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300000006

第6章 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与形制(2)

在音色方面,因为瑟是施柱弹弦乐器,所以只能演奏散音,发声在低音区略空泛,高音区略显单薄,声音舒缓,有一种“壮士的深挚”。瑟在民间较为流行,故其平民的气息较重;特点是圆实明快、遒劲有力。瑟的发音短促干脆,饱满结实,且出音密度大,具有特殊的深度与力度。且常常用来演奏悲伤或悲愤的曲子,也常常和离别、忆念等悲怨情绪联系在一起。

(3)筝

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又称古筝、秦筝,是我国传统弹弦乐器,深深根植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对史料的研究,筝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遗憾的是现代考古很少发现出土的实物筝,只有少量传世珍品。

关于筝的名称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瑟分劈而得筝,二是因为筝的发音“铮铮”而得名。但历史上筝和瑟起初的关系并不密切,所以,一般认为筝是因其声音而得名的。

筝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部分稍稍凸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弦架“筝柱”即我们常说的雁柱,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一弦一音,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筝最早以25弦为最多,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古筝,后来又增至有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悦耳,意蕴绵长,表现力丰富,直接而且外露,抒情效果强烈,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4)箜篌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为“坎侯”或“空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除了宫廷雅乐使用之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常用于独奏、重奏或是歌舞伴奏。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箜篌有五根弦,最多的25根弦,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武帝时就曾有关于箜篌的记载了。到了盛唐时期,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箜篌的制作和演奏技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但是到了13世纪后期箜篌便不再流行了,以致到后来慢慢地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卧箜篌与琴和瑟相似,不同之处是箜篌有品,有五弦十余柱。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的弓背,共鸣槽也是曲形的,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一般有20多条弦,竖抱弹奏,因此唐代人把演奏箜篌又叫做“擎箜篌”。凤首箜篌外形与竖箜篌相近,它的音箱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所以叫做凤首箜篌。

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有一种浪漫唯美的悲剧性情调,出乎天然,以至于在它离世的岁月里,人们也常常会在某种追忆往昔的梦幻意境中提到它。箜篌表现力也十分丰富,既可以伴奏乐队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独奏琴曲。

(5)秦琴

秦琴,弹弦类乐器,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和阮很相似。但共鸣箱部分小于阮,琴杆较长。秦琴由琴身、琴杆、琴头、弦轴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即是共鸣箱,由六或八块硬质木板胶接成边框,呈不同的形制,有梅花形、圆形、六方和八方形,两面以桐木薄板制成,上下开有插琴杆的洞眼。琴杆狭长,用硬木制作,上嵌有十九个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头一般都雕刻精美,有梅花、如意等饰纹,有的上面还嵌有骨花。弦轴使用琴杆木料或齿轮铜轴。秦琴的琴弦有两弦、三弦或四弦几种,多使用三弦秦琴,用丝弦或钢丝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弹奏。

秦琴音色明快、优美,与别的乐器合奏时,音响和谐,秦琴是中音乐器,用来结合高、低音乐器。尤其是表现轻柔、柔和的旋律时,有着较好的效果。在民族乐队中,秦琴常为笛子、二胡等旋律乐器配奏,担任伴奏部分的节奏与和声部分的声部,或附会其他乐器演奏部分曲调,但很少使用高音。

(6)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三弦最初形成于秦朝,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为了在繁重的劳役中得到放松,北方的劳动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拴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唐朝时三弦就已经进入乐队参加演奏了,并在当时相当流行了。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到明初三弦开始向南方传播,其中江、浙、闽尤为盛行。

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只有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琴头多呈铲形,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一般都雕刻纹饰或嵌有骨花,中间开有弦槽,槽的两侧有弦轴孔,三个弦轴置于琴头。琴杆是半圆形的柱体,三弦的指板是平滑的表面,上端嵌有山口,下端插入琴鼓中。琴鼓是三弦的共鸣箱,又叫鼓子或鼓头,它是在略带椭圆形的鼓框上两面蒙以蟒皮制成的。琴弦一般采用丝弦或钢丝弦,从高音弦起依次为外弦、中弦和内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弦,内弦用老弦。三根琴弦的一端都系在琴鼓下面的菱形木壳上,另一端分别卷绕在三个弦轴上。

三弦音色粗犷豪放、厚实洪亮。其低音区浑厚,共鸣性强,中音区响亮而且富有力度,高音区坚实、清脆。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7)琵琶

琵琶是拨弦类弦鸣乐器,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为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所喜爱,因此又有“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雅号的。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也就表明至少在汉代琵琶就已经出现了,汉时的琵琶是指称为阮的秦琵琶或阮咸琵琶等一切抱着竖弹的拨弦乐器。大约到了魏晋时期,才正式称为琵琶。晋时一种新的类似于汉族琵琶的乐器由印度、波斯传入——曲项琵琶,这种乐器到南北朝时已颇盛行。到了唐代,在吸取汉代直项琵琶的一些特点后,琵琶作了较大的革新,保留了曲项琵琶梨形曲项的形制特点和发音特点,改拨子弹奏为用手弹奏,使琵琶的形制基本定型。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琵琶一般有四根弦。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

演奏时要竖抱琵琶,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既可以独奏、伴奏,又可以为乐队合奏。琵琶发声十分特殊,不但音量大,穿透力强,而且音质既清脆明亮又柔和饱满。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减小,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琵琶中音区发音清朗、柔美,最富于琵琶的特色,是琵琶技巧最能充分发挥的一段音区,高音区发音清脆而坚实,低音区则是音质淳厚。

(8)阮咸

实际上,阮咸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西域琵琶的变种,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到了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那时叫做秦琵琶,后来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由于名士阮咸擅长演奏这种乐器,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改名叫“阮咸”了,从此,阮咸也成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

(9)胡琴

胡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属于弓拉弦鸣类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元代文献开始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胡琴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胡琴发音优美动听,音色明亮高亢、柔和浑厚,接近汉族的中音板胡。胡琴能机动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10)筑

古代弦乐器,形制和琴、筝很相近,筑体用整木制成,外形呈棒状,大头为中空的共鸣箱,小头为实心执柄,面板平整,首部有一蘑菇形的弦柄,筑有十三根弦,也有一说是筑有五弦,弦下设柱,在弦与筑体之间支有可以移动的柱马。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或竹片击弦发音。

筑是中国古代乐器,历史悠久,先秦时期便有记载,但是自宋代以后失传。千百年来,只见记载,未有实物。1993年,考古学家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终于发现了实物,当时被文物界称之为新中国建国四十余年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也称这件渔阳筑为“天下第一筑”。

战国末年燕国人高渐离,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能手。高渐离曾与友人荆轲一击一唱,十分和谐。公元前227年,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高渐离与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河畔。高渐离为荆轲击筑送行,荆轲和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这成为了筑的历史上一段佳话,从中也显示出了筑音色的柔美动人。

4. 竹类乐器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箫和笛。其实比较简单的区别是直吹为箫,横吹为笛,二者虽然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乐器,但性质和音色各有巧妙不同。

(1)笛

笛子被称为吹管乐器之王。笛是一种开管乐器,通过人体吹气发音,气流经过嘴唇的控制,成为一束,以一定角度的斜面射入吹孔,与管壁产生迈棱振动,在管内形成驻波,从而发出频率与管长相应的声波。凡是以这种振动形式发音的吹管乐器,都可称为笛类乐器。笛子的管长、管径、孔位、孔径等任何一项改变都可能改变它的音高。中国笛子主要为竹制,也有以玉、瓷、木、金属等材质所制,但多用于装饰或特殊用途。

1973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骨哨,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骨哨最早在狩猎中使用,用以模仿鸟兽鸣叫。音阶完整的竹制笛子的出现,不晚于殷周时代。汉代时吸收了羌笛的形制,这种笛子被称作“横吹”。根据《晋书》的记载,随着音律学的发展,当时已产生了不同长短的笛子:“每合乐时,随声之清浊,用笛有长有短,假令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因名曰此三尺二调也。声浊者,用二尺九笛,因名曰此二尺九调。汉魏相传,施行皆然。”蔡邕、荀勖、梁武帝先后创造和改进了十二律笛,这是十二平均律在笛子上的应用。到了隋朝又出现了十二孔笛,一支笛子能吹十二个调。唐朝时,吕才制成了尺八,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随唐雅乐传入日本,保留至今。刘系作七星管,即在吹孔与指孔之间打一膜孔,贴上笛膜。笛膜多以竹管、芦苇等内壁上的薄膜制成,吹奏时与气流共振,音色清脆。这是笛子贴膜的最早记载。到了宋代,为了避免笛子演奏时一只手的手指朝向身体前方,有指点君王之嫌,于是出现了吹孔在中间,两手交叉演奏的叉手笛,也叫“拱宸管”。宋元之后,戏曲盛行,成为戏曲伴奏的必备乐器。在北方,为梆子戏伴奏的笛子较短,音域较高,这种笛子叫作“梆笛”;在南方,为昆曲伴奏的笛子较长,音域较低,叫作曲笛,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不同技巧;它既能表现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演奏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笛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是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急促、跳跃的旋律,都可以让笛声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不知不觉中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是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箫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一些,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古代的箫一般六孔竖吹,五孔在前,一孔在后,也有八孔箫,七前一后,吹孔在上端斜剥而成。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拴系箫穗为装饰。

箫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骨笛,唐以后专指竖吹之笛。笛子和箫在外形和发声原理上都极为相似,民间常说的“横吹笛子竖吹箫”,即是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另外,箫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这也是箫和笛子之间的区别。

箫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洞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六孔箫,直径2.2cm左右,在各种箫中音量较大,适合与乐队合奏;琴箫,因常与古琴合奏而得名,比洞箫略细,一般为八孔,玉屏箫,因用贵州玉屏所产的黄竹制做而得名,比琴箫略细,音量较小,适于自娱。箫身常雕有凤凰图案,所以也叫凤凰箫;短箫,朝鲜族所特有的一种箫,形制与汉族洞箫基本相同,但身管细而短小,全长35—37cm,所以才被称为短箫。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悠长恬静,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抒发人的温柔哀婉、抑郁缠绵的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调和书香气息。箫多使用中、低音区。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乐队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

(3)排箫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肺病食疗菜谱

    肺病食疗菜谱

    《肺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肺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肺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肺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材料简单,烹调方法易学,配料多样,为你呈上适合于肺病患者的美味。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食疗有奇效,不妨多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说人语

    世说人语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昨天你姑姑打电话说给你物色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让你今天中午去见见,”“那姑姑有没有告诉人家我只是个办公小文员啊?还是姑姑直接和人家说我是谁家千金小姐,人家是奔着我们家钱来的。”格格漫不经心的说着,其实格格对相亲有些阴影,还记得第一次去相亲,一项准时的格格在约好的咖啡店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相亲者,可是对方张嘴却没有道歉而是问格格为什么还没有走,要不是郝妈妈下死命令一定要见到男方才能走,她也不会在这等那么长时间,而更气人的是那人非常公式化的口气,让一项乐观的格格很是不能接受,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 不管你是谁

    不管你是谁

    宁馨爱上了网路上意外邂逅的Ryan,Ryan的幽默和体贴都让宁馨陷入了甜蜜的感情中不可自拔。然而一次意外,宁馨发现了Ryan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他带着那么多的秘密接近她,是一时寂寞还是爱慕已久?面对宁馨的质问,Ryan百口莫辩……
  • 鱼的声音

    鱼的声音

    由尹向东所著,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之一。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入了《冬季爱情》、《陪玉秀看电影》、《晚饭》、《牧场人物小辑》、《相隔太远》、《城市的睡眠》等小说作品。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青春的日子,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默默关注,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偷偷喜欢,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 湛蓝徽章

    湛蓝徽章

    【2017新书《道门入侵》已上传!!!一个道士伪装成魔法师,入侵异界的故事。扫荡人间,踏平神国】魔法师的存在,是为了洞悉这个世界的真实。萨林·梅塔特林,一个普通的魔法师,最初,他只是想改变自己的一点命运。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