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应“横柴入灶”
“横柴入灶”是一句闽南语谚语。早年尚未发明瓦斯炉前,人们烹调需在灶中生火,燃料则为木柴,因为灶门小、内炉大,放柴入灶必须直入,横放肯定进不了灶。因此,用来形容明知行不通却蛮干,或是引申为强词夺理的情境,十分精妙。
《联强EMBA》在探讨工作方式时提到了“横柴入灶”这样一种现象。“灶”跟“柴”都是具体可见的事物,再怎么不知变通的人,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横柴硬挤入灶。然而,在工作领域上,面临的问题(灶)有时较为复杂,不易一次就用对方法(柴)。如果持续用错的方法,却未能意识到要及时改变,不就是不知不觉中陷入“横柴入灶”的状况而不自知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不要出现“横柴入灶”这种现象,学会找方法,让方法促进执行。
【职场秀】
从前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艾德和比尔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知道一定的竞争力既有益于保持价格低廉,又能确保水的供应,必要时还可以互相补充。
艾德立即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公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水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到钱。
然而,有件事却令村庄里的人感到有些意外:比尔获得合同后就奇怪地消失了。这令艾德更为兴奋,因为没人跟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送水钱。
比尔究竟去了哪里呢?原来,比尔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他们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几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比尔的公司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抗腐蚀输水管道。在隆重的贯通典礼上,比尔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干净,因为比尔知道有许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尘。比尔还宣称,他能够每天24小时、一星期7天不间断地为村民提供用水,而艾德却只能在工作日里送水,因为他在周末同样需要休息。同时比尔还宣布,对这种质量更高、供应更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价格却比艾德的低75%。于是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立刻要求从比尔的管道上接水龙头。
此时,比尔又在想,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制定了新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最后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而艾德为了和比尔竞争,不得不加大劳动强度,为雇员支付更高的工资,但他仍是在用桶运水。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这就是目前财经领域较为流行的“管道—水桶”理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用水桶来工作,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但如果你停止了工作,不再提起水桶,也就不会有水被运到村子,钱自然也是赚不到的了。如果选择修筑一个管道,前期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也许会比较大,但是,管道修成以后便可以将水源不断地运送到村庄。
从比尔和艾德的不同境遇就可以看出,能否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往往决定了你的工作是轻松还是辛苦,事业之路走得是远还是近,最后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同样是在解决难题,思想老化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工作,没有创意的工作让人生乏味无比。相反会动脑子的人会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效的层面,自己也可“一劳永逸”。
【最优化法则】
执行要讲究方法,一些学者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步工作法”的思想——它是有效解决工作中如何忙到点子上的锐利武器。所谓“五步工作法”,是指生产过程中一种简单易行的工作方法,其具体内容是:“一看”、“二想”、“‘查”、“四干”、“五检”。
“一看”--32作之前,必须看懂图纸、工艺、技术要求,如有错误应及时反馈更正;看工作现场与工作位置是否能安全顺利地开展工作等等。“看”是“想”、“查”、“于”、“检”的前提,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 .定要看清辨明,为“想”、“查”、“干”、“检”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
“二想”--32作之前,要想一想应采用哪些设备和工具、应做哪些准备工作、采用什么样的工作程序及方法、工作中易出现哪些问题、该怎样预防这些问题等。“想”是“查”、“干”、“检”的思想准备,是工作前的全过程预先设想与筹划;一定要想得周全,为“查”、“干”、“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查”——工作之前,查看所使用的设备、仪表、工具等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使用的材料、辅料等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查”是 “干”好的前期准备,定要查看仔细,把各种易引起质量事故的不利因素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四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遵循工作的程序,按照工艺要求精心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反馈。“干”是在 “看”、“想”、“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看”、“想”、“查”都处在最佳的状态下,即“看”得明白、“想”得周全、“查”得准确,才能“干”出好的结果。
“五检”——“检”是指工作前的“初检”、工作中的“中检”及完成工作后的“终检”。检验所干的工作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得力的措施补救,避免工件或成品的报废,减少浪费。“检”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交检前的最后一道程序,一定要检查仔细,做到严格把关。
工作讲究方法,能够时刻忙到点子上,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而判断一个人绩效高低的重要标准,不是看他多么努力工作,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忙在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