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人,手里都只有一元钱了,悲观的一位说:"咳,只剩这一元钱了!"而另一位则乐呵呵地说:"嗨,我还有一元钱呢!""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一个年轻人对他的牢骚满腹、愁眉不展的朋友说。"但是,没有什么是光明的",他的朋友心事重重地回答:"那就把不光的一面打磨一下,让它显出光亮不就得了!"
有一位银行家,他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债务。面临巨大打击,他没有颓废也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务人的欠款后,这位金融家实现了他的承诺。有人问他,他的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这很简单,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个性,就是积极乐观。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一面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来不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记住:总是要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这个世界应该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们懂得保持快乐是他们的责任,懂得开开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责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美妙多了。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也是让别人幸福的最好保证。"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快乐开心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会留存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更愿意留下快乐的而不是悲伤的记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们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柔和的亲切感。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诗人胡德说。到处都有明媚宜人的阳光,勇敢的人一路纵情歌唱。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也会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跳动的心灵一刻都不曾沮丧悲观;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都会觉得工作很重要、很体面;即使他穿的衣服褴褛不堪,也无碍于他的尊严;他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千万不要让自己心情消沉,一旦发现有这种倾向就要马上避免。我们应该养成乐观的个性,面对所有的打击我们都要坚韧地承受,面对生活的阴影我们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任何事物总有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去发现其光明的一面。垂头丧气和心情沮丧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绪会减少我们的生活的乐趣,甚至会毁灭我们的生活本身。
不要无端猜忌
某小镇一个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当这对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直到父亲过世,兄弟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商店。
生活一切都很平顺,直到有天一美元丢失后,他们的关系才开始发生变化。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并与顾客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时,突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已经不见了!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但是哥哥对此事耿耿于怀,不愿罢休。哥哥说:"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烈的质疑意味,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隔阂。
开始双方不愿交谈,后来他们决定不再一起生活,便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二十年过去了,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之后的一天,有位开着外地车牌汽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下。
他走进店里问:"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
这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二十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对这件事情我一直无法忘怀。一元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当说完原委后,这位访客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语带哽咽地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相拥而泣。
二十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二十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区区的一美元。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这样的体会:当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悄悄说话时,你会怀疑他们正在讲你的坏话;你告诉朋友一个秘密后,你会不停地想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板在公司例会上说了一些不好的现像,你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你的态度冷淡,你会觉得他可能对你有了看法……如果你有这些情况,那么可能是你的猜疑心较重。
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无力自拔。有些人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他许多个人的秘密。但却遭到他人的欺骗,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甚至产生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怀疑再三。这些都可能导致猜疑不断。
我国古代寓言"疑人偷斧"讽刺了那种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都被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的朋友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想想看,人们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哪件事情不与猜疑有关呢?
心理学家指出,克服猜疑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要运用理智的力量进行"急刹车",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要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因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他(她)不是那种人","也许情况不像我想像的那么糟",等等。条件允许时,可作一点调查,以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以请自己信得过、人品又很正派的朋友帮助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清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和推测。
2要信任别人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选择他作为你的朋友、同事或恋人,就应该充分信任对方,相信他是胸怀坦荡的,相信他不会做不利于你的事。当然,信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自己真诚待人、获取他人信任的同时也形成他人对你的信任。
3要学会全面、辩证地处世待人
要根据事实,实事求是地去看待人、处理事,而不要轻信流言,单凭主观想像看待问题。
4要及时释疑解惑
疑心的产生,必然有一些诱因,或者是对方的过失,或者是彼此的误会。在这种情况下,要开诚布公地、及时地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用善意的、讨论的方式交换意见,澄清事实,消除疑惑。
5加强交往,增进了解
猜疑往往是彼此不了解、掌握有关信息过少的结果。猜疑产生后,常常又加剧了彼此的隔阂。明了此理,就应主动地增加接触,在交往过程中客观地观察、了解和把握怀疑对象的有关情况,最好能与对方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结果就会发现,使自己产生猜疑之心的可能是由于错误信息的传入;可能是由于一句不经心的玩笑引起的误会;也可能是一些庸人、小人搬弄口舌所致。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长相知,才能不相疑。
6培养自信心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一个人充满自信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用不着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轻易地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善待嫉妒心理
对信阳市358厂高级中学三年级1班409寝室的女生而言,2003年1月21日的那个凌晨,无疑是一场噩梦。
凌晨2时许,正在香甜的熟睡的8名女生,突然被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惨叫声是从门边下铺的张静那里发出的。张静不住地喊痛,漂亮的脸部变成一片黑色,而且正在发泡,越来越恐怖。大家惊呆了:有人故意用硫酸作恶性毁容!医院里,大家看到张静那张被硫酸烧灼的脸已经惨不忍睹。和张静同床的晶晶,左手也被硫酸烧伤,幸运的是,她的只是轻微伤。
此案发生后,女生宿舍一片惶恐,因为遭硫酸袭击的床位,其实是晶晶的床位。校方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河区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进驻358厂高级中学。3天后,一个女生提供了一条线索。办案人员立即讯问与晶晶同班的女生马娟。马娟坦白说:2003年1月20日中午,她花了8元钱,购买了一大瓶硫酸拿回学校。她要找机会将硫酸泼到晶晶耳朵上,让晶晶尝一尝她的厉害。
当晚,马娟早早睡下。凌晨2时许,她端起装有硫酸的白瓷杯,径直走到409室。409室的门凑巧没锁,她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当马娟走到晶晶的床前时,该寝室里的一人个说起梦话。马娟吓了一跳,以为有人看见她了。知道晶晶和张静同睡一床的她心慌意乱,将硫酸往床上一个人的脸上随便一泼,便转身就逃。身后,传来张静痛苦的惨叫,她一听,就知道泼错人了。
马娟说:"因为晶晶比较聪明,比我学习好。1月20日又要考试了,我的压力比较大,决定想办法耽误一下晶晶的学习时间,以免和她的学习成绩相差太远。考虑再三,我选定了泼硫酸这个办法。"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马娟因嫉妒他人,采用泼硫酸的手段,致一人重伤且造成严重残疾,一人轻微伤。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003年10月14日,泼硫酸的马娟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情绪的负面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它常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人身上。比如,对方的一篇论文获奖,人们都过去称赞和表示祝贺,自己却木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由于心存芥蒂,事后也许或就这篇论文,或就对方其他事情的"破绽"大大攻击一番。对方再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双方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优--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是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方设法诋毁别人,使自己形神两亏了。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人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事件已屡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