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100000007

第7章 昔日重来(3)

如果不用远行到火车站就能感受到更多的无锡情怀,则尤为游子的一大幸事。最近,家门口开了一家“无锡蠡园馄饨店”。将“无锡”具体到了“蠡园”,不能不惹起游子的重重乡情,这里真成了无锡人相聚的好去处了。那对天天搀扶着来的老夫妻,一看就是典型的江南人,我小时在家乡,午后也经常看到这样相扶着去吃馄饨的老夫妻,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听着店里满堂跑着的无锡话或是无锡普通话,看着店里仿古的装饰窗格(好像蠡园的长廊里也是这样的窗格),恍惚间,仿佛真置身于范蠡和西施泛舟的蠡湖了。听说店主是无锡人,那么,他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虽然同乡们在这里并不互通言语,但总是比在店外,能更浓地感受到家乡的氛围。店堂里弥漫着的无锡人最爱吃的开洋馄饨的鲜香味道,一定会让人想起许多与家乡有关的人和事,心灵会得到温故知新的洗礼。而如我这样的人,便会有一些关于家乡的感受,能写下一点长长短短的文字。

终于懂了。上天把一个个无锡人放到了异乡,其实就是在更广的范围内撒下了乡情的种子,没有这样的“放逐”,哪知家乡的可贵?而上苍也是收放自如的,它通过一些年节和特殊的时刻,又把这些分布在外地的无锡人一一收回。你看,不管他们在南京的哪一个角落,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就一个个又拖儿带女,顺着离家的路回家了——队伍是远远壮大了。

当年离开家乡,是感伤的。如今想到家乡,却并不伤怀。无锡,在我的心中,已不是一个静止的地名,它已经化作了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在这座叫做“南京”的城市里陪伴着我。所以,是不是也可以说,无锡,就在南京,就在每一个独在异乡的无锡人心中。只要挚爱家乡的情愫依然,野趣盎然的玄武湖自可以观作碧波万顷的太湖,南京腔韵浓郁的吆喝也可以听成家乡悠扬婉转的市声,而金陵城青石苔藓的古道,又何不能比拟无锡幽长古旧的小巷!

从前的滋味

那天和朋友一起小酌,要了一碟油炸花生米。花生米端上来了,却炸得有点焦。我欲换一盘,朋友却说不必了。他说:从小家里炸的花生米都有点焦,吃习惯了,觉得还挺香的。

淡淡一句话,使从前的日子,那些久远得快要遗忘的日子,一下浮上心头。小时候母亲炸的花生米也是这样焦焦的,香味撩人。现在的人们都懂得,花生米要和冷油一起下锅,待油开时稍炒几下就捞出,等花生米放凉了,便会异常香脆,生熟恰到好处。可从前粗茶淡饭即心安的人们哪会这样讲究地来炸一盘花生?都是在热油中炒,火候很难掌握好,又怕生,所以往往会炸过头。但我们许多人,不正是在这微焦的花生米中体味清贫生活的香甜的吗?

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每到饭店,最喜欢点的就是青菜,并且特意嘱咐厨师要烧烂一点。他说,从小家里吃的青菜都是煮得烂烂的,颜色略带点黄,特别下饭,如果再和油渣同煮,真是上好的美味。现在讲究营养,青菜炒得半生半熟就应起锅,绿油油的色泽煞是好看,养分也不会流失。但必定有不少人,曾经日复一日地吃着那种烧得烂烂青菜的人们,会偶然想念那微黄的色泽。不是么?有一年春节,到朋友家聚餐,他母亲炖的两大盆极烂的青菜豆腐瞬间被大家一扫而光。那天,大家都动情地谈起了从前,只为这烂烂的青菜。

非常清晰的记忆是,我小时候,妈妈炒青菜,也是要盖上锅盖,闷到菜叶发黄的。每天早晨炒好的一碗青菜,和饭一起热在蒸锅里,等我和弟弟中午放学回来吃时,菜便更黄更烂了。那既黄且烂的青菜啊,伴随我们许多人度过了艰辛而充满亲情的岁月。如今偶尔吃上一回,我相信,人们品味到的,不只是那熟悉的味道,还有那永不再来的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同处小小蜗居的温情时光。

是啊,炸焦的花生,烧黄的青菜,与那所家徒四壁的小小蜗居紧密相联。每当见到家门口小店里的一家人围坐在一张老旧的小方桌旁,在窄窄的过道里吃饭,就会想到我最初的家,童年的家,有父母呵护的家,那间窄小阴暗的房子。也是这样一张旧旧矮矮、油渍斑斑的小方桌,上方吊着一支瓦数极低的灯泡,一家人坐在大小不一的小凳上,桌上便是那焦焦的花生,烂烂的青菜。它们给予我们的,是最平常但也最重要的生命养分,是一家人嚼着菜根也觉得无比甘甜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怎能忘,这从前的滋味?!

摇啊摇

阿明

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倦意袭来,我合上书准备睡了。去北阳台关窗时,见对面的楼也已漆黑一片,冬日的这个时候,人们该都进入温热的梦乡了。欲转身回房的那一刻,忽见五楼的灯大亮,阳台的窗帘也随之拉开。只见一个年轻的父亲,怀抱着幼儿,就那样摇啊摇,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踱回房间,一遍又一遍。不用说,是宝宝醒了,不想睡了,父亲就只能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陪着宝宝了。这一陪,或许只是十几分钟,或许就是大半夜啊。

不知是被这温情的父爱所感染,还是被这熟悉的画面所触动,我竟然睡意全无,就那样站在窗口,专注地看着这静夜里人世间令人感动的一幕——人们压根不会梦到的一幕,记忆也飘向遥远的昨天。十四年前,女儿刚出生的头几个月,白天睡得无比香甜,雷打不醒,但夜半却常常醒来,莫名地哇哇大哭。那哭声真是惊天动地,似受了天大的冤屈。毫无经验的我们,不懂她为什么哭,于是只知道给她喂牛奶。她是来者不拒,照喝不误,喝完依旧大声嘶吼。来照料妻月子的母亲告诉我们,这是不想睡了,白天黑夜睡颠倒了,这时候要抱着她轻轻地摇,让她慢慢睡去。见我有时不耐烦,母亲说: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哭得比她还凶呢!要耐心点!说着,母亲就抱起孩子,边晃动身子轻轻摇着她,拍着她,边哼着摇篮曲。女儿果真渐渐安静下来,眼睛慢慢闭上,咂咂她的小嘴,又进入混沌无知的梦境。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过了白天黑夜颠倒的阶段后,因为生长过程中缺钙,女儿夜里总是哭闹。我和妻就抱着她,在十几平方的小屋里走过来绕过去,不停地摇啊摇,拍啊拍。我睡一会儿换妻,妻睡一会儿换我。后来,随着她慢慢长大,她夜里睡一会儿就要起来玩一会儿,不那么容易就能哄她再睡了,她会挣扎着要仰头爬起来,要跟我们“较量”好几个回合才服输,常常弄得我们筋疲力尽。早晨她酣睡的时候,极度困乏、呵欠连天的我们又得去上班了。

看,眼前对楼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父亲这样抱着他踱步了。只见父亲先是把他抱在胸前,让他透过阳台的窗朝外看,后是把他高举过头,让他坐在自己的肩上,又开始在阳台和房间里来回走着。孩子显然是兴奋了,这位父亲今夜看来是与睡眠无缘了。他此刻的心思一定和我们当年一样,既充满了对孩子的满心怜爱,又想这小宝宝什么时候才能长大,那时就不用在夜里这样抱着他,摇着他,举着他,他有什么要求就能开口说,不用大人去揣度,那时就省心了。

是啊,每个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都这样轻摇过他们,在摇篮里悠悠地摇,在怀里款款地摇。父母为我们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我们又为自己的孩子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我们的孩子又会为他们的儿女度过同样的不眠之夜。轻轻摇着孩子的时候,心是甘甜的,为这可爱的小生命;心也是焦虑的,盼他们快快成长。但心永远未曾觉得累,永远未曾有丝毫抱怨。当孩子长大成人,回望起这轻摇慢踱的岁月,父母们心中有的,惟有和余光中先生一样的诗情:“透过一顶圆顶的纱帐/里面正睡着一个女婴/我摇着一架小推车,轻轻/摇着也是这样的七月/摇着厦门街深长的小巷/摇着被蝉声催眠的下午。”甚至,充满盼儿长又怕儿长矛盾心理的父母们会希望时光倒流,重回那些夏日的午后,那些无眠的冬夜,他们相信会比从前更有耐心更有经验照料好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一遍遍重受那份苦辛,一遍遍重温孩子的童稚时光,就这样循环往复,永无尽头。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在那个梦中。”“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就在父母低声哼唱的摇篮曲中,就在父母轻声吟诵的儿歌声中,就在父母舒缓摆动的臂膀中,孩子们的人生之舟摇啊摇,摇向成年的彼岸。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儿女们走向壮年,父母们却两鬓染霜,头童齿豁,步入摇摇晃晃磕磕撞撞的老境。当我们看着父母晃晃悠悠蹒跚而行,当我们看着父母拄着拐杖寸寸挪动,我们是否会想起从前父母把我们轻抱慢摇的日子?我们是否会想起枕着父母臂弯酣然入梦的童年?我们会不会满怀反哺之心,去将年迈的父母慢慢地扶啊扶,小心地搀啊搀,就像当年父母满怀柔情把我们轻轻地摇啊摇,摇啊摇……

同类推荐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上狂尊

    无上狂尊

    陆青阳,魂穿异世,带着游戏中医师技能穿越神州,化身儒门书生,挑战儒门礼法和道德,征战异世各路天才强者,以医师技能为辅,争霸天下,成就一代雄主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前世的丁紫,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和亲路上被刺而亡。今世的丁紫,身为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姨娘各个心肠狠毒想谋害,她见招拆招,手段更为狠毒高超。庶妹虚荣,挑拨离间中想害她清白,她淡手一扬,反击开始。父亲优柔寡断色心不减,她暗中送人,一个个眼线无声置入府内。祖母心思深沉,她小心经营,植下掩人耳目温顺的种子。本以为今生护好嫡亲的弟弟,让他茁壮成长,便知足了,可谁知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她的计划与命运……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本书将《孙子兵法》用白话全文译出,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3)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一直生活在神秘村落的现代女孩莫小姬,无意间窥破了村庄的秘密,被人追杀,误入一个奇怪的墓穴。墓穴的主人是一个绝色倾城的王爷,是村落世世代代守护的人。饥寒交迫的莫小姬在古墓里昏睡过去,一觉醒来,穿越成了王爷的小妾。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