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00000001

第1章 制度大观——了解历史的基点 (1)

政治制度(中国卷)

什么是宗法制?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相补充的政治制度,它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宗法制度下,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长子,称为宗主,为族人共尊,是为大宗。众庶子即为小宗。爵位、封土均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另行分封。

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血缘亲疏关系巩固了这个等级秩序。以后历史中,分封制虽然被郡县制取代,但宗法制却在中国长盛不衰,到封建社会末期,逐渐走向极端与反动,成为家长制与亲贵尊卑的代名词。

中国的县制源于何时?

中国的县制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广泛应用于战国时期,至秦始皇时作为定制全面推行。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其长官可以世袭,不尽同与后来的县。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边远地区设置了郡。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行政建制却比县低。战国时,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在郡的下面分设了县,逐渐形成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的县长官称县长。郡县制由于直属中央,不受诸侯王控制,因而避免了春秋以来诸侯纷争的局面,有效抑制了地方割据,为以后历代沿用。

中国的省制源于何时?

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为有效对国家实施治理,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统辖大都附近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其余各地除西藏归宣政院统辖外,均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掌管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湖广。中国疆域轮廓大致形成。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明灭元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一般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

爵位“公侯伯子男”的来历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爵位原起源于中国。尧舜时已有爵位。夏朝正式定置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商朝沿用,但无子、男二等。周代在分封制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均有封地,在封地内又享有较大的统治权,且爵位世袭。

战国时期,封爵只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且不能世袭。秦朝爵位已专门用以赏功。且绝大多数没有封邑。后此五等爵位名号虽多有变化,但为历代沿用,且从三国开始,爵位已多为虚封,无实质意义。

什么是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沿袭的中央官制。始形成于东汉,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时进一步完善。唐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六部分理政务。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既便于集思广议,又能使其互相牵制,从而避免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皇帝集权,有效防止大权旁落。

什么叫“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三国时,公元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前夕,采纳陈群建议设立九品官人法,在各郡县设中正,对人才进行评定,并分出9等,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中正权力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略,家世逐渐成为惟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晶无士族”的局面,成为维护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隋唐以后,门阀制度衰落,隋文帝改革吏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九品中正制至此被废除。

“三公九卿”各是哪些官职?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但具体说法不一,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的,也有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的。秦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辅佐皇帝,也被称为三公。汉时,三公名号多变,但多位高权重。至隋朝,三公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

秦时在中央三公之下分设九卿之位执行具体政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后各朝“九卿”指代不一。隋唐九卿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但己无行政之权。南宋、金、元后,九卿多有省并。明、清遂改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为九卿。以前的九卿之官或有保留,但己成虚衔或加官、赠官。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是什么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官职名。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统一后正式将其列为中央官职,为最高行政长官,地位仅次于皇帝。丞相制度在中国存在一千多年,至明初废除。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均有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什么是仆射?

仆射(音púyè)是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已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但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故魏晋南北朝至宋时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初置一人,汉献帝时分置左右仆射。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隋文帝时,尚书令虽置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唐初,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以左仆射为首相,但屡遭排斥。玄宗开元时期,仆射虽名为丞相,实际已虚名无实。至唐代后期,仆射常为节度使、观察使的加官,从而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五代至宋沿袭唐后期之制,但权力增大。南宋孝宗时改名为左右丞相。此后,便不再有仆射之名。

什么是内外服制度?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是指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则是臣服于商朝的的方国,商朝与各方国由此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商王对方国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状态,且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商王朝是靠军事实力维持的朝代,是不稳固的。

商王朝的职官也因此而分为在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内服官是真正受商王控制的官职,而外服官则主要由方国内部人员担任。

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就是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最主要的原因。

什么是 “五服”

五服便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制度。

“五服”中最重的叫“斩衰”。凡丧服,上衣叫“衰”,下衣叫“裳”。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斩布而制,不逢边。亲属中,子为父,父为长子,嗣子为嗣父,未嫁女为父,妻妾为夫,皆服之,丧期三年(实则二十五个月)。

“齐衰”次之,用粗熟麻布,逢边整齐。“齐衰”又分四等:父已去世而子为母,母为长子服之,丧期三年;父健在而子为母,夫为妻服之,丧期一年,且持丧杖,叫“齐衰杖期”;男子为叔伯父母、兄弟、长子以外众子,已嫁女为父母,媳妇为公婆,孙子孙女为祖父母服之,丧期一年,不持丧杖,叫“齐衰不持杖”;为曾祖父母服之,丧期五个月。

“大功”又次之,用中粗熟麻布,丧期九个月,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姊妹和姑母,又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为丈夫之祖父母,又公婆为嫡子之妻,皆服之。

“小功”再次之,用较细熟麻布,丧期五个月,凡本宗为曾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堂叔伯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皆服之。

“缌麻”最轻,用极细熟麻布,丧期三个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叔伯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为外孙、外甥、岳父母等,皆服之。

什么是“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同类推荐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宫闱贵女,得君独后!

    宫闱贵女,得君独后!

    【尔虞我诈,爱恨情仇的清宫古文】鸳鸯戏水,淹死。比翼双飞,摔死。青梅竹马为夺嫡,娶了太傅之女,她被众人唾弃。成亲当天,她本想搅弄这番婚事,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将她阻拦,将她绑架并骂她愚蠢。她气结,咬了他耳朵却被他夺了初吻,事后他说是惩罚。缅甸和亲,她被选定,他却百般设计阻拦并在远嫁前一夜强行占有了她,事后他称是意外。她看不懂他的心,读不懂他的情,殊不知他是背负着血海深仇,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嫁,他撕碎了她的嫁衣却并未碰她。二嫁,她怀了他的‘意外’逃之夭夭。当他们的‘意外’在她腹中时,他却...
热门推荐
  • QQ杀三国

    QQ杀三国

    酒喝到一定程度,是会穿越的。我的三国却又不是我的三国。
  • 皇道仙尊

    皇道仙尊

    仙人王朝,万古不灭。一个眼睁睁病死床上的现代人穿越了,成为一个破落贵族的唯一继承人,为了生存,他在一尊骷髅的指点下,一步步踏上了不朽的仙道,创建属于自己的仙人王朝.......平民,寒族,士族,王侯,皇族........所有的壁垒被打破,所有的敌人被碾碎,剑裂苍穹,阵破万法。
  •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本书介绍了酒文化,酒的起源,特性,功能以及饮酒的趣味和饮酒的知识,以助饮酒者的雅趣,让更多的人熟悉美酒香醇的人生价值与独特魅力。
  •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如果我们都不死,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 做人就做聪明人

    做人就做聪明人

    本书包含了成为聪明人所必须具备的各大素质,并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变得更聪明的智慧和要诀。拥有了聪明的秘诀,哪怕是再迷茫的求索者,也如同掌握了聪明的魔咒.能一改以前平凡的形象,变得睿智和聪明。智商也许是天生的,但是聪明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想要成为一个聪明人,是需要后天不断的思考、努力和探索的。本书给读者指出了一条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各种基本素质的养成,让读者成为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其他参赛者皆带回上十头妖兽尸体,为何九王爷…”为何一头未有!?“哦,本王的妖兽还在路上。”羽落天云淡风轻,拿出灵笛放在唇边,片刻,地,山崩地裂般颤抖,“比起斩杀妖兽,诸位不认为号令众妖兽更胜一筹?”只见上万头高阶妖兽匍匐在地。“本尊的人也敢欺负,看你们能有多少条命,可以为本尊的人陪葬!”女子怒火喝,声音传遍方圆百里,震得众多修炼者口吐鲜血,语罢,便往结界中扔进一团熊熊烈火。----爽文,男强女强,一对一,身心皆干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肥胖症自然疗法

    肥胖症自然疗法

    本书通过不吃药的自然养生妙方,帮助读者改善肥胖烦恼。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西游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西游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西游记》共一百回,前七回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并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构架出一个亦虚亦实的世界;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唐僧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由于本书篇幅较长,疑难字较多,因此编者特别整理了一份简明的唐僧西天取经图,并对疑难字进行了注音,便于读者诵读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