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个领域赚钱,都是多个竞争对手在与自己争抢市场份额,能够一路凯歌当然最好,如果与对手相比,自己在资金、技术、知名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那该怎么办呢?硬拼?可能是鸡蛋碰石头,自取其辱而已!聪明人在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一走了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这才是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不是懦弱,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市场已经饱和,而且又没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就得考虑放弃你现在从事的行业,趁早另起炉灶,否则只有等死。比如手机普及之后,谁还在做寻呼台的生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话虽然残酷,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没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见好就收”。
在1998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李嘉诚道出了他的座右铭,“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也是李嘉诚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诚正是善于把握“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场上多年立于不败之地。
世事无常,变化莫测。时代的兴衰交替,商品、技术的不断革新,都显示出社会是动态的,生意人必须不断地向前,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李嘉诚靠生产塑胶花掘得第一桶金,成为“塑胶花大王”,并使他赚了一大笔钱。然而,物极必反。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终究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人类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作为塑胶业的“大哥大”,长江公司虽然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但是当时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缩,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这样,竞争必将日益残酷。此外,越来越多的因素也在向李嘉诚敲响警钟。
1972年,塑胶业的从业人员达到香港劳工总数的132%,塑胶企业达3359家。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扫地出门,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也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
对此,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他见一叶而知秋,见微而知著。他深知长江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所以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他将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人,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被窒息而死。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
还有一个例子:
广东人李素在二○○○年三月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商机:生产IP拨号器。因为整个机器成本才五十块钱左右,可是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当时的市场价却高达一千多元。这哪是IP拨号器,简直就是金娃娃嘛!而且IP拨号器技术原理很简单,基本上是电话机原理,只不过多了块控制芯片。
于是李素马上行动,买来了数万元的生产调试设备,招聘了一批技术人员,日夜兼程地设计、生产、调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向市场,大赚了一笔。就在别人以为他会立即扩大生产规模时,他却戛然而止,来了个急刹车。他卖掉了设备,辞退了技术人员,转租了厂房。李素为什么有逆常人的行为呢?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IP拨号器利润是超高的产品,竞争对手肯定会纷纷跟进,而且其中好多都是实力雄厚的电话生产厂商和大通信公司。它们一旦介入,自己的产品毫无优势可言。与其到时候灰溜溜地被别人打败,还不如自己先撤退,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放弃。
放弃是企业战略的智慧选择。毛泽东放弃了城市,选择了农村,他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摩托罗拉公司放弃了制造,将制造中心托付给新加坡和中国,赢得了在研发和市场的战略制高点。同样,“买卖的松下”和“服务的IBM”放弃了“统一于技术”的战略导向,而日立、索尼、本田、惠普等则放弃了“统一于市场”的战略努力。所以,放弃是一种基于战略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进有退、以退为进、以攻为守、张弛有度的战略智慧。
放弃是对企业家勇气和胆识的考验,因为选择放弃,他们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然而,企业家应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卧薪尝胆,十年一剑,苦练内攻。多一些耐心和耐力,少一些焦灼和浮躁。只有这样,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