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5900000006

第6章 理论狂人(1)

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

这里就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马克思

夏时制与变革的强制性

“从北京开往西安的35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八点零六分。”

“从成都开往西安的238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九点十二分。”

“从太原开往西安的425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九点五十二分。”

“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53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十一点十六分。”

“从广州开往西安的273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十二点五十六分。”

“从郑州开往西安的475次列车,现在到达西安。到站时间四点十四分。”

……

每次播音员的话音一落,列车里便站起一个个激动不安、迫不及待的记者和学者。1986年5月,从四面八方开往西安的列车和飞机上,突然冒出了这么多“心动过速”的人们——他们的心,早就超越了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到达了西安。《人民日报》的记者心急火燎地从北京开着皇冠车,星夜兼程地驰向古都西安。《羊城晚报》的记者,一听说我国本世纪以来发掘的最大的墓葬揭椁开棺,跳上小车去赶广州开往西安的飞机。

两千六百年前建造的这个秦公一号大墓,为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铁器是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一种标志。然而秦公一号大墓,一方面以一百八十多个殉葬的棺椁把秦国的奴隶制社会无可辩驳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另一方面又以已经出土的十多件精良的铁器,撼动了关于铁器的标志说。难道秦人也要向马克思主义挑战?

我夹杂在“发掘热”的人群里走进了西去的列车。不过我不是想去发掘秦俑的。我要去发掘一个也许是当今了不起的经济理论家。我相信这个人的探索可以为今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5月4日。我搭乘的279次列车是晚八点多开车。我掐着时间走进列车,一看表,怎么才七点多?是不是我家里那只钟走错了?还是我糊里糊涂地早走了一小时?可我也不至于这么错乱啊!现在到底是七点还是八点?

车窗口的两位穿着蓝西服和灰西服的公民同时亮出表:八点。

但是蓝西服说:“我也搞不清几点了。”

灰西服也说:“我也搞不清几点了。”

表上明明显示着八点,为什么又说搞不清?莫非我走进了一个荒诞派小说的规定情境?

又有一个乘客蛮在行地说:“现在时间不是往前挪后了一小时么。”

往前挪后?到底是挪前还是挪后?

“今天开始实行夏时制,”终于有了一个大致正常的人,“时针不是往前拨了一小时么,所以现在的八点就是原来的九点。”

“不对,现在的八点是原来的七点。”

对了!我的表没有拨过,所以才七点。我自己清醒过来后,这才注意到乘客们愕然不解的眼神,迷乱惶恐的眼神,忧烦不耐的眼神,而在这些眼神的后面,是一种不愿意适应、又不能不适应夏时制因而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被动心理。

夏时制真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又有人喊了一嗓子:每天得提前一小时起床,乱了套了!反正,活的活。死的死吧!

有那么严重吗?实行夏时制,又不会像涨工资似的,谁多涨一级,谁少涨一级——谁也不会因此而亏了一小时。绝对的平均主义!明明谁也没有吃亏。明明谁也不用为此付出多大代价。明明按照日地运动的规律办事,就可以节约能源,所以夏时制又叫经济时制。明明在1916年,德、法、英、意等等国家就已采用夏时制了。但是1986年中国的夏时制,还是招来了那么多的惶惶然和愤愤然。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对我重复着这句话的,自然是鲁迅了。

车厢里响起了很新潮的歌:

阿里,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不管阿里是不是快乐的青年,反正听这种歌就是感受一种情绪。感受到这种情绪的,便都成了快乐的青年。

实行夏时制的中国,也正像一个快乐的青年,一个处于思想活动期的青年。

车厢里的灯突然全黑了。怎么这么早就黑灯了?我跑到车厢过道的灯下看表,可不,才九点嘛。应该十点熄灯的嘛。哦,对了,我到现在还没有拨过手表,我以为反正知道夏时制就行了,连表都懒得拨一下。结果是一下熄了灯,连上床的思想准备都没有。我摘下手表,乖乖地往前拨快一小时。看来变革往往带有强制性。不可能都有了思想准备才变革的。

不过,等我结束了在西安的采访回到北京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因为时针的拨动而引起的汽车误点、火车脱轨、飞机相撞或者神经错乱。人们按部就班,安定团结,再也没有人谈起夏时制。好像夏时制不是从1986年5月4日开始的,而是在公元前就开始了。

只要能下决心变革,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

我在变革的时间和时间的变革里,到达了西安站。

到底怎么写改革

一个逃犯。

我走出西安站,看到一个高人一头的黑大汉,高举着一块“接陈”的牌子。这是我们的“联络暗号”。因为我不认识他,但又希望一到西安就能见到他。应该说一切都很顺利。凯撒大帝有句名言: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战胜了。现在我来了,我看见了,但是我失望了。

我觉得我看见了一个逃犯。

我的第一感觉是害怕。那张长脸好像从来也没洗干净过。他五十岁。可我觉得他大概从来也没有年轻过,他大概一生下来就这么老了。那莫测高深的三角眼,那阴沉的高鼻。鼻翼两旁像刀刻石凿似的有两道深沟直通向嘴的两旁。而嘴,直接地就像平放着的两把刀。

他的布鞋上打着皮革的补丁。我有几年没见到这样打着大补丁的鞋了。我也愈来愈少地见到他这样黄的眼白。或者压根儿就应该叫做眼黄。这补丁,这眼黄,立刻使我想起贫困、拮据、坚忍、过去,不过他穿着过去不穿的西装。但这西装质地之差,之软绵绵,之皱巴巴,都使人败胃。倒好像是仓促之间从哪儿借来套在身上乔装打扮的。干脆那种油污的旧工作服倒能给人带来一种粗犷的美。

他的头发所剩无几地徒劳地盖在秃秃的头顶上。后来听他说这是染黑的,要不都白了。我想又何必染呢?这么几根头发也值得染吗?

但他说这事儿的时候是自信的,很值得的样子,就如他自信他干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3月份收到这个陌生人的第一封信的时候,就决定写完手头一篇报告文学后就去找他。我相信不会虚此西行。他给我的信,一开头就使我预感到我将要经受一种新的思想的撞击:“不管在文学作品中和宣传报道中树立多少光辉的改革者形象,都不会使无所作为和反对改革的领导变为果敢锐敏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形象只会鼓舞那些希望并赞成改革的人。然而具有彻底改革思想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是改革家,原因在于他们无权左右局势。因此不在于号召占据领导地位的人成为改革者,而在于使改革者走上领导岗位。……改革成功的体制应能保证使最适合做领导工作的人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但我对这个人毕竟一无所知。他真值得我采访吗?他和常规的好人形象相距太远。我身上揣着《人民文学》的旅差费。我要是虚了此行,《人民文学》固然不会追究经济责任,可是我也得讲究时间效益啊。

他接过我的旅行包:“这个包,我不用叮嘱你不要毁坏,不要丢失,你自然会爱护的,因为你拥有这个包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你是这个包的主人。根本用不着对你进行主人翁思想的教育。我们三十多年来一直对国营企业职工进行主人翁思想教育这件事,恰恰证明了国营企业的职工还不是企业的主人。”

我立时精神起来了,我想起他那封长信的内容——改革的关键,关键的改革,是所有制问题。

他这个人,执拗地叫你想起过去,过去。他又顽强地站立在现在,现在。

精神取代物质和意识决定存在

天安门前站着一个高大黝黑的光头青年。上穿蓝粗布衣,下穿用家染的黑粗布做的抽带肥腿裤。那裤带偏是白的,又偏偏捣乱似的从腰部溜了下来,大模大样地突出在黑裤子中间。但这个光头青年的神情是那么自信、自豪。本来么,那年——1954年的《群众日报》登了陕西省考上高校的全部考生的名单。第一名,韩城县中学的党治国,考上了清华大学。党治国到清华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前照这张相。

只是那两条白裤带,使照片上的党治国在威风中又透着滑稽。这也没什么。清华大学一年级新生党治国就不信还会有什么事情难得住他。白裤带么。用墨水一抹不就黑了?行了。很好。不能更好了。至于留头发是不是比光头更好看,制服裤是不是比家织抽带裤更好看,他没想过。他从来不注意服饰。三十二年后,他知道我要专程到西安去找他时,他才为没有一件过得去的外衣而有些不安。于是就匆匆添置了那身使我一看就败胃的西装。

一个从青少年时代就以为精神万能的人,最后连购置一套像点样的西装的物质基础都没有。

党治国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同学们在韩城中学连夜排节目。三九天的夜晚,不生火就过不去。但教室外是半尺厚的雪,想搞点煤吧,又觉得冷得出不去——来回得走两里雪地呢!怎么去扛煤啊!多厚的棉鞋陷进雪地里也是冻脚。同学们倒抽着冷气往后缩了。

党治国啪啪地扔下他的棉鞋,又扒掉他的两只袜子。

“嗳。你脱鞋袜干什么?”

“为了证明在雪地里走路不冷。”

“你快穿上吧!我们跟你去扛煤就行了。”

“我说出话就要算数。”

党治国光着两脚走向无情的雪地。不过他连雪地的无情也感觉不出,因为他的双脚很快就冻木了。当然,这毕竟只是两里地,所以他的双脚还能存活。如果是二十里地,二百里地,十六岁的他怕也是会光脚走去的。那么他的一双脚当然要为他的无视客观物质存在而付出代价了。

50年代初的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物质不充足,但人们的精神状态是安适的。中国人,自我需求总有所节制。不过用精神补充物质的不足,把思想作为物质的代用品,只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限度内。长此以往,乐此不疲,便可能从以精神取代物质发展到以为思想意识可以决定物质存在。一些“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抛却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决定意识。三十年后,党治国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用社会意识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好的社会现象是好的社会意识的产物,坏的社会现象是坏的社会意识的产物,于是全部问题被归结为对一种思想的宣传和对另一种思想的批判。”

1957年,这种批判像火灾似的在清华大学里蔓延开来,烧向钱伟长,烧向黄万里……党治国走上台辩论:他们不是右派!党治国走进校党委办公室:他们不是右派!

“正是为了真正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他在会上说,“可以允许人们先怀疑一下。怀疑以后再把自己驳倒,这才是真正的信任,真正的拥护。”

党治国讲话没有一点顾虑。他这个来自黄河边的人,像黄河一样古朴。他对党的感情、对党的忠诚,连一点杂质也没有,自然用不着担心自己说“错”话而成为右派。

但是,根据意识决定存在的“原理”,有“右派言论”的人,就是右派分子。

无限制地强调意识的作用,结果必定是走向反面——取消思想自由。党治国步他的老师们的后尘,也成了右派,而且是“极右”。他的一个同窗好友是个结巴,原先一见他老远就叫:“党党、党、党——治国!”憋上半天才憋出“治国”两个字,实在累人。结巴老弟就把他的名字简化成一个字:“党!”现在自然不敢再叫他“党”了。当着人连话也不敢说。只在没人注意时不用称呼地对他说上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两个月后,没想到结巴老弟也成了“浪子”——右派。浪子二号见了浪子一号,只能摇着头说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党治国成了“极右”后,三天没吃饭。他怎么会是右派呢?不过,党是不会错的。绝对。那么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实在无法想通。只好先接受这个结论——是自己错了,再慢慢去想。

1957年的右派里边,有多少人恰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57年,先进生产力就亟待爆发出来了。但是,对不起,请君入瓮吧。你们不应该有思想的自由,因为用不着你们思想。

有计划的盲目生产

西安郊区有个新丰砖瓦厂。该厂取土制砖时发现了舍利精室。舍利,是指佛的骨灰。迎舍利,供舍利,是佛家,也是朝廷的大事。释迦牟尼火葬后,八国争夺舍利,百姓求分舍利,分不到的,用金、银、水晶、玛瑙等制作舍利。砖瓦厂发现的舍利精室,就是用水晶做的舍利代用品,水晶舍利装在玻璃瓶里,玻璃瓶装在饰有鎏金狮子、珍珠团花的金棺里。金棺置于饰满翡翠、玛瑙、珍珠、猫儿眼等等的银椁里。释迦如来涅槃后,他的骨灰的代用品都能住进造价这么高的圣地,足见百姓对佛的虔诚。

把自己的命运系在对佛的信仰上,这大约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祖传吧。“右派分子”党治国看到报上关于亩产水稻六万斤、亩产红薯一百二十万斤的报道后,不禁对党心悦诚服——国家现在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自然和清除右派有关系。自己成了右派,也值得了。

就是买东西很不方便。以前可以招呼售货员:同志,请你给我称点什么。现在怎么可以叫人家同志呢?你已经不是人家的同志了。可是,一上去就没头没脑地说,你给我称点什么,又觉得不礼貌。

其实,售货员谁知道你是右派?你自己干吗老给自己念紧箍咒?问题是党治国的确相信了自己是右派。因为他至诚地相信党,相信党的每一项运动,不再相信自己。

既然相信自己是右派,就应该保持当右派的自觉性,丝毫马虎不得。

清华大学的右派师生们被送到北京木城涧煤矿改造。打风钻。放炮。挖煤。背煤。1960年底,被开除了学籍的党治国回到家乡韩城县。这就是他的家乡吗?棉花掉了一地没人拣;红薯地里,农民们只拣面上的,不管地下的;干活不记工分;吃饭不要钱。每家的小锅都砸了大炼钢铁了。1959年的誓师会上已经喊出了小麦亩产一百万斤。1960年的韩城人每天的粮食却不够半斤。然后是吃榆树皮磨面。然后是甘肃饿死人了,河南饿死人了,山东饿死人了……西安火车站挤满了从各地逃荒来的人。

这就是亩产多少万斤的结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想有多好,产量有多高。这些荒谬的事,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提意见?反右的损失首先不是把几十万人打成右派,而是否定了一个民主原则——让人讲话的原则。

唐代长安诗人写过一首有名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我本战神

    我本战神

    没有人喜欢战争,更因为他的存在,也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坏人,百战百胜;又用他无比强大的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他经历过快乐的童年,而一切的事情都由“欲望”所形成,而改变了世界,无法满足“欲望”,让全世界变的和平。也经历了家庭的破灭,因为他的存在,这一切切都让学会了坚强,因为他的存在,学会了战胜自己。他用他天才般的智慧,就无法阻止战争,也让人类继续生活下去,而他就是为了阻止人们的“欲望”,经历了危险的历练,阻止一切无谓的战争而战斗着......
  • 嫡妃不吃素

    嫡妃不吃素

    一朝穿越,21世纪金牌天才杀手曲玲珑,十八般武艺全会,居然魂穿到一个小丫头身上,醒来之时却奇异的身居古墓,更得一套失传多年的武功秘籍和遗世医书。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一刀又一刀,看谁最先倒!人人都说她是妖,既为妖便乱天下。人人都说她狂,既为狂便横着走!【片段一】“你是谁啊,挡住我的路了,好狗不挡道,你爹没教你吗?”“孽女,我是你爹!”“我是你爹,哎呀,别这样子喊嘛,我会害羞的,再说我没那东西,做不了你爹,最多就是只能算是娘!”【片段二】宫宴上,几个大家小姐本想让她出丑,曲玲珑站起身,义正言辞的说道:“弹琴不会,谈情会!”“作诗不会,作死会!”“作画不会,涂鸦会!”“下棋不会,悔棋会!”“救人不会,杀人会!”某王怒:“你这没心没肝的,你就不会为我争一回!”微楞几秒之后,曲玲珑慷慨赴义,“妞们,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姐接招就是了!”【片段三】“姐姐,听说你要给王爷纳妾?”小妾ABCDEFG一个个愤怒不已。“是。”“我们不同意。”“你们同不同意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乖乖给我回房去,别碍着我尊贵的眼,不然我把你们全卖到青楼去!”【片段四】“王爷不好了,王妃跟人私奔了!”某王抬起头,不以为然,反正三天两头她就会上演一次私奔,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她都会和他们私奔,他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她出去玩几天玩腻了就会回来!”只是某女一去不回头,某王急了,天天四处乱追,发誓一旦抓到某女,一定要把她扑倒,洞房花烛,生宝宝!曲玲珑的名言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十倍还之。那些散播谣言的人,那些把她丢出府的人,那些差点害死她娘亲和哥哥的人,那些对她下药的人,她都会一一收拾了,让他们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让他们知道,活着有时候比死更痛苦!斗完亲爹斗姨娘,玩转宅斗风声起,闷骚王爷赖上门。推荐润润旧文——《带着儿子去种田》
  • 酷酷总裁哪里跑

    酷酷总裁哪里跑

    总裁接班人又怎样?还不就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大少爷。冷眉冷眼地对待本姑娘,还出言不逊,哼,想她方小雨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超级魔女,我要让你谨记,“得罪女人,尸骨无存”的真理。于是,一冷一热、一软一硬、一个小无赖,一个超级大无赖,相互杠上了!
  • 惹 火

    惹 火

    就算是大老远,还隔着层办公室的玻璃。白静歌还是看见了那个一身黑衣,体型微胖的男人。她名义上的哥哥,大帝国际设计中心的总经理白仕国。但是一想到哥哥这个词,白静歌胃里不由一阵倒腾。不能怪她没礼貌,因为打自小她只要一听到“爸爸,哥哥姐姐”这些词,就想吐!“静歌,你们部门那个卫生巾的广告词搞定了没?”连门也不敲,白仕国径直进了白静歌的办公室,并狠狠的关上了身后的门。无所谓,反正现在这……
  • 我做秋萤印君心

    我做秋萤印君心

    她是一缕穿越时空的灵魂,无牵无挂,特立独行,虽然为他驻足,却始终不接受他的册封;他是无名朝代的帝王,身为少年天子,号令天下,唯独无法左右她的言行;在他眼里,她是特别的,只有在她面前他才是最真实的人,而她也只会为他一人特别;她不做他的妃子,只想做他身边的一名侍婢,永远陪着他,守护他……然而事事难料,三千宠爱与一身的她却卷入了政斗与宫斗的两重漩涡中。她将何去何从呢?
  •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为什么有的人空有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事办好,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你一生的重要课题。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