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800000005

第5章 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及其文学主张的演变过程(3)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过于似古人也。而遽摈之,谓不足与于文章之事,则过矣。然遂谓非学者之一病,则不可也。

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体裁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藏铭、颂赞、辞赋、哀祭。分类方法系统简明,对文体理论是一个贡献。总之,《古文辞类纂》是学习古文的最佳入门,也是桐城派的最好宣传,自它问世以来,一直被桐城古文家奉为圭臬,吴汝纶甚至认为二千年高文略具于此,尊之为六经以后第一书。受姚鼐的启发,晚清前后的文人多热衷于推出自己的古文选本,以增加影响,如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王先谦、黎庶昌两家之《续古文辞类纂》,蒋瑞藻之《新古文辞类纂》、吴曾祺之《涵芬楼古今文钞》、王文濡之《续古文观止》等,这些选本在编纂体例方面大多受到姚书的启迪。

这篇序文,对各类文体的渊源、特点、功用及其代表作品都做了详细的评述,阐明了本书编写的目的,以及选录的标准,是一篇重要的文体论。

在对各类文体做了详细的论述后,姚鼐在序中对各类文体提出了八点要求,即所谓的“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是构成文章审美价值的内在因素,也就是深层次的审美因素,是文之精也;格、律、声、色是构成文章审美价值的外在因素,也就是浅层次的审美因素,是文之粗也。这两个层次是融为一体的,“精”是寓于“粗”之中的,所以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要通过感受它的格、律、声、色,深入领悟其神、理、气、味,最终达到去“粗”取“精”的境界。姚鼐对这八个审美因素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姚鼐还提出要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认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都是文章需要的,不能偏执。姚鼐的论述较之曹丕、沈约、刘勰、严羽更为具体全面。姚鼐论刚柔的文章主要有《复鲁絮非书》《海愚诗钞序》。

姚鼐著有《惜抱轩文集》《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惜抱轩书录》,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唐人绝句诗钞》等,散文成就尤高。姚鼐的文论,继承和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和刘大櫆的“神气”说,有许多独到见解,在体系性和理论性方面,更加完整而周密。一方面,姚鼐所处的乾嘉时期,汉学声势很盛,骈文光芒四射,这种时代风尚使他不得不变更前人相对狭隘的文章观念,而在义理之外,兼取辞章和考证,追求三者统一,从而取得较方、刘二人更高的立足点,为其散文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姚鼐与方、刘相比,虽说“经术根底不及望溪,才思奇纵不及海峰,而超卓之识,精诣之力,则又过之,善深于文事者也”。管同《公祭姚姬传先生文》称其“上究孔、孟,旁参老、庄,两氏之书,诸家之作,皆内咀含精蕴,而外觉浸其辞章”。说明姚鼐对前人的学术文化思想能兼容并包,取长济偏,胸襟与眼界都超人一筹。同时,由于他对政治的态度较为洒脱,兼之壮年即隐,心无旁骛,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文章功业,因而在文学、文派、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自觉性,远比方、刘二人来得强烈。

总之,桐城派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变化于刘大櫆,成熟于姚鼐。

(三)姚门四杰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四十岁后远离官场,讲学育才,历时四十年,门生遍天下,桃李芬芳,最为突出的是“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他们并称姚门四大高第弟子,其中梅曾亮最得姚鼐心传,不仅古文创作及文论思想有很高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在桐城派的传播以及方苞、刘大櫆、姚鼐文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桐城派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继姚鼐后影响最大的桐城派代表人物。

1.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时移籍江苏。

梅曾亮生长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诗书之家,他的祖辈是当时著名数学家梅文鼎,父亲梅冲饱读诗书,并于嘉庆五年(1800年)中举,母亲侯芝亲自改订过弹词《再生缘》,因此他从幼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梅曾亮年少的时候喜欢骈文,与管同是好朋友,后来转为研习古文。

姚鼐在钟山书院主讲的时候,二人都去听讲。梅曾亮在青年时期就拜桐城姚鼐为师学习古文,深得姚鼐文法的精髓,同时与桐城的文人刘开、方东树、姚莹等人往来密切,潜心学习,谈诗论文,相互切磋,以求真谛,逐步使自己成为继承和弘扬桐城派大师方苞、刘大櫆、姚鼐散文理论的核心人物,使这一时期的古文创作形成以梅曾亮为中心的局面,当时很多人都推崇他,对他大加赞赏。梅曾亮成为继姚鼐之后影响最大的桐城派代表人物,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很高的评价。“京师治文者,皆从梅氏问法。当是时,管同已前逝,曾亮最为大师。”梅曾亮六十大寿时,朱琦作诗致贺,曰:“桐城倡东南,文字出淡静。方姚惜已往,斯道堕尘境。先生年六十,灵光余孤炯。绝学绍韩欧,薄俗厌鹑黾。古称中隐士,卑官乐幽屏。文事今再盛,四海勤造请。”吴南屏在《梅伯言先生诔辞》中说:“时学治古文者,必趋梅先生,以求归、方之所传。”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家吴汝纶说:“郎中(姚鼐)君既没,弟子晚出者,为上元梅伯言,当道光之季,最名能古文,居京师,京师士大夫日造门问文法。”王先谦说:“道光末造,士多高语周、秦、汉、魏,薄清淡简朴之文为不足为。梅郎中、曾文正之论,相与修道立教,惜抱遗绪,赖以不坠。”所以说梅曾亮在桐城派中的地位和声望“仅次于方苞、姚鼐”,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物。

桐城派的影响也因梅曾亮而扩大到全国,以致桐城派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成为持续时间最长、作家人数最多、流行区域最广、影响熏染最深的文学流派。

在姚鼐的诸多弟子当中,梅曾亮能够得其精髓,而成为继姚氏之后影响最大的桐城派代表人物,与他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观有密切的关联。梅曾亮认为人生在世,要做“高世奇伟之士”;即使不能立“非常之功”,也要使自己取得的成就“异乎其人”。他进士及第后仅授户部郎中的官职,这个官一做就是十多年,在政治上难有作为,只得“甘心于寂寞之道,而自居于文人之畸”了,但他又不甘心“敝于管库绳墨之间”,以“功名之庸庸者自处”,因此将主要精力都倾注到姚师所授的文学创作之中。他学桐城派、继承桐城派,更发展了桐城派的古文创作理论。梅曾亮进一步阐述发挥了刘大櫆提倡的“气”说,继承了刘大櫆“音节者,神气之迹”和姚鼐“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的主张。

梅曾亮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的时期,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国内、国际矛盾日益激化。他身处动荡不安的政治形势之中,与姚莹等其他桐城派作家一样,仍然维护封建礼教和统治,心系国家安危,表现出对国事与现实极度关心的热情。梅曾亮和其他桐城派作家一样,尤其强调要以救时济世为己任,多方探讨国计民生之大事,谋划治国之道,心系国家安危。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更是表现出一腔爱国热情,为抗击侵略者、鼓舞官民士气而奔走呐喊。在强调文章关乎世用的基础上,主张“言有用”,提出了“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把“通时合变”作为立言的准则,“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文章创作要“得其真”、文学创作要“生乎情”和“乐乎心”……这些都给桐城派散文理论注入了充满个性风格的新鲜活力,是桐城派作家进步性的具体表现;这对方、刘、姚理论的发展,使古文创作有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

梅曾亮主张读书人要以救时济世为己任,他在《上汪尚书书》中写道:

曾亮自少好观古人之文词,及书契以来治乱要最之归,立法取舍之辨,以为士之生于世者,不可苟然而生,上之则佐天子宰制万物,役使群动,次之则如汉董仲舒、唐之昌黎、宋之欧阳,以昌明道术,辨析是非治乱为己任。其待时而行者,盖难几矣,其不待时而可言者,虽不能逮而窃有斯志。

他认为那些仕途畅达的人,在其位当应行其志,要以佐君济世为己任。那些才学高超,仕途阻塞,升迁无望的人,不要灰心丧气,要以“昌明道术,辨析是非治乱为己任”,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世。他在《复邹松友书》中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智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上者立功业,其次垂文章于将来,有自见于没世之心,则不必当吾世而尽如吾意也。”倡导士人,要么立功,要么立言,人人都要为济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梅曾亮把刘大櫆提倡的“气”说,进一步阐述发挥。在《李芝龄先生诗集后跋》中说道:

芝龄先生诗集若干卷,曾亮既校读毕,而做跋其后曰:

诗至今日,难言工矣。言唐者容,言宋者肆,汉魏者木,齐梁者绮,矜其所尚,毁所不见,舌未干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也。然则孰探其所从生?曰:空而善积者,人之情也,习而善变者,物之态也;积者日故,变者日新,新故环生,不得须臾平,而激而成声,动而成文。故无我不足以见诗,无物亦不足以见诗,物与我相遭,而诗出其间也。

今以吾一人之身,俄而廊庙,俄而山水,俄而斋居,俄而殇咏,将拘拘然类以居之,派以别之,取古人之所长而分拟之,是知有物而不知有我也。若昧昧焉不揣其色,不别其声,而好为大,曰不则其境隘,好为庄,不则其体徘,好为悲,不则其情荡,是知有我而不知有物也。知有物而不知有我,则前乎吾后乎吾者,皆可以为吾之诗,而吾如未尝有一诗;知有我而不知有物,则道不肖乎形,机不应乎心,日与万物游而未尝识其情状焉,谓千万诗如一诗可也。

然则诗恶乎工?曰:肖乎吾之性情而已矣,当乎物之情状而已矣。审其音,玩其辞,晓然为吾之诗,为否与是物之诗,而诗之真者得矣。夫水之恃源也,饮一勺而知海味,其性全也。日月旁魄于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一隙容其光,神不穷于分也。今先生其性情深厚得之天,其鉴彻万类得之人,情足以充其词,才足以穷其趣,故于诗有兼长而无二弊,读者其以是而求之。

本文明确指出了诗歌创作应该包含“有物”和“有我”两个方面,强调诗歌创作中的物我统一。一方面是“我”,即有我之真性情,“无我不足以见诗”;一方面是“物”,即我之情需因物而生,托物以见,“无物亦不足以见诗”。所以诗歌只有做到“肖乎吾之性情”“当乎物之情状”,才能写得有情有兴,形象宛然。该文论诗与前篇论文,其精神完全一致。梅曾亮的这种创作思想较多地涉及了作家的创作个性问题,这对方苞的“义法”说和刘大櫆的神气说,无疑是一个发展。

梅曾亮在桐城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由于他官场失意,仕途不畅,潜心古文学习,其古文创作成就高于同时期其他作家,吸引了许多文人归附门下。方东树推崇他:“读书深,胸襟高,故识解超而观理微,论事核,至其笔力,高简醇古,独得古人行文笔势妙处。此数者,北宋而后,元明以来,诸家所不见。为之不已,虽未敢许其必能祧宋,然能必其与宋大家并立不朽。”姚莹也说他:“伯言为户部郎官二十余年,植品甚高,诗、古文功力无与抗衡者,以其所得,为好古文者倡导,和者益众,于是先生(指姚鼐)之说盖大明。”另一方面,道光后期桐城古文家较有名者,相继谢世。这为古文创作形成以梅氏为中心的格局,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梅曾亮在这一时期,久居京城,交结文士,遍纳门徒,自然成为弘扬桐城派大师方、刘、姚散文理论的核心人物。

2.管同

清朝乾嘉年间,桐城派在文坛上已经取得了一代正宗的地位,时有“天下文章出桐城”之说。作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多年主讲于书院,培养了大批弟子,管同就是他的“四大弟子”之一。

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近代散文家。管同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一生相当坎坷。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六日,管同出生在其祖父、颍上教谕管霈官署。乾隆五十三年他九岁时,其祖与父相继去世,他不得不随母亲邹氏、祖母叶氏返回家乡居住。由于生活实在困难,嘉庆三年(1798年),他十九岁时即开始在亲戚家授学谋生,随后到处流浪。

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管同与同乡梅曾亮都是姚鼐高足,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梅曾亮即受管同影响,才改习古文。著有《因寄轩文集》《孟子年谱》等。

管同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正是清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但还未全面爆发;嘉庆末年的白莲教起义虽然遍及数省,但还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虽时刻觊觎中国,但还没有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管同生活于社会的中下层,对于当时吏治的腐败,世风、士风的日下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也曾渴望大展雄风,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在其《拟言风俗书》中,管同直言:“朝廷近年大臣无权而率心畏软,台谏不争而习为缄默,门户之祸不作于时而天下遂不言学问,清议之持无闻于下而务科第、营货财,节义经纶之事漠然无与其身。”

同类推荐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解放锦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锦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经纪实手法纪录了锦州攻坚战中,林彪指挥大挖交通壕:国民党明堡、暗垒逞淫威。蒋介石亲临葫芦岛督战,对拿下塔山信心十足。会战老城区解放军31小时全歼守敌十万,活捉范汉杰,锦州得解放……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贤夫养成:娇妻驯夫记

    贤夫养成:娇妻驯夫记

    淑沅醒来,发现妯娌居然和自己丈夫眉来眼去,真当她死了不成?!一大家子,居然只有她的夫婿金承业一个男人,她却不是当家主母:太婆婆,婆婆都在,哪里能轮到她做主?以传香火之名,还要再给金承业弄女人进门,金家长辈心里眼里哪有她淑沅的存在;咦,长辈又对她百般容忍,错在她这里也成了对,长辈们倒底是宠她,还是另有隐情?深宅大院里有太多的秘密,宅门外还有各美人想要爬她夫婿的床,淑沅拍案而起:都放马过来,姐专治各种不服!几个回合后淑沅明了大宅院里的生活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斗得过小三,还要调教得了夫郎——夫贤,才能家和万事兴。
  • 终极御妖师

    终极御妖师

    凶狠残暴的千年蛇妖,神秘莫测的九尾妖狐;巨角神牛,金翅大鹏,火眼狻猊,深海巨蛟。这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洪荒大妖都生活在我们的都市之中,和你每天遇而不见。直到那个有着神秘能力的少年的出现。异能不算逆天,恰恰够用,纵横都市,唯我独尊!
  • 宇宙的秘密

    宇宙的秘密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有多大?宇宙的中心在哪里?茫茫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人类以外的智慧生命?人们对宇宙奥秘揭示得越多,人们就越发现宇宙的神秘与深不可测。无论浩瀚的宇宙多么壮阔,我们会渐渐了解它的奥秘,而不是迷失在它的广袤莫测之中。我们还必须回到地球——那在宇宙中渺小如一粒微尘,却又得天独厚的行星,以及它周围的世界——太阳系。了解人类的摇篮——地球,以及人类的家乡——太阳系,是我们最迫切的需要,也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的开始。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本文囊括了哭有啥用,空屋,秀色满,白骨说了假话,尖叫,我的心空如大海,乡下人进城出城的经历,星星闪耀在村子里,涂色几大部分,讲诉了何翠红,秀英,赵晨曦等人物为主线发生的小故事,来体现种种现实社会的生活。
  • 宫斗:我的夫君是皇帝

    宫斗:我的夫君是皇帝

          一个野蛮凶悍被遗弃冷宫的妃子,一个冷酷无情风流成性的君王,暧昧纠缠。    
  • 九型人格与血型密码

    九型人格与血型密码

    比尔·盖茨是第几型人格?你和创业天才们的性格差别在哪里?为什么成就型人格多是工作狂?血型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翻开这本比中国《易经》、古埃及塔罗牌、古巴比伦占星术更准确、更科学的宝典,为你洞穿命运的秘密,寻找命运背后神秘的主宰者。
  • 下堂王妃值千金

    下堂王妃值千金

    大婚之日,她当众被休,姐姐顶替,成为正妃。一头撞在王府门前,她成了丑女弃妇,天下‘闻名’。异世重生,她不再是昔日任人摆布的傀儡,淡漠冷然,一鸣惊人。一纸圣旨,她从弃妇成为只余三年性命的傻子王爷正妃。从此麻烦不断,宫谋,家斗,还有幕后深深的恩怨情仇一一上演……★★★大婚之日,新郎当着所有宾客的面前要找侍寝夫人,昔日被弃之事,岂会再次发生?洞房花烛,为了稳固地位,乖乖牌傻王爷无端被霸王硬上弓,只是事后却……片段一“笙儿,你是我的妻子!”俊美的脸上,带着难忍的怒意,冷静的黑瞳此刻慌乱一片。“姐夫我想你忘了,我早已被休!”清风掠过,隐隐带着一阵幽香,女子一身白衣,翩然地站着,脸上带着笑意,眼里有着与男子相反的淡然冷漠。片段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名义的夫君,成了身旁的影子,更霸道的扬言——“阿笙,他们都说你喜欢五王弟,我不准,你只准喜欢曜曜我……”风流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2群:78658414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盛世风流推荐各位大大的文文【下堂妾】【呆子王妃】【一品盲妃】【邪恶贤妃】【名门少奶奶】【六岁郡主九千岁】【—天命皇妃—】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探案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其中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