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600000004

第4章 初入社会

1911年秋,梁漱溟于顺天中学毕业。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成功,全国人心振奋。梁漱溟受革命形势的鼓舞,虽有机会去读书,但他不愿升学了。于是与甄元熙等人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革命组织--京、津、保支部,并任该支部创办的《民国报》编辑及外勤记者。

《民国报》报社初设在天津,后移至北京。社长是甄元熙,主要编辑为孙俊明(炳文),梁漱溟常为报社写点短评之类。京津同盟会还有一家报社叫《民意报》,主持人是赵铁桥。梁漱溟任外勤记者时,长驻北京,因为采访新闻,故常出人民国初年的临时参议院、国会及各党派之间。

梁漱溟后来回忆:

我赶巧看着要袁世凯南下就职这一幕。当时南方派六位特使欢迎他南下。这六位特使是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魏宸组、钮永建、王正廷等。袁世凯表面上拿话敷衍着这几位特使,暗中却耍手腕,来个北京兵变,包围使者住处。旧历正月十二(2月29日)晚上,我陪母亲在广和楼看戏,忽然有人宣布外面兵变,不能让大家回家,当时士兵是朝天开枪,抢铺子。

六位特使回南京。只好定都北京。当时有临时参议会,在南京成立的,议员各省独立的都有,各省都督派的代表,一省三个人。要宣誓就职。议长是林森。我在楼上看得见。袁世凯手捧宣誓词,说话河南口音。读完宣誓词,就算宣誓了。林森领下来,经过穿堂门,到广场照相……

袁世凯刚刚从我右边过来,跟我差不多高,腿短,上身很宽大,穿一套旧军装,没刮脸,也不算留胡子。我心想,这人是坏东西!不管临时、正式,终究是大典,不刮脸,穿旧衣服,不尊重,我心想是坏东西。他根本看不上这个典礼,眼里没有这些事。

记者工作之余,梁漱溟还根据张继译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写了一本《社会主义粹言》的小册子,印了几十份送友人。

《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是日本人幸德秋水所著,梁漱溟认为:“此书当时已嫌陈旧,内容亦无深刻理论。……不过其中有些反对财产私有的话,却印入我心,我即不断地来思索这个问题。……拔本塞源,只有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以生产手段归公,生活问题由社会共同解决,而免去人与人之间之生存竞争。--这就是社会主义”;“我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所知甚少,却十分热心,其所以热心,便是认定财产私有为社会一切痛苦与罪恶之源,而不可忍地反对它。理由如上所说亦无深奥,却全是经自己思考而得。”梁漱溟后来又说:“那时思想,仅属人生问题一面之一种理想,还没有扣合到中国问题上。换言之,那时只有见于人类生活需要社会主义,还没有见出社会主义在中国问题上,有其特殊需要。”

1913年春,中国同盟会改组中国国民党成立,《民国报》改为国民党本部机关报,由汤漪负责,随着编辑人员的更换,梁漱溟也与一些朋友离开了报社。

一年多的社会工作经历,让梁漱溟感慨颇深,认为:新闻记者似乎是社会上一项职业了,但其任务在指导社会,实亦非一个初入社会之青年学生所可胜任。“在做新闻记者时期,所有民元临时参议院,民二国会的两院,几乎无日不出入其间。此外,同盟会本部和改组后的国民党本部、国务院等处,我亦常去。当时议会内党派的离合,国务院的改组,袁世凯的许多操纵运用,皆映于吾目而了了于吾心。许多政治上人物,他不熟悉我,我却熟悉他。这些知识和经验,有助于我对中国问题之认识者不少”;“做新闻记者生活的一年余,连参与革命工作算起来,亦不满两周年。在此期间内,读书少而活动多,书本上的知识未见长进,而以与社会接触频繁之故,渐晓得事实不尽如理想。对于‘革命’、‘政治’、‘伟大人物’……皆有‘不过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径、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凶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学校所遇不到的,此时却看见了,颇引起我对于人生感到厌倦和憎恶。”

梁漱溟后来在《谈我的思想问题》一文中说:“在我参加1911年革命的同时即有出世思想萌芽。”他在《择业》一文里也说:“就我来说,从前个性要求或个人意志甚强,最易看出的中学毕业后又不肯升学;革命之后又想出家。”

他的父亲也不主张他去搞革命,并明确地告诉他:“立宪足以救国,何必革命,倘大势所在,必不可挽,则畴不望国家从此得一转机,然吾家累世仕清,仅身以俟天命可已,不可从其后也。”应该说,父亲的话对于对革命本来就有疑问的梁漱溟产生了影响,他的革命意志开始动摇。

在革命激情逐渐消沉的时期,社会上的贫富差异、恃强凌弱现象,也让梁漱溟心中愤愤不平。在其《卅后文录》的“槐坛”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北京街上闲走,看见一个拉人力车的,是一个白发老头,勉强往前拉,跑也跑不动。而坐车的人,却催他快走。他一忙就跌倒了;白胡子上摔出血来,而我的眼里也掉下泪来了!又一次我在北京东四牌楼马路上往南走,看见对面两个警察用绳缚着一个瘦弱无力面目黝黑的中年男子,两边夹着他走。--看他那样子大约是一个无能的小偷。我瞪着两眼,几乎要发疯。这明明是社会逼成他这个样子,他不敢做别的大犯法的事,只偷偷摸摸救救肚饥,而你们如狼似虎地逮捕他,威吓他,治他的罪。这社会好残忍呀!

而在其个人生活方面,梁漱溟十七八岁时就曾有过出家的想法。当时梁的妹妹有一同学叫陈英年,人品极好,妹妹多次与梁母说,要哥哥与陈订婚,母亲愿意。其时梁母已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乃拉住梁漱溟的手说:“你妹妹的同学陈英年很好,可以订婚。”梁说:“我一辈子不结婚,很早有出家的思想。”梁母说:“你胡说!”梁父在一旁劝道:“这孩子他倒是有向上的意志,也许是怪癖,你不要勉强。”

1913年春,梁漱溟在护送他二妹谨铭到西安任教途中,他开始戒荤吃素,想出家当和尚,后念及家父尚在,不忍心绝然而去,但从此终生吃素,不食任何鱼、虾、猪肉之类,而每餐食量甚少,修身养性,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其座右铭。

由于对当时残忍、黑暗的社会现象日趋不满,梁漱溟于1911年冬及1912年冬,两度要去自杀,以求解脱自己的苦闷和愤恨。

第一次想自杀,是准备去广西赴考留学。当时有两位旅京的广西老乡要去广西任法官,“我父亲托他们照料我回广西考试送出洋留学。由京浦路南下,到浦口,过天津时,这两位要做法官的先生,晚上出去逛窑子,我就很腻味。在天津如此,到下关住在大饭店,有许多娼妓出出入入,我很腻味,心里情绪很不好,同行者给我的印象不好,产生自杀念头。这是头一次,留了个字,自己走了。走到哪里?我有同学杨权,号通辅,我到无锡找他,想嘱咐他照料身后事,写信往北京家里。这位杨同学发现我不是常态,他就很关心我,陪送我离开无锡回北京”。

第二次想自杀,即是梁漱溟护送二妹回北京的路上。

其实,在去西安的路上,沿途风景很好,梁漱溟的心情也不错。当时铁路未修到潼关,修到一个叫观音堂的小站,从观音堂只能雇骡车,走潼关,再奔西安。有一天夜宿某一县客店时,梁要的上房,出店散步时,碰见一位法国神父,已来中国多年,中国话说得很流畅。他问梁:“你是头一次来吧?”“是。”“我看你就是头一次来。你所要住的上房不好,我就不住。我住窑洞,窑洞好,冬暖夏凉,我看你是初来的。”梁才明白,法国神父是老经验家。客店主人问梁:“吃什么?”“我喜欢吃面条。”“有。”面条端上来很粗,又没有酱油和醋,只有盐水拌面。“盐水拌面,是否给点油?”他说可用点灯的油,梁说不用的好。梁体验到这里人民生活的贫苦和法国神父的经验与适应能力。

梁漱溟的二妹教课很好,但学生岁数大,不大尊重她,教了三个月,二妹执意要回北京,又由梁漱溟护送。火车到郑州,梁氏兄妹在旅馆休息转车,“又看见乡下女孩子,穿着红的绿的衣服,脸上抹粉、打扮。撞进来到我住的房间,我推她出去,她看我陪我妹妹在坐着就出去了。这件事引起我对这现象的怨恶,不单是怨恶女孩子,而且是怨恨人生。对女孩子倒是同情、可怜,这些都曾让我产生自杀的念头”。

同类推荐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名人的成功心得

    名人的成功心得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热门推荐
  • 神秘电话

    神秘电话

    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本书收录了墨白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包括《神秘电话》、《偶然》、《飘逝》、《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等
  • 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

    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

    《羊皮卷》:被誉为全球成功人士的“启示录”和超越自我极限的“奇书”;《塔木德》犹太文明的智慧基因库。大量智者的案例、风趣的解说、汇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大师的经典励志之作,全方位挖掘你内心的潜能,引领你走向卓越与成功。……如果你有心改变生活,想要追求成功,它会是你引航的明灯!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最强尸王

    最强尸王

    末日求存,人性考验。看我如何在丧尸遍地的混乱星球苦苦挣扎的。末世四人组擅长暗器,掌法,腿法和快剑,在末世中齐心合力越变越强的的故事。
  • 妃奸帝盗:一品特工妃

    妃奸帝盗:一品特工妃

    她身为一品特工却穿越而来成为亡国之奴.他是大烟帝国第一世子,一生杀伐决断,掠夺城池.灭了她的国,杀了她的亲,这丫头竟然跟他谈合作?!渣男,恶女,史上最凶恶组合。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以心御魔

    以心御魔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意欲平凡的孩子——张雨。遭受世界折难、堕入红尘迷惘。为了复仇堕入妖道,哪知自己苦苦追逐的仇恨竟是梦幻泡影!从此抛名弃姓,更名逆无名。又遭受际遇,被赋予逆天的使命。意欲平凡的张雨本不愿背负逆天之命。谁知天意弄人,一波又一波的磨难挫折,一次又一次红尘的陨落……从此,他怨天恨地,誓要逆天改命,追溯那凄美的身影…踏破三十三界,征讨天外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