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我的基础,
我已经自己选择了道路,
我将坚定不移地踏上这条道路,
任何事物都不能阻碍我继续走这条道路。
康德很早就失去了母亲。在他母亲的眼里,他永远是个可爱的小男子汉。1746年3月24日,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下午3时30分,当他站在父亲的病榻前作最后的告别时,他还不到22岁。一切都过去了。他用尖细的羽毛笔在家族祈祷书上写道,这是“幸福的离去”,因为他63岁的父亲一年半以前患了中风,身体日益衰竭,现在终于得到了解脱。儿子在回忆中表达了虔诚的愿望:“上帝没有让他这一生享受到多少欢乐,那么,让他享受永恒的欢乐吧。”父亲的葬礼如同母亲的一样,可怜而冷清,费用由市政府承担,没有通常葬礼上孩子们的歌声。
自从1744年秋他的父亲患中风以来,据柯尼斯堡阿尔伯特大学的记载,大学生伊曼努尔·康德几乎没有去上过课。康德作为长子必须照料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不过他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学业,所以在空闲的时候,他开始设法解决一个争论极为激烈的自然科学问题。在他父亲去世后不久,1746年夏季学期,他将自己的哲学处女作提交哲学系主任审查,在这部著作中,他试图阐释他“关于活的力的正确测算的思考”。他仿佛将他父亲身上日渐消失的生命力变成了一个自然哲学争论的问题,集中精力研究了只能从外部对身体发挥作用的力和使身体能够“自我维持”的那种神秘的“活的力”之间的关系。他利用了力的概念的多义性。在他看来,那些只与自然物体的运动和速度有关的事物,具有一种存在论的意义。这些事物关系到生和死、存活和消亡、内在的自我维持和外在的规定性。康德的处女作读起来就像是一种使身体能够通过内在的努力而在自己生命轨迹上自我维持的自动力的宣言。
在父亲去世后,这个22岁的孤儿将自己的名字写为“伊曼努尔·康德”,感到自己已经完全摆脱一切家庭束缚,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难道这是偶然的吗?他以一种惊人的自我意识想象身体的作用,身体的那种活的力能使自己自主运动:“这里就是我的基础,我已经自己选择了道路,我将坚定不移地踏上这条道路,任何事物都不能阻碍我继续走这条道路。”我、我,还是我。在父亲去世的影响下,康德写成的这篇哲学独立宣言中,“我”这个单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共出现了8次。怎样达到这个善于在自己的轨迹上自我维持和自我改造的“我”呢?这个小“男子汉”是怎样成为那个在1746年以独立思想家的身份开启自己第一幕的智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