙计。在辩论中,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怎样能够神机妙算,以弱胜强?当我们面对骄横的对手时,又怎样诱敌上钩,给对手一个下马威?当己方陷入困境时,又怎样能够巧施妙计,化险为夷?这一切,都需要辩论者有制胜之道。
  •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热门推荐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许你一吻天荒

    许你一吻天荒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三苦,他年纪轻轻已然全部体会。明知道得不到,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求,企图抓住那万分之一的渺茫机会,可是,他忘记上帝不曾优待他。想爱不敢爱,想放却又放不下,求不得,爱不得,放不得,只能于痛苦中沉沦。在认识她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比想象中的要大,原本以为是上天的眷顾让他遇到她,可是,这一切不过是上帝精心安排的恶作剧。并肩看遍繁华的烟火,蓦然回首时才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
  • 囚禁的生命

    囚禁的生命

    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被囚禁的生命,注定了寂寞和孤独的如影随形,而要想结束这个悲剧只有用另一个悲剧交换,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 销售人脉的累积

    销售人脉的累积

    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拥有一个广泛的人脉时销售人员成功与否的必备因素。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本书已经为您找到了答案。
  •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女人!你欠我的,无论是生是死你必须得还!”随着他冷酷而霸道的声音,一份‘卖身契’就这么无情的扔在桌上!多年后,历史重演,只是她却成了主宰。某女华丽来袭,如当年的他一样,将一分文件扔在桌子上,冷酷的看着他:“签吧!999条!”看完合约,男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看着她:“老婆,为什么不是1000条?”“今非昔比!一句话!你签还是不签!若是不签……”女人邪魅的拉长了声线,带着玩味看着他,浅扬声线决绝的道:“宝贝儿子们,我们走!”……
  • 生肖守护神

    生肖守护神

    十二生肖,象征着十二个月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也象征着十二位守护者。十二位传承着生肖血脉的守护者。他们拥有着自身属相的能力,默默的守卫着东方。麒麟,东方的祥瑞,当拥有麒麟血脉的王者降临时,他将统御十二生肖为守护东方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痞子麒麟,纵横人间,都市神话,十二生肖,尽在本书之中。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