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400000004

第4章 陪太子读书的于志宁

于志宁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一生都沿着儒家的标准线路走,正心、修身、齐家,忠于王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生没犯过什么错误。在风云变幻的贞观十七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之争导致了满朝文武人人自危,而身为太子的师傅、处在波谷浪心的于志宁却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于志宁的性格和命运早已由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是雍州高陵县人,是关中的白菜心地带,又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富足和安定是有保障的;于志宁的曾祖父曾作过北周的太师,他的父亲于宣道是隋朝的内史舍人,官阶也不低,社会地位比较优越;于志宁生于开皇八年前后,正是隋初升平之年。在诸多的有利条件下,于志宁的早年生活应是十分优裕的,每日里无忧无虑地读圣贤书、交接宾朋,顺便也学一学官场上用得着的知识和人情世故。隋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出任冠氏县县长,有机会实习一下在家里学的那些统治之术,包括文书、律令之类的。很可惜这个实习期并不长。农民起义爆发了。怎样治顺民,先辈圣贤有语录,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可以照方抓药;怎样治叛民,圣贤没教过,于志宁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奈之下,扔了乌纱,卷起铺盖回老家。

李渊在太原起兵,挥师进入关中,于志宁率领众人在长春宫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让李渊喜出望外,“甚加礼遇,授银青光禄大夫。”实际上这光禄大夫那光禄大夫的,都是虚衔,没多大用处。当时李渊见人就封官,口里问着,手里写道,笔不停挥,一天就封了1000多人,所以虚衔也泛滥,荣誉称号也贬值。倒是李世民给了于志宁一个实官,让他作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赞军谋。从此,于志宁跟着李世民打江山,每有征伐都跟随着,还兼任了文学馆学士。

在李唐王朝的统治制度创建之初,于志宁是作为一名律令专家在发挥作用。由于隋末农民起义时间较长,隋朝的统治制度破坏殆尽,要恢复起来很不容易。于志宁“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看来,于志宁早年学的统治之术和公文规范、法律条例派上了用场。贞观三年,于志宁任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二把手。这时候,一件极小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唐太宗一高兴,请三品以上的大臣到皇宫吃饭。饮酒饮得正欢,忽然想起于志宁咋没来,就问旁边人。有人报告说:“您请的是三品以上,于志宁还不到三品,所以就没来。”唐太宗便派人叫于志宁来赴宴,给他加了一个官散骑常侍,又让他作太子左庶子。这一任命把于志宁的大半辈子套牢在陪太子读书的位子上,出力而不讨好,实在是有苦说不出,有泪往肚里流。

唐太宗对于志宁说:“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幼小,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无使邪僻开其心。于志宁教导太子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

唐太宗为了让李唐王朝长治久安,对继承人的教育十分重视,他选用于志宁这样模范遵儒家道德规范的人来辅导太子,作太子的表率,可以说是深谋远虑。甚而至于在委以重任之时,还对于志宁许诺官赏,真正是用心良苦。

于是,于志宁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太子读书,教太子理政,教太子做人。其他的事情也参与着,对太宗也时有劝谏。不过,他的劝谏多是一些细枝末节,仪式、礼数之类,裨补不大。只有一件事情还可以说一说,那就是功臣袭封刺史之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有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想让宗亲和功臣的子孙们世袭刺史之位,让功臣的子孙们永远辅佐自己的子孙,“共保富贵。”他的这道命令刚下达,于志宁就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不是久安之道,上疏谏争。大臣马周也上疏说:“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再加上长孙无忌等人不愿离开京城到封地去,唐太宗最后只好下令停止世封刺史。

于志宁是最理想的老师,可是太子李承乾却不是个省事的学生。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太宗即位时就立承乾为太子,早早确定了接班人地位,当时承乾才8岁。承乾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唐太宗很喜欢,有时让太子听断政事,颇识大体。太宗有时外出,就让太子承乾留守京城。又给太子配备了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样正直又博学的老师,希望把承乾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太子承乾开始染上一些坏毛病。他喜欢声色犬马,游戏毫无节制,只是害怕唐太宗知道,所以不敢太明显。每次上朝办事,都要讲一番忠孝之道,下朝后却和一帮小人玩得邪乎。有时发现某一位宫臣要进谏,赶快正襟危坐,作一番很严肃的自我批评。谁还能再说什么呢?史书上说:“枢机辩给,智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以为明而莫之察也。”

李承乾的两面派手法玩得高明,瞒过了群臣,却瞒不过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于志宁看到李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讽之,太宗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

于志宁辛辛苦苦地写书劝谏,虽然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在太子承乾那儿却没起什么作用。贞观十四年,于志宁兼太子詹事。次年因母亲去世解职丁忧。还没容他丁忧期满,唐太宗又起用他为太子詹事。于志宁上表请求唐太宗再给一段时间,让他守孝期满,唐太宗让大臣岑文本到他家传话:“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循以私情。”皇上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于志宁只好赶快就职。

太子李承乾在农忙之时大兴土木,营造曲室,奢侈过度;又耽迷于靡靡之音中不能自拔,于志宁多次上书进谏,“承乾不纳。”承乾又招揽了许多宦官,于志宁再一次进谏:“伏望狎近君子,屏黜小人,上副圣心,下允众望。”承乾不但不采纳,而且“览书甚不悦”,怒形于色。

这时候的李承乾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任性而狂妄,对一切的正确意见都听不进去。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因为承乾游猎废学,两次进谏。第一次上谏书,承乾不纳;第二次再谏,“承乾览书愈怒,谓玄素曰:‘庶子患疯狂耶?’”又有一次,承乾在宫内敲鼓,声闻于外,张玄素叩门请见,极力劝谏,承乾气哼哼地拿出宫内的鼓,摔坏在张玄素面前。他又派手下人在张玄素早朝时,用马棒袭击张玄素,差一点打出人命来。

与张玄素同为难兄难弟的于志宁,虽然没有挨马棒,但有一次比挨马棒还危险。有一次李承乾私引突厥人入宫,于志宁又一次上书进谏,承乾大怒,派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刺杀于志宁。两人深夜潜入于志宁家,见于志宁还住在苫庐中为母守孝,受到了感动,不忍心杀了这位孝子,于志宁因此免于杀身之祸。

太子承乾似乎是走火入魔了,处处和别人打别扭,让做的事偏偏不做,不让做的事执意要试一试。他让人做了一个八尺铜炉,六隔大鼎,招募亡奴偷盗民间的牛马,亲自烹煮,和亲近的小厮们一块儿吃。喜欢学突厥话,穿着突厥衣服,让左右的人也扮成突厥人,模仿突厥生活。有一次还心血来潮学起突厥的葬仪,躺在地上装死。还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委身思摩,若当一设,不居人后矣。”

太子承乾私幸乐童称心,唐太宗闻知大怒,杀了称心等人,严厉谴责承乾。但承乾不思悔改,痛惜称心,在宫中专门盖了一座房子,挂起称心的画像,让宫人早晚奠祭。又在宫内埋葬了称心,立了墓碑,常常数月称病不朝。

太子承乾之所以有这么严重的异常表现,部分原因是过度放纵自己,更重要的原因是魏王李泰对嗣位的威胁。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好学、多才多艺,为李世民所宠爱。“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

唐太宗对李泰的特殊政策。李泰当然要用足用活。特别是开文学馆,和李世民为秦王时开文学馆何其相似乃尔!父亲的榜样在前头,李泰照葫芦画瓢没什么难的。所以,李泰“潜怀夺嫡之计”,笼络朝臣,邀取时誉,准备取代承乾。贞观十二年,魏王府司马苏“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以著述为美,劝泰奏请撰《括地志》”。李泰立即采纳,奏请多位名臣共撰此书。贞观十五年书成,唐太宗大加赏赐,每月供给魏王李泰的财物远远超过了太子承乾。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反对,唐太宗虽然采纳,但对李泰的过度宠爱并没有改变。他又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去住。魏徵认为唐太宗不应让李泰处在嫌疑之地,上书苦谏,此事才作罢了。

李泰因为得到唐太宗的偏袒,更加无所顾忌,加快了结党夺嫡的步伐。他网罗朝臣韦挺、杜楚客等人,又联合20多名驸马和功臣子弟,结为朋党,一支可以和太子承乾相抗衡的力量已经形成。而承乾渐受冷落,内心郁闷,干脆破罐子破摔,更加放纵胡闹。

唐太宗在太子与魏王之争中一直迟疑不定,首鼠两端。一方面,他怕废承乾立李泰会破坏长子继承制的秩序,为后世子孙夺嗣开个不好的先例,加上玄武门兄弟相残的事件在他内心仍在隐隐作痛,他不愿同样的悲剧在儿子们身上重演;但另一方面,他又对承乾很不满而属意于李泰。承乾腿脚有些毛病,唐太宗再三给人说:我儿子脚病倒不要紧……实际上内心很在乎,要不然也不会再三再四地说。更重要的是,承乾后来的表现太差,唐太宗把江山交给他不放心。

由于顾虑重重,加上大臣魏徵、褚遂良等的反对,唐太宗没有执行废立计划。贞观十七年初,唐太宗对群臣说:“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侥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

这算是一个表态,但这个表态很勉强。唐太宗还派德高望重的魏徵去辅佐太子承乾,意在安定人心。但他对李泰却没有做相应的安排,李泰的势力依然在膨胀,对承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承乾依然焦躁不已,任性胡闹。他和汉王李元昌关系亲密,“朝夕同游戏,分左右为二队,太子与元昌各统其一,被毡甲,操竹,布阵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有不用命者,披树挝之,至有死者。且曰:‘使我今日为天子,明日于苑中置万人营,与汉王分将,观其战斗,岂不乐哉!’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汉王元昌还看上了唐太宗身边的一个侍女,他请求太子即位后把这个侍女赐给他,承乾也不加思索地答应了。

太子承乾一方面纵情游乐,另一方面也在阴谋着扳倒李泰。他先是派人告李泰的黑状,被唐太宗识破,没能得逞;后来又派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刺杀李泰,也没有成功。最后,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军事实力上。开国功臣侯君集对唐太宗心怀不满,承乾便和他通谋,又网罗了一些人,准备杀入宫中,直夺帝位。

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李起兵造反,很快被李挫败,在齐王李起兵之后,承乾还洋洋得意地对纥干承基说:“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没想到,齐王兵败,还牵连到纥干承基,纥干承基在狱中坦白了太子承乾谋反的事,于是唐太宗废承乾为庶人,杀侯君集等。

承乾被废,魏王李泰以为时机已到,准备登上储位。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倾向于立晋王李治。魏王李泰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有一次扑到唐太宗怀里说:“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唐太宗信以为真,告诉了众臣。褚遂良立即指出这一席话的虚伪性,李泰过火的表演反而弄巧成拙。李泰又去威胁李治,又被唐太宗知道了,对李泰的影响也不小。还有李承乾的一句大实话也对唐太宗的决定大有影响。他说:“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立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唐太宗绝对不想让后人得到储位可以争取的印象,所以对李泰和承乾都不用,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在承乾李泰之争中,贞观群臣多受牵连,开国元勋房玄龄被疏远,魏徵虽死,但因为生前推荐过杜正伦和侯君集,唐太宗怀疑魏徵结党,推翻了魏徵的墓碑,连公主嫁给魏徵儿子的婚约也取消了。倒是身在是非窝中的于志宁没什么事,主要原因恐怕是他不知道这么多事,知道了也不管,只是就事论事地劝善。

承乾事败后,唐太宗对于志宁说:“知公数有规谏,事无所隐。”所以还让他当太子左庶子,以辅佐新太子李治。

教软弱无能的李治用不着于志宁费什么劲,话说回来,于志宁再费劲也把李治变不成个有出息的男子汉。就这么凑合吧。李治即位以后,于志宁升官为侍中,为门下省的长官,是宰相一级的人物。虽然位高,但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手中,于志宁没多大作为,也不想揽那么多事。他进谏的事依然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有人告长孙无忌,高宗李治让立斩告状之人,于志宁劝谏说得等到规定的时间再杀;衡山公主要出嫁,于志宁以为要按古礼守完三年服才能出嫁等等。

永徽二年,于志宁任尚书左仆射。第二年又兼任太子少师,又转回了老本行。

永徽五年冬,高宗雇用雍州四万余人修筑长安外城,有人上书说这不吉利,于志宁认为上书的人说话不吉利,应该杀头。高宗说:“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于是不予追究。可怜的于志宁,想犯个错误居然未遂。

于志宁谦让的好品德依然在发扬光大,高宗赐给他田地,他奏请高宗分给别人;年龄大了,请求退休,高宗便免了他的尚书左仆射的职务,拜太子太师。

在唐高宗李治执政的最初几年中,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共掌朝政。后来,武则天逐渐得势,用各种阴谋和手段离间李治和王皇后、长孙无忌等人的关系,引勾结许敬宗、李等朝臣共同陷害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于志宁由于不管大事,没有成为首要目标。永徽六年,武昭仪羽翼既成,谋图废王皇后。昏庸无能的李治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于志宁四人商议。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拼命反对,老滑头李称病不入;于志宁慑于武昭仪的淫威不敢说话。

又一日,李单独见到李治,李治又问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的事。狡猾世故的李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高宗李治从此拿定了主意,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贬斥褚遂良。

于志宁闭口不言,自以为可以全身远祸,却没料到许敬宗等人绝不允许任何一位直臣再居高位。武则天作了皇后,开始对当初反对立她的人士进行报复,指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又把褚遂良、韩瑗等大臣牵扯在内,连中立的于志宁也没放过,说他“党附无忌”,免去职务。随后,于志宁又作过荣州刺史、华州刺史,年龄大了,请求退休,得到批准后就回了家。麟德二年,于志宁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于志宁死后,得了好几个官号、什么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之类的,没什么用处,只表示皇上还记得这位老师罢了。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热门推荐
  • 超级强化天师

    超级强化天师

    老天爷开个玩笑,把一件不知来历,却具有强化功能的异宝万宝炉赐给了关天养,看他如何凭借万宝炉走上世界之巅?百分百强化法宝,强化丹药,强化灵兽,万宝炉在手,天下我有。无人能抵挡关天养前进的步伐。
  •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天文奇观(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魑魅魍魉丛生的平安京,一袭幻梦,惊乱安倍晴明的悠然自得……与贵公子源博雅的机缘偶遇;与通灵少女樱冥雪的神秘邂逅。是诅咒?是宿命?是天机?一个个未解谜团,一个个致命陷阱……当安倍晴明追寻着线索,踏入了一切罪恶的根源——樱之森林时。这才发现,原来幕后真正的黑手,竟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异族——吸血鬼。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调皮宝宝迷糊妻

    调皮宝宝迷糊妻

    楚雨,绝色容貌,倾国倾城。生于豪门世家,祖上三代,男儿众多,她成为家族的千金小姐。在大婚之年,父亲为她钦点了一桩婚姻!这样的爱情她不要。她要自己寻找幸福!然而,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迎面走来的男人可能更看重她的财与貌。楚雨,奇丑无比,她来自边远山区,学历不高,渴望活出精彩!好不容易没有公司嫌她丑陋,应征进去做了个替补秘书。却不想,这位总裁大人竟然帅得让人眼蓝,酷得让人心碎…冷寒,帅气的冷面总裁,面对自己的丑女秘书,实是无法专心工作,只因为她常常出其不意的恶作剧……冷无双,闪动着机灵敏捷的大眼睛,第一次到总裁办公室,就被楚雨的丑陋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却不想,因为楚雨的一个意外事件,而和她结下不解之缘……冷无双——爸爸,我只要雨妈妈!冷寒——其实对女人,我已经厌倦!楚雨——也罢,我就以这丑陋的容颜,实施我的猎夫计划…&&&&&&&&&&&&&&&&&&&&&&&&&&&&&&&&&&推荐:苦情儿:《妖娆太子妃》夏草青青:《老鸨王妃》夏草青青:《我得负责》雪落暄:《魁首猎爱》白色娃娃:《冷王子的甜心公主》明千晓:《流氓皇后》美娃:《混血小天使》推荐晗晗的文文:《嚣张宝宝总裁妈》都市完结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