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700000003

第3章 玄学的缘起(2)

罗宗强先生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一书中,将东汉末年到晋宋之交士人心态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东汉末年,这时期士人失去了作为文学侍从参与上层统治集团重大活动的条件,他们的文章、建议不仅不能规劝皇帝,甚至还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政治生活的黑暗,使他们的理想普遍受到压抑,对于儒学的遵奉开始有所动摇,而内在的自我世界初步得到发现。

东汉末年,发生了两次震惊当时的“党锢之祸”,第一次党禁,有二百多士人被下狱,后来这些人被遣归乡里,终生不得出世为官。第二次党禁,有一百多士人被处死,而且受牵连被流放、废黜的也有六七百人。士人们的心理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他们开始远离朝政,退而著述。至桓灵二帝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攻伐不断,战乱不止。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建安士人目睹了战争的残忍与血腥,看到了黎民的哀嚎与困苦,曹操的《蒿里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写出了当时人民的凄惨凋零状况,士人们自己也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王粲《七哀诗》说:“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对生离死别的体验,对人生短促的惶恐,命运的难测,祸福的无常,加深了士人们的悲剧意识及对生命的理解。在战乱动荡的年代,人们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人们到处漂泊,没有一定的安身之所,在辗转漂泊之中,悲剧性的体验加剧了他们更深沉的人生感慨,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经不起折腾。所以一旦暂时找到安顿身心的栖息地,士人往往把酒言欢,及时行乐,沉迷于声色之中,以此作为对有限生命的补偿。在士人纵乐与欢娱的背后,暗含的是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战乱纷争的无奈。罗氏说:“当自我觉醒,体认到生之可贵的时候,却同时也是战乱不断,人命危浅的时期。于是生的欢乐便伴随着人生短促的悲哀,在纵乐的时候便常常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凉情思。”

正始时期是罗氏书中士人心态变化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司马氏当政,大肆诛杀异己,政权再度混乱,士人精神上虽然少了许多禁锢,但由于政治取向的不同,常常惨遭杀害,如何宴、夏侯玄由于拥护曹氏被杀,嵇康也由于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惨遭杀戮。建安时期士人们普遍高扬的政治理想再度落潮,面临着更深刻的人生困惑,危机感与幻灭感笼罩在他们心上,同时受新兴的玄学风气的影响,士人们内心的自觉意识进一步觉醒,开始用一种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人生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阐释生命的意义。

这一时期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儒家哲学所提倡的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消退了,人们转而寻求老庄的出世以获得精神的解脱与心灵的慰藉。由对功名道德等外在之物的肯定,转向对内在自我人格、自我精神的肯定。正始士人的清谈,竹林七贤放达不拘的个性,东晋士人飘扬飞逸的神采,超然世外的风度,都在昭示着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由此生发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及处世之道,对当时及其之后的文人生活态度以及文学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自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阮籍就更为放达,王隐《晋书》说:“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在生活中完全不拘礼法,不拘细节。《世说新语·任诞》七说:“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同篇十一说:“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同时的竹林七贤以及当时一些名士几乎都不拘礼法,行为乖张任诞,放达不羁。

鲁迅先生对这种现象曾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尔崇奉,……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就是说嵇康、阮籍等人的放达与蔑视礼教,实则是尊重礼教,相信礼教,召唤礼教,而在那个虚伪狡诈的社会,在假名教泛滥的时代,他们看不到希望,因此只能以不合当时虚假名教的行为进行抗争。所谓竹林七贤的风采,也就是他们放浪形骸、蔑视礼法、纵酒放达等种种荒诞,不合礼俗之举乃是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一种选择。

可以说,从东汉末年到晋末,在这个一直处于战乱纷争、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士人在价值理想与精神追求上出现了难以调合的矛盾。几千年来中国士人一直主张积极入世参与政治,儒家重事功,重道德,重操守,主张人生的伦理道德化,强调人生的功利目的和个体的社会责任,这也就是士人们全部的人生追求与生命价值所在。但在一个充满杀戮,政治黑暗,生死难测的社会,士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失去了现实的依托,他们找不到实现人生追求的方向,甚至有时候连自我的生活道路也难以选择。于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士人一步步从世俗的世界走向心灵的世界,开始对老庄进行膜拜。

(三)清谈之风、名理之学的盛行

魏晋士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玄学”的见解。一为著书立说,如王弼的《老子注》《周易注》,向秀的《庄子注》等;或是自己写作有关玄学理论的文章,如何晏的《道德论》,嵇康的《养生论》《释私论》《声无哀乐论》,阮籍的《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以及郭象的《崇有论》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清谈,即在生活中谈玄。

但实际上清谈的出现要早于玄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玄学是清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而清谈又是由“清议”发展而来的。汉代实行“察举制”征辟、选拔人才,所谓察举,主要是乡闾选举有一定道德风尚与学术品质的人才到朝廷去做官,主要以这个人的社会名望作为选拔的标准,而没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主要靠评议、靠社会舆论。那么在选举的过程中,“清议”就发挥着舆论监督与人物品鉴的作用,这种方法直接影响着朝廷对人才的选用。后来在曹魏时期,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将其制度化。

早期乡闾清议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物的道德情操和具体行为品格做出评议,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这种情况有了变化,主要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人物品评逐渐从具体走向抽象,主要是注重人物的气质神韵与仪态姿容。魏晋时期,对人物的品评极为兴盛,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许多篇章记载的都是魏晋时期的人物品鉴,并描写了这些魏晋名士的逸闻逸事和玄虚清谈。如《赏誉》:“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另一条:“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又有:“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人物品评内容从政治、道德方面逐渐转向才性、才学以及精神等方面,标志着清谈之风的兴起。

以后清谈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转变,逐渐由才学、才性问题发展到老庄之学的玄虚理论内容,而才学、才性问题本身也为魏晋玄学思潮下的一个问题,才性与玄理,乃魏晋玄学的两端。重虚、重空灵、重精神的愉悦,是典型的老庄思想。

有关名理之学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玄学包含在名理之内,另一种观点认为玄学即名理,还有人把玄学与名理对立起来。魏晋时期的名理之学主要探讨的就是东汉后期名教信仰的危机,他们想复归形名,然而在思维方法上却走向了玄学化,用抽象的思维方法辨析名理,最终走向了思辨的玄学之路。

这样在汉末魏初的正始年间,由于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催化生发,对中国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玄学也就随之出现了。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九世媚尊

    九世媚尊

    “嘀嗒.”错愕的看着鲜血融进了不小心滴在一个很旧很旧的破镜子的镜面上,于是...夏然开始了她苦逼的穿越之旅.一朝被穿越,时时怕没命.一世,她出生了,倒霉也随之而来.所谓的爹爹为了给怀孕的娘亲弄点补身子的野味,不慎跌入悬崖,挂了.娘亲看到了被抬回来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不小心动了胎气,她早产了,于是夏然带着迷茫出生了,娘亲却死了,她一下子成了孤儿.等她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重生的时候,就被认为她是不祥之物的村民丢进了河里,华丽丽的――淹死了.二世,她附魂在了一个刚死去的女孩身上,还没来得及喘气,一巴掌甩过来,把她甩得晕头转向,还没看清是谁在甩她巴掌,狠狠的一脚踹上了她的肚子,她口吐鲜血――挂掉了.三世,她已经非常的淡定了!她成为了一个大小姐,家族的嫡女,天才.还没来得及骄傲与庆幸,突然跑出来一个蒙着脸一身黑衣的刺客,一个暗器在她脖子上划了一个口子――被杀了.四世,她带着郁闷的心情又投胎了.老天爷总算开眼了,让她有了幸福的人生,还爬上了人人羡慕敬仰的天仙之位,更有爱她爱得疯狂的追求者,于是,她被爱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追求者给活生生的――吃掉了.五世,她又出生了,知道自己永远会带着记忆投胎,投胎,再投胎,这种感觉快要疯掉了,还是小小婴儿的她正打算准备咬舌自尽,路过的一个能人把她从爹娘手中带走了.于是,她走上了修真之路.傲人的天资和妖孽的天赋让她一路扶摇直上.她紧张而小心的低调走着每一步路,终于!她在所有人艳羡的目下光,就要飞升到另一个位面去了,可是滚滚天雷直轰而下把她轰得遍体鳞伤,然后――电死了.六世,她终于知道了,不管她如何努力,再低调再小心也会死得很惨,于是,她干脆就躲进了一个古墓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却意外的捡到本魂修,修炼到一定等级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跑出去了,认识了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同时为她大手出手,她还是狗血的死掉了――被误杀.她彻底崩溃了,带着愤怒的心情和恐怖的回忆,第九次被强行扯进了投胎之道.艳日昼起,一个新生的小生命在这个时间里诞生了,这便是第九世重生的苦逼夏然.谁想死?谁也不想死!她只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平凡人类,凭什么让她来承受这些莫名其妙的命运?她不接受!她要反抗!第九世...终于苦尽甘来!啥?五行灵根是废物?低调,她会在顶峰笑看着曾经嘲笑过她的人.逆天的宝物使她成为神一般存在的炼丹师,你能吗?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主角设定:穿越前为矿大篮球队皇牌球员,自幼练习太极拳,剑,枪。后经过锻炼,基本与与魏延,张辽同级,略逊于巅峰关羽,张飞,赵云;高于马岱,文聘。大局观比较擅长,但不至于算无遗策,更多是有神来之笔,奇思妙想。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本文适度YY,不太过火。自己争霸雄心万丈太累,当诸葛亮劳心劳力也太累。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个儒将,没事就喝喝酒,写写诗。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阴,迟早叫你喝我的洗脚水。曹操:“原来如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关羽:“有你在,我岂敢称武圣!”张飞:“好酒量!”刘备:“我一生识人无数,却看不透你,幸好我们不是敌人。”孙权:“没想到我江东是败在你的手里。”
  • 二区到六区

    二区到六区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腹黑狼神:王的萌宠

    腹黑狼神:王的萌宠

    她是传说中的天女,为了打破墨鹫族千年来的诅咒,她被自己的父亲亲手送上了神祭台。他是高高在上的狼神,发誓绝不会爱上人类。不想命运的驱使,他却成了她一个小小人类的使者。随着心的悸动,爱的萌生,他身上的死亡诅咒被驱动,尘封的记忆也被唤醒。千年前他爱上了人类,与恶魔签订了契约……
  •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大浪淘沙,多少年轻人最终被社会的暗流淘汰出局!大浪淘金,多少年轻人经过社会的历练而绽放光芒!年轻人走上社会,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掌握了多少社会经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经验”的重要性,但真正懂得学习经验,使用经验的人却很少。因此,年轻人要想取得成功,最缺乏的不是理想,不是激情,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经验。
  • 新妇难为

    新妇难为

    大体来说,这是某位貌似温顺的姑娘嫁了个貌似病弱的相公,于是善心大发的想要扶持相公,最后被其掐断了外来的桃花且狠狠的反扑了的故事……
  •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是一部完整展现洛克菲勒丰富人生经历和商战阅历的作品,将其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