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600000005

第5章 自修佛学

梁漱溟晚年时曾说自己“是一个佛教徒”。又说,说他是一个儒家也可以。有论者认为:梁漱溟是一位佛家,而且自始至终都是位佛家;有时虽以儒家面目出现,但其灵魂仍然是佛家。

固然,梁漱溟喜欢佛学,受到父亲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其祖母逝世后,父亲坚守古制,在家守孝三年,使家庭经济陷于贫困,也让正在读中学的梁漱溟苦恼、烦闷。

但更重要的则是梁漱溟在学校受到郭人麟等对社会、人生颇有见地的启发。梁后来在太原讲话时回忆:“他(指郭)喜欢看佛老书及谭复生(嗣同)的《仁学》。我迷信他,崇拜他,呼之为师。”梁读了一些佛学及老、庄的书籍,对人生问题有所探索。此后几年间,他产生了出家思想,并拒绝结婚,开始食素等。自退出《民国报》,他的思想由激进转变为消极,在家闭户读佛学。他说:

我寻求佛典读之,盖始于民国元年,而萃立于民国3年前后。……但因无人指教,自己于佛法大乘、小乘尚不分辨,于各宗派更属茫然,遇有佛典即购求,亦不问其能懂与否,曾记得“唯识”、“因明”各典籍最难通晓,暗中摸索,费力甚苦。

梁漱溟十分欣赏章太炎《俱分进化论》一文中所论述的道理,该文说:“从原始生物以来,其苦乐皆是相联并进的。特如高等动物至于人类,其所有乐愈进,其有所苦亦进。”

如此往还,问题终不可得到解决。对这个问题梁看了许多书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后来,读佛典才逐渐明了:一切问题原来都出自人类本身而不是外面,而人们却总向外面去求解决,实在是大错特错。所以,他说:“放眼来看,有谁明见此呢?恐怕只有佛家了。其余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圣哲,尽管他们存心解救生民苦难,而所走的路子全没有脱出这根本错误之外,都是不足取的。”于是,他此时的思想一转而趋向古印度人根本否定人生的出世的思想。由于存在这种思想,使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日趋不满,而曾两度产生想要自杀的念头,以求解脱内心的苦闷和愤恨。人虽没有自杀,但其皈依佛家的心愿日益坚决。

那时,梁漱溟写了一篇《“苦”与“乐”》的短文(后来收入《究元决疑论》文中),文章大意:人生是苦,什么叫苦呢?求之不得的苦,人人都有欲求,满足高兴,就乐,不得满足,就苦。人们会问:一个人,从生下来后,一生之中,满足时多,或是得不到满足时多?很显然,得满足所求时少,求而不得时则多。要紧的话:苦乐不决定所处环境。你不要看,坐在汽车里是阔人高官,你以为他享福。其实不然,说不定他心里解不了问题,在那里发愁呢。相反,地下走路散步的人,也许没有问题或困难,自有其乐呢。简单一句话,苦乐不决定环境,苦乐出于每个人的主观。主观又是变化不定的。正在满足时,高兴;不久欲望又向别处去,痛苦了。所以,你尽管处境、环境昨天好,但今天又转了新的要求,说不定得不到满足,甚至明显做不到,不能满足。因此,乐是暂时的,苦闷是多的,从而证明人生是苦的。而佛家要求出世,对人生持否定态度。有六个字说明佛家人生观:启惑、造业、受苦或是迷惑。每个人从我出发,我要怎么样……要求是无止境。满足常不如愿,说明苦多于乐,人生是苦,这是佛家人生观。佛家苦是出世,只学佛、成佛,超出世间,对人生否定,这是小乘数,不是大乘数。大乘数人站在出世立场而入世,小乘解决自己就完了。大乘是转过来投入世间,要世人破除迷惑(为我),而懂得无我的道理。为了众生,菩萨出世,转而人世间,开导众生,不要错误自作从我出发。菩萨是大乘,出而不出,不出而出。

1913年夏,梁漱溟护送妹妹回京后,因西安寺庙里有一部大藏经被人携走的事,他去拜访当时在北京颇有名望的大律师黄远生。事情是这样的:西安有个佛庙,藏有一部大藏经,康有为到那里时看到了这部佛经,便将它带出西安。此事传出后,西安各界人士大为震惊,于是将它追了回来,没被康有为带走。梁在西安听到此事,有些问题闹不清,因此跑去向黄律师请教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黄当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律师,没有丝毫的架子,非常客气地接待了这位年轻人。而且还诚恳地讲解了这个问题的性质,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才好。黄那种谦和的态度和诚恳待人的作风,使他深受感动。之后,对黄产生极好印象。第二次,他便拿了一篇文章,即《晚周汉魏文钞自序》及他编辑的书稿去向黄请教,并希望给予介绍,作一篇序。黄仔细地听了他的讲述,并认真地看了他的《自序》,认为编得很好,于是便欣然依允了。

梁漱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针对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而写的。他认为姚的书,所选的文章多是那样深奥的古文,注重艺术以耀观览的文字,用一句话来说是讲究形式美,而忽略了实用的价值。因此他在《自序》里说:“一民族之与立,文化也;文化之中心,学术也;学术所藉以存且进者厥为文字。存者叙述故典,综事之类也;进者扬催新知,布意之类也。今举国以治古文,图耀观览而废综事布意之本务则是斫毁学术,阻逆文化而使吾族不得竞存于世界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编这部《晚周汉魏文钞》所选的文章多是从下列书中选出来的,如《礼记》《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盐铁论》《论衡》《潜夫论》等书,共十余万言。他在《自序》里说,晚周汉魏之文,可谓学者之文,而唐宋以后的古文,则可谓之文家之父。接着并解释道:“文家之文矜纵横则鸣异说,饰冲穆则守常论,旨义多无可取;学者之文中所主,不若是也。”“今日之计,学术为急;则省学者习文之力以治科学,固此当务业。”故“今兹之选,盖本斯旨”。后来在一些场合,他回忆起这部书时说,我所选的文章,内容都是很有哲学性、很有思想的,笔调不是桐城笔调。他们不要的,刚好是我所要的。从上所述,可见梁编这部书,主要是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为解决问题而做,其中贯彻一个求实的精神,可谓用心良苦。黄远生看过梁的《自序》后,对其主张表示非常赞赏,后来为他写了一篇很长的序发表在《国民公报》上,题为《晚周汉魏文钞序》(见于《黄远生遗著》)。黄在这篇序言里,首先分析了中国文体的演变过程,然后指出文艺之中,文学与文章的区别,略谓:文章者:梁所谓综事布意,不以耀观览,在今则文法学修辞学至类属之;文学者,为确实学术之外之述作之总称,而通常以美文为限。并称:“近世以来学者病国群文质之俱敝,旧者重文词而谬于理解,新者重学说而拙于词章,故改革文体,菲薄古人之风,颇复潜滋暗长,若一二名人之薄韩文而崇子厚,若兹编之欲举晚周汉魏为作文资料,而删唐宋以下,皆此新潮流所鼓吹而出者也。梁君漱溟病古文辞之毗于美术,以为适用文字,唯晚周汉魏为近,因辑此钞,且谓此非教科书,聊为世人破古文辞之述执而已。”黄对梁的主张甚表赞同,他说:“古文家者,十有七八皆坐此累,大抵论教必尊孔,论伦理必尊孔教,论文必尊所谓古文,皆吾所谓破古文之述执者,诚将质之百世而无疑也。”综上所述,足见黄对梁书之评价是相当高的。不过,后来此书交到商务印书馆,因故未能出版。梁费了很大工夫,结果只得了50元酬金便算完事了。他对此感到十分惋惜!

1914年春,梁漱溟写了一封信给他舅父张蓉溪谈佛学问题。信中说:“甥年来思想者,一字括之,曰佛而已矣!所谓今后志趣者,一字括之,曰僧而已矣!”接着谈他对佛教的认识,略谓:“佛教者,以出世间法救拔一切众生者也。故主出世间法而不救众生者非佛教,而主救众生而不以出世间法者非佛教。前者声闻独觉是,后者孔、墨、耶诸家,社会诸主义是。”

在他看来,真正信奉佛教的不仅要出家遵守佛戒,而且还要去普救众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入佛出佛”。除此皆算不得是真正的佛教徒。所谓“声闻独觉”者,指的是佛教中的小乘。小乘佛教追求的是“自我解脱”;大乘佛教除“自我解脱”外,还要求“救渡一切众生”。梁漱溟经常学习,对佛教经典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不像过去那样只求己之“自我解脱”。而今是深入到“大乘”佛教之境,要求去“救拔一切众生”了。

1915年,他在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月刊上发表了《佛理》一文,对陈独秀在《甲寅》月刊上讥评佛家的言论进行了反驳。那时,陈在《甲寅》七期上,曾有如下的言论,略谓:“无明无始,讵有终邪,阿赖耶舍藏万有,无明亦在其中,岂突起可灭之物邪,一心具真如生灭二用,果能助甲而绝乙邪,其理为常识所难通,则绝死弃爱为妄想。”(大意谓生灭由无明,然无明果何自来。)陈独秀站在无神论的立场,对佛教“无明无始”的理论提出批评。他认为佛家既然说“没有”,但又说“阿赖耶舍藏万有”,这怎么解释呢?岂不矛盾。如此说来,佛家所谈的“绝死弃爱”是不可能的。以上这个问题是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长期争论而没有结果的问题。梁漱溟也解答不了。所以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要解答陈独秀的批评,而只是说明这个问题无法解答,其原因何在?他提出4条理由:

(一)所据以为难者非我本意。在此条下他引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中所说的话,略谓:“人心之思,历异始觉,故一言水,必有其非水者,一言风草木,必有其非风非草木者,与之为对,而后可言可思。”据此逻辑学规则,他认为陈独秀所提出的问题,如“真如”只是一个假设,无以为对。此乃非我本意,故不能解答。

(二)不可思议。这条他也是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中的话说:“此在日常语中,与所谓谬妄违反者殆无别也,然而谈理见极时,乃必至不可思议之一境,既不可谓谬,而理又难知,此则真佛书所谓不可思议。”梁引文至此,以讥评陈独秀口气说:“独秀君日,其理为常识所难通,诚哉难通,不可思议之谓矣。”

(三)非推知之事。对此,他认为:事,“有元知,有推知;元知者缘于觉性,进而知之;推知者缘于推证,纡而知之。前者非逻辑所有事,而后者有待逻辑勘其诚妄”。梁的这个认识,是从佛家观念出发来解答的。如“神道之有无”。这不是凭逻辑学的推理能解答的,这只有依靠人的悟性才能体会到。

(四)此属元知之事。所谓元知,并非由推知者也。上面已曾说过,梁在这条特别强调,此处所谓元知,不同于凡俗所谓之元知。俗所谓元知,起源于见闻知觉,而此处则不然。它是不可思议的。但如何能够知道呢?他的回答是:“依佛说而修正,可以证知其境界。”意思是说,只因批评者未曾按佛家之说进行修正,因此不能认识这个道理。

上述之驳论,涉及对宇宙起源的认识问题,由于观点对立,当然看法不同,各吹各打,得不到一致认识,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梁漱溟站在佛家立场,运用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来为自己辩论,说明他在自修佛学过程中已开始注意学习西方哲学,其目的是想从西方哲学家那里,为佛学的存在与发展,找理论根据。后来他的著作中,大量引用西方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来为佛家学说立论和张目。这是他著作中的一个特点。

1915年夏,袁世凯欲帝制自为,在其密谋活动过程中指使党羽组织筹安会进行鼓吹,并刊登了大量伪造的“劝进”文电。当时复辟称帝之声甚嚣尘上。在这个大合唱中,黄远生也被其党羽威逼利诱,写了一篇违心的文章发表在8月14日《亚细亚报》上,宣称:“国体上基础问题”吾国人“于法律上不得有此自由,故与迫在目前关系国胍之根本所在,举所其自然之迁就所屈,置之思虑议论之外”。是文一出,立刻遭到舆论之批评。章士钊当时在日本东京,写了一篇《帝政驳议》发表在《甲寅》杂志上,对他进行了驳斥。至于黄远生,他看到各方面批评后,也有所后悔,故写了一篇《忏悔录》发表在11月份的《东方杂志》上,自己检讨说:“吾曹既因资格不完,抵抗力不厚,遂致无一事可为,而综其平生受病之原,不外于理欲交战。此后吾立身行事,当以一语自矢,日无欲则刚是也。”对这件事,黄后悔莫及,但在袁之党羽看来,认为他态度不鲜明,意欲使其非有进一步之表示不可。在此情况下,黄感觉到北京已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于是借故到上海,继而取道日本转往美国避难。但没想到当他抵达旧金山出席一个欢迎会时,竟被两个华人误以为他是袁党之小人,便开枪将他当场击毙了。

上述消息传到北京,梁漱溟听到后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后悔黄在世时,没来得及把佛家的道理讲给他听,心中着实不安,于是写了一篇《究元决疑论》来纪念他。在这篇文章里,梁说:“余欲造新发心论久而未就,比见黄君远生《想影录》,悲心愤涌不能自胜,亟草此稿,愿为世间拔诸疑惑苦恼,惜远生不能见矣!”接着他把古今中外学者,如西方的康德、叔本华,中国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在如何对待宇宙及人生问题上的论述,统统批评了一通而独推崇佛家之言,并告诫人们说:“世人所当省者,则所有东西哲学、心理学、德行学家言,以未曾证觉本原故,种种言说无非戏论。聚颂百世而不绝者,取此相较,不值一笑。唯彼土苴,何足珍馐?拨云雾而见青天,舍释迦之教其谁能?呜乎!希有!希有!”接着是谈人生苦乐问题。他认为:人间苦乐皆因有欲之故,若无有欲,那就没有苦乐了。因此,他批评那些崇拜西方文化的人说:“东土学术,凡百晦塞,卓绝光明,唯在佛法。瞰彼西方,曾不足数,云何摩尼在怀,而行乞于远?”在他看来,西方文化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是在鼓励人们向外发展,去追求名利和享受,于是名利与享受的欲望越来越高,永无止境。因此,人生永远陷入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其解决方法,只有依靠佛法,破除迷执,没有欲望,做到自我,“自信圆满,无所不足”。

这篇文章从“究元”(究宣元真)与“决疑”(决行止之疑)两个方面阐述了佛家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梁漱溟当时的思想,已析入佛家一路,而专心研究佛学的结果。此文在《东方杂志》1916年6月至7月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同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出版单行本,可见其学术价值及其作用非同凡响。

返回北京后,梁漱溟写了一篇《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文章,呼吁社会各界有心人出来组织国民息兵会,以共同阻止内战,并自费印了数千册分送各界人士。他说:

吾曹不出,悉就死关,吾曹若出,都是活路。而吾曹果出,大局立转,乃至易解决之事,乃必成功之事。今日之宇内更无有巨大力量如吾曹者,握全国之枢机者不在秉钧之当局,而在吾曹。嗟呼!吾曹其兴起!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这是梁漱溟立志为民,造福社会的一篇宣言书。作为觉悟了的佛教徒,遵从佛家“菩萨不住涅槃,不舍众生”的佛训,走向人间来救苦救难来了。这在他的生活旅途上无疑是一次飞跃,同时也是极大的转变。胡适看了梁漱溟的这篇文章,惊讶地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句话,说:“梁先生这个人将来定会革命的。”

同类推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混沌圣人

    混沌圣人

    出身本在天地间,无极无相也无天;位列圣人巅峰道,逍遥自在寰宇间。
  • 凰妃

    凰妃

    中考过后的慕容甄雪考上了和他同一所学校,收获了爱情后的她却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真相浮现,她答应神女婼汐回到她原来的身体里,使之死而复生,重生后的她又揭开了怎样的身世之谜。身在护国将军府后宅的她又和嫡母嫡姐们做着怎样的斗争……阴差阳错的她嫁给瑾王为正妃,又有怎样的待遇,她该如何生存并找到她的亲人……
  • 逃婚小跟班

    逃婚小跟班

    堂堂唐国公府公子,居然需要一个弱女子来保护?美其名曰嫁人,还不是入火坑?果断撇下嫁衣跑路,可是谁知,竟然阴错阳差又变成了公子小跟班?争斗不休,危险不除,在漩涡之中,谁才是谁的命定缘?
  • 一路荣华

    一路荣华

    带着滔天的仇恨诅咒而亡,一朝梦醒,她成为京城靖安侯府孤苦无依的嫡出小姐。从前至亲至爱的人,如今形同陌路。阴谋环环相扣,前路步步惊心。这一世,她誓要让亲者相守,仇者得报,走出属于她的一路荣华。-----------------------新书《冷王夺妻:庶女很嚣张》火热连载中,喜欢UU的读者们记得来捧场哦。PS:UU的读者群群号:514178533,欢迎前来勾搭~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开学典礼那天,她匆匆而去,却撞倒了冷酷如冰的他,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却擦出了势不两立的誓言。她骄傲发誓:“金圣月,我贝雅丽今生与你斗到底!”才许下誓言的她竟然迷失在他家豪华的别墅中,她无奈挤在他的床边,辗转难眠,回忆起那生硬的吻她迷失了方向……
  • 我为传奇

    我为传奇

    “布鲁斯·杨,是个令人震惊的家伙,他每一次都可以在选秀大会中淘出南非美钻般的球员,尤其他在一系列的交易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赔本的时候,这是个全联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家伙!!!”帕特·莱利一脸佩服的对TNT电视台的记者说道。波波维奇在接受《今日美国》的记者专访时,脸色铁青的说道:“这辈子我做过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和布鲁斯做出了交易蒂姆·邓肯的决定!!”
  •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推荐姊妹文《美食田园:夫君是恶霸》一样的恶霸夫君,不一样的味道额!求围观】一朝穿越,已嫁作人妇。夫君却是远近闻名的恶霸王,还是个看不惯她的傲娇恶少爷。恶婆婆还嫌弃她不能传宗接代。作为还是清白之身的洛青青怒了,哎呀!你个老婆子,一个人你倒是给我传接着示范一下啊!恶少爷脾气大,最后还不是乖乖臣服脚下。【亲们,喜欢记得收藏哦。书群384071707】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