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男人、霓虹灯、灿烂的烟火,都是点缀了深遂夜色的亮点。只是没有任何人能捉住他们。
他们往往游离于幻梦之间。
年夜的电影院,或许是现时的浓情蜜意,抑可是它时的温馨记忆。
咖啡远离的香味,幽幽的情思最好的寄托地。
迷醉感官的酒吧,在那里可以找到最浓郁的红酒、最醇香的啤酒和最富品位的时尚人士,或发泄,或享受,都是真切的生活方式。
派对是城市性格的充分体现,人人仿佛都带着假面具,抑是展现最本真的自我。
夜是手指间的花火
调出火一样的热情
调酒师往往会使夜晚加上一点绚丽的色彩。
有人曾说过:调酒师的第一要素是要懂得和人沟通,调酒是一项十分个性化的工作,除了自己的个性,你还要知道别人的个性,所以调酒师必须要有人缘。
我则认为调酒师往往够炫,够滑,够幻,穿梭于各种酒类和情绪之间,别人很难把握住他们。
安仔,2001年花式调酒世界冠军,喜欢喝酒,喜欢用一头乱乱的头发作为自己的标识,晚上穿梭于各个夜场表演。
安仔的前辈,安仔在出道时告诉他,如果一个人晚上不能交到五六个女朋友就不算是好的调酒师,还记得汤姆克鲁斯在《调酒师》里的良好表现吗?
在外人看来调酒师好像是一个精通炼金术的巫师,许许多多莫可名状的瓶瓶罐罐,再加上那些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药水,处在一个光线昏暗的环境里,多少有点诡异。
但是安仔还很年轻,站在吧台里面时还是忍不住手舞足蹈,不停煽动着周围人的情绪,带来一个又一个高潮。
安仔的花式调酒很过瘾,点了火的瓶子不停地抛向天空,不停换手,不停点火,不停加瓶,最后还用嘴吐出一团火焰,在拿到世界冠军之前,安仔已经摔碎了2000多个酒瓶。
周围的人都喜欢安仔。安仔自己也喜欢安仔。
喜欢夜的人喜欢酒。喜欢夜晚的人一定只剩下了冗长和肃杀。
最幸运的人当是那些和酒结了缘的人,“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古人的酒是剑气月光,今人的酒是漫天风月。
安仔每一个生活的环节似乎都与酒有关,他的工作是卖酒,每天下班之后他就喝掉一大杯啤酒,然后一头扎进夜色里,让别人喝酒,也让自己喝酒。
安仔每每在走进吧台之后,这里静谧的气氛就被破坏掉了。一声标志性的吼叫之后,安仔把点了火的酒瓶高高抛起,旁边的女孩子都围了过来。
如果你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给酒点火,我来告诉你吧,把火融进水里就成了酒。
到酒吧里表演调酒是安仔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而有的人则混在了一起,既是享受生活之轻也是在承当生活之累。
安仔调了一杯“无忧国度”,那种没有颜色的酒往往是很烈的。
安仔在这个夜晚的圈子里已经泡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就像熟悉自己的客厅一样径自穿过了整个场子,然后熟悉地跃进吧台,接着就不断有人过来和他打招呼。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江湖,当有人开始喜欢上那款BASˉKETBALL时,安仔可以用一只手同时调4杯BASKETBALL,规矩是数一二三,然后你把酒杯摘下,一饮而尽。
安仔调过很多酒,包括杯里有点泛红的“处女”,但真正适合这里的,恐怕还是那一款“传奇”。
女人似花般的魅感
喜欢夜晚的一切不确定,时间是暧昧的,还有表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多半没有开头,也不知道结尾。
若隐若现的裸露
性感是我喜欢的,只要健康。女人到了人堆里,尤其是掉到了美女堆里,即是为了展示性感又搜索性感。低胸露背还是留给晚宴吧,在那里道貌岸然的寒暄不会带来麻烦。酒吧里无处不在的欲望让人们产生太多的想象力,光洁裸露的脖颈足以让人联想起性感的裸背。美女的衣饰应该是舒适且性感的,夜晚需要有足够亮度的东西照亮自己。一条装饰着珠片的牛仔裤配件亮丽的紧身上衣,或者一件充分展示臂膀的T恤缠绕长长的披肩,让性感和裸露的肌肤若隐若现。
介于诱惑与安全的裙摆
在经济学上,女人的裙摆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在经济萧条的上世纪40年代,裙子取代了20年代的短裙;在经济复苏的60年代,迷你裙大行其道;70年代的衰退使女人的裙子也长至脚踝。在酒吧或派对里,女人的裙摆却和诱惑指标密不可分。长裙的冗长繁琐不适合;中裙至膝安全中庸却太古板;迷你裙足够诱惑却容易让人误会你的身份。膝盖以上10公分、两旁或是一侧开叉的短裙是介于诱惑和安全之间的最佳长度。那种摇曳生姿的散摆裙,斜裁产生的悬垂感足以夸大女人味,再加入不规则的裙摆设计,也属于“别样的性感”。
足跟传递的暇思
隐藏的脚跟传达了力度和含蓄的美感。《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若是将捶脚换成揉手,恐怕就不会有那么隐喻的性感了。只有足够保养和爱护、足够滋润的足跟才是性感无比的。包裹一双美足的最佳物品,莫过于女人味十足的高跟拖鞋了。翘着双腿微微晃动着悬空的那只脚,鞋子外是裸露的脚跟,这样的姿态不知是闲散还是诱惑,引出人无限遐思。
魅惑的眼神
泡吧的眼神应该是怎样的?身处各有期待的人群中、背景是昏暗的灯光和感性的音乐,没有任何“伪装”的表情太危险。在如烟的眼影和浓郁的睫毛膏的装扮下,向远处男士投射过去的眼神显得很复杂,十足的魅惑。开心了,不必担心眼睛笑成找不到的一条缝;难过了,也有浓重的眼影粉帮我遮挡红红的眼圈。这样的眼睛让天真变得高傲,何况添加哪怕一点点寓意,它会让魅惑放大好几十倍!
夜生活中的男人秀
夜生活除了美食、八卦、段子,还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口没遮掩地评点男人,就像他们看女人一样。
市面上的男人很多,但出类拔萃、让人触目心动的极少。大部分就像麦德龙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却毫无特色,引不起购买欲。
常在外面混的男人,主要有以下几种:
捕手型:主动、目的性强、自诩风流他们不仅善于创造风流的机会,更喜欢的是宣传。他们的那些风流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可能一见面,就会就轻描淡写地说自己“也就睡了50多个吧”。
小丑型:搞笑、表演欲强几乎每个场子里都有个会搞笑的人,善于嘲笑自己,更善于嘲笑别人。各地八卦、段子是拿手好戏。有时整个晚上就是他的单口相声专场。从一方面来说,他牺牲了性别感,娱乐了大众,也算是功德无量。但千万别以为他就是来牺牲的。他在这里收获的注意力,可以让他骄傲地活到下一场单口相声之前。
诗人型:装酷、思考状、寡言少语、被动如果有几分姿色,这样的人还真抢手。可见文化沙漠时代,文艺女青年并不少。最有意思的是,女大款也喜欢这样的蓝颜知己,以示品味。
商人型:事业狂、不谈感情、言辞圆滑白天的事业感意犹未尽,他们选择在夜生活继续。坐下来就谈指标、机会、预算,让人昏昏欲睡。事业是一个人的,娱乐才是大众的。不过根据经验,这一款男人中,“闷骚”型比例甚高。当众一副不解风情的样子,回家后偷偷摸摸发条短信给漂亮尤物的行为,大多是他们干的。
绅士型:喜欢微笑、对奢侈品消费显得很有品味。他们至今仍坚持女人是需要照顾的,让佳人受宠若惊。为女人拉车门、拉靠椅的行径,很容易收获好感。受不了的是他们的品味。喜欢谈爵士、美酒、雪茄与F1,并可以大段大段背诵书上读来的评论,味如嚼蜡。
有时想想,或者极品男人都不出来混吧。这样人生还多少有点希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夜生活
听听以下几类人的说法。
林小姐 29岁 外企职员
我和我先生都可以算得上是都市夜生活的追随者了,可是像“类型化夜生活”的确让我们感到厌倦。
在卡拉OK里我们只会哼些老歌;去茶坊打牌可以说是最劳神、无聊的事;泡吧在我们看来顶多只能作为歇脚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经济收入,每个月我和先生都会去大剧院欣赏一些晚间的高雅节目;每个星期,我们几乎都会去参加朋友组织的夜间聚会。周末的晚上还会去体育馆出把汗……这些方式虽然还算不上标新立异,但生活体验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用鲜活的心态去尝试不同的娱乐方式,夜生活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邵先生 36岁 自由职业
夜生活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的一种宣泄。平时,泡吧是我最喜欢的夜生活方式,要和商业伙伴谈生意,就选个稍微安静优雅点的酒吧,和朋友聚会,就挑一处热闹随便的音乐吧。
周末的晚上嘛,我会选择与太太一起逛商场,累了就歇歇脚,找一家茶坊喝喝茶,吃点东西,有兴致的话再去卡拉OK吼几下,放松放松,或者看一场通宵电影,然后“打的”回家。这是一种非常实惠的夜生活方式,花费不多,却挺充实。
是不是很老套?话说回来,不管什么类型,其实没什么要紧的,只要起得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别为了过夜生活而瞎折腾就行。
孟小姐 21岁 大学生
我大学里的许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最喜欢晚上去迪厅蹦的,那种环境强烈的音乐,刺眼的灯光,再加上几个技艺超群的领舞……让我们的感觉十分良好。唱卡拉OK也是我们喜欢的夜生活内容,如今的流行歌曲那么多,歌星那么棒,如果单听磁带、CD怎么能过瘾?
我们没有机会老是去过夜生活啊,能寻到时间唱卡拉OK、泡吧、蹦的,就已经很满足了,况且同其他的夜间娱乐活动比起来,这几项内容的花费还算是比较少的,不选它们选什么呀!
午夜场电影:拥抱感情
永不褪色的记忆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当他们年轻时电影只有在特别的时候只能看,比如谈恋爱,比如考上大学,比如……而那时电影在偏僻的小山村还是非常稀奇的玩意。只有一些“富有”的人家逢上诸如寿辰或是中榜之类的喜事才叫来电影队放映。
当时只要邻村谁家有喜事请看电影了,这些小消息就会传播得特别快,正在劳作的人们就念叨着提早收工,大家干活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了。
往往是电影放到一半,小孩就躺在父母脚下呼呼睡着了;临到散场时,被父母们连拍带拖地拎起来,双脚机械地迈着被拽回家里。有时,由于睡意朦胧,加上乡村的黄泥路在月光下与池塘的水面浑然成一色,没等父母反应过来,小孩已经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迈进了池塘。等被拉上来时,小孩才从睡意中回过神来。
那时放映露天电影,就是全村人的集日,场面也异常火爆。
而现在,由于VCD,DVD的盛行,去电影的人少了。只有那些恋人们才会在午夜的时候相拥出电影院,在那里拥抱情感;又或者是中年夫妻走到那里,重温年青时的那段时光。
看电影的365夜
凌晨一点,午夜电影散场,卡夫回到家,听一曲蔡琴的《午夜场》,打开电脑,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我的工作就是看电影,在影院看,在家里看,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看。”卡夫笑着说。
在电脑旁,泡一杯咖啡,思绪和评论就在漂溢苦涩香味的咖啡热气中“蹦跳”出来。卡夫就这样为《看电影》杂志写着各式影评。记得沈从文先生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畜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我喜欢看电影,所以这份工作很适合我。”穿着拖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卡夫淡淡地说。“电影真是太奇妙了,就像那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对我而言,电影也是如此,我为它神魂颠倒。”
卡夫说现实世界里有的,曾经有的和未曾有的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这是他喜欢电影的原因之一。人们可以任意选择惊险的、恐怖的、悬念的、浪漫的、哀怨的、辉煌的、奇妙的……总之是各种你想去体验却无法在现实中体验到的特别生活和感受。
“我就是在这样体验着,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和灵感,我再用键盘敲打出我的体验,获得可以维持我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钱,我就这样在现实世界和导演出的虚拟世界之间生活着。”卡夫说。
“无论如何,我喜欢看电影,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状态,至少直到我选择另一种生活之前”。
卡夫的房间不大,却是他生活和工作的整个空间,这个过着SOHO一族般的生活的卡夫总是笑称它为蜗牛的壳,而自己就是躲在壳里的蜗牛,除了看电影几乎与世隔绝,跟不上也无所谓外面世界快节奏的生活。
在这小小的甚至有些乱糟糟的房间里,到处堆满了卡夫的电影碟片,就像微缩的幢幢的摩天大楼,充斥着卡夫的整个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