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再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经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诱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不愿意丢掉到手的东西,以致当猎人来到的时候,不需费什么气力,就可以轻易地捉住它们。
其实,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金钱、权利、地位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经不住金钱诱惑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被偷,怕被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
落入权势诱惑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算来算去算自己。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浮躁,有着太多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欲望的陷阱,所以,为人一定要守本分,坚守自己的立场才能将诱惑拒之门外。
欲望无法消除,但至少可以控制。--佚名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现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
法师陪来客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师修剪成型的那棵。
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
法师不知道,来客是当地享有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做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里香火渐盛,日益闻名。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里的草一样没遮没挡地生长,因为不知天高地厚,孩子们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玩。人对心爱之物不能如愿拥有,就会难过;人如果不能得到更多钱,就会懊恼;人如果无法使自己再漂亮些,就会不高兴;人对所爱的人深情表露,哪晓得那个人根本不爱他,就会难免伤情……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们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倍感挫折。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得到我们所要的?这是我们的权利吗?凭什么就该我们得?
得不到的挫败感渐渐让我们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无论怎么努力也终究是得不到的,因为你不是主宰宇宙者,不能让一切都听命于你。所以我们渐渐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再想去摘月亮摘星星之类的荒诞事情。
然而欲望有时候就像是一条河,无论奔流的方向如何,总要找到出口。如果人满足于平庸,会陷入自我封闭,成一池死水。如果欲望的出口不恰当,会给人生带来巨大痛苦。
我们只是要在欲望中间找一个平衡,既不让它太多,多到我们无法控制自己,也不让它太少,少到生命没有什么激情和波澜,要把它修剪得"刚刚好"。
【心灵氧吧】从虚荣入手克制你的欲望
欲望过强和虚荣心有关。所谓虚荣心,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期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和尊重。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对于个体而言,人们要及时对自己的虚荣心进行积极的调适。
1在生活中要把握好攀比的尺度
比较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范围与程度。从方向上讲,要多立足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比较,如比一比个人在学校和单位的地位、作用与贡献,而不是只看到个人工资收入、待遇的高低;从范围上讲,要立足于健康的而不是病态的比较,要比成绩、比干劲、比投入,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
2重视榜样的力量
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3做自己,不要受制于别人的评价
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强,才不会被虚荣心所驱使,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别人说你个子矮,你没必要非要穿增高鞋掩饰自己,别人说你穿着寒酸,你也不必非要用名牌把自己包装起来。要相信自己总有优点,不必为别人的议论乱了自己分寸,掉进虚荣陷阱里。
眉间放一字宽
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要感叹你失去或未得到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叔本华
一个自感前途无望的年轻人坐在路边唉声叹气。
这时,一个过路的老人问他:"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年轻人回答。"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1000万了呀!"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了之后不去珍惜,仍旧觉得不满足,又去苛求一些不现实的东西。
每个人都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不停地去想它,即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又会在新的环境中再次滋生同样的欲望。
其实,我们不必对自己太苛求,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于自我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只看远方的飞鸟而忽视脚下的溪流。这样的人会一直生活在奔波之中,因为他的梦是很难实现的。盲目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倒不如务实一点,去抓住眼前的事物,哪怕是听一声河水的叮咚,也会帮你休息疲惫的身心。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告诫人们:"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要感叹你失去或未得到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别人不见得比你活得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你所拥有的,也许恰恰是别人所缺少的,与其为别人的拥有而不平,还不如为自己的拥有而开怀。
正视你所失去的,正视你所没有的,不要盲目羡慕别人,不要与人攀比。珍惜你所拥有的,充分享受你拥有的,因为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厅里,奥里森·科尔在等待着,他感到沮丧而消沉。由于他在工作中有几个地方出现错误,他被老板炒了鱿鱼,现在他为自己的失业感到沮丧。即使在等待见他一位最珍视的朋友时,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感到快乐。
他的朋友终于从街那边走过来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精神病医生。医生的诊所就在附近,科尔知道他刚刚和当天最后一名病人谈完了话。
"怎么样,年轻人,"医生不加寒暄就说,"什么事让你不痛快?"对他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科尔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自己烦恼的事情。然后,医生说:"来吧,到我的诊所去。我要看看你的反应。"
医生从一个硬纸盒里拿出一盘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盘录音带上,"他说,"一共有3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必要说出来他们的名字。我要你注意听他们的话,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了这个3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4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在科尔听起来,录音带上这3个声音共有的特点是不快活。第一个是男人的声音,显示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或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说她因为照顾寡母的责任感,以致一直没能结婚,她心酸地述说她错过了很多结婚的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因为她十几岁的儿子和警察有了冲突,而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在3个声音中,科尔听到他们一共6次用到4个字--"如果……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