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一只猎物从眼前溜走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作品《堂·吉诃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关着的门就有开着的门。”那扇为我们敞开着的大门,就是机遇。
机遇的出现是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处处是机遇;轻视机遇的人,即使良机来敲门,也会错过。
一只狼正在原野上奔跑,它已经饿了两天两夜。穿越丛林时,它发现一只野兔正在觅食,于是在丛林的掩护下悄悄向它移去。当它突然发动进攻的时候,野兔猛然间发现了它,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丛林前的山丘跑去。狼却立即追赶,最终擒到了野兔。
当狼遇到猎物,它便立即采取行动。狼遇到每一次机会,都要奋力去争取。因为它们知道,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当中,每一次机会都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人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但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善于发现机会,并且一定要采取行动。
失败者谈论起别人获得的成功,总会满腹不平地说:“人家如何如何凭运气……赶上了好时光……”他们不采取行动,总是期待有一天他们会走运,期待成功降临在自己头上,他们认为成功者总是一帆风顺的,而自己的命运总是一路红灯。他们除了怨天尤人之外,什么也不去做。
而成功者从来不等待,不拖延,更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去做:他们忙忙碌碌干好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经历着努力、失败,直到取得成功。
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立即行动。积极行动才能抓住机遇。没有行动就永远没有机遇,梦想也永远不会成真。
有一位美国女孩,她从念大学起,就一直梦想当一名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陌生人也愿意亲近她并和她畅谈,她知道怎样掏出别人的心里话。她的朋友们都称她是“亲密的随身的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个上电视台的机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她为自己的理想做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做,她空有理想,却只在等待奇迹出现,好像当节目主持人是迟早的事情。
她不切实际地等待着,直到生活磨灭了她的所有理想,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主管也没有兴趣与时间跑到外面去搜寻天才,向来是别人去找他们。
这个女孩的失败就在于她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遇,期待时来运转。守株待兔得来的永远只有一只兔子,只有积极地行动,才会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机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争取,需要自己去创造。
有些人之所以喜欢等待,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第一,等待贵人扶持;
第二,等待一切预备妥当。
出门遇贵人,是值得庆幸的事。通常遇贵人是运气,是偶然的意外,可就偏偏有人误认为那是必然事件。于是,什么也不干,只等贵人出现,满以为靠贵人的提携,自己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出人头地了。
这种等待贵人出现的心态,其实是希望不劳而获,吃免费的午餐,与守株待兔无异。这种心态也成为他不去努力的借口,引导着自己越走越远。
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真理:积极行动的人不一定会获得机遇,但能够抓住机遇的人一定付出了积极行动。
要记住,不管你成了什么人或者你是什么人,如果你发现了机遇,就要立即行动,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向成功。
机遇有它的瞬时性,机遇稍纵即逝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形势瞬息万变。国际上风云变幻,存在着许多变动的因素。各国相互依赖,全球缩小成地球村。通讯技术发达,信息传播迅速。某焦点国家发生事端,可能一夜之间已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最能反映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正因为其形势不断变化,这一刻钟造就的机遇,那一刻钟机遇可能已消失于无形。第二是竞争激烈。机遇只有一个,却有千万人竞争。机遇来了,就是抢也不容易抢到,更不用说不好好把握了。转瞬之间机遇已被别人捷足先登,后悔也无用。又因为众人均害怕坐失良机,从而造成一窝蜂的现象,机遇一露面,就会被眼明手快者抢去。
机遇又因稀少而弥足珍贵。有句谚语说得好:“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无论机遇有多少,不在你掌握之中的,这个机遇便不是你的。但要掌握机遇,绝对不是易事,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由于人本身的限制,令你错过不少机遇,或是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令你看不见机遇,即使看见,却不愿或不敢去争取;或者是物质条件不足,没有足够资源去开发机遇。第二是由于机遇稍纵即逝,所以难于掌握。形势变化制造机遇,但也能扼杀机遇。此外,由于竞争激烈,只要你稍一迟疑,机遇就给别人抢夺去了,这是客观环境令机遇难于掌握的原因。
由于种种限制,不少人在一生之中,往往只抓住那么两次、三次的机遇,为他们所用。这便是机遇稀缺的原因。
机遇是条变色龙,它善于伪装,往往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机遇很低调,它来时不会大擂大鼓,通告全天下。机遇总是静悄悄地来到众人中间,静待首先发现它的那一个人。
有时,机遇幻化成破产的形象突如其来,把大家吓坏,弄得大家手足无措。股市、地产大跌,虽造就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同时也吓破了不少人的胆子。
机遇有时像精于化装术的小丑、害羞的少女、顽皮的小孩、凶悍的恶魔,这就要求人们主动去戳破它的假象,把机遇辨认清楚,然后断然采取果敢的行动,把机遇牢牢抓住。
狼在捕食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追赶和狂奔,而是要把握机遇。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学会把握机遇,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课题。时机的珍贵,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得来不易;时机的价值,就在于它创造机缘,走向辉煌。
打探虚实,攻其不备
狼也很想当百兽之王,但它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所以很少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动物,就算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些敌人,狼也会群起而攻之。兽群中的老、幼、病、残是狼群中的首选目标,因为它明白这些是比较容易捕获的。一个人只有透彻地知己知彼时,才能百战百胜。
所谓的“知己知彼”,首先是要“知己”,所谓“知己”也就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实力,而且对自己有一定的准确定位,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在战争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计划、动向,才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给予回击,这样战争才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只是单纯地狂妄自大,高估自己的实力,看低对方的实力,那最后的结果只有惨败,所以“知己知彼”向来都是兵家得胜的不二法门。在中途岛海战中,美、日两军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所得到的不同结果都深切地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曾于1941年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那一次的偷袭给了美国海军致命一击,日本海军也因此洋洋得意起来,自此他们开始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以为胜利会一直站在他们这一边。而美国则正相反,他们吸取了珍珠港失败的惨痛教训,懂得了比之前更谨慎、更智慧、更有计谋地对待对手。就这样美军的实力在日本的忽视下一天天壮大起来,最终在中途岛海战上被尽情地发挥了出来。
本来中途岛这一战,是日本海军最高决策机构军令部强烈反对的,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将军不顾高层反对,于1942年4月,下令展开中途岛作战计划。因为在山本看来,这次战争是胜券在握的。
山本这次的目标是美国海军在珍珠港战争中仅剩的三艘航空母舰,他认为经历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一定会瞅准时机,利用仅剩的这三艘航空母舰实施报复。因此,他要除掉心头这个“航母之患”,他要凭借日本的海上优势,将美国海军彻底摧毁。所以,他的计划是:佯攻中途岛,引诱美军航空母舰出动,再将其一举歼灭。
山本最得意的就是他们的战略常务密码,是闻名世界的“D密码”,这种密码是将电报中使用的三万三千三百个单字,各代入五个数字,再加上五万个数字的乱码所组成。山本对他们“D密码”的精确度相当自信,认为它是绝对不会被破译的。
这次战争,美军方面的负责人是名将切斯特·尼米兹,他面对保密性如此之高的“D密码”却并没有惊慌失措,因为他相信密码再难,也是人发明的,只要熟知它的特征,有足够的数据,仍是可以解读的。
于是,他手下的作战情报处动用了120名人员组成密码解读组,由约瑟夫·罗奇福特中校领导解读“D密码”。罗奇福特中校聪明绝顶,他所领导的情报人员也个个都是“工作狂”。他们运用IBM电子装备,没日没夜地工作在珍珠港海军司令部的地下室里。最终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破译了日本海军的“D密码”。到了5月下旬,美军已经掌握了日军的大量重要情报,包括日期、编制、作战计划等,所知的详细程度甚至与日本舰长所知的程度相当。
但日军在获悉美军的情报方面,却非常不妙,日军主力攻击部队指挥官南云中一在“状况判断”中写道,美军缺乏战斗力,也没有察觉到日军的攻击意图,所以只要日军出击,那一定胜券在握,只要美军一出动航空母舰,日军就可以将其歼灭。
从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于美军根本就不了解,他根本就不知道,此时此刻美方名将尼尔兹将军正率领他手下那群智勇双全的将领们为战争作着积极的准备。
日军不仅这次获悉的情报甚少,就在反情报方面,也做得很不充分,此次的日军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偷袭珍珠港时的严阵以待和谨慎,甚至自己的许多重要情报都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在这种松散的状态下,虽未开战,但结局似乎已定。
果然战争一开始,原本打算突袭的日本海军,反而遭到美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的突然攻击。一战下来,日军惨败,“赤城”、“加贺”、“飞龙”、“苍龙”四艘航母被击沉,约有100名优秀飞行员战死,损失极其严重。美军在中途岛海战的这一胜利也成为太平洋海战扭转局势的关键。
在这一场战争中,日军之所以遭到惨败,就是因为它无论是在获取对方的“情报”方面,还是不让对方获得己方情报的“反情报”方面,都做得很不到位,只是盲目自大,致使军心涣散,大败是必然的结果。
而美军对对手和自身都有非常细致地了解,将双方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部署策略,在这样充分“知彼”又“知己”的情况下,才得以重创日本海军,一雪前耻,扭转太平洋海战战局,也充分向世人揭示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其实不仅在战场上作战需要“知己知彼”,在为人处世上,也需要“知己知彼”。如果你“知彼”,就会发现你比之前更能理解别人了,你能理解别人,别人也更理解你,这样良性循环,会收获颇多的;反之,人与人之间如果缺乏了解,用自己的反应来判断别人的反应,就会产生误会,如此一来矛盾重重,相处也就不那么愉快了。
还有的时候,家庭闹矛盾的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认识到时间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孩子,他们不能“知己知彼”,因此他们不能调整自己去适应孩子及他们本身的变化。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静下心想一想,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再与孩子作交流。
否则,父母用一种方式思考,而孩子用另一种方式思考,导致他们对对方都很难理解。但当他们三个人致力于互相了解之后,便能和睦地相处了。由此可见,互相了解是解决家庭矛盾与纠纷的钥匙,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才能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
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你看,黄羊跑得再快,也有跑不快的时候,那些老狼和头狼,就知道在那一小会儿能抓住黄羊。只有最精的黄羊,才能舍得身子底下焐热的热气,在半夜站起来撒出半泡尿,这就不怕狼追了。额仑的猎人常常起大早去抢让狼抓着的黄羊,剖开羊肚子,里面尽是尿。
在辽阔的草原上,围击、伏击都是狼经常采用的战术。而采用这样的战术,都要经过漫长而沉默的等待。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也正是这样,狼才能在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一个真正具有狼者风范的人物是绝不会贪功冒进的。
作为民企华为的老总,任正非的低调在行业内是众人皆知的。他本人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总是构筑起一张无形的自我保护网,让自己置身于媒体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任正非是在刻意地避开媒体,与媒体保持距离。迄今为止,媒体对任正非的信息捕捉,都完全靠华为有选择地对外公布,因此,任正非本人的生活细节还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掌握,更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报道出来。任正非和华为也因此被外界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记者永远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华为的电信设备在国际、国内市场称霸多年,但是在公开场合,华为从来不以第一自居,也从不张扬地打广告,因此人们只能偶尔通过新闻知道华为在某国中标或在做某项并购交易的消息,以此来猜测华为成功的秘诀。2001年,中国电信市场分拆重组、全球电信市场萎靡不振之前,许多IT企业相继上市,华为却坚持不上市,不给媒体炒作的机会。
任正非处在暗处,媒体在明处,媒体对他“雾里看花”,他却通过各种途径密切地关注着媒体的动向,这样既利于保护自己,又方便瞅准时机主动出击,有时还可以借用媒体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深知在中国,企业家与媒体最好的关系就在若即若离的策略中,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因此,任正非让媒体永远无法炒作他的生活细节,而他则随时可自由地驾驭媒体。华为欣赏“群狼战术”,技术上的大投入保证了狼的攻击性,而远离公众、回避媒体的做法则是“狼行成单”的必然。2003年在媒体公布的中国电子行业企业百强排行榜上,华为的营业额排在第7位,但利润却是前三强海尔、联想和TCL相加的总和,并连续多年占据利润第一的宝座。华为越是远离媒体炒作,就越是能得到媒体和企业界人士的热烈追捧。任正非给内部员工做的文章,也被日本企业界人士当成研究中国管理的重要文献。
任正非在媒体面前的低调,其实是一种“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战略,而且他很好地把握了低调做事的尺度,没有像许多中国企业家一样走向与媒体相处的两个极端:要么放纵传播,让炒作大行其道;要么闭关自守,封锁消息源头。华为适时出击,选择性地发布企业的相关消息,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修炼企业内功上,默默做事,一举成名。运用这种策略,企业不仅成功地摆脱了外来干扰,而且成功地将对手迷惑,为自己的飞速发展争取到了有利的时间差,伤敌于无形之中。
1980年,苏军动用了一千多门大炮,试图用火力优势攻下阿富汗。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阿富汗游击队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他们逐步掌握了苏军的作战方式及特点:苏军每次进行“围剿”,都是步兵在前面冲击,炮兵在后面支援,步炮协同作战,步步逼近。针对这种作战方法,游击队决定迅速切断敌人步炮联系,采用先避开敌人步兵,将炮兵一举消灭的战术予以还击。
很快,阿军便选定地形险要、怪石嶙峋的潘杰希尔山谷作为伏击敌人的有利战地。为有效打击苏军的炮兵,游击队在谷地深处部署了少数兵力作为诱饵,以吸引敌人主力,而近百名携带爆破武器的游击队员则埋伏在谷口两侧的灌木丛中,随时听候命令,将敌人主力一举歼灭。
初冬黎明,自信满满、狂妄自大的苏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二十多门大炮的支援下,向谷地扑来。游击队的“诱饵”兵力迅速与敌人步兵交锋,且战且走,顺利将敌人的步兵引向了谷地深处。此时,仍在原地射击的苏军炮兵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远离了步兵。时机已到,埋伏在谷口两侧的游击队员立即发出行动信号,迅速向敌人的炮兵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游击队员用大刀、长矛和火枪,将敌人杀了个血肉横飞,还将一包包烈性炸药塞进了敌人的炮膛,随着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苏军的大炮一瞬间全都变成了废铁。等到敌人步兵赶来救援时,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堆堆大炮残骸和苏军士兵的尸体,而阿富汗游击队早已经胜利转移了。
原本处在“弱势”的阿军,主动采取守势,积极防御,有效地调动苏军在对己方有利的战场上四处奔命,等苏军孤立无援、锐气减退时,迅速转守为攻,乘机出击取胜。适时地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就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创造决胜机会。阿军的这招“以逸待劳”,成功地变劣势为优势,変弱势为强势,变被动为主动,绝地反击,胜券在握。
狼是很灵变的动物,它们深深懂得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道理,这也是它们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都能生存下去的原因之一。我们人类也是如此,也要运用智慧,更好地生存下去。在人生的竞争场合特别是商战中,当自己处于劣势时,可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因势利导,逐渐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欲擒故纵,先放后收
狼在捕捉猎物时,非常讲究策略。想要捕捉某种猎物,狼通常先放纵它,待它放松警惕,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甚至有些狂妄的时候,再看准时机下手,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并不是真正的纵,而是暂时放一放。但归根到底是要擒的,而且“放”是为了彻底降服,只是这一“擒”不能花费过高的代价。这就有点像俗话所说的“放他一马”之意。怎样才能做到少花代价,就是想方设法让敌人不能反抗,无力反抗,或根本就不想反抗。敌人不加反抗而降服,善莫大焉。这正是“欲擒故纵”的要义。
在动物界中,狼不是最强大的动物,但是它却能打败比它强的对手,这就是因为它懂得运用一些能够置敌人于死地的计策。当它遇到的对手非常强大时,它就会用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计策打败对手,它们懂得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就要先迷惑对方,懂得使用一些招数让敌人消耗一定的能量,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商场竞争中,一个经营者如果不懂得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谋略,该停止的时候不停止,就会让对手发现彼此竞争中的蛛丝马迹,在盲目前进中碰壁;反之,当你所经营的产品出现市场疲软,难以销售的时候,当你与竞争对手在实力对比上相差悬殊,难以战胜对手的时候,不妨采用退一步的策略,以退求进,定能比盲目冒进取得更大的成效。欲擒故纵是现代商战争霸中的重要谋略。
中国古人作战,深知欲擒故纵的意义,成语“穷寇莫追”就说明了这一点。大意是说,把敌人逼急了,它就会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与你拼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因此,不如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
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生擒孟获。至此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绝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乘机扩大疆土。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两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
战争如此,商业竞争也是如此。有些竞争者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但急功只能近小利,经商做生意必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放长线钓大鱼。有时候欲先取之,必先失之,放鸭得凤,欲擒故纵,舍得孩子才能套大狼。这是商战中必胜之道。
商界中著名的可乐之战亦是如此。
1985年1月,可口可乐诞生一百周年前夕,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改变沿用了99年的老配方。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上市后引起了市场轩然大波,遭到消费者示威抗议,公司每天收到抗议电话1 500多次,还有无数抗议信件。
这一下可乐坏了百事可乐的老板,认为这是对手最大的失败。为了表示百事可乐公司的胜利,公司决定职工放假一天,几十年处于劣势的百事可乐,这次决定东山再起。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30秒钟的电视广告:一个妙龄女郎对消费者说:“谁能告诉我可口可乐为什改变配方吗?”然后打开一瓶百事可乐,喝一口说:“嗯,我明白了。”
正当百事可乐公司乐不可支时,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为了尊重老顾客的意见,决定恢复老配方可口可乐的生产,改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考虑消费者的新需要,新配方继续生产。消息传出,老顾客饮老牌可乐,新顾客喝新可乐,销售量上升了8%,又一次战胜了竞争对手。
现在企业应该学会欲擒故纵的办法来稳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商战中,“欲擒故纵”是一种攻心术,多用于商业谈判。在谈判中,商家要“纵”敌,必须把握对方的心理,才能使其不失控于己。很多商家运用此计,从谈判对手那里取利。
欲擒故纵是狼捕猎食物惯用的手段之一,它们把捕获到猎物作为最终的目的,在捕食的过程中,它们习惯于制造烟幕,让对手放松警惕,达到擒获的目的。“纵”并不是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丧失,体力和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一战将敌人消灭。
巧布迷阵,瞒天过海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住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再把骨头扔给狼,后面的狼停住,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非常危急,担心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有个打麦场,场主在麦场中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几刀杀死了它。正要赶路,回头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身后。它大半个身子已经进去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两条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以此诱骗敌人的。
狼是很聪明的动物,懂得用假寐来诱骗敌人,使用的就是瞒天过海的战术。瞒天过海”的“瞒”并非此计的最终诉求,而只是达成“过海”目的所用的必要手段罢了。“瞒天过海”的引申意是用方法、计谋隐蔽真实的目的和意图,制造公开的假象,使对方失去警戒之心。寓言于明,寓真于假,避开麻烦,渡过难关,进而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战争中,“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意在利用人们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藏军队的集结和进攻企图,从而把握时机,实现预期结果。
1943年,盟军决定以最快的速度从北非进入纳粹德国控制的欧洲。因此,他们计划在欧洲南部的西西里岛登陆,然后迅速席卷整个意大利。但是令盟军困扰的是,希特勒在欧洲南部驻有重兵,一旦他们在登陆之际就遭到希特勒军队的强火力压制,损失将会难以预料。于是,英国情报部门精心设计了一个代号为“馅饼行动”的瞒天过海之计,用来分散纳粹在欧洲南部的兵力部署。在此次行动中,被选中实施任务的人是时年29岁的、“六翼天使”号潜艇的艇长朱奥。
4月30日凌晨4时30分,行动开始。朱奥和他的手下将在西班牙卡迪斯海湾逡巡许久的“六翼天使”号浮出水面,并把一个神秘的金属箱投入海中,同时将金属箱上的锁悄悄打开。据朱奥称,这是一个先进的气象设施,根据上级指示需要放入海中进行气象观测。而真实情况是,金属箱里装的正是这次“馅饼行动”的重要角色“馅儿”:英国皇家海军军官“马丁少校”的尸体和他使用过的一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有两张剧院演出的戏票票根,一封来自“未婚妻”的热辣辣的情书,几张战略地图。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物品——皇家海军统帅蒙巴顿将军致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信函。信中提到,盟军计划不久从意大利西部的撒丁岛和希腊南部登陆欧洲。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英国情报部门设计来迷惑纳粹德国的:金属箱里的皇家海军军官只是太平间里随便搞到的一具尸体,而非马丁少校本人。盟军计划登陆的地点,也不是撒丁岛和希腊南部,而是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
一切皆如英国情报部门所料,“马丁少校”的尸体被大海的潮汐冲到了西班牙海岸。西班牙渔民发现后,立即报告给了政府。很快,伦敦的报纸就发出了英国皇家海军少校马丁在一次空难事故中不幸罹难的讣告。几天后,西班牙政府把“马丁少校”的公文包完好无损地交还给英国军方,并在西班牙海滨小镇韦瓦尔为马丁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葬礼。但因为当时西班牙实际上已经完全被纳粹德国控制,在将公文包归还英国之前,他们复制了蒙巴顿将军致蒙哥马利元帅的信,并秘密交给了德国。
因为蒙巴顿和蒙哥马利这两个人物的关键身份,希特勒一收到情报就结结实实地吞下了英国人送来的整个“诱饵”。他坚信,盟军真的要从撒丁岛和南希腊登陆了!于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德军总指挥部下令加紧修筑科西嘉岛,并增派两个党卫军旅前往撒丁岛驻防。德军大将“沙漠之狐”隆美尔也被派到雅典督查希腊的防御计划。更为致命的是,希特勒不顾当时的库尔斯克坦克战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刻,紧急下令两个装甲师撤出苏联战场调防希腊。此次错误地相信盟军会在撒丁岛和南希腊登陆,使得纳粹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的防御陷入空虚。
一切都已无法挽回,1943年7月10日,英军发起了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作战行动,最终于8月10日成功占领西西里岛全境。德军共损失10艘潜艇、740架飞机,另有8 000人丧生,13 500人受伤,5 500人被俘。
至此,英国情报部门的“馅饼行动”完美实施!用虚假的信息骗过敌人,将敌人引到错误的进攻方向上,为盟军的正面行动争取到了十分有利的时机。对盟军来说,在此次战役中积累的宝贵的登陆战略经验,为他们后来在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计应用到商场,可以达到进退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然而,以假示真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拿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而是提醒商家,可以在战略部署和策略上多做文章,挤掉别人,抢占商机。
从2003年起,谷歌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总点击量就开始落后于百度。2004年,谷歌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谦虚地放下架子开始与百度往来。表面上施密特欲与百度共发展,其实他是想控制百度,全面攻占中国市场。
当时,实力和财力都不雄厚的百度自然不能将业界的鼻祖拒之门外,那样不仅会惹怒对方,说不定还会有产业夭折的危险。百度总裁李彦宏不得不从长计议,友善地接受施密特的“好意”,表面上也做出与谷歌共谋大业的样子。随后,在新一轮1 470万美元的融资中,百度欣然接受了谷歌投资的499万美元,让谷歌占有其2.6%的股份。谷歌上上下下包括施密特在内都认为,打垮百度,重振搜索巨头地位的这一仗已是胜券在握。
一年后的6月份,施密特秘密到达北京。在李彦宏的办公室里,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李彦宏所谓的“与谷歌合作”只是“瞒天过海”的“缓兵之计”,其实是想利用与谷歌的合作关系麻痹对方,从而推迟其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的步伐。2005年8月5日,当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同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时,施密特后悔莫及,连称失算。更糟糕的是,他为轻敌和大意付出的代价远没有停止。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百度一骑绝尘,而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则因为百度的强力冲击急剧下降。
百度巧用“瞒天过海”之计,成功地破解了谷歌设下的陷阱。这样百度不仅避免了与业内老大的直接冲突,保全了其萌芽产业,而且在谷歌盟友的亮丽光环下,业绩一路飙升,成功地将产业越做越大,可谓聪明至极,一举两得。
声东击西,让敌人防不胜防
声东击西是狼在捕食时常用的计谋之一。曾经有这样一个画面,狼捕食鸡。狼先是对近在眼前的鸡视而不见,然后亲密地与它的“朋友狗”会合;但在离开狗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住了公鸡,叼着猎物迅速撤离。“声东击西”之计一般用在己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声东”旨在虚晃一枪,所击之“西”才是主攻目标。因此,此计的重点在于对我方的企图和行动绝对保密,制造假象、佯动误敌来伪装己方的攻击方向,转移敌人的目标,使其疏于防范,让“西”成为敌方的不备或不及之地,然后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进攻,一举击败敌人,出奇制胜。
在企业竞争中巧妙地使用“声东击西”,大造舆论,故布疑阵,是有力打败对手、拓展产品销路、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SB公司先后采取的两种造势策略,让其成功地蒙蔽了民众和合作伙伴,利用舆论的力量,为自己的产品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年前,日本SB咖喱粉公司一度产品滞销,入不敷出,濒临破产。新上任的总裁为此寝食难安,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种特殊的制造舆论的办法,帮助公司起死回生。当时,日本的私车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都无力承担,因此不少人持有驾驶执照却没有车。新总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果断决定利用这点来为公司扩大名声。几天后,他在几家报纸上同时刊登了一条广告:“征求有照无车者。本公司出租咖喱色小轿车,租期一年,收费低廉。”这则广告很快吸引了众多有照无车的年轻人。仅仅几天时间,东京街头便随处可见咖喱色的小轿车。每当人们看到这种小车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些车是SB公司出租的。”小小的咖喱色轿车,为SB公司做了极为有效的活广告,让SB公司名声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咖喱粉的销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SB公司从此摆脱了困境。
第二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SB公司又抛出新的一招:他们在日本几家最大的报纸上同时刊出巨幅广告,声称将租用几架直升机,将公司的咖喱粉撒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让富士山变了颜色。“天哪!白色的富士山顶将一去不复存在!以后人们看到的会是黄顶的富士山啦!”广告一经刊出,全国民众立刻哗然,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怎么可以随便玷污!人们纷纷提出批评,甚至开始对SB公司进行猛烈的抨击。在一片谴责声中,SB公司的大名传遍了整个日本。而精明的SB公司在飞临富士山的前一天,又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决定撤销原来的计划。日本民众欣喜若狂,以为是他们的声讨发挥了作用,而SB公司也同时在庆祝自己的胜利。因为这一切都是总裁虚张声势的计谋,并不是真的要把咖喱粉撒到富士山上。他完全料到了这则启事招来的舆论压力,因此决定用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引来日本民众的关注,让他们牢牢地记住SB的名字,并且误以为这是家实力极其雄厚的企业。这一出人意料的举措,果然让SB公司名声大噪,并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财大气粗”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前来与SB洽谈业务,几年之后,SB公司果真一跃成为了日本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公司。
“声东击西”的使用方法也各异,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攻方的“声东”是否能让防御方完全相信,或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阵,使对方力量分散,使其减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弃对“西面”的防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结起来,“声东击西”之计可以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一是忽东忽西牵制敌人。不固定我方的进攻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把敌方弄得晕头转向,无法确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实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时间一长对方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我方便可利用时机大获全胜。二是即打即离迷惑敌人。我方时而主动攻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时,我方不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以致敌人无法部署战前准备,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三是发动佯攻蒙蔽敌人。我方故意向甲地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等敌人把兵力全部调到甲地时,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敌人知道后,为时已晚。四是避强击弱,袭击敌人。在我方飘忽不定的进攻下,敌人无法制定准确的进攻计划,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乘机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让其无力应对,妥协就范。
总之,“声东击西”历来受到中国兵家的重视,但是如果此计运用不好,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反砸到自己的脚。
打破常规,出奇制胜
在一次进攻中,一只狼瞄准了一头麝香牛。麝香牛拼命向一片丛林跑去,狼在后面穷追不舍,忽而冲到左面,忽而冲到右面,极力控制它的逃跑路线,最终把它逼到一处深谷的边缘。
麝香牛无路可逃,又不敢反击,只好呆呆地站在原地。由于深知狼的捕猎方法,它尽量把头抬得高高的,把后背弓起来,不让狼咬到这些地方。但这只狼突发奇想,箭一般地冲过去,一口咬住它的后腿。麝香牛的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栽进了深谷,狼跟了过去,毫不费力地享用了美餐。
狼的这种出奇制胜的捕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当遭遇劲敌,不一定要用常规的手段强攻,应该跳出来,打破思维的壁垒,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会只有一个。
一位推销员去拜访某公司的董事长,试图推销一批产品,不料碰了一鼻子灰。推销员苦思冥想,突然记起当他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女秘书突然探进头来说:“真抱歉,董事长,今天没有收到信件,所以没弄到好看的邮票给您!”推销员一打听,原来是董事长12岁的儿子正在集邮,女秘书每天都要从各地的来信中挑一些特别的邮票送给他。推销员心想,好,有门了。
第二天下午,推销员又去找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给他儿子送几张精美邮票来的。一听是精美邮票,董事长马上站起来热情相迎,推销员很恭敬地将邮票递给董事长。董事长接过邮票,像喜得贵子一样,连连称赞:“多有价值!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邮票,我儿子一定喜欢!”兴奋之余,他还主动把儿子的照片拿给推销员看,推销员趁机大加夸奖董事长的儿子聪明可爱。两人间彼此很投机,便又谈起集邮的心得和趣闻,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没等推销员开口,董事长便主动订购了一大批产品。
推销员明着是给其儿子送邮票,其实是迎合董事长的心意;明着是夸奖其儿子,实则称赞董事长;看起来是投老子和儿子所好,其实是想要董事长手里的钞票。这种商场战术,就是不循常规,出奇招而有奇效。
公元前205年4月,汉王刘邦兵败彭城,退到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相持。5月,原与刘邦结盟的魏王豹背汉降楚,派大将柏直、冯敬扼守黄河临晋渡口,企图阻挡汉军北进。8月,刘邦为了消除身后之患,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曹参、灌婴二将,领兵伐魏。
韩信率领大军来到临晋渡口,遥见对岸魏军把守很严,不好强攻,于是就下令暂且安营扎寨。一面派人收集船只,与魏军隔河相距;一面派探马暗察上游地势。不久,探卒来报,说上游夏阳地方,魏军防守很松。韩信就带领曹参、灌婴二将前去察看地形,但到夏阳实地一看才明白为什么魏军不在此防守了,只见夏阳河段,水深滩险,汹涌澎湃,别说是行船就是羽毛只怕也很难浮起来,而且河中布满了礁石,船只根本无法通行。曹参、灌婴二将看后都摇头作难,韩信却皱眉苦思了好一阵。回到汉军营地,韩信仍然决定利用夏阳河段,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出其不意击败魏军。当即,传来曹、灌二将,命曹参领兵上山伐木,大小都行,越快越好;又令灌婴带人前往市场,购买数千瓦罂,每个瓦罂能容纳二石的物品。二人听后,都感到很意外,一齐问道:“将军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韩信说道:“二位不必急问,到时自知。”二人只得奉命退出,分头行事。
两天之后,曹参、灌婴二人将所需物品都办齐了,就向韩信复命。韩信又命令道:“你二人再将所备物品制成木罂,制法均在这封函中。制成后,立刻回报。”说完,将一封函信交到二人手中。二人受命出帐,马上指挥将士,按函中要求,用四木夹住一个瓦罂,捆绑牢固,然后再将木罂用绳连起,数十个连成一排,分别连成数十排。由于日夜赶制,几天后,木罂已制造完毕。
韩信见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等到黄昏,又招来曹、灌二将,命灌婴率领数千人马,守住前些天收集来的船只,命令士兵只准击鼓呐喊,不准擅自渡河,违令者斩。而他自己则与曹参统领大队人马,暗中搬运木罂,连夜赶到夏阳。然后指挥将士把木罂放入河中,每个木罂内载2-3人,用桨划水,缓缓向对岸渡去。因木罂体轻,浮力又大,四周都是木头,即使撞到河中礁石也不会破损,因此顺利渡过了这段险峻的河段。
与此同时,扼守临晋渡口的魏将柏直、冯敬,忽然听到对岸汉军鼓响如雷,喊声震天,只当韩信要强行渡河,急忙调动人马,严密注视对岸动静。他们哪里知道,对岸汉军只是虚张声势,而汉军真正的主力正在韩信指挥下,在他们认为滩险水急、难以行船的夏阳,用木罂徐徐渡过了黄河。
汉军过了河,魏军尚未发觉。韩信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东张,拔安邑,直逼魏都平阳。魏王豹兵败后,逃到东垣,被汉军包围,魏王豹走投无路,只得下马就擒。不到一个月,韩信就平定了魏地。
韩信伐魏首战成功就是运用声东击西这种战术。韩信在临晋渡口布置了一部分兵力,虚张声势,给敌人造成一种假象,目的正在于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然后率领主力,从魏军意想不到的地方,用常人意想不到的工具——木罂,载军过河,将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商业对决,利益交锋,充满变化的杀机,如果按照惯常的方式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就会受制于人,处于被动状态。一些经营商家从不按常理出牌,而是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段,声东击西,迷惑对手,达到出奇制胜、打败对手的效果。
危难之时,不惜咬断自己的后腿
丹尼斯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为了搜集狼的资料,他走遍了大半个地球,见证了许多狼的故事。在他的镜头下,曾有这样一个画面:
那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季节,在非洲草原许多动物因为缺少水和食物而死去了。生活在这里的鬣狗和狼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它们也会发生冲突。这次,为了争夺被狮子吃剩的一头野牛的残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发生了冲突。尽管鬣狗死伤惨重,但由于数量比狼多得多,很多狼也被鬣狗咬死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狼王与五只鬣狗对峙。
显然,狼王与鬣狗力量相差悬殊,何况狼王还在混战中被咬伤了一条后腿。那条拖拉在地上的后腿,是狼王无法摆脱的负担。面对步步紧逼的鬣狗,狼王突然回头一口咬断了自己的伤腿。然后向离自己最近的那只鬣狗猛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断了它的喉咙。其他四只鬣狗被狼王的举动吓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更加吃惊的莫过于躲在草丛里扛着摄像机的丹尼斯。终于,四只鬣狗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摇地离开了怒目而视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人生中,拖我们后腿的东西也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果断地舍弃,就很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台湾作家吴淡如说过:“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就会发现,我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下已经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眠,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我们又怎能快乐呢?
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放下功名利禄,放下恩怨情仇,放下一切要放下的东西。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只瘦狐狸从篱笆上的小洞钻进了葡萄园。它大吃了三天,吃光了葡萄园里的葡萄,身体也变得臃肿不堪,已经无法从来时的小洞钻出去。聪明的狐狸饿了三天,才从小洞突围而出。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土地贪得无厌的帕霍姆,最终在用脚丈量土地的贪婪中吐血而死。他的仆人发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攀登雪山的运动员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攀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扔掉自己在登山前认真准备的装备,直到扔无可扔。于险要处,教练还会告诉运动员,连呼吸都要控制,稍微粗重的呼吸都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世上的许多事物,不论费多大的心机,花多大的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只是暂时的。
懂得生命和世事的无常,便会舍得;能够舍得,才不会被物欲所驱使,才能够看得清生命的本质,抛得开功名利禄,找到生命快乐的源泉。
放下,是美好生活的必需。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放下对功名利禄的刻意追求,才能给生命留一片绿荫,给心灵种一棵忘忧草。
冤冤相报何时了。当一个人的心被仇恨充盈,那么,快乐已离他远去。且不说,仇恨会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会挡住人生的成功之路;即便是大仇得报,也必定是两败俱伤,身心疲惫。要知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抓起泥巴扔向对方时,首先弄脏的却是自己的手。
只有放下琐事的烦扰,才能常常保持心灵的快乐。不必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更不必把别人无心伤到自己的话,堆积成心里的毒瘤。
人生的所谓得与失,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失意的坏心情,却可以使人丧失对整个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因心情引起的得与失,比起物质上的得与失,更加致命。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付不起的,正是生活中某类事件对我们心态所形成的那种漫长主宰、改变甚至毁灭。豁达、乐观的心态,才是最昂贵、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他得到的多,而在于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广的拥有。
舍得是春风,放下是秋雨。有了春风秋雨的浇灌,我们的心灵就能长出参天大树,就能够不被外在的一切所迷惑、迷乱、迷失,就能坚守生命中最宝贵的尊严、操守、信仰,就能够拥有宁静、闲适而又幸福的人生。
狼生活在草原上,就处于这个巨大的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摆脱不了吃或被吃的命运,狼也一样,免不了受其他动物的攻击。狼在遇到比它还凶猛百倍的动物时,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生,甚至可以咬断自己的伤腿,进而保存实力,保全生命。几千年过去了,草原狼顽强地生活了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性,让人感觉颇有壮士断腕之感。
果断放弃,保存实力,忍痛割爱才能避免全盘皆输。形势所迫时,作弃小取大的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