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你自己与周围的人,记下有多少交往用于批评。为什么?因为谈论别人做得如何,显然比自己去做容易得多。世上真正的身体力行者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他们太忙,有太多事做。他们会去帮助那些能力差的人,而不是去批评他们。
推荐指数:☆☆☆☆
马佐尼小姐效力于戴尔公司,她是一位市场行销专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她告诉班上说:“当结果出来时,我可真惨了。我在计划中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整个测试都必须重来一遍。更糟的是,在下次开会我要提出这次计划的报告之前,我没有时间去跟我的上司讨论。
“轮到我报告时,我真是怕得发抖。我尽了全力不使自己崩溃,因为我知道我绝不能哭,而那些人以为女人太情绪化而无法担任行政业务。我的报告很简短,只说是因为我发生了一个错误,我在下次会议,会重新再研究。我坐下后,心想上司一定会批评我一顿。
“但是,他只谢谢我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是很稀奇的事。而且他相信,我第二次的测试会更确实,对公司更有意义。
“散会之后,我的思想纷乱,我下定决心,我绝不会再让我的上司失望。”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语言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掌握了言辞的魅力,便能让你的处世之道畅通无阻。
观察你自己与周围的人,记下有多少交往用于批评。为什么?因为谈论别人做得如何,显然比自己去做容易得多。世上真正的身体力行者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他们太忙,有太多事做。他们会去帮助那些能力差的人,而不是去批评他们。
人们往往误以为“基于好意才责骂”,却不知这样的行为是会把对方的自信摧毁的,使人自惭形秽。他们自诩为“好意”,其实是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把错误和挫折的焦点从他们自己身上移开。真正善意的批评是使人豁然开朗,将来做事更有能力才对,好意的批评不是为了报复,更不是出气,它应该是为了帮助而不是伤害对方,否则就应该要完全避免才好。
我们每一个人,正如你所遇到每一个成功的人,都面临过别人的批评。不论你从事何种行业,你越成功,就会遭受越多的批评。只有那些永无作为的人才能避免批评。看,果实累累的树木才会有人拿石头去丢,死狗是没有人会去踢的。
世人对佛祖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不满。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迦牟尼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老弟,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给谁呢?”
弟子不假思索地问答:“当然应该还给送礼的人啊!”
释尊笑着又问:“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给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原谅,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不诽谤他人了。
“为什么××总是和我作对?这家伙真让人烦!”,“××总是和我抬杠,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他了!”办公室里常常会飘出这样的话语。要知道这些话语是职场中的“软刀子”,是一种杀伤性和破坏性很强的武器,这种伤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它会让受到伤害的人感到厌倦不堪。要是你倾听,经常性地搬弄是非,会让单位里的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要是到了这种地步,相信你在这个单位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因为到那时已经没有同事把你当回事了。
有的人在白天工作时受到上级没有道理的一顿批评后,喜欢晚上约个同事小喝一杯,然后对着同事发牢骚,认为同事既然和自己喝酒了,应该站在自己这一方,借着酒气,对上级大肆抱怨起来。类似这种事情一定要避免。不论多么值得信赖的同事,当工作与友情无法兼顾的时候,朋友也会变成敌人。在同事面前批评上级,无疑是给别人留下把柄,有一天身受其害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确实知道一个人错了,你又唐突地告诉他,结果会怎样?我们可以举一个特殊的例子证明。
S先生,一位纽约青年律师,最近在美国最高法院为一个重要案件辩护。这个案件涉及大量资金和重要法律问题。
在辩论中,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对S先生说:“海军法限制条文是6年,是不是?”
S先生停住,注视某法官片刻,然后唐突地说道:“审判长,海军法中没有限制条文。”
“法庭上顿时静了下来,”S先生在叙述他的教训时说,“室内的温度好像降到了0℃。我是对的,这位法官是错的,我却当众告诉了他。但那样会使他友善吗?不,我相信我有海军法作为我的根据,而且我知道我那次说话的态度比以前都好,但我没说服他。我犯了大错,当众告知一位极有学问的著名人物:他错了。”
此外,你的批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采用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不要相信“闻过则喜”。如果你一味地指责别人或者简单说明你的看法,你将会发现,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外,你将一无所获。然而,如果你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是仅仅来发泄你的不满,你将会获得成功。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1.批评宜在私下进行
被批评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场。
2.不要很快进入正题
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你的“牢骚”,尽量先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一般都会本能地有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很快地进入正题,被批评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却未必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词”。
3.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
细节提升:
当你想批评他人时,先想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