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8900000005

第5章 一个满足的孩子

康德对他的父母可能是满意的。对他的存在,他没有说过什么指责他们的话。他以法哲学的冷峻来理解家庭的两性关系,这与他谈到父母时充满爱的温情不相吻合。他的父亲主要对他实施道德教育,而他的母亲则为他开启世界美好的心灵。康德对善和美的理解他认为是受了家庭的影响,而对真的理解他认为则完全出于他自己。

关于康德的父亲,我们知道得虽然不多,但即使这很少的、可以确定的生平也形成了那幅感激的图画。在父亲逝世50多年后,康德甚至在晚年还一直“在自己的心中”怀有这份感激。不管怎样,这是弗里德里希·泰奥多尔·林克的记录,他1792年起成为康德的同事,1805年出版了《伊曼努尔·康德生活面面观》。这是一位“正直的公民”的画像,他对自己儿子的智力教育虽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他有完全开明、正直的理智,能够从外界寻找有益的帮助,并且他也乐意就一个手艺人的力所能及支出这样一笔费用”。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第一个传记作者路德维希·恩斯特·鲍罗夫斯基在1804年出版的《对伊曼努尔·康德的生活和性格的描述》中如是说。他还简明扼要地补充说:“父亲非常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勤奋好学、诚实正派、富有思想的人。”他要求儿子热爱劳动、朴实无华,“尤其不能说谎”。

约翰·格奥尔格·康德如同他的父亲汉斯一样也是一个手工业师傅。他是皮匠行会的会员,靠给马、车厢、马车和雪橇制作皮带挣钱。他于1683年生于美麦列,年轻时就迁往大城市柯尼斯堡。在这里,他作为独立的皮匠师傅虽然并不富裕,但赚的钱足以组建一个家庭。1715年11月13日,将近33岁时,他娶了由纽伦堡移居柯尼斯堡的另一个皮匠师傅的女儿,18岁的安娜·雷吉娜·罗伊特为妻。他一定是一个非常自豪的人,作为手工业行会的会员受人尊重。因为声誉问题在手工业中非常重要,然而,老年康德在其《人类学》中认为,所谓声誉不是无耻丑陋的“沽名钓誉”或“傲慢自大”,而是“一个人由于其内在的(道德的)价值而可能期望得到的他人的尊敬”。

康德73岁时在给瑞典主教雅科布·林德布罗姆(他在瑞典寻找康德家族的根)的一封信(1797年10月13日)的草稿中说:“我的双亲(出身于手工业阶层)都是诚实正直、道德高尚和遵纪守法的典范,没有留下财产,但也没有留下债务。他们给了我从道德角度来看,再也不可能更好的教育。每当想起他们,我心中就泛起深切的感激之情。”所有这些都表明,小伊曼努尔在父母倾其全力建造的那个家中,对那个未征求他的意见就被带入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他感到自己被教育成了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就像一个人通过辛勤劳动养活自己一样,与此同时,他喜爱自由的性格也在道德方面得到巩固。

在这方面,虔诚主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虔诚主义自18世纪上半叶进入柯尼斯堡手工业者的交际圈。与路德新教极其残酷、令人恐怖的正统观念相反,虔诚主义试图复兴一种积极、热情的基督教观念。个人的宗教虔敬据说是在回归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虔敬本身具有伦理的品质,而且同时摆脱了教条的说教和严格的宗教仪式。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通过宗教的沉思内省拥有一份虔诚。在路德宗的正统观念看来,“虔诚主义”首先是一切追求可能的宗教狂热的异教徒的讽刺性代称,而虔诚运动被其追随者推到了积极的一面。凡是熟记上帝的话,遵照上帝的话过神圣日子的人,就是虔诚主义者。在这方面,虔诚主义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心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德从未完全丧失对这种心灵宗教的同情。虽然他后来曾警告说,自己过分看重道德诱惑或宗教修身的内心体验,过分看重天惠或祈求的情感。因为,在这种虔诚主义的自我观察和自我回归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思想混乱,误以为自己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灵感世界;然后,陷于狂热的幻想,伴随自我折磨,结果患上精神忧郁症,甚至住进精神病院。成年后,得到启蒙的康德也批判地断定,关于德行和虔敬的虔诚主义观念仅仅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康德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疑虑,这种虔诚主义观念却表明了这一点,对此,康德到了老年,当他回顾孩提时代父母给他的宗教教育时,仍然意味深长地赞叹道:“人们对虔诚主义说东道西,够了!那些认为虔诚主义是严肃的人们,以一种庄严的方式表现自己。他们具有人类所能够具有的高尚的情操:那种稳重、乐天和任何欲念都破坏不了的内心的宁静。任何困顿、压迫都不能使他们陷入烦恼,任何纠纷都不能使他们产生仇恨和敌对的情感。”

康德虔诚的母亲安娜·雷吉娜首先就在家中体现了这种对内在的乐天和安宁的神圣的渴望。她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祷告和礼拜。鲍罗夫斯基写道:“按照她以虔诚的角度为自己制订的模式,她希望将伊曼努尔培养成为一个虔诚的儿子。”康德起初似乎也很喜欢虔诚。因为,老年康德对他13岁时就失去的母亲的回忆,较之对父亲的印象更充满感情。

赖因霍尔德·伯恩哈德·雅赫曼,同样是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于1804年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康德曾多次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充满感情、虔诚而诚实正直的女人,并且是一位仁慈的母亲。她以虔诚的教导和美德的实例引导自己的孩子转向对上帝的敬畏。她经常带我去城外,让我专心注意上帝的作品,自己则以虔诚的爱谈论上帝的万能、智慧和善心,并且将对造物主的深深敬畏铭刻在我的心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因为她在我身上培植了善的第一颗胚芽,她开启了我认识大自然的心灵之窗,她唤醒并提高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的生命产生了持久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两眼放光,表现出由衷的纯真的敬仰。

安德烈亚斯·克里斯托夫·瓦西安斯基也是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他于1804年在《伊曼努尔·康德的最后岁月》中,记录了他与这位老人朝夕相处的情境,其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康德以孩子般的深情将自己的母亲敬奉为一位“有着伟大的理智、高贵的心灵以及真实的、绝非狂热的虔诚”的女人。瓦西安斯基在谈到野外漫游时说的话,读起来仿佛是对康德关于孩子向往自由的法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回答:“这种教育中没有什么错误妨碍他今后的自我教育工作。他的母亲早就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她在自己的教育中善于将娱乐性和有用性相结合,她经常带自己的小男子汉到野外去,让他注意观察自然事物以及一些自然现象,教他认识一些有用的药草,甚至教他认识她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天体结构的知识,并且赞赏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当然,对于儿子的一些问题,她也难免经常出现尴尬。”

因此,小伊曼努尔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他不会再因为来到这个世界而哭喊。所有的传记材料都表明,这个小男子汉具有可爱的善良性格。他喜欢嬉闹玩耍,却绝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很早就学会自立,并且学会控制他那生来就向往自由的激情。回忆童年,他反思说,自己被培养成了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的人。他觉得自己没有像狮子一样被驯服,没有像机器一样被机械化。

康德的父母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或儿童心理学,却似乎掌握了艰难的教育艺术,并且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他们引导儿子“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自由”。他们注重自然的特性。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儿子在《关于教育学》的哲学演讲中也非常重视自然的特性:“从孩子一出生起,只要不妨碍其他自由,例如哭喊,就应当任其在各方面自由发展(除了一些会自我伤害的事情,例如当孩子要抓一把锋利的刀子时)。”通过教育,新生儿第一声呼喊自由的啼哭已经转变为令人讨厌的干扰。关键在于尊重他们的冲动,而不是受他们的影响。

父亲正直的榜样首先在康德纯真的情感中唤醒了“我心中的道德准则”,这使康德的心里充满了未曾有过的、越来越强烈的惊奇和敬畏;而他温柔的母亲则常常带他到野外去,并且还使他的心灵向“我头顶的星空”那遥远的苍穹敞开,在苍穹下,康德后来获得了关于尘世生存的深刻意识。孩提时在父母那里,康德已经认识了这两个方面,尽管当时他还不理解。他完全有充分的理由,终其一生欢快地回忆父母对他的这种简单的教育。在他本人看来,这种教育比他后来在伯爵府所看到的任何教育都要“美好得多”。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异世界庄园修真传

    异世界庄园修真传

    豪门公子苏山,在继承人的竞争中被自己的兄弟设计害死,却意外的占据了白领沈殿的庄园时代的游戏,而且还得到了一个仙宠,看苏山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不仅玩转苏家集团,更玩转整个修真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殿下早安:我的南瓜王子

    殿下早安:我的南瓜王子

    厚脸皮快步跟上来:“朱丽叶,等等我!”我停下来,体内一股热气一路飙升!我一个转身,向身后飞起一脚,吼道:“罗密奥!你有完没有完啊!话剧早就在半个月前就表演完毕!请从我的视线里滚开!”“怎么可能结束呢?无论前世抑或今生,你都是我的朱丽叶!”他嬉笑着。
  • 黑色感情线

    黑色感情线

    多年前的一次遇见,缘分天注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黑老大与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终成佳话。
  • 重生异界苏大叔

    重生异界苏大叔

    莫名其妙的来了,苏白山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莫名其妙的离开,穿越的事情他都能懂,那叫做重生,可是系统是不是白痴了,现在流行的似乎是找些长相英俊,学识渊博的年轻人来作为穿越的主角,自己这种年过四十,相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怎么就能作为男主角呢?
  • 新股民炒股指南

    新股民炒股指南

    股票是何物,它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它是如何发行上市的;股票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存在哪些风险并如何规避,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作为一个新股民,如何开户、申购、交易;在买卖股票时,有哪些常用股票分析理论、技术和指标来帮助判断股票的价值,挑选和买卖股票;在实际的股票操作过程中,如何选股,解读庄家,如何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采取策略获取较大的投资回报……总之,在入市的当初,如果掌握了《新股民炒股指南》所介绍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股票、股市、股市风险、股票分析等方面哪怕只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及了解,资金的投入可能就要谨慎得多,机会的把握就要恰当得多,其投资收益也将会高得多。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帝王独宠:朕的皇后要逆天

    (包月免费,已完结)写博士论文也穿越,穿越异世惨遭灭门之灾。她看着地上滚动的头颅,她惊恐,她挣扎,挟持监斩官,威逼皇上,要翻案。面对他,她的一个小动作,让情住入他的心,“朕很欣赏你。”“可惜了,臣女不欣赏皇上。”转身离开背对着他拜拜手。她嚣张他放纵,她惹祸他收摊,她要男人,他赐她美男。任她胡作非为,宠她宠上天。
  • 爱情备忘簿

    爱情备忘簿

    爱一个人就应该毫无杂质。这是骄纵任性的苏小绿一直秉承的爱情信条。然而,在沈安年第一次开口与苏小绿协商时,一直被苏小绿奉为信仰的爱情便在眼前坍塌掉。一场生死浩劫,却挽回了苏小绿一直压在心底的爱情。一边是带给自己巨大压力的初恋情人,一边是关心善待自己的成熟男人,苏小绿最后选择了谁?是一路怀揣对爱情的信仰艰难走下去,还是最后回到俗世烟火的安稳里?这是一本关于女孩子在成年之后面对现实学会接受生活的情感成长书。无论你错过一个很好的人,还是遭遇一个很糟的人,没有什么比爱自己让自己完满起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