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5900000005

第5章 中国牌知识分子(2)

她和其他“黑帮”本来由革命学生看守,后来学生懒得看了,叫革命教师看——现在学生领导老师了。因为学生无疑比老师革命。知识越少越革命嘛。后来革命教师也懒得看了,“黑帮”们只觉得少了主心骨——万一学院这儿那儿出了什么事,肯定诬赖“黑帮”们干的。得有个人看着,才能证明“黑帮”们都乖乖儿地在干活呢。于是几个“黑帮”代表去找这个那个战斗队了:“我们是黑帮。你们都不来看我们了,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中国的知识分子怎么办啊?中国没有了知识分子又怎么办?

当然,这种后遗症只有过若干年后才会真正显现出来。而当时,“反动学术权威”们一个个被赶到五七干校、农场、车间,学院确是显得革命多了。各派红卫兵占领学校制高点,把矿石标本作为武器,展开了武斗。程渊如真是不敢看啊!她倒不是怕砸到自己身上——她的生命现在还有什么价值?她实在是从扔掉的矿石标本里,看到了扔掉的一代代知识分子,一个个青年……

而她,则被扔到农村当猪倌。她拂袖而去,也努力拂掉她的记忆,她的过去。她现在的工作是养猪、挑猪食。她不愿找男同志帮她挑。既然叫她一人养猪,她哪怕每次挑两个半桶呢?五十好几怕什么?她仍然是不知退却的,仍然怀着希望。她现在是把希望放在她的猪崽上。她发现猪爱抓痒痒,可后脑勺和后脊梁又抓不到,她便买了把梳子,给猪从后脑勺到后脊梁轻轻地梳着。啊,一溜猪崽全在她跟前趴下了等着梳痒痒呢,多有意思!她和猪崽们已经处得很默契了。一个冬天的夜晚,这群猪被卡车拉到别处。它们因为怕冷,互相拥挤着不愿下车。怎么轰也轰不动。还得找程渊如。她拿起哨子轻轻巧巧一吹,猪呼啦呼啦都下来啦。“你们这些小淘气!”程渊如笑着数落着它们。“程渊如,你怎么老是跟猪说话呢?”“没有人和我说话啊!”

是啊,她已经是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她的亲人——她的父亲、大妹和大妹夫,都受尽迫害而死了。她唯一的财产——那几十箱书,她已请求学院图书馆收下,也许将来还能发挥作用呢!现在,她就像一首什么歌里唱的:“猪场就是我的家。”

程渊如哪里会想到她又会有一个家呢?——或者准确地说,是一个两间房的单元。她真觉得她一人住两间近乎奢侈呢!“程老师,您这家怎么这么寒酸?”——学生觉得我这家寒酸了?是啊,现在年轻人结婚,哪家不是沙发啊,多少条“腿”啊。一开始就把小家庭布置得像像样样的。现在没有人会认为坐沙发就等于是资产阶级。这也不知意味着是前进还是后退?

而程渊如,不管是在原先有着几十箱书的家庭里,还是在猪场里,还是在这孑然一身的新居里,她都一样尽她所能地干。至于她这么干得到了什么,或是她应该得到什么,她才没精力去想呢!嘿嘿。

事业

人要想把事业从自己的心里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谁能轻率地抛开自己的事业,那只能说明他对事业从来就没有真爱过。可是程渊如决心永远离开自己的事业了。她等了这么多年了,前不久她总算获准给工农兵学员上辅导课。上什么课都行呀!只要还能干点业务:“你们采矿专业的地质课,要以岩石构造为纲。”

她又一次受到了批判:“一切只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她实在是失望了。要求退休吧!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回上海去。

不过上海的户口很难报进。所以退休手续还没办完。她已经改变主意了:“四人帮”被粉碎了,我不退休了!但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得打起精神才能教学生。对,订上《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报》。要摸清年轻人的脉搏啊!

“程老师,我是个女学生,比不上人家男同学。”“不对,你从小就抱弟妹、洗尿布。你哥呢,顶多挑担水。你抱着孩子听张家长李家短,你就注意起一些琐事来,从小没有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再说,前些年社会上也没有学习气氛。姑娘,不是你笨,是你得长志气!”

“老师,我那朋友人倒挺好,就是他家里什么也没有。要是跟他结婚,什么也不能添置,人家该说我身价都没有了!”“唉,同学,你知道什么叫身价吗?那是卖身的价钱!你干吗这么看着我?我可不是老顽固。我也不是专要你们年轻人吃苦。我是希望你们去创造幸福!人家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都羞于用老子的钱,年轻人,要自己去创造价值,创造一切!”

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一些的学习环境,程渊如用她步距很短的特定步伐,跑上跑下到处找人:“我们矿业学院自己却不能制造岩石薄片?都得外购?一个薄片就是几元钱!我们必须建一个磨片室和一个水文地质室。没房子?我早侦察好了,这个楼每一层四个厕所的便池都锁住一半,干脆把两个厕所的便池全打开,另外两个改建成实验室。这总可以吧?同意的话我就要把这两间未来的实验室先锁上。”

“程渊如抢占房子!”

“程老师,人家有意见——”

“管他什么意见,我担着!把厕所改建成实验室,这要求不算过分吧?”

程渊如实在想不到干点工作会招来这么些埋怨。当初让她这个“黑帮”天天打扫厕所时,她也没有埋怨过呀!“厕所里有没有人?”“黑帮”程渊如总得在男厕所外先嚷上一句,然后才淘粪、沤肥……她至今不埋怨叫她淘粪的人。那些年,谁不给极左思想侵蚀啊?她自己不是也有一些极左思想吗?她不是以为等她六十多岁了,共产主义早就实现了吗?她这个曾经拥有几十箱书的人尚且这么头脑发热,那么那些年轻幼稚的头脑里产生出来的过火行为,你又怎能去谴责他们呢?

这位公正的学者于是被推到了评级和调资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两年多!她做起了思想和行政工作:你哪年工作的?哪年当助教?哪年……说来好笑,程渊如把别人的资历一个个了解了,却唯独在填自己的表时,不知道自己是哪年当的讲师。她完全记不得了。她从来也没想过去记住这个。知识分子追求的,不是职位、荣誉,而是每天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又贡献更多的知识。

可是她如今被评级和调资的漩涡卷进去了。她觉得愈干愈力不从心。她之所以不退休了,本来是为了吐尽她最后一丝的知识。“我只希望教学!”六十四岁的程渊如向院方申请。

程渊如没想到的是,学院又让她去上学了。1980年9月要在北戴河召开有几十个国家参加的国际性矿山开发与规划讨论会。宣读论文、答辩和讨论都用英语,不准带翻译。可是程渊如的英语早在50年代就基本搁下了。50年代一切以俄文书为范本。程渊如一边自学俄文,一边查着字典翻译俄文的教学大纲,编写我国新开设的水文地质学教材。1960年批修后,一切俄文书受到了株连。于是俄文书、英文书上的东西都不让提了,否则便是“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到1966年以后,程渊如因为以前在家常和丈夫练习用外语对话,便成了“特嫌”——“你们讲什么黑话?我们听不懂!你们这是搞阴谋诡计!说吧,你们的手枪、炸弹藏在哪儿了?”

现在英语又成了压倒俄语的热门。程渊如跟不上趟了。她赶紧在去北戴河前一个月买了台录音机,到领导给她安排好的一个部门去进修英语。六十四岁的老太太走进课堂,她倒并不怕别人笑话。只要别倚老卖老,别不懂装懂,老老实实地学,她自信一定能学好。她在学外语的崎岖的道路上,依然要迈开那步距很短的特定步伐,坚实地向前走去。只是另一方面,这事也真叫人感慨。要不是一次次的极左思潮,一次次的对知识的反动,她怎么会忘了英语呢?她又何须像个小学生一样地坐在课堂上呢?不过为了事业,一切的一切都不用提了。我们的现代化正在从ABC开始。开始了就好啊!要消除人民中的消极情绪,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

程渊如又用当年她攻英语的劲头来恢复英语了。她不要儿子,失去丈夫,没有家庭,她受尽批斗、委屈、苦难,但是只要让她工作,她什么时候都是全力以赴的。说起来,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副教授,并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和发明。但是,她对祖国这样的忠贞不贰,这也许在外国都不被人理解,可这不正是我们中国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共性吗?多么可爱啊,中国牌的知识分子!

同类推荐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热门推荐
  • 废柴傻妃:霸上腹黑邪王

    废柴傻妃:霸上腹黑邪王

    人人玩穿越,她也来一腿!可为什么她一个神界上仙偏偏穿越成凡人俗子?对方还恰好是个废柴丑八怪?!这是要玩儿死她吗?好不容易偶遇帅哥,对方竟然毒舌腹黑没有节操?OHNO!你拉着我的手干嘛!本大仙跟你不熟!“司空婉桃,你胸前那二两肉,实在不值得本王费神!”“你走开!那是本大仙特意藏好的桃子!”欢喜冤家,嬉笑怒骂,其实,我一直在你身后,从未走远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那个人

    那个人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七十一个电话

    第七十一个电话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老公太难缠:老婆不是人

    老公太难缠:老婆不是人

    她被家人唾弃,最后变成一缕幽魂,她想遗弃这个世界,却被人所救。她说:“为什么要救我?我是坏人,坏人就该没有好下场!”他坏笑地说:“错了,坏人不能轻易死,否则对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来讲,不解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藏地密码8

    藏地密码8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喜马拉雅雪人出没,请注意!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6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了不起的骷髅

    了不起的骷髅

    这些是发生在春天的故事。蓝宝石别墅里隐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神秘的L卡到底是干什么的,夜幕下的肮脏交易能否被马飞飞和他的哥们识破?凯恩到底是什么人?本书会带你在童话王国里体验冒险之旅。
  •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奇怪的面试、美洲豹的对手、富翁的大房檐、访问敲石工人、最后一片绿叶、“勤”“俭”不分家、栅栏上的钉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