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是想请你来帮忙的。参加晚会的人不少,互相认识的却不多。你来了,可不能像蜡烛那样插着不动,等着别人上前跟你打招呼。相反,你得处处留心帮助别人。要是看见有哪些年轻人孤孤单单,你就上前问好……"
"年轻人,你好!"
"对,上前向他问好,就说你代表我欢迎他。见一个欢迎一个。你的任务就是帮助我照料客人,明白吗?"
艾米丽一脸不安,心理学家继续说:"人都到齐了,那么你看看还能帮助客人做些什么。比如,要是太闷热了,就去开窗;谁还没咖啡,就端一杯。艾米丽,瞧你要帮我大忙呢!"
星期二这天,艾米丽发式得体,衣服合身。她按着心理学家的吩咐,心帮助别人。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成了晚会上大家都喜欢的人。散会时,同时有三个青年说要送她回家。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这三个青年热烈地追求艾米丽。艾米丽最后选中了其中的一位,让他给自己戴上了订婚戒指。
不久,在婚礼上,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
艾米丽从无望到拥有希望,从恐惧到拥有信心,一切来自于她热心帮助别人。
很多时候,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就犹如一条游动的鱼,本来可以勇敢自在地游动,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珊瑚礁,然后自己就不愿再动弹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就这样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上的恐惧感,然后每天陷在恐慌中,坐以待毙。
人的一生的确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许多事情都需要勇气做支撑。放弃需要勇气,拒绝需要勇气,尝试需要勇气,冒险需要勇气……甚至连说话都需要勇气。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基础,就只能生存于他人的庇护之下,无法面对人生的任何压力和挑战。稍不留神,我们就变得胆怯,开始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瓶颈所监禁。只有打破瓶颈,才能见到灿烂的阳光,才能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
巴顿说过"要无畏、无畏、无畏。记住,从现在起直至胜利或牺牲,我们要永远无畏。"要获得成功少不了胆量,也少不了勇气。一个永不丧失勇气的人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因为他坚信乌云过后就是阳光。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致命的瓶颈呢?现在你知道如何去做了吗?把你的感想写在一张纸上,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自己:如果我感到害怕了,就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会带给别人阳光的感觉,而我自己也就拥有了一颗阳光的心灵。
【心灵氧吧】3项锻炼助你跨越恐惧的鸿沟
每个人都有自己惧怕的事情或情景,而且不少事物或情景是人们普遍惧怕的,如怕雷电、怕火灾、怕地震、怕生病、怕高考、怕失恋,等等。但是,有的人的恐惧异于正常人,如一般人不怕的事物或情景,他(她)怕;一般人稍微害怕的,他(她)特别怕。这种无缘无故的与事物或情景极不相称、极不合理的异常心理状态,就是恐惧心理。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严重的就是恐惧症。
有恐惧心理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若从产生的事物或情境来分,异常的恐惧心理大体分为4种类型,即社交恐惧、旷野恐惧、动物恐惧、疾病恐惧。另外还有利器恐惧、黑夜恐惧、雷雨恐惧、异性恐惧等。
很多恐惧症的患者是潜意识里的自卑,尤其是患社交恐惧症的人。根据国外的调查,恐惧症患者的父母或同胞患神经症的较多,所以遗传因素是恐惧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恐惧症患者的性格特点常偏于高度内向,表现为胆小、怕事、害羞及信赖性强。强烈的精神刺激会诱发恐惧症,如夫妻分离、亲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吓事件,等等。
对这些恐惧心理,有的人可能仅有一种,有的人也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不正常的恐惧心理,还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事业和前途。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进步,有恐惧症的人必须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努力战胜自己不健康的恐惧心理。
1学习科学知识
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的确,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惧怕,大多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例如,有的青年人因受迷信思想的影响,惧怕"鬼火",以为真是在闹鬼,因此夜晚路过旷野一见闪闪烁烁的"鬼火"就怕得要命,惊恐而逃。如果他们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明白了"鬼火"原来是人或动物的尸骨散发出来的磷化氢的自燃现象,对"鬼火"的恐惧心理就会顿然消失。对其他事物和情景也是这样,只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知识和规律,揭去其神秘的面纱,就会很快消除对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无端恐惧。
2勇于实践
经常主动接触自己所惧怕的对象,在实践中去了解它、认识它、适应它、习惯它,就会逐渐消除对它的恐惧。例如,有的人惧怕登高、惧怕游泳、惧怕猫、惧怕毛毛虫等。害怕异性,可以勇敢地去和异性交流,只要经常多实践、多观察、多锻炼、多接触,就会增长胆识,消除不正常的恐惧感。
3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恐惧对象转移到其他方面,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恐惧。例如,要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恐惧心理,除了多实践多锻炼外,每次讲话时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听众的目光、表情转移到讲话的内容上,再配合"怕什么!"等积极的心理作用,心情就会变得比较镇静,说话比较轻松自如了。如果不正常的恐惧心理没有及时克服,就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恐惧症。恐惧症也叫恐惧性神经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只要及时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并辅以药物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不做欲望的仆人
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得到了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培根
这是由两个不幸家庭组合起来的新家。三年前,周某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撒手人寰;四年前,吴某的妻子跑电三轮时,被抢劫的歹徒杀害。2003年,吴某与周某各自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到了一起。次年,这个新的家庭增添了一个小生命。吴某做菌类生意,周某在家务农并照管孩子。虽然经济负担沉重,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日子倒也平静。
这种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妻子发现丈夫沾染上赌博恶习之时。
一段时间以来,周某感觉不对劲:吴某做菌类生意,按说一天至少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可是,总不见吴某拿钱回家。问及丈夫,他就支支吾吾。追问之下,吴某承认自己将钱拿去赌博了,并信誓旦旦地向妻子保证,从此再不赌了。
然而,吴某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
于是,一出新的悲剧开始在这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家庭上演。
一天早上,周某再次问及吴某做生意的钱以及他向自己前夫的父亲借的6000元钱的去向。电话中,吴某告诉妻子,做生意的钱借给朋友了,至于那6000元,是一个82岁老人的钱,再怎么他也不会拿去糟蹋了。吴某称,他正在前老丈母家帮忙杀过年猪,马上就回家。
周某跑去问丈夫说及的那个朋友,是不是借了吴某的钱。朋友回答,没借过,倒是吴某还欠他500元钱。"钱肯定又拿去赌了,恶习不改,5个孩子咋养得起?"无奈的周某只得回家等着丈夫归来。然而,到了下午5点左右,周某等回来的却是奄奄一息的丈夫。原来,吴某在前老丈母家杀完猪后,连饭都没吃,到前妻的坟上走了一圈,就在山坡上喝下了1瓶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剧毒农药--"乐果"。喝了毒药的吴某被人发现后,亲戚们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抢救,见情况危机又赶紧往省医院转院。当天晚上,吴某就离开了人世。
吴某留下的遗书称,"农贸市场张某、王某……他们昨天把我叫去赌钱,他们几个商量套走了我30000多元现金"。在遗书中,吴某对孩子们心存愧疚。
到这里,悲剧并没有结束。在乘车从医院返家途中,看着停放在车上的丈夫逐渐僵硬的尸体,周某哭成了泪人。汽车上高速公路后,周某屡次要跳车寻短见,都被车上的人及时发现了。当天晚上,放不下心的亲人守候着周某,第二天凌晨,周某用铅笔写了份遗书,将身上仅有的30多元钱塞进二女儿的书包后,乘亲人们不注意,跑出了家门。待周某的家人跟着追出门时,已找不到周某的踪影。打听之下,有人称,上午7点左右,有个中年妇女从大桥跳了下去。而桥下,是深不见底的激流。
在赌场上,有一种现象十分常见,就是当一个人赢了钱时,不是见好就收,而是期望赢得更多更大,继续不断地赌下去;当一个人输了时,不是适可而止,而是总想要赢回来,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举债都要继续赌。这叫做"赌徒心理效应",这也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使然。
赌徒是缺乏自制力的投机主义者,他们难以抵挡赌博就能轻松赚大钱的诱惑,红了眼拼下去,直到付出沉重代价。
嗜赌害人不假,但好赌也只是一个表象。赌,只是想赢的欲望使然,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和自己的欲望较量,赌徒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较量中败下阵的人。
一个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控制,它就会毁掉你。就像故事里的吴某一样,一禁不起朋友的诱惑,二禁不住自己内心欲望的召唤,最后毁掉的又何止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家庭。
诱惑是一枚糖衣炮弹,无定力者必将被击中。--佚名
男孩和女孩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
有一天,男孩女孩牵着手去逛街。当经过一家首饰店门口时,女孩一眼看见了摆在玻璃柜中里的那条心形的金项链。
女孩心想:我脖子这么白,配上这条项链一定好看。
男孩看见了女孩眼中那依依不舍的目光,他摸摸自己的钱包,脸红了,拉着女孩走开了。
几个月后,女孩的20岁生日到了。在女孩的生日宴会上,男孩喝了很多酒,才敢把给女孩的生日礼物拿出来,正是女孩心仪的那条心形的金项链。女孩高兴地当众吻了一下男孩的脸。
过了半晌,男孩才憋红着脸,搓着手,嗫嚅地说:"不过,这、这条项链是--是铜的……"
男孩的声音很小,但客厅里所有点客人都听见了。
女孩的脸蓦地涨得通红,把正准备戴到自己那白皙漂亮的脖子上的项链搓成一团,随便放进了牛仔裤的口袋里。
"来,喝酒!"女孩大声说,直到宴会结束,女孩再也没看男孩一眼。
不久后,一个男人闯进了女孩的生活。男人说,他什么也没有,只有钱。
当他把闪闪发光的金首饰戴到了女孩身上时,同时也俘获了女孩的心。
他们很快就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同居了。男人对女孩百依百顺,女孩暗自庆幸自己在男孩和男人之间的选择。对于女孩来说,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女孩在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也发现男人失踪了。
当房东再一次催她缴纳房租时,她只得走进当铺,把自己所有的金首饰摆在了柜台上。老板眯着眼睛看了一下,说:"你拿这么多镀金首饰来干什么?"
从女孩禁不住诱惑而丧失幸福的故事中,又想到一个关于捉猴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