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700000009

第9章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文须有益于天下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记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先生与友人书曰:“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而今之注虫鱼,命草木者,皆不足以语此也。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是。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而既以明道救人,则于当今之所通患,而未尝专指其人者,亦遂不敢以避也。”

文人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且古人作文,时有利钝。梁简文《与湘东王书》云:“今人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蔑弃其所长,惟得其所短。”宋苏子瞻云:“今人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金元裕之诗云:“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夫文章一道,犹儒者之末事;乃欲如陆士衡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者,今且未见其人;进此而窥著述之林,益难之矣!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意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寿陵余子学步邯郸之说也!洪氏《容斋随笔》曰:“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丽辞谀旨,上薄《骚些》;故为可喜!其后继之者,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骃《七依》,马融《七广》,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张协《七命》之类,规仿太切,了无新意。傅元又集之以为《七林》,使人读未终篇,往往弃之几格。柳子厚《晋问》,乃用其体,而超然别立机杼;激越清壮,汉晋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东方朔《答客难》,自是文中杰出!扬雄拟之为《解嘲》,尚有驰骋自得之妙。至于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闲》,皆章摹句写;其病与七林同。及韩退之《进学解》出,于是一洗矣!”其言甚当。然此以辞之工拙论尔;若其意,则总不能出于古人范围之外也。《曲礼》之训:“毋剿说,毋雷同。”此古人立言之本。

文章繁简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好简略其辞,故其辞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黄氏日钞》言:“苏子由《古史》改《史记》,多有不当。如《樗里子传》:《史记》曰:‘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曰:‘母,韩女也。滑稽多智。’似以母为滑稽矣!然则樗里子三字,其可省乎?《甘茂传》:《史记》曰:‘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古史》曰:‘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似史举自学百家矣!然则事之一字,其可省乎!以是知文不可以省字为工。字而可省,太史公省之久矣!”

文人求古之病《后周书·柳虬传》:“时人论文体有今古之异。虬以为‘时有今古,非文有今古’。”此至当之论。夫今之不能为二汉,犹二汉之不能为《尚书》《左氏》;乃剿取《史》《汉》中文法以为古,甚者猎其一二字句,用之于文;殊为不称!以今日之地为不古,而借古地名;以今日之官为不古,而借古官名;舍今日恒用之字,而借古事之通用者;皆文人所以自盖其俚浅也!《唐书》郑余庆奏议类用古语,如“仰给县官马万蹄”。有司不晓何等语。人訾其不适时。宋陆务观《跋前汉通用古字韵》曰:“古人读书多,故作文时偶用一二古字,初不以为工;亦自不知孰为古,孰为今也。近时乃或钞掇《史》《汉》中字入文辞中,自谓工妙;不知有笑之者!偶见此书,为之大息!书以为后生戒!”元陶宗仪《辍耕录》曰:“凡书官衔,俱当从实;如廉访使,总管之类,若改之曰监司,太守;是乱其官制!久远莫可考矣!”何孟春《馀冬序录》曰:“今人称人姓,必易以世望;称官,必用前代职名;称府州县,必用前代郡邑名;欲以为异。不知文字间,著此何益于工拙?此不惟于理无取,且于事复有碍矣!李姓者称陇西公;杜曰京兆;王曰琅邪;郑曰荥阳;以一姓之望而概众人,可乎?此其失自唐五季间孙光宪辈始。《北梦琐言》称冯涓为长乐公,《冷斋夜话》称陶谷为五柳公;类以昔人之号而概同姓,尤是可鄙。官职郡邑之建置,代有沿革;今必用前代名号而称之,后将无所考焉!此所谓于理无取,而事复有碍者也!”于慎行《笔麈》曰:“《史》《汉》文字之佳,本自有在;非谓其官名地名之古也。今人慕其文之雅,往往取其官名地名以施于今;此应为古人笑也!《史》《汉》之文,如欲复古;何不以三代官名施于当日,而但记其实邪!文之雅俗,固不在此;徒混淆失实,无以示远;大家不为也!予素不工文辞,无所模拟;至于名义之微,则不敢苟;寻常小作,或有迁就;金石之文,断不敢于官名地名,以古易今。前辈名家,亦多如此。”

古人集中无冗复古人之文,不特一篇之中无冗复也;一集之中,亦无冗复。且如称人之善,见于祭文,则不复见于志;见于志,则不复见于他文;后之人,读其全集,可以互见也。又有互见于他人之文者;如欧阳公作《尹师鲁志》,不言近日古文自师鲁始。以为范公祭文已言之,可以互见;不必重出。盖欧阳公自信己与范公之文,并可传于后世也。亦可见古人之重爱其言也。刘梦得作《柳子厚文集序》曰:“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又可见古人不必其文之出于己也。

引古必用原文凡引前人之言,必用原文。《水经注》引盛宏之《荆州记》曰:“江中有九十九州。楚谚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元有问鼎之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僭号数旬,宗灭身屠。及其倾败,洲亦稍毁。今上在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注乃北魏郦道元作;而记中所指今上,则有南宋文帝以宜都王即帝位之事。古人不以为嫌。

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于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苟其不然,则虽有韵之文,而时亦不用韵;终不以韵而害意也。三百篇之《诗》,有韵之文也;乃一章之中,有二三句不用韵者;如“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之类,是矣。一篇之中,有全章不用韵者;如《思齐》之四章,五章;《召旻》之四章,是矣。又有全篇无韵者;《周颂》《清庙》,《维天之命》,《昊天有成命》,《时迈》,《武》诸篇;是矣。说者以为当有余声;然以余声相协,而不入正文;此则所谓不以韵而害意者也。孔子赞《易》十篇:其《彖》,《象》,《传》,《杂卦》五篇用韵;然其中无韵者亦十之一。《文言》,《系辞》,《说卦》,《序卦》五篇不用韵;然亦间有一二:如“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此所谓化工之文,自然而合者;固未尝有心于用韵也。《尚书》之体本不用韵;而《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太誓》:“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皆用韵。又如《曲礼》:“行,前朱鸟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礼运》:“元酒在室,醴泉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乐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中庸》:“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孟子》:“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凡此之类:在秦汉以前,诸子书并有之。太史公作赞,亦时一用韵。而汉人乐府诗,反有不用韵者。

古诗用韵之法古诗用韵之法,大约有三: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用韵者;《关雎》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唐人律诗之首句用韵者源于此。一起即隔句用韵者;《卷耳》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唐人律诗之首句不用韵者源于此。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者;若《考槃》,《清人》,《还》,《著》,《十亩之间》,《月出》,《素冠》诸篇;又如《卷耳》之二章,三章,四章;《车攻》之一章,二章,三章,七章;《长发》之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是也。凡汉以下诗,若魏文帝《燕歌行》之类源于此。自是而变,则转韵矣;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于是有上下各自为韵;若《兔罝》及《采薇》之首章,《鱼丽》之前三章,《卷阿》之首章者。有首末自为一韵,中间自为一韵;若《车攻》之五章者。有隔半章自为韵;若《生民》之卒章者。有首提二韵,而下分二节承之;若《有瞽》之篇者。此皆诗之变格;然亦莫非出于自然,非有意之为也。

先生《音学五书》序曰:“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夫有文斯有音;比音而为诗;诗成然后被之乐;此皆出于天;而非人之所能为也。三代之时,其文皆本出于六书;其人皆出于族党庠序;其性皆驯化于中和;而发之为音,无不协于正。然而《周礼·大行人》之职:“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所以一道德而同风俗者,又不敢略也。是以《诗》三百五篇,上自《商颂》,下逮《陈灵》,以十五国之远,千数百年之久,而其音未尝有异。帝舜之歌,皋陶之赓,箕子之陈,文王周公之系,无弗同者。故三百五篇,古人之音书也。魏晋以下,去古日远,词赋日繁,而后名之曰韵。至宋周容,梁沈约而四声之谱作。然自秦汉之文,其音已渐戾于古;至东京益甚。而休文作谱,乃不能上据《雅》《南》,旁摭《骚》子,以成不刊之典;而仅按班张以下诸人之赋,曹刘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于是今音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下及唐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陆法言《切韵》为准;虽有同用独用之注,而其分部未尝改也。至宋景祐之际,微有更易。理宗末年,平水刘渊始并二百六韵为一百七韵;黄公绍作《韵会》,因之以迄于今。于是宋韵行而唐韵亡,为音学之再变。世日远而传日讹,此道之亡,盖二千有余岁矣!炎武潜心有年,既得《广韵》之书,乃始发悟于中而旁通其说。于是举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乃列古今音之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二卷。考正三代以上之音;注三百五篇,为《诗本音》十卷;注《易》,为《易音》三卷。辨沈氏部分之误,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自是而六经之文乃可读。其他诸子之书,离合有之,而不甚远也。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

诗有无韵之句诗以义为主,音从之;必尽一韵无可用之字,然后旁通他韵;又不得于他韵,则宁无韵;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汉以上往往有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韵也,至当不可易。下句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则无韵矣;亦至当不可易。古辞《紫骝马歌》中有“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二句无韵。李太白《天马歌》中有“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二句无韵。《野田黄雀行》首二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无韵。《行行且游猎篇》首二句“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无韵。

古人不用长句成篇古人有八言者,“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是也。有九言者,“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是也。然无用为全章者,不特以其不便于歌也;长则意多冗,字多懈。七言排律所以从来少作;作亦不工者;何也?意多冗也;字多懈也。为七言者,必使其不可裁而后工也;此汉人所以难之也!

诗体代降《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而汉魏;汉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势也。用一代之体,则必似一代之文而后为合格。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吾。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已矣!

同类推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阅读《聆听花开的声音》,你可以感受到田野上的清风,可以找到心灵宁静的港湾,可以发现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真理,从而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走向成功……感受英语的魅力!体验英语的快乐!当鲜花盛开时,我们会沉醉在花海中,为它们的美丽、娇艳赞叹不已,但你可知道它们的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从含苞待放走向盛开的那一刹那。聆听花开的声音,默默感受鲜花盛开过程中的美丽。
  • 天才儿子笨妈眯

    天才儿子笨妈眯

    简介:她是小说家,因为一本书跑到饭店里去当服务生。他是全世界名榜上最有潜力的年轻总裁,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一个平凡的作家和一个捧在手心里怕摔坏的大少爷。他们之间会放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简介1:什么,要我去写服务生的生活圈,有没有搞错哦!从来都没有写过这一方面的书,一下子,叫我从何而写,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叫我去饭店里学习,只给我半年的时间来写,不会对我那么残忍吧!不会那么倒霉吧!我只不过来是来学习当服务生的,为什么当着当着就当到别人床上去了呢!赶紧把衣服穿起来,从他脖子上取下一条项链,赶紧的往门外跑。该死的女人,昨天既然敢给我下药,习惯性的摸了摸脖子,没有摸到经常摸到的东西,着急的把整个房间都给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母亲留给我的‘山’字型的项链,想起昨天晚上那名女子,会不会是她拿走的,眯着眼睛紧紧的握着双拳,在心里狠狠的发誓,不要让我找到你,要不然我会叫你生不如死。简介2:在某个小区的住户门口,站着二个人,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束玫瑰花,一个手上抱着一位五岁的宝宝,正站在门口练口才。“我不喜欢你,我也不要你做我的爸爸。”某宝宝窝在某女的怀里,怒瞪对着正抱着一束玫瑰的某男子道;“你不喜欢我没事,只要你妈妈喜欢就可以了。”无视某宝宝怒气瞪过来的眼神,深情的看着正一脸呆样的女子道;“我不喜欢你,我妈妈就会不喜欢你。”某宝宝把某女抱的更紧,好像那是他的所有物一样,只要一放松就会成为别人的了。“你不喜欢我,可是你妈妈喜欢我啊!要是你耽搁你妈妈的幸福,我想你也不会开心,对不对。”某男子得意的看了一眼某宝宝。“反正我不喜欢你,我也不会让妈妈嫁给你的。”某宝宝气的从某女身上滑下来,跑进房间里去。“哈哈哈。”某男子看着一脸生气的宝宝跑到房间里去,高兴地大笑了出来。简介3:在某个超市里面,有一对父子正在那里对峙。“喂,你的脸怎么那么臭啊!是不是别人惹你生气了。”某个宝宝对着铁青着脸的男子道;“你到底有多大了。”铁青着脸的男子冷声的对着某宝宝道;“你好凶,我不告诉你,我要周叔叔,啊呜呜。”某宝宝闭着眼睛对着正在变黑脸男子哭道;“谁是周叔叔,你妈妈是谁。”“我就不告诉你,周叔叔对我可好了,不会对我凶,还会给我糖吃,不过,他很快就会变成我的爸爸了。”某宝宝眼里都是泪水的看着那名跟他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子道;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我家的大明郡主

    我家的大明郡主

    平凡的大学生许岩走上了不再平凡的道路,开始了他震撼世界的神奇经历!
  •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食物来源不充足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时代了。在优越的社会物质环境中,随之而来的却是在营养知识没有完全普及的背景下,产生的诸多不懂营养、乱补营养和营养过剩的问题。《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介绍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运用科学的营养理论,结合精妙的烹饪加工,做出色、香、味、养俱全的美味佳肴。
  • 爱情那么凉

    爱情那么凉

    16岁的许琪琪一直暗恋帅小伙路焕,可他始终心仪思妍。琪琪对路焕亦步亦趋,而李坤也以兄弟的身份伴其左右。毕业之后,他们各奔东西。七年一过,几人狭路相逢。意想不到的是,就因为这次重逢,有人醉生梦死,有人锒铛入狱。也许他们四人之间的角逐早就胜负已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半部论语治企业

    半部论语治企业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的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正好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在《论语》中、我们不但能找出许多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而且还能找到许多现代企业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 沧海啸

    沧海啸

    十年苦乐心意表,虚空海上仇皆抛。海渊谷上浪涛涛,立教混元真情告。沧海笑,沧海啸,向天一啸仇皆消。恩怨了,债难消,返本归源任逍遥。
  • 王爷,我要嫁你

    王爷,我要嫁你

    【蓬莱岛】“我要嫁给你。”她看着崖上那个半分孤单,半分寂寞,半分压抑,半分想轻生的男人,直接求婚。他凝起他好看的眉,“本王没兴趣。”咦,她好心相劝,苦口婆心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他以身相许有什么不对?为嘛不同意啊……“反对无效,你有权力保持沉默以示抗议,但你开口所说的每一句话,即会被我认为你这是欲擒故纵。”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