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300000010

第10章

“文化大革命”犹如滚滚东去的长江波涛,真可谓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身陷“文革”洪流中的亿万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有的奋臂击水,逆流而上,虽然多喝了几口水,但终成跃上浪尖的弄潮儿;有的投机钻营,坑害百姓,虽然得意于一时,但终成沉人江底的泥沙。究其根本,还是在动荡无序的“文化大革命”中学习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此,黄如论先生深情地说:

“我是老区红军的后代,伯父是个老革命,我在‘文革’中以伯父为榜样,学习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诚如前文所述,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人发展,红卫兵时代的黄如论从连江县城杀到了省城福州。不出所料,又很快成了福州地区一派红卫兵的小头目。由于他是红卫兵中的双料“红五类”,所以管理红卫兵组织的军代表非常信任他。那时,恰好是红卫兵在全国大串联的岁月,乘车不要钱,到任何地方住宿、吃饭也不要钱,真是开中外历史的先河!我就亲耳听周总理讲过,为了保证来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红卫兵不挨冻,有地方睡,我把自己住的西华厅倒出了一半房间给红卫兵小将们住。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全国各大城市接待红卫兵大串联的任务是何等的繁重。其中,分配住房、领取衣被、划拨伙食费等等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由军代表信得过的红卫兵来主持、操办。结果,黄如论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军代表所倚重的红卫兵。说起这段经历,黄如论先生动情地向我讲了如下这段话:

“省城闹革命的时候,我分管外县来省城的红卫兵的伙食和后勤。当时要贪污是很容易的,红卫兵来福州大串联的时候,你需要多少,就给你报多少伙食、衣服和被子,我既管公章又管钱,报多少人、伙食多少钱,只要盖上公章,上面就给发多少。但是,我一点都没有贪污,应该说我是很忠于毛主席的,还是很廉洁的。所以说我是立志做好人,才有今天的成就,这也是我从小到大做好人做好事累积起来的善报。”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清楚:红卫兵运动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他们的背后,尤其是上到所谓中央文革,下到各级对应的机构,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黑手在操控红卫兵运动。换言之,红卫兵只不过是这些政客、阴谋家手中的玩偶;红卫兵运动也只是这些政客、阴谋家想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必需的行动。为此而付出代价的是国家和民族,其次就是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幸存在世的老革命,当然还有那些紧跟旗手闹革命的红卫兵。就这个意义上讲,红卫兵时代的黄如论也是一个受害者,所不同的是,他虽然身处逆境,依然不忘学习做人的道理。请看他给我讲过的一个发生在“文革”中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中,我曾经跟在一批被打倒或靠边站的首长身边,其中有好几位还是厅局级干部。在他们身边,我学到了很多待人处事的办法,也领悟到了在这个社会中为人处世的真谛。有一次,我们这一派红卫兵被另外一派红卫兵打倒了’为了保护我们这一派的老干部,我就匆忙带着他们向山区跑去。由于行动突然,没有准备,所以沿途之中没有饭吃。最后,大家饿得实在是走不动了,我们就坐在路边想办法。这时,一位首长好不容易从内衣袋中找到了仅有的一角钱,叫我到对面买几个地瓜来吃。但是,当我来到出产地瓜的地边之后,找不到种地瓜的主人,我就在山坡上挖了三个大的地瓜,接着,又学着当年红军的样子把一角钱放在地瓜秧的下边。当我走到山口的时候被一个农民抓住,说我偷了他的地瓜。我就像当年红军那样跟他解释:我是挖了你的地瓜,但我把钱放在了你家地瓜秧的下面。农民听了我的话以后,再看看我白白净净的像个书生,就相信了,就把我给放了。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懂得了当年红军为什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道理。还是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向老红军干部学到了敢爱敢恨、正直诚信的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对我后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我跟着这些老革命整整三年,对我一生的影响也是很巨大的。”

不久,全国随着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的兴起和普及,一批又一批红卫兵被送往边疆的农村和牧场,有的当了社员,有的成了再教育的对象,闹得天翻地覆的红卫兵运动就此偃旗息鼓了!时过20岁的黄如论先生本身就是农民,遂又带着一个又一个问号从福州回到了连江县马鼻乡辰山村,沉重地思索下一步该怎么走。

随着坚决贯彻、落实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数以亿万计的大中学校的红卫兵——尤其是生长在城市的红卫兵不仅告别了坐火车不用票、吃饭不花钱的生活,而且一夜之间由红卫兵变成了知识青年。被视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农村和草原等的艰苦生活,很快就把这一代学生身上的狂热降到了冰点,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曾经天天高喊要做天下主人的革命理想也化作了虚幻的惊梦。可能是存在决定意识吧,绝大多数的知识青年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变得现实起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利用各种手段——有的女知识青年甚至把自己圣洁的身体都奉献上,借以达到离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的目的。简之,回城变成了他们人生最高的奋斗目标。我记得在一次出国访问中遇到了一个当年的知识青年,他感慨万千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农村、草原这个广阔天地实在是太大了,也太苦了!说它大,我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说它苦,我不知道人世间还有苦。咳!就像京剧《红灯记》李玉和说的那样,有娘这碗酒垫底,我什么酒都能应付了。”

但是,我们的传主黄如论先生是生于农村、长于贫苦家庭的红卫兵,他当年带领红卫兵大闹连江县和福州市是长见识,开拓人生的视野;而今再由省城福州返回连江县马鼻乡是回家,绝对没有全国大多数红卫兵那种失落感。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感到茫然。换言之,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洗礼,黄如论要么像自己的爷爷、爸爸那样安于农耕,至多像其他同乡青年那样偷渡去海外。这些年来,他在省城福州大开了眼界,知道了外部的世界有多好,让他再安于在马鼻乡辰山村终生务农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可是如何才0能从家乡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呢?他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他于茫茫然中又陷人了人生抉择的苦闷!

我长黄如论先生10岁,曾经是北京早期红卫兵运动的参加者,也是京城红卫兵最大的保守派组织“二司”的发起人,也曾有过作为“反革命”被放逐解放军农场的历练,因此对黄如论先生陷入这种人生抉择的苦闷是理解的。另外,我们之间或许有着共同的红卫兵运动经历的缘故,在我们的交谈之中,偶然也会说起“文化大革命”中亲历的一些事情。记得有一天,我有些沉重地向他讲起自己在“文革”中最难忘的一件事:由于派性作怪,我们保守派被造反派打培了,作为保守派的核心人物的我被抄家,一天之中还挨了三次批斗,站板発,坐飞机,游街示众等体罚全都经历了,各种非人的滋味也全都尝到了。黄如论先生听得十分认真,接着又慨然长叹,说了如下这段话:

“我16岁的时候就被人家戴上高帽子游街,帽子上面写着‘反军小丑反革命黄如论’。那时,我的两只手也被绑起来,被逼得跪在地上接受批斗。”

我听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像我挨批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已经大学毕业,也曾做过对不起另外一派红卫兵的事情。可是那时的黄如论先生只有16岁啊!对此,我们二人相对无言,沉默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我低沉地说道:

“苦难,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之所以能成为作家,就是能够正确地对待‘文革’带给我的苦难,并把这笔苦难转化为艺术思维,使得我写的作品更深刻一些。就这个意义上讲,我是非常感谢自己拥有这样一笔苦难财富的。”

黄如论先生十分认同我的见解。他沉吟片时,也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你说得很对,‘文化大革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很锻炼人的,它让我懂得了忠与奸,曲与直,也让我知道了为人处世的技巧,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这场变迁,很多道理我是不懂得的,所以说不破不立,大破才能大立。”

但是,那时的黄如论先生毕竟从福州回到了家乡,面临着自己一生最为关键的抉择。可以想见,他在回到家乡的最初阶段,依然难以忘怀昔口在省城福州大闹红卫兵运动的往事。随着这种苦闷日子的推移,昔日在省城大闹革命的往事渐渐远去,似乎那些所谓轰轰烈烈的革命也都变了味道。我不记得是谁说过类似这样的话:革命催人早熟。有时,几年学不懂的道理,在革命的关键时期一天就明白了。当我们二人谈起“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时,黄如论喟叹不已地讲了如下这段话:

“在‘文化大革命’中,戴红花也戴过了,批斗也被批过了,我感到很疲倦,觉得中国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复杂了,绝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左右了的。”

黄如论先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善于自学的人。尤其当他处于精神困惑的时候,他更是借用读书来转移这种精神困惑和痛苦。他在家乡这段相对茫然而无所适从的时间里,几乎是天天与书为伴,借用读书打发这茫然而苦闷的日子。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他在这期间读了大量的图书。

事后,我们反观他在这段时间里所读的书,大多是因破“四旧”而流传到社会上的一些闲杂图书。然而善于自学的黄如论先生自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把读闲杂图书也当成了一种学习。正是有了这种学习,他才能在这些闲杂图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使他在今天讲话的时候做到口若悬河,博古通今。请看他讲谈录中的这段话:

“纵观古今,凡是文武双全,在历史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伟业的人,无一不是有道德、有良知、有高尚品质的先贤。例如:春秋时期写就《孙子兵法》的孙武,高风亮节的乐毅(西汉时期被称为国士无双的韩信,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赵充国;东汉时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以马革裹尸还的马援;三国时期横槊赋诗一世的曹孟德,鞠躬尽瘁、死而已的诸葛亮,忠肝义胆、勇冠三军的关云长;唐朝时期创立开元盛世的太宗皇帝,时穷节见、忠烈悲壮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宋朝时期性情刚正、力挽狂澜的寇准,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明朝时期,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于谦,千秋享庙、死重泰山的袁崇焕;清朝时期,浩然正气、中流砥柱的曾国藩,横刀向天、肝胆昆仑的谭嗣同等等,无一不是文武兼备、风流儒雅的外将内相之才。正因为他们有了高人一等的气节,所以他们的眼光更为超迈,见解更为独到,能够做到于内可以文治安邦,于外能够武功定国;大可纵横捭阖长袖善舞,细可洞微人烛圆满通透。”

同类推荐
  • 促销管理

    促销管理

    销售过程中,采用适当的促销手段将会有效促进销售额的提高。反之,如果市场定位不明确、促销手段单一,则起不到预期效果。本书适合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和有关人士自学、参考。它将帮助管理者有的放矢地改进当前促销工作中的弊端,针对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促销方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管理心智

    管理心智

    作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编排了七个章节,共一百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从轻松有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故事谈起,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管理。
  •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有效落实,创造卓越市场业绩;积极担责,塑造完美职业态度!身处职场,责任无处不在。责任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才是硬道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落实责任的有效渠道和方法技巧,旨在提高读者朋友落实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以求在事业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 票号鼻祖雷履泰

    票号鼻祖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出身经商世家的雷履泰,虽遭家道衰落,但一颗高傲而永不言败的心始终在苦苦追寻着某种希冀,虽然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朱陶公的经商之道也可孜孜追求,无奈在“有钱方为贵”的世界里实难施展才华。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热门推荐
  • 将门丑媳
  • 逆女成凰,倾世大小姐

    逆女成凰,倾世大小姐

    【草包?废材?弃妃?——no!】她陆狂颜来自21世纪,是现代顶级医师,怎么能和这几个词扯上关系?大型网游《天下》新服公测,她一举夺魁,游戏通关,然而设定的神秘礼物却是一场穿越之旅。异世大陆,剑气为尊,她是朱雀国陆奇宣女将军唯一的女儿,纯正的嫡系血脉,堂堂正正的将军府大小姐。可是......什么?她天生懦弱?她天生废材?她天生丑陋?靠之,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强者为尊,直教人欲弑天灭地,搅乱风云。阴谋者?杀!害我亲人者?杀!她陆狂颜,便注定当这胜者,盛世风华,睥睨天下。
  •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如被盗的MP3、古堡疑案、湖心岛的黄金、猪宝宝被绑架等一系列大案。通过破案过程。介绍了一些动物的特征,螳螂警长是一个聪明而有知识的警长,他和有点呆笨的助手狒狒警官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案件,使读者对动物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 祸国皇后

    祸国皇后

    莲花仙子下凡历劫,爱慕者们纷纷追随而去。冷酷腹黑的文昌帝君玩心大起,抢过司命星君的命格薄,几笔一挥,一段美好的姻缘被改得乱七八糟。司命气急,一杯桃花汁加上困仙水,把被药倒的文昌帝君打包一捆丢下凡跟莲花送作堆。谁料仙子下凡投错胎,性格一歪八千里。开妓院、窃国权,美男群绕斗翻天。文昌帝君一声长叹。旁人是天女在手,天下我有;他偏偏是天女在手,天下化为乌有!
  • 农女狂妃

    农女狂妃

    人生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好不容易以为找到了一生中最爱,结果在为他生下孩子的时候,被一刀捅死了。人生更悲催的事情是什么?死没死成,又活过来了。结果却变成了一个未婚生子的相府小姐,而且居然连孩子他爹是哪只都完全不知道?大婚前夕,她意外产子,惊吓了相府上下所有人。相爷大怒,要杀此孽子,连那两个刚刚出生的孩儿也不放过。叔可忍,婶婶也不能忍!据理力争,连哄带吓,终于骗的相爷松口,愿意放她母子离开。离了相府,归了田园,一间茅房,两亩薄田,三面环山,水土肥美。带着丫鬟,养着娃儿,上山挖药,下地种田,丰胸瘦身,美容健身。金子银子,滚滚而来,乡绅土豪,上门求亲,渣爹后娘,前来认亲。赶走了土豪,赶走了亲爹,天上却是掉下来了一个绝世美男。哪里?美男为何跟她家里的两只小包子那么相似?哪里?美男就是当初强了她的禽兽?关门,放包子!某男苦兮兮,追妻之路,其漫漫而修远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你不在时,雪一直下,仿佛是在等你回来,我抬头,雪落在我的眉尖化成一片雨水。你不在时,月一直挂在空中,仿佛是在为你照亮回来的路,于是我想变做一颗树,和月亮一起等你。你不在时,树一直摇晃,那影子就象你的身影,时常使我失神。你不在时,风时常又哭又笑,于是风哭时我跟着落泪,风笑时我随它而笑。你不在时,床一直为你而空,是我心中已经容不下她人酣睡,你可知那细微的喘息声曾是我入梦的良药。你不在时,梦不期而至,梦中有你也有我,可梦醒时你却消然而去,于是,我只盼夜夜有梦,梦中有你。你不在时,我食之无味,寝之难安,唯任两鬓生华发,岁月指尖流……雪月你虽不在,我却仍为你保留着皇后的位置……直到永远……我不希望我困住你,但我也不希望再次失去你,如果用江山来和你交换,那么我一定要你,而不要江山。一滴清泪落在我的脸庞,我愕然抬起头时,却发现他已泪流满面,我刚要说什么,他却将手指放在我的唇边,只仰起头长长的叹了一声,然后将我紧紧的拥入怀中,用他的脸轻轻的抚着我的额头…….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没有好心态,工作如何有状态?工作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