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100000008

第8章 繁简之间(1)

上大学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家中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虽是粗茶淡饭,但总是正经八百地有饭有菜。近些年来,回去探家时发现,格局已大变。父亲在外奔波,母亲中午一人在家,往往是一碗面条,或一碗水饺,甚或是一碗稀饭就打发过去。晚上若是父亲和弟弟一家回来,就认真地做一顿饭,都不回来的话,则简单依然。

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如此将就,长此以往,身体怕是吃不消。母亲则说,面食稀饭一样养人,营养亏不了。再说,一人起火太费事,菜量也不好控制,浪费了可惜。我劝不动她,心里却觉得没有必要那样节俭,如今条件好了,身体健康第一,浪费一点怕什么?

我对三餐一直是非常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女儿正在成长发育中,需加强营养,所以我每顿饭都做得非常用心。今年秋天,女儿上了初一,住校,平时不回家,周末回来。妻每天要上班,中午不回来。我赋闲在家,想一个人吃午饭必也清静。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清晨买菜,十点多钟做饭。坚持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果如母亲所言,一人开伙太麻烦,买、洗、淘、炒一道程序不减,但量很难把握,做少了划不来,做多了吃不掉,上顿吃不掉下顿热热再吃又为营养学所不倡,真是犯难了。

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扒拉着碗中的饭粒时,终于发现,独自开伙的问题还不在于浪费、麻烦与否,而在于无趣,在于寡味。往昔一家三口围坐一桌,谈谈一天见闻,品评饭菜质量,东拉西扯,有说有笑,那顿饭才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孔子提倡食不语,寝不言,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习惯于全家团圆着,说笑着吃饭的。一个人闷头吃饭,才知道什么叫“兴味萧然似野僧”,才知道这一家子人缺了谁都不成其为真正的家。

这才惊觉,母亲对午饭的简单对付,哪里是光要省几个钱?她也是无心去经营繁复的饭菜啊!从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到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的两口之家,老俩口的午餐甚至晚餐,多半是将就过去的吧?现在,中午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冷清如斯,她又哪里会有心情去烹炸煎炒?只有当丈夫和儿子都回来,她才有心去建构丰盛的一餐啊!

我的午饭现在也变成面条一碗了,多数的时候,我和妻的晚餐也变得非常简单。我发现女儿不在家,她吃得也不是那么饶有兴味了。去学校看女儿时,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而他们自己呢?无意中听到好几个家长说家里基本不开伙了,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孩子回来时再好好做两天饭。这和我们家现在的情形是一模一样。这才了然,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有时中午和母亲通电话,互问吃什么,答案往往一致:吃面条。于是,又互相劝吃好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这是白劝。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而我更要说,其实,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父母所有的不易。往往是,经一件事便了解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易,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为儿女操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未知的事呢?到那时,父母的千百般不易,又会怎样一层层地揭晓呢?

而纵使明白了父母在每件事上的不易,我们也永远只能得其表皮,父母婉转缠绵、九曲回肠的心理,我们又怎样知晓呢?他们牵挂孩子、坐卧不安的情状,我们又怎能设想其万一?是简单对付一顿,还是复杂营构一餐,从在家中盘算开始,到进菜场择菜,到下厨房烹调,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活动呢?也许,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而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也许,买菜时想着儿女在外吃不好而眼眶潮湿?也许,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样孩子爱吃的菜又折回?也许,想在自己的面条中砸一个鸡蛋,思量过后,觉得不必,又放回冰箱?也许,孩子回家前几天就忙着备菜,在把菜塞满冰箱的同时也涌起满心的挂牵?也许,切菜时念着儿女而走神,不知切到过多少回手指?也许,不知已倚门望了多少回,为你祈祷了多少遍才等回晚归的你?一粥一饭的简繁之间,有多少令人低回、幽隐曲折的父母情愫,都留在漫漫岁月的深处而无法一一破译了。

我们的爹娘啊!

火上波澜

某种生活经验的调动常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触发的。比如,此刻,当我正读着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没有被他对秋日的描绘所打动,击中我的,却是那句描写俗世生活的句子: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这种俗得不能再俗的厨事,在林语堂的笔下竟有了诗一般的意境。“熏黑的陶锅”象征着一种稳定持久的家庭关系,“慢火”让人想到家居生活的从容笃定、不慌不忙,而“徐吟”既使锅内的高汤有了形而上的格调,又会令我们想象主人的雍容典雅,有条不紊。这是千家万户都会有的寻常景象,但却有几人心中起过微澜?

那只熏黑的陶锅从林语堂的文中走出来,走到了我童年时家里那与人合用的狭小厨房里。准确地说,我们家用的是一只陶缸,褐色的,年复一年的使用,使它局部有些发黑了,但正是这悠久的黑所寓示的绵长和执著,让人心头油然升起脉脉温情。每天早晨母亲上班时,把米饭盛在缸里,一碗菜放在饭上,然后把缸放在一只加了些许水的铝锅里,煤球炉炉门开一小条缝隙,饭菜便这样在炉上温着,等我和弟弟中午放学回来吃。微弱的热量绵恒地向铝锅传递,锅中的水就发出非常微弱的响应声。陶缸在水中左右晃动着,但铝锅的口径限制了它,有限的自由度使它不致倾得太厉害,更不会侧翻,就那样轻轻与锅相碰,发出细微的撞击声。与水声和锅碰声相伴的,便是从锅盖边沿袅袅上浮的热气。如今忆去,那水声、锅声兀自发大,格外清晰,撞击着我的记忆之闸。

回忆的浪花翻卷里,这只熏黑的陶锅又变成了我同事那只同样熏黑的砂锅。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冬天的中午去同事家送材料。他住在集体宿舍,简易的煤气灶就架在走廊里。我去时,他正在灶边忙着,走廊的上空全是蒸腾的热气。他很兴奋地揭开砂锅盖给我看,里面正炖着一只蹄骨旁——那时候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蹄骨旁的!水的四周几乎毫无动静,只有中间快乐地开着一朵小小的浪花,不时有正变得越来越饱胀温软的黄豆从水下浮出,或是在水中游来戏去。我同事几乎是流着口水对我说:蹄骨旁就是要这样用小火煮,这样才烂。小火煨蹄骨旁!这差不多成了我这个单身汉那个冬天全部的生活理想。

以后自己进了厨房,并厨艺日高,才知道那个同事的土哟!什么小火?烹调书上那叫文火。一字之差,意境大不一样。“文”有柔和、舒缓之意,“小”则不免小气和直白。“文火”炖出来的东西,仿佛也更有雅致的形状、色泽和香味。文火之好处,在于所煮之物可以酥烂,但它需要人的耐心去等候,一只老母鸡往往要煨三四个小时,就是排骨也要煨一个多小时,没有耐心的人常常会用高压锅。知道高压锅煮的东西为何味道远不如砂锅炖出来的吗?锅的质地不同是一个原因,钢的冷硬永远烹制不出陶的笃实温和。时间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不少食品特别是肉里的营养只有文火能使它全部释放,汤味才能极其鲜美。更重要的是,高压锅的速成里,缺的恰恰是掌勺人对家人一份如文火般持久耐心的爱。

厨龄渐长,对汤汤水水就愈加熟悉,才知晓锅中东西不同,火力不同,水中波澜是何等各具其形,各异其景。烧肉制品时,一般先要用旺火断生。水沸时,将肉放入,再沸时,翻滚的水从四周向锅心步步紧逼,又从锅心向四周扩张,犹如滔天的白浪,这时将浮沫撇尽,加入葱姜酒等各种佐料便可转文火烹调了。火力一俟转微,温柔均匀传热间,锅中翻滚的巨浪便渐渐转成平静的细流,将热气从砂锅盖的小孔中绵绵不绝地传送出来,仿佛告诉我们,文火中,它仍有对等的温情。而有时,锅内细微波浪积聚出的热量会将锅盖微微顶开,那“扑扑”的声音仿佛在对火的恒久热情鼓掌致谢。

假如是煮米饭,水滚沸后即转中火收干,米粒渐渐饱满圆润地凝结,水即将转成另一种形态融进饭粒时,它们仍争先恐后从米的间隙中挣扎而出,锅里便满是晶莹的水泡,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吟唱着对火的依恋。假如是煮稀饭,水沸时,无数的米粒旋转翻腾,仿佛在欢快高蹈;转入文火,锅盖露一角盖于锅上,锅内微微泛着涟漪,渐次胀开的米粒上下翻舞,那时发出的声音真是林语堂所谓“徐吟”了;再用大火收汤时,米粒已黏稠得无法再独舞,而是成群从中央向四周翻落,宛如一朵接一朵绽放的洁白花朵。假如是煮元宵或水饺,水便成浑雄的波浪,煮江鱼则成雪白的乳汁,煮面条则成银练般的波纹,煮银耳则成稠密的浪花……锅中承受着炉火热力的水,就是这样展现出自己所有曼妙的形态和色泽,来回应火的情谊。

火与锅的亲密接触,让世人享尽多少美味佳肴;火与水的情感呼应,也让我们遐想不尽。只要火给水热量,它决不吝啬自己的付出,假如是旺火,水则以汹涌的波涛来高歌;假如是文火,水则以细柔的微澜来低吟。旺火的激情让水感动,文火的坚守让水沉醉。而那一辈子在拧开旺火的父母,那漫长岁月里守候文火的爱人,何曾让你感动?当他们的剪影日复一日地映在厨房的窗格上,你的心可曾如花绽放?你的情可曾如浪翻卷?锅中的肉酥烂时,锅中的饭松软时,锅中的粥浓稠时,你可闻见爱的香醇馥郁?给我旺火,我一定让心沸腾;给我文火,我一定让心酥醉——这是熏黑的陶锅里欢歌徐吟的水对火的酬唱,也应当是我们对亲人和爱人爱的诗行啊!

学子归心

正是一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我去火车站买回家的票。原以为会一派萧条,谁知车站已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久离校园的我方悟到,此时正是学生们放寒假、踏上归程的时候。车站内外,到处是身形已挺拔、神情尚稚嫩的莘莘学子,让人瞬间恍如置身大学校园。他们或只雁孤旅,或双雁齐飞,或群雁成行。他们急切地等候在卖票的窗口,他们仔细盘算着回家的时间,他们沿着通往候车室的旋梯徐徐而上,手里大大小小的旅行包装满了游子的万斛情思。他们交织着喜悦和期待的表情,预告着春的消息,他们旋转的脚步搅醒了玄武湖的滚滚春潮。这幅学子归图,让人心头骤暖,眼前的,身后的,四周的,充盈天气间的所有寒冷的空气都化作了缭绕升腾的氤氲热气。

蒸腾的热雾中,时空交错的恍惚中,在这幅图卷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多少年前,我,还有我的同学们,不也是一个归心如焚的学子么?那时候的票何其难买,学校多少天前就开始提前预订,回家的春意早早地就洋溢在校园。到后来,便会有稍有经济头脑、也有点门路的同学贴出告示,帮助购票;也会有学生寻求同路,团购毕竟便宜,青春作伴,路上也不致寂寞。岁末,除了考试,回家便是学子热议不休的话题,便是他们反复吟唱的心曲。

一票难求,一座更难求。那时候,车都是慢车,票都是站票。从南京到我的家乡无锡,行程近4个小时,站着尚可支撑,路途远的同学,就要经受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站立和拥挤,其辛苦可以想见。听从北京回无锡的同学说,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洗手间里、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到处都是人,近二十个小时的旅途,他们就是这样足无立锥之地、手无伸展之隙地忍受过来的。今天回头去想,当时那么不发达的铁路交通,是如何能够承载这么多学子的拳拳归心?是如何用超至极限的负荷,将他们一一平安送到日思夜念的家乡?这或许就是乡情创造的人间奇迹?在学子们,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难,不管是站是坐是趴,不会更改的坚定意愿,就是一定要在春节前,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复原一个团团圆圆的家。冷硬的铁轨,老旧的车厢,也被这份殷殷之心感动了吧?

对学子们来说,回家,是对在外漂泊的补偿,也是对父母思念的偿还。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几千年前那个封闭时代的规则。而现代社会,远游,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远游也必然对父母无法晨昏侍奉,是代价中的代价。所以,这一年一度的归家,这飞雁的归巢,便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人到中年的我,现在则更深地感到,这归家,蕴含着儿女对父母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的依恋,而涉世不深的我们当年尚不能有这样的体味。“2004年下半年,我一位同学的爱情与事业都遇到了挫折,他极度地抑郁与灰心。那一段时间,他总是想他父母。终于有一天,他没打任何招呼,他独自一个人开夜车从广州赶到岳阳乡下的父母家。一千多里的距离,敲开门时已是凌晨。父母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孩子,没有多问一句话,第二天收拾好东西就随他来到了广州,陪了他一个月,陪着他走出了那段抑郁。”这是我从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温情地点明了父母在游子心中的位置——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当一个个学子完成学业,当我们工作、成家、生子,忙碌于事业、奔波于生计的我们,回到父母身边的次数也许会少了。但每当疲惫的时候,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起的,一定是父母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叮咛。而当我们的儿女长大成人,每当我们翘首盼望他们的归来,每当他们向我们倾诉思家之情,父母的伫望,我们的盼望;儿女的脚步,我们的步履,便重重叠叠,闪回幻化,分不清今昔,辨不清彼此。而那时,也许在周峰咏唱的家乡梨花树下,已是空空荡荡,再也听不到母亲纺车的声音,我们已经迈出的脚步,是回也回不去了。故乡,只有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可触可摸的倦鸟归飞的地方啊!

那么,趁着年少,趁着行囊轻轻,趁着高堂犹健,趁着天堑已变通途,何不归去,何不归去?想远在千里的地方,离家时,母亲的针线是密密缝补;看近在咫尺的站台,归去时,学子的脚步也是密密急行。此时,没有任何地方,像车站这样悠久回荡着萨克斯《回家》的旋律,父母的音容比任何时候都在心屏凸显。游子归心似箭,列车箭在弦上。今天,列车将御风疾行;明天,我也将乘风归去,只为看我倚门而望的爹娘。

父亲的“艺术人生”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收视率颇高,或为艺人谈艺术生涯,或为名人谈生活艺术。其实,普通人也未必没有自己的“艺术人生”,只要他真诚地生活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着生活之花,用自己的智慧给他人带来欢乐,他就是诗意地生活着,就有着普通百姓的“艺术人生”。

父亲是有自己的“艺术人生”的。

同类推荐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热门推荐
  • 妻不善夫不正:纨绔少夫

    妻不善夫不正:纨绔少夫

    指腹为婚,他纨绔不羁游手好闲,她绝顶聪明德才出众。入门半月他害她失忆,入门一月,他另娶新欢,入门半年,她恢复记忆。男人啊瞎了你的狗眼,长得漂亮不定会过日子,不攻心机不定是善主。你不仁我不义,妻妾不两立,选一个吧。
  •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我想,我不相信爱,但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我的太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狂宠

    狂宠

    【小白版简介】月黑风高夜,神偷潜入中。只想偷宝贝,却不想偷了个阎罗。于是,我被莫名吃干抹净,再贴记二手标签。行欢无度,山洞间轰然倒塌,哀乎!见过为你洗澡、暖床,闯祸还外带给你擦屁股的蛇君吗?见过又酷又帅又有型,王者至尊,却做你宠物的蛇君吗?七夜变态记:【不想头顶贴个‘死’字,就乖乖闭嘴!】【那不叫亲,叫堵!】【想压倒我?等你不会被我压倒的时候再吹吧!——我没有药治你,更没闲工夫看你死了没?少想点,少做梦,你就不会受伤!】请别走开,酷酷蛇王,和你一起心跳加速。***他是花心成性的龙王风华,被贬凡间成了5岁小奶娃。这丫头,不止偷了他玉扳指,让他变不回风流倜傥的俊美模样,还一口一句的“小鬼”。那就让你见识得罪龙王的代价。跟着你,吃你的,喝你的,还色咪咪摸你,啃你,勾引你。见人便喊你“娘”,看你还嫁不嫁的出?且看花心龙王爷历尽凡间,和你一起无赖到底!妖娆入骨的魔尊说:“你,只是我果腹的甜品,却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六界之外,尊贵傲慢的吸血鬼王说,“你的血真甜,陪伴我永生吧!”无耻下流的肉食鹰王说,“算你走运,爷中春毒了!”自恋成性,雌雄难辩的雀王说,“傻蛋,要和本王比美吗?”痞痞的豹王说,“你是我豹王天定的王妃。”神秘帅气,若即若离的坏师傅说,“乖果儿,给为师生个娃!”N不NP看剧情,不是单纯从一而终类!小影更倾向于NP,结局也或许是收几个。
  • 不灭帝尊

    不灭帝尊

    我即生,诸天当灭!伴生神棺埋葬诸天,信我者得永生!林冥生于武帝世家,却天生九阴绝脉,不能修炼。家族破灭,使他悲愤觉醒伴生的天葬之棺,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且看他只靠外功体魄,觉醒武帝血脉,最终武破虚空,成就永生,超脱轮回!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黄金投资实用全书

    黄金投资实用全书

    目前,世界黄金市场已从商品消费需求主导转向投资需求主导。黄金价格正处于周期性上升初期,投资投机正当时。为了帮助普通老百姓熟悉黄金投资,本书详细介绍了黄金、黄金市场、黄金投资分析、黄金投资风险控制等普通老百姓投资黄金最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技能,从实务的角度指导读者进行黄金投资。
  • 清世情缘:宫女珣玉

    清世情缘:宫女珣玉

    一场意外让杨宁穿越时空来到清朝康熙年间,成为皇宫浣衣局的洗衣宫女珣玉。穿越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惊心动魄、步步为营,皇家也并不是只有勾心斗角,温情的家长里短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平凡却隽永。清冷如冰的四阿哥,热情如火的十四阿哥,一世情缘纠缠不断,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宿?穿越时空,跨越三百年的山水阻隔,只为与你相见。朝朝暮暮,永以为好,只愿有你长伴,与我一世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