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100000005

第5章 昔日重来(1)

喜欢一遍遍地听卡伦·卡彭特的《昔日重来》,去体验那一份惆怅和感动。我曾问自己,为什么对这首歌如此钟情?最初的答案是,这首歌如同少女的梦幻,歌者真切自然的嗓音,听来仿佛女性的心灵一样深,深得让人感到幽微的伤感。而在这次大学同学毕业10周年聚会后,我找到了更理想的答案,人们明知时光不能倒流,但却又执著地希望昔日能够重来。所以,我们才愿意和着歌声,在无尽的怀想中去重温过去的好时光。

从未想到,就在这个阳光明媚的5月,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青春时光竟然重新来到我们身旁,让人如同身处梦境。最初,当有同学提议举办毕业10周年聚会时,我不大相信它能成为现实。经过这么多年人生旅途的颠簸,我们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吗?在人们忙着下海、跳槽,忙着去回应接不暇的BP机的今天,昔日的同窗们是否还愿意从喧嚣中抽出身来,参加这样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聚会?再说,仅是要穿越空间的跨度,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啊!

我错了!当5月1日上午8时在母校门前相聚时,我欣喜地发现,我们全班40个人竟到了30个!最远的是从美国飞回的文倩,征尘未消,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倦容。没有一点拘束,没有一点隔阂,我们相互叫着绰号,说着当年种种的趣事,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已是某市经济台台长的明南,“体积”比当年整整“扩”了一圈,自以为是“脱胎换骨”了,见人就问:“我是谁?”大伙还是毫不费力地就把他认了出来。多数同学平时甚少联络,但一见面彼此的名字还是脱口而出。

我们相拥着来到了北大楼前的草坪上,我们入学时就曾在这里自我介绍。北大楼依旧,草坪依旧,归来的我们心里却是潮起潮落。我们各自介绍着毕业后的经历。我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有的当了副教授,有的经商有成,多数人都拥有一份安宁祥和。但不管际遇如何不同,我们发现,谁都没有染上市侩气,彼此间没有一丝傲慢和漠视,大家只是轻松随意地聊着天。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一个同学说得好,这么多年来看惯了世态炎凉,尝遍了人情冷暖,才知道只有同学情最值得珍惜;无论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眼就能在茫茫人海中认出自己的同学。

我们虔诚地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经过礼堂、教学楼和操场。一切都是那样熟稔和亲切,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说来也怪,平时在南京的同学也经常来母校,但却从未产生过这样心里湿漉漉的感觉。我想,这是因为,母校的一草一木只有和同学联系在一起才是一个有情的整体,旧日景物是因为有“故人”才具体鲜活。在文科楼前,我们巧遇著名语言学家鲁国尧先生,这不期然的惊喜使我们的聚会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位我们当年的古代汉语老师,动情地叫着我们的名字,和我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我们走出很远,他还在原地伫望。历经人世沧桑的先生,此时一定比我们有着更多的感慨。

在当年中文系的小楼前,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这座原是赛珍珠居住的小楼曾是我们的系办公室所在地,如今已移作别用,但在我们的心中,她永远是我们的系小楼。毕业前的那一个夜晚,我们曾在这里对歌,通宵达旦。我相信,此时平平静静、默默无语的我们,都在缅想那个有着月光、微风和歌声的离别之夜。

华灯初上时,我们在秦淮河畔欢宴一堂。无论平时喝不喝酒,我们都端起了满斟着“今世缘”的酒杯。人偶然地来到世上,能跨过千山万水、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同窗共读,这是我们一世的情缘啊!我们都难以自持,散席时,好几个同学已是步履踉跄。兴犹未尽的我们,在校门前的歌厅,用歌声来表达重逢的喜悦。文勇别出心裁地伴着《把根留住》的画面和音乐,朗诵起我们年少时最喜欢的舒婷的诗《致橡树》,引起我们悠远的回想。我唱了自己最喜欢的歌《情网》,我愿意被同学情这张网密密地笼住,让这一刻成为永恒。

第二天,在母校门前的合影送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惊愕了,尽管各人站的位置不同,但这张照片活脱脱是10年前毕业照的翻版!我们的头顶还是青春的蓝天,我们的脸上仍是青春的笑颜。

仍然喜欢静静地听卡彭特的《昔日重来》,但却少了一些感伤,多了几分欣慰和憧憬。因为,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5月让我知道,昔日可以重来,昔日还会重来,只要你永远怀有一颗年轻真纯的心。

情愿就这样守在你身旁

大年初一,我独自在小街上漫步。街上冷冷清清,行人稀少。而当转入附近的大学校园,却发现了许多留守的学生,心里不由生起了温暖的感觉。春节,本是应当回家与亲人团聚的,选择留在校园,或是为了考研,或是为了勤工俭学,或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总之,是为了一种守候。这些坚守在校园里的学子,让我看到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的昨天。

假期与校园的相守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临近放假时,同学们总会互相问:放假回去吗?留守的同学便会为假期作种种打算。最普遍的想法是,假期宿舍里人少,可以更宽松、更安心地读点书;没有了考试,可以更广泛自由地阅读;图书馆也不会太拥挤,不用担心阅览室没位置,可以安安心心地坐拥满室的资料。相比而言,夏天的留守更为惬意。我们往往将宿舍门大开,让夏日的风畅通无阻。冲凉后也并不把身上的水擦净,带着水珠滴落的凉爽看书,真是无比畅快。而回家的同学,离校时是归心似箭,返校时也是只争朝夕。我们都感到,回到家中自是开心,然而在安逸松弛之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却又说不清楚。回到学校才明白,少了的,是校园的气息,是大学的氛围。

一个城市,如果仅有物质的繁华,而没有大学的存在,总会让人觉得有所缺失。所以,就大学和文化而言,我爱南京甚于爱家乡。南京的大学之多,真可以成文化的瑰丽景观。而南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我们上学的时候得以便利地去附近的大学串门。沿汉口路出陶谷新村,便可到南师大,出南师大的边门,便可到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而从广州路踏上珠江路,行不多远就可到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一路行走在大学里的安适感是无以言喻的。我更知道,南京还有二十几所大学,虽然我不一定会迈进它们的大门,但它们的存在足以让我沉醉,知识和思想的芬芳会浸润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使这六朝古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愈显深邃的内蕴和不凡的品位。大学对城市和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就是杜甫笔下春雨那样的润物细无声。所以,毕业时,我发现自己离不开南京了,我要守着这个无处没有大学校园的城市。

也许是上天的青睐,我所居住过的地方,都离大学不远。所以,虽然不能与校园作昔日的长久守候,却仍能作经常的殷勤探望。住在半山园时,住地就是海军的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不说,出了南门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了南航的西门沿着御道街南行,便可到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我现居住在卫岗,住处的楼下便是南京农业大学,不远处便是南京理工大学。我常常出童卫路,沿长巷行至理工大学西门,穿越校园后,经由北门出,再经南农北门入,从西边门出,回到家中。这一路几乎就是沐浴在校园中,耳闻目睹无不触动情思,对学校和同学的回忆纷至沓来,心灵会感到雨后的异常清新。

对校园的感情总是会感染同道。李湘曾问何炅,兼差那么辛苦,何不把学校的工作辞了。何炅回答说,他每次走在学校里的感觉是外面找不到的,他需要那种力量来支撑他。重回大学当了客座教授的李湘真正懂得了他的话。对校园的感情也总是会被人们深深理解。理工大学门卫甚严,但当听说我也曾是学生,只是想到大学走走时,老师傅慨然放行,出门时又朝我挥手告别,仿佛老友。对文化的深情,是世界上一切门户的通行证。

对大学的热爱,也会被聪明的商家用作商机。不少楼盘的宣传资料上都会赫然标明附近的大学,以提升楼盘的品位。最让我动情的是在成贤街上看到的一则楼盘广告,只是“南大以东,东大以南”八个字,就尽得风流,让人怦然心动。这样充满浓郁文化情韵的地理位置,是足以让人在泛起感动和向往时,忽略楼盘其他种种不如人意之处的。当过学生的人,更可以在这样的居所中感受与大学的近在咫尺,身居闹市而仍保宁静致远之心,人在江湖而犹存独善其身之志。这种淡泊高远、修身内敛的心志,也许就是何炅所谓校园外面找不到的感觉吧。

不再是学生,却永有学生的情怀;离开了校园,却长有精神的流连。“情愿就这样守在你身旁,情愿就这样一辈子不忘”,校园就是一张无边无际的情网,永远把我笼在网的中央……

我会在这样的时刻想起你

大年初一,又是我的生日。四十二个寒暑,对于生日的记忆淡薄之极。然而,这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想起的却是前年今日,你们三个人发来的短信:明兄40岁生日快乐。那一刻,正在冰凉的键盘上敲击的我,顿感暖流漾满全身。

又要查一篇古文。家中的古文选本不下十数种,但我仍然拿起这本早已破旧的《古代散文选》,只因为这是你送我的,上面有你的名字。上大学时,常见你诵读这本书中的文章,我也向你借过。毕业时,你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从此,它一直陪伴着我。看到它,就想起我们的友谊,也想起你今天令人难过的境遇。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如何排列,成了难题,妻说,按书名首字的拼音排吧,好找。但只有你送我的书,我单独排在了一起。十七八年了,不断收到你寄来的书。而难以忘怀的,是在我心灵最寂寥的时候,你一次次地给我寄书,让我通过读书排遣忧伤。书已排成长长的两列,但同学的友情岂非更长?

女儿爱吃盐水鸭,每次买鸭子的时候,你知道我想起什么吗?想起读书时,有一天傍晚忽然去你家,面对这不速之客,你母亲二话没说,扔下围裙,就出门去了。回来时,她手上端的是一盘盐水鸭!她是觉得家中的菜不够好,怕招待不好客人,她是把我们当成贵客了。时光荏苒,现在到哪里能吃到那么美味而充满情意的盐水鸭呢?

家门口开了一家无锡蠡园馄饨店,按说,我该因此而想起家乡的正宗无锡馄饨了。可是,我想起的却偏偏是你家的馄饨。刚入校的我们,以家访为名去你家。“思想工作”没做多少,倒吃了两大碗你妈包的馄饨。以后,我就成了到你家蹭饭的常客。

到女儿的学校给她饭卡充值时,总会想起大一刚入学时,我们俩合用饭菜票的情景。是同乡更兼好友,家境都不宽裕,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开源节流,互相支撑。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很久。

中午时分,在农大的校园里散步,食堂的菜香饭香总让我想起你。你的条件比我稍好一些,在饭堂相遇时,你会说:今天我请你吃蛋炒饭。或是,你会买一份小排,分一些给我。这是我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买的,这是我学生时代吃到的最奢侈的美味了。

在菜场买鳊鱼时,总会想起你父亲带来的那两条鳊鱼,是个冬天,用塑料袋扎着。南方人都喜欢吃这样冻起来的鱼,于是,你叫上我们几个苏南的同学,到门前的小吃部,又炒了几个菜,我们就把那两条鱼一扫而光。

早晨去买烧饼时,我就会想起你老家的黄桥烧饼。那一次,同乡给你带来两箱黄桥烧饼,给家境不富裕的你当早饭吃。可你却“充公”了,这几十个烧饼变成了那个月我们五个弟兄的早饭和夜宵。

喝着啤酒时,我又会想起那年你请我们喝的啤酒。到上海实习,中午时分,饥肠辘辘。我们三人进了一家饭馆,囊中羞涩,只能要了两盘青菜,三份米饭。天真热,渴得要命。于是,作为大哥的你,咬咬牙点了两瓶啤酒。这在学生是何等奢侈啊。就着青菜喝啤酒!这样的经历永难忘怀。

每次经过南芳园,都会想起你请我吃的那顿晚餐。那时候,陷入感情痛苦中的我足不出户,你打来电话说:来学校坐坐吧。于是,在南芳园温暖的灯下,你听我述说着心中的忧伤,用暖人的话语、微醺的友谊之酒,熨平着我的苦闷,我便永远记住了这个温热的夜晚。

每当到大学生毕业的季节,看到他们在店里买各式各样

的留言簿,我就会翻起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重温着那些振奋、幽默、感人的话语,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浮现,一段段潮湿的往事在胸中奔涌。忍不住问一声:亲爱的同学,别来无恙否?

会在所有这样的时刻想起你,只因为,你是我亲爱的同学;会在所有这样的时刻念起你,只因为,你是我永远的同学。

(注:本文所记之事依次为:华逸松、华林泰、李特南在我40岁生日时发来的短信;倪雷赠我《古代散文选》;王元赠书;某日到郭茜家蹭饭;第一次去陈薇薇家;与楚宏合用饭菜票;华逸松为我改善伙食;朱益民请吃家里带来的鳊鱼;丁新伯将黄桥烧饼“充公”;程奇立请喝啤酒;赵国方请我南芳园一聚。)

关于同学

(一)

同学感情之所以深厚,是因为彼此不存在任何世俗功利性的利益关系,生活内容相对单一,人际交往相对纯净。即使是有些摩擦、争吵,甚至很长时间互不理睬,也无非是为学习、日常生活或恋爱中的一些小事——这些事在生活圈子非常狭小的学生看来,即为大是大非的事了,而当经历了社会上不形于色但却深入骨髓的明争暗斗,回望学生时代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还值一提么?

同学感情之所以深厚,还在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一直保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学校氛围、教育理念和老师潜移默化的浇铸,价值取向多半大抵相同,在对人、对事的看法上会有许多共同语言,在做人、做事上会显示出相类的姿势和风格。这种青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对许多人来说会影响终身,多少年不见的同学相见后仍感亲切,表面上是因为旧模样仍在,共同的往事仍在,骨子里是身上显示的熟悉的气质和素养在起作用。我甚至在火车上凭短暂的谈吐即认定了两个校友,虽然他们没有提及“南京大学”四个字——相见甚欢。

(二)

同学感情之所以美,美就美在它的晶莹澄澈。学生时代的人,不会掩饰和作伪,内心洞透,不含杂质,喜怒形于色,爱憎咏于言。说通俗点,还有孩子气;说雅致点,这就是童心呢。同学感情之所以美,还在于隔着时间的水晶珠帘,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劳碌奔波、身心俱惫的我们,更觉得那种像无鱼至清之水一般的人际关系永不会再现,它只出现在菁菁校园中。校园,也是最后的廊桥啊!同学,也是最后的牛仔啊!

同类推荐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涉及面广,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热门推荐
  • 爱有8种习惯

    爱有8种习惯

    本书为我们作出见证:当我们向丰盈之爱敞开心扉之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更美好,并将世界变成更公正而和平的地方。本书帮助我们回答并解决现代人面临的重要问题,诸如:为什么说我现在过的生活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我怎样原谅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怎样和难以相处的人坦率交流?我怎样给他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我怎样忘掉过去着眼未来?本书通过富于启发性的故事和宝贵建议,向我们展示出:通过培养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等简单却意义深远的爱的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
  •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哔~~集合~~全体美男都有,向我看齐,报数!!!”“一”“二”“三”“四”“五”“集合完毕请指示!”“快向我看齐!!!”“???”“古龙月,出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轰天雷

    轰天雷

    戊戌政变后,沈鹏给朝廷上书,强烈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给光绪帝并诛除荣禄、刚毅、李莲英这"三凶",因无人肯替他代奏,他就把这封奏稿送到外国人所办的天津《国闻报》发表,一时轰动全国。这是近代一桩著名政事件。作者以此事件为题材,情节多与事实相符,可视为传记性纪实小说。
  • 吾家萌夫有点甜

    吾家萌夫有点甜

    重获新生,顾小懒决定帮老妈拴住出轨的老爸,守护住家人,做一只无忧无虑的米虫。
  • 流过岁月的河

    流过岁月的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霸气冲天系列10

    霸气冲天系列10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魅生(凤鸣卷)

    魅生(凤鸣卷)

    他是天下最好的易容师,优雅地操着刀,焚香修改他人容颜,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由他随心妆扮。声、色、形、影、态,皆如海市蜃楼般空幻迷离;绝美的容颜和惊艳的技艺,都足以颠倒万千众生。人之于他,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可供赁香的故事;他之于人,却直如主宰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他神秘,他美丽,他古灵精怪,他倾国容颜下有一颗慈悲、坚定、从容的心。那是隐在暗处、没在眉眼间的力量,那是与强大的朝廷及江湖邪恶势力对抗的豪情,那是紫府那些神秘人们一直努力跟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