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300000018

第18章 烈酒离歌(2)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中进士,二十二年迁汜水尉,后被贬岭南,二十八年北返为江宁丞,晚年被贬为龙标尉,最终被濠州刺史所害。他在“觅封侯”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太远,他借女子之口写下的闺怨之诗可能也是另一种“悔”。他似乎想借此告诉女子们,其实不必那么勇敢,不必那么识大体,撒一撒娇,留住男人,不让他们走上这一条道路或许谁都不会将这一生过得那么辛苦。

或许,可不可以,不那么勇敢。褪尽风华,只是依然在彼岸守候。

不是家书,是乡愁:张籍

乡愁,是生生不息的血脉。

早在《诗经》中就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的怀乡愁肠。古往今来,远离故乡的游子,无论他出身何时何地,都无法抹去流淌在血管里汩汩思念,因为故乡是存在于世的凭证。

诗至大唐,特别是塞下边疆诗人也有着同样的乡怀,“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这点恐怕让生于江南身在西北的张籍最有感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一个秋日傍晚,张籍饭后无事,前住友人家叙旧,敲了半晌无人应答。一人站在门前,肃杀的秋风带来阵阵凉意,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回到家中,千般委屈愁绪涌上心头的张籍提起笔来欲写一封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不觉泪如泉涌。终于写罢书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听见窗外有打更人才发觉已是三更。

翌日,揣着信在门口等候捎信人。不知何时,街角传来了马蹄声。“来了,来了!”张籍心里激动万分,颤抖着将家书递与他手上,送信人接了书信辞了他转身离去时,却听见身后传来颤巍巍一声:“且慢……让我再看一眼吧!”

萧杀的秋风吹煞了多少挥手的离人,难怪悲秋之情常常于此时油然而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诗人寄信的故事,让这首《秋思》在千古思乡的诗作中显得格外真诚感动。

张籍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从小坐在小桥船坞旁听江南采莲歌长大,在动乱的中唐,已与突厥不远、身在洛阳孤城深巷的他常常触景伤情,不能自已。“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他见过了太多战乱逃亡,塞下百姓疾苦,太懂送老和离别,太了解什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乡在他的心中,是一曲不能吹响的梦。

家书太轻,承载不了这么深沉的思念;家书又太重,说多了又怕惊了这梦。于是,便有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万般纠结和迟重。

思乡,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说张籍还不算地道的边塞诗人,那么岑参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个。盛唐的边塞和山水,后世再莫能及。写出“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雄奇气象的岑参却有着和张籍一样的情怀,这也是他的《逢入京使》常用来和《秋思》比较的原因。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边地的思乡是无望的思乡,前路未卜,不知归期。有时候,连传递书信都变得十分艰难,就只有通过口信给家人带去平安的信息。

天宝八年,岑参第一次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告别了在长安的家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一路走一路东望,远离故乡的感情只有那些曾挥手家园的人才能体会。他把泪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连双袖也像双眼一样湿润。途中惊喜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无奈这一次没有纸笔,岑参只能空凭其捎声口信,向家人道个平安。

质朴的语言没有任何修饰,惦念之情悠然蔓延。

思念是相互的。念故乡的时候,故乡的人也在念你。

如果说游子的脚步让人思念,那么征夫的行程就是让人茶饭难咽,生死都不知的未来,一声平安恐是最好的定心丹。岑节度一句“凭君传语报平安”让多少空想的思念立刻汗颜,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多次亲赴西域的坚强汉子在边塞纵使再豪迈慷慨,夜深帐灯下,也难免有此柔肠。难怪后世赞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

故乡就是水田里悠悠晃晃的老牛、残阳落在堤上的倒影。故乡的一切都似被下了咒语般让人魂牵梦绕,挂肚牵肠。故乡在诗人心里更像一个姑娘,只要她一句呼唤也要回到她身旁。

边地男儿无法与家人长相守,家国难两全,也只能独自把各中滋味咽回心底。日里“千骑卷平冈”当是不可将这愁绪带入沙场,夜里也是一场征程:每当月升高空,会有千万颗同样的心奔向不同的地方。

于是也就有了那首引起天涯羁旅无数共鸣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知纳兰笔下娓娓诉出的军旅乡情,又寄给谁呢?

隔了一世又一世,乡愁只不过是添了些沧桑,却依旧在搏动。在诗人的诗句中跳动着,讲述着锋火连三月里牵挂。

大唐那些戍边的将士和诗人们听了这话句,或可安眠。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唐代大历年间,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著名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恶劣的天气里将要发生怎样的故事,就在这里慢慢展开了: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时期,是一个噩梦连连让人不得不忧伤的时代。早年的刘长卿就读于嵩阳书院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十多岁才中第,好不容易入仕的诗人,又逢安史之乱。唐肃宗时,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唐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与大唐众多诗人一样,刘长卿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屡屡被贬谪。一生命运坎坷的诗人还曾因人诬告贪污,两次被捕入狱。

大历二年,抱着一线希望的刘长卿复入长安求官,但最终徒劳而返,在当时他也一个狂妄诗人,持才傲物,蔑视权贵。他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负,每次写诗落款从不写姓,只写“长卿”二字,自认为天下无人不识刘长卿。现实的冷酷无疑是当头棒喝敲醒了刘长卿,他随后扁舟南下,漂泊湘间。为了生计与前途,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奔走于权贵势要门下。刘长卿开始为了一个落脚之处奔波,在一个风雪之夜,他成了一个寻找归宿的浪人。

乍读此诗,以为不过是一首平常的山水诗,细味之时却大不然。刘长卿大概也是一位细致的国画大家,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天寒地冻的雪中求宿图。诗先从大处着笔,“日暮苍山远”是整幅图的底色:暮色沉沉,远山层层。接着笔锋拉近,中景“天寒白屋贫”开始出现了活动的小范围,贫屋被大雪覆盖成了一片雪白,一派荒凉孤寂之景。不由得想起了“鸡声茅店夜,人迹板桥霜”,一屋孤屋独矗茫茫雪景中,似“独钓寒江雪”里的一叶孤舟。

日暮也是年华渐暮,天寒地寒也是人寒,山远路远也是人远、心远,屋贫人贫也是心贫、气贫。诗人意高笔减,到底是忧寄天下的失望,是仕途不顺的惆怅还是看穿一切的旷达?刘长卿还未给出答案。“柴门闻犬吠”以无声衬有声,仿佛让人透过隐隐的犬吠声看见一个孤单的身影穿过层层密林归来,背后空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一副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景象。这首诗也因其浑然一体,诗画合一,被唐代的汝询称为“凄绝千古”。

就这样宦游漂泊,浪迹天涯,人和心一直在路上,不知何时是归期。于是便有了这首雪中孤寂的归人图。

尽管对于“归”的到底是谁,众说纷纭,但诗却满载了一个漂泊者浮沉上下、思归难遇的凄寒。刘长卿孤零零地在大唐的飞雪中寻找着。他的一生若是一次旅程,那么贫屋是他借宿之处还是最后的归所无人得知。

也罢,就让诗人当一个不被打扰的旅人,借旅途抚慰心灵,一山一树一雪一屋都是风情。

如果不是经过那么多的寻找,刘长卿甚至更多的诗人又怎会到达“最深的内殿”,若不是用一生来完成的这次旅行,又怎么能在风雪之夜渴望作一个安稳静好的归人。只是因为亲历动荡,家园被浩洗一空,被贬、量移甚至入狱,一次一次不情愿的归附,使刘长卿更加渴望有一处属于他的归宿,哪怕这归宿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

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

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刘长卿《新息道中作》

没关系,就算“几家同住一孤城”也不必哀伤。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暮色降临时渴望归去,逢雨雪时求宿心切的旅人,人生路上难免“风雪”,难免苦痛。疲惫不堪、无助脆弱时,都向往一个永远栖止之地。然而,这样的“归宿”在尘世间可遇而不可求。

人生路上,出发与到达之间,唯有灵魂短暂的借住处却很难找到长久的“归宿”。只要活着,就要一直在路上。不管情愿与否,每一个人都注定是匆匆出发又匆匆到达的旅人。只是这途中会有大大小小的站台,怀着“风雪夜归人”的希望和梦想,不停地停靠,又失望地离开,总觉得下一站就是终点,可终究策马扬鞭踏上征程。但是稍作停留后又发觉,不是不肯放心去依靠,便是留宿人不肯收留。于是,天亮之后,背上行李重新启程。

如此反复,永无归期。

正如《吉檀迦利》中,泰戈尔所说: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单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恐怕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诗,还有相似的经历和理想的世界,来安慰失落的心。

在理想的世界中,除了“风雪夜归人”还有“戴月荷锄归”、“日暮醉酒归”甚至“斜风细雨不须归”。

衰飒的大唐之风,将一个刘长卿送进风雪夜中、送上旅程,千千万万人文人志士各自动身,将自已打扮成了然无挂牵的旅人。这便是旅行的意义了。而在此之前,他们会一直走去寻找那个可以寄放灵魂的地方。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同类推荐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哥伦比亚现代文学精品,巴西现代文学精品,墨西哥现代文学精品,拿大现代文学精品,美国现代文学精品等美洲地区国家现代文化大作。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热门推荐
  • 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当大神归来,昔日的一切,是否还是原样?当大神归来,身畔的你,是否依然荣光?我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兄弟!我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在繁华之中谱写盛世豪歌!睁开眼,我便可与天斗!闭上眼,我便能让魔哭!这便是我。我便是——第一女盗贼!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冕王

    冕王

    一个世界杀手黑榜排名第二的职业杀手!一个传奇豪门遗失近20年的子孙!父母当年何以被杀?神秘凶手到底何人?身怀绝世武艺,却命犯霸王命劫!今朝懵懂少年郎,他日近妖无冕王!且看李枫如何九死一生破命劫,再布弥天大棋定乾坤!
  • 玉锁姻缘(民国佳人完结)

    玉锁姻缘(民国佳人完结)

    【民.国年间四大家族的故事】虽然那个时代是灰色的,但爱情是没有历史的。一段老套的包办婚姻,不一样的是唯美的画面。胡府之清冷,何府之豪华,女主不甘于沉寂的性情,男人逃婚,女人原该守着那个孤寂的家,等待男人回心转意,而她不会!“即使我爱的死去活来,也绝不容许自己留下来……”民.国立,大清皇帝退位。那些末世的皇室及官宦人等,又该何去何从?【韩玉露&胡云山】韩玉露——书香门第,官宦后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腑有诗书气自华,人淡如菊,原本温婉的大家闺秀,却不裹脚,不扎耳眼,她有着古典女子之柔美,又有着新时代女性之刚强。胡云山——苏州首富次子,上海滩首席风云人物。英俊潇洒,受新思想薰陶,不满父亲凭‘金风玉露一相逢,云开雾散现青山’而包办婚姻,于新婚夜逃婚。她不甘被弃,也于新婚次日,易名韩冰剪发离家,咫身来到上海,做了何府的西宾。他与她有缘亦是无缘,有缘则失之交臂,无缘却又再次重逢,重逢后,是夫妻团聚,还是各寻幸福?【胡佳红&何靖华】胡佳红是忠良之后,幼时被寄养贫寒之家,何靖华是宦门之子,家财万贯。为寻表妹,佳红来到何府,何靖华不嫌贫爱富,爱上不为富贵折腰的佳红。【何雯蓝&谭庆生】何雯蓝出身豪门,洁身自爱,谭庆生是上海都军,为筹措军费与雯蓝等相知相交。【胡慧珊&溥宽】胡慧姗是豪门之女,溥宽是护法军成员,亦是清末皇族,为了心中的理想,顾大家而舍小家,她则云,男儿志在四方。可是在他被击落与滔滔河水中,她缘何抑郁成病,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一群大男人与一群小女子的故事,他们顶天立地,为朋友为正义,挥金似土。她们柔美动人,却有着男人的所没有的刚柔并济。此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男性我独爱袁克文,女性我则最爱谭芷。
  • 武碎虚空

    武碎虚空

    武道之路万法归一,只为求得破碎虚空,白日飞升。但武者万千,天赋各有不同——有的擅长修炼,一日打坐,顶的上旁人百日之功;有的擅长火焰,天生便能操控自然之火;更有甚者,天赋绝伦,能在战斗中暂时提升自己的武道等级,发挥出越级杀敌的力量……这种武者的天赋,在九州大陆被称之为‘武魂’!……嗯,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猎取武魂,夺取武者天赋为己所用的故事……现在,带上猎魂手册,跟着以做生意从来不交税为荣的沈大祸害,一起华丽丽滴穿越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巫后重生:废材逆天狂小姐

    巫后重生:废材逆天狂小姐

    异世大陆灵力为尊,废柴只能任人欺凌?当巫族的一抹灵魂陨落,废物睁眼寒光乍现,锋芒毕露誓要颠了这天下!她是既是高级驯兽师也是天才灵力者,以为只身一人也可俯瞰七界之时,却遇上了那温润而雅的紫眸男子还有冷酷至极的冰山男...妖女轮回,魔后即现,若不杀之,必屠七界!该死的预言成了她的枷锁,可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她、身为巫族后裔,又怎能轻易认命!就看她如何逆世而上,成为不朽的传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