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到命令,不找借口。领命之后,绝不寻找借口,面对机遇和挑战,唯有不找借口才表示更有决心和信心将任务做好。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环境,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的人,往往是职场的被动者,他们不知道用奋斗来改进工作,只是一味地找借口等待,这样的人不相信自己也得不到上司和老板的相信,所以工作很难做好,也很难有所成就。
2.行动、行动还是行动。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在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第二点呢? “行动。” 第三点呢? “仍然是行动。”成功是在行动获得的,积极行动才能创造奇迹。在工作中,积极的行动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还可以让我们克服懒散的习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积极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3.不惧怕困难 ,不屈不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许多令你担心、烦恼、胆怯、恐惧的事,这些恐惧不仅是一种心理阴影,更重要的是,它会阻碍你的行动。然而也唯有采取实际的行动积极去克服,才能最终突破困难取得成效;不采取行动,恐惧感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最终打垮你,任务当然也无法圆满完成。
4.敢于挑战和冒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员工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缺乏冒险的勇气和精神,这样他们交出的结果只能平平或者是差强人意;有时候执行者具备一些挑战困难和冒险的精神,才能够寻找到的新的途径,将任务做到漂亮。所以说,在职场中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执行者来说,挑战和冒险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怎样的成绩,关键不在于这个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于外界的环境是否优越,关键在于他是否竭尽全力。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即使他所从事的只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即使他的能力并不突出,即使外界条件并不优越,他仍然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李嘉诚曾经说过:“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重要的是全力以赴。”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也曾经说过:“干事业实际上并不依靠过人的智慧,关键在于你能否全心投入,并且不怕辛苦。实际上,经营一家企业不是一项脑力工作,而是体力工作。”可见,在我们的工作中,学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工作过程中,全力以赴是每一个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你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职场秀】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2)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做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把工作落实到位,做到尽善尽美,就需要你100%尽心,需要你全力以赴。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落实任务时不要总抱着我尽力而为的心态,要尽全力去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只有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应有的表现。
【最优化法则】
执行任务需要执行人员全力以赴,这就需要企业员工(执行者)对自己有一个自我的内在要求,并不一定来自于外界(公司层面或者上级领导),执行者要充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地去从自身出发,想尽一切可以用的办法,全力执行并追求最完美的结果。这样企业的执行人员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执行,对执行结果也有很好的保证。比如:
1.在公司层面、部门层面以及员工层面,各个层面都在以企业利益为中心,时刻记得真正给我们发工资的并不是公司,而是客户。
2.分清战略与执行的区别,在执行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执行层面的问题而非非执行层面的问题。比如,已经在执行了,就不要再去怀疑是不是应当做?在执行层面,一旦定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做到底。
执行的逻辑是很简单的,或者说,凡是复杂的东西,注定不可执行。基于对执行的研究,虽然有很多理论上的突破,但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执行作为一种制度和文化,最基本的内核是什么?总结出来就是八个字:认真第一,聪明第二。这八个字强调的显然不是个人的“聪明”或“才智”,而是制度或认真。这意味着,大凡有执行能力的公司,文化必定是单一的,而凡是平庸的公司,却有各式花样的“上司文化”、“部门文化”。
(2)其次是执行的原则问题,总结为16个字: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将客户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我”隐藏在程序与流程之后,围绕目标培养员工职业化精神,由此,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
(3)执行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要点。在开始执行前,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决心第一,成败第二。对已经决定了的任何事,信心是第一位的,对风险的估计应当是在决策前,一旦决定了,讨论成败就更多是借口。
在执行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我们在执行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曾经为得不到100而放弃,结果却是0,若干成功经验和挫折告诉我们:0.1>0!
在执行结束之后,需要把握的要点是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责任是通过对行动结果的奖罚建立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像SARS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例外),要建立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执行文化,重要的不是去讨论失败理由,而是针对结果建立起责任与权利对称的机制。
而真正优秀的员工,对任务执行全力以赴地员工,必然能够认清上述诸多问题,能够真正地做到竭尽全力去做,而不仅仅是尽力而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心投入工作,主动规避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严格地按照执行流程去做,相信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不懂复命的“烂苹果”,无情剔除
在工作中及时复命,用高效率去工作的员工,永远是公司的支柱。对一个公司来说,这样的员工是老板最重要的资本——品牌、设备或产品都无法和他们相比。正是他们创造了这一切,包括产品、服务、客户等。
对企业来说,拥有高效复命的优秀员工,企业的发展就能蒸蒸日上。同样,拥有那些逃避复命的末流员工而不及时剔除的话,他们就会像一个烂苹果一样,迅速将箱子里的其他苹果腐烂掉,而企业也就会被慢慢腐蚀掉。所以,对烂苹果——末流员工,必须剔除。
【职场秀】
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每年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
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
如果他们的管理团队有20个人,那么我们就想知道,20%最好的四个和10%最差的两个都是谁,包括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
韦尔奇把员工分为A、B、C三类。C类即烂苹果——末流员工。
A类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激情满怀、对使命负责、忠诚于任务、执行讲究效率、及时进行复命,积极主动、勇于创新……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帮助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使企业经营充满情趣。
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也是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我们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A类,经理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进入A类。
C类员工是指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惧怕困难,更多的是逃避与推诿,不及时向上级复命,,使得目标落空。你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尽管我们要花费资源把他们安置到其他地方去。
对A、B、C三类员工,韦尔奇是怎样做的呢?
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应当是B类的2~3倍。对B类员工,每年也要确认他们的贡献,并提高工资。至于C类,则是什么奖励也得不到。
每一次评比之后,我们会给予A类员工大量的股票期权。60%到70%的B类员工也会得到股票期权,尽管并不是每一个B类员工都能得到这种奖励。
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损失。一定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而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之后,我们都要作事后检讨,并一定要追究造成这些损失的管理层的责任。
有些人认为,把员工中底部的10%清除出去是残酷或者野蛮的行径。事情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让一个人待在他不能成长和进步的环境里才是真正的野蛮行径或者“假慈悲”。
【最优化法则】
企业里不懂复命的员工需要认识到以下几个原因,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复命力。
1.爱找借口。在工作中,许多员工极力去找借口原谅自己,借故推脱,对自己的任务无动于衷,或在执行任务时不了了之。遇到问题习惯于找借口,而不是事事想着寻找方法去解决,这也是造成员工平庸的根本原因之一。
2.消极怠慢。职场中一些员工意识到目标和现实的距离,所以以一种怠慢而被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很容易一遇困难就要放弃,他们缺少一种精神支柱而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投入巨大的热情,完不完成任务对他们不存在任何意义,更谈不上在规定的时间里复命!
3.应付了事。在企业中,有很多员工工作不积极努力,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忽视复命。
4.浅尝辄止。许多员工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追求最后的结果,而仅仅满足于差不多的结果。其实这些人“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而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使他们为浅尝辄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5.轻率疏忽。许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马虎大意结果招致了许多祸患影响工作效果。鲁莽、轻率会给工作带来许多根本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工作中,员工切忌马虎大意、轻率疏忽,而应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