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大家对《开心辞典》的祝福和喜爱,也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爱,我知道,因为有你和我们一路同行,才会有《开心辞典》历经这么多年而不衰,因为有你的宽容和厚爱,才会有今天的小丫,我做主考官的时候,第一次录像,我特地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我把当时的画面找了出来,我旁边的同事都乐了,他们说小丫这是你吗?我一看也跟着大家乐,能不乐吗?要不现在您也来看一看?
王小丫在这里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把观众当成知心的朋友,用平白朴实的话语真诚地讲述往事,发自肺腑地感谢观众。这种诚挚和信赖很快冲破了他与观众之间由于身份差异、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屏障,使大家倍感亲切。
面对滔滔不绝者——“截流”有术
在嘉宾参与的主持现场,嘉宾不善谈让主持人头痛。然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者,有时也让主持人着急。首先,怎么着也不能先让他一个人去表演,还要留点时间给其他嘉宾。再者滔滔不绝者,尽兴发展下去往往总是离题千里。所以主持人必须适时地加以控制。
但当人的思维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特别是当人处于亢奋状态时,命令式的语言、强迫的手段,其制止效果都不好。
因此,碰到上述这类突发事件时,只有借其势,用巧妙的语言形式,自然地加以引导,才能达到扭转局势的目的。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借风推舟
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准备讲课时,却看到学生正在为昨晚的女排比赛议论纷纷。
面对这一情况,这位教师没有命令学生们停止议论,而是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讨论,谈起了自己的感想,两三分钟后同学们都静下心来听他讲时,他却巧妙地将话锋一转。
“中国女排的胜利为中国人争得荣誉,它证明了中国人的强大。但是中国在科学、经济上还不强大,我们也要有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在科学和经济建设方面都要努力迎头赶上欧美国家。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得好好抓紧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认真学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这位老师运用的就是“借风推舟”的语言艺术。他及时地“借”了学生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之“风”,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指引,顺势将学生们的热情引到学习这条“船”上。这不仅很快恢复了课堂秩序,还借此“东风”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试想,如果这位教师运用命令式的语言表达,虽然也可达到停止议论、保持课堂安静的目的,但他无法使学生的思维从“女排比赛”中走出来。
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在一期讨论“民营家族企业领导换班”的介绍嘉宾环节,一位学者嘉宾自我介绍后调侃主持人,主持人陈伟鸿不急不恼,他没有拘泥于个人感受,而是大气地顺势而为,将玩笑平稳过渡到主题上。
嘉宾:《对话》总是能即时发现热门话题,这次关于民营家族企业领导换班的话题抓得很及时。
陈伟鸿:谢谢您对我们《对话》栏目的夸奖和支持!
嘉宾:《对话》栏目开办以来换过几次主持人了,不知陈伟鸿是否也会换班?
陈伟鸿:看来,不管是家族企业的换班还是其他事情的变化,都会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
面对嘉宾的反问,陈伟鸿没有丝毫慌乱,从容大度地接顺水推舟,让现场话语权重新回到主持入手中。
二、发问打断
主持人可抓住说话者话中的一点来向他请教或核实,借机插话,在对话中转移话题。2009年10月24日,当时的股坛风云人物叶荣添做客《天下财经》节目,在谈到叶荣添对创业板和股民炒创业板的看法时,主持人和嘉宾有以下的对话:
主持人: 你对创业板怎么看?我感觉你的这个风格啊是比较激进的,是不是应该比较看好创业吧?
叶荣添:那我今天也就说点比较激进的话吧!我认为就是中签的股民在上市第一天有三条要做的,包括今后,半年之内。第一就是上市首日卖掉,第二就是不看,第三不管。我认为创业板,它真正可以投资的价率是:大盘、整个主板市场已经上涨过高的时候,过了3000、4000点的时候,那,那时候,大家会,反而转过去,去寻求一些真正低价的个股,当然,创业板股价还得回到了这个价,原始自然的价位的时候,可能现在20多块钱,到时候半年成10多块钱,到那时候才有真正的投资价值。
主持人:等它形成一个洼地之后,再来投资?
叶荣添:对对对。起码我现在认为,创业板上市,就10天之内,就是说,它起码股价要掉30%,是最少的。我认为内半年之内,最少得有两掉,现在的这30家公司,第一批。
主持人:嗯…… 但是…… 觉得这个破发的可能性呢?
叶荣添:破发可能性不大,股价,起码,在半年之内需要得有两掉的。
主持人:嗯…… 短期内不好看创业板?
叶荣添:嗯,对对。
这就是电视采访中主持人一个借机发问打断的例子,主持人紧跟嘉宾思路,适时提出问题,一个目的是为了控制话题,使嘉宾沿着预定采访思路进行谈话,另一个目的是强调观点,提醒观众对此观点引起注意。
三、总结打断
在说话者说完一层意思后,主持人乘机替其总结,不给他再留发挥下去的机会。例如下面的访谈案例。
嘉宾:有句话叫“欲罢不能”。现在我就是“欲罢不能”。我也知道玩玩、吃吃、喝喝、乐乐,当然痛快多了,但就是“欲罢不能”。不要以为我是说这科技研究了不起,也不是这样。我觉得社会就是有分工。如果每个人都是教授,我们的社会就垮台了,我们就没饭吃了,这就是分工。我分工就分到这条路上来了……
主持人:先生的研究偏于冷门,我觉得这样的研究越往高处走,在自己身边就会越缺乏交谈的伙伴,缺乏学术上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种自律品质的话,是不会取得像先生今天这样的成就的。
一段访谈就此结束,来宾不再有发挥的机会,剩下的就可以由主持人来控制了。
四、掌声打断
带领现场其他嘉宾或观众给他来一阵掌声,一般人都会识趣收场。
嘉宾欲言又止——试探敏感话题
有时采访像一种穷追不舍的游戏,采访者要刨根问底,被采访者却躲躲闪闪。尤其是在一种特殊的场合,涉及一些热点而敏感的话题,主持人似乎要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是受众的代表,要尽可能挖出一些内幕,满足受众欲知心理;另一方又要小心翼翼地为被采访对象着想,不能触及被采访对象的尊严、隐私等。
因为问题本身的敏感性不便直接询问对方对某问题的看法,这就要求采取迂回战术,从外围打探,通过巧妙的交际语言来探知对方的真实情况和所持的真实态度。“知彼”之后,我们才能见机行事,依势而动。试探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能让对方感知到我们的真实用意,二是委婉地告诉对方我们的用意。所以,如何试探别人,达到期望效果,也是有许多技巧和方法的。
一、用赞美语来试探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被恭维。人们在被赞美时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心理。而这种心理膨胀会扰乱人的理性,使人麻痹大意,放松对他人的戒备。针对人们的这一普遍心理特点有经验的试探者往往先赞美对方,诱发对方的虚荣心,拉近关系,使其放松甚至打消对我方的戒备。在此基础上略加诱导,对方就很可能讲出自己清醒状态下不大可能透露的东西,从而达到我们的试探目的。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终于明白了,京剧《红灯记》里有一句唱词,出处原来就和你们商店有关。
嘉宾:哪句唱词?
主持人:就是李玉和唱的那一句“提篮小卖……”啊。说的是上海提篮桥,有一家零卖小商品的大百货店。
嘉宾:(笑)你真会解释,你这一说倒使我们的经营更有特色,更有意味了。
这里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附会”起来,看似唐突意外,实则巧妙、风趣,言之成理,用简短的四个字把这家商店的一大特色概括了起来。接下来嘉宾一高兴就开始讲述有关商店的经营方针了。
二、用类比法来试探
主持人在访谈时,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问题可能不方面直接提问,这时,如果主持人如果说出自己的问题之前,先向对方讲述别人曾有过的类似的做法,试探对方对其态度。然后依据对方对其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我们就可知该怎样说话办事了。
有个员工打算从公司跳槽另攀高枝,但又担心当面提出公司若不同意,就会给人留下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不良印象,不利于今后工作,况且企业有恩于自己,曾把自己送往高等学府深造两年,怎么才能开得了这个口呢?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利用一次闲谈机会向老板提出这个问题:“王经理,咱们单位有的青工想挪挪窝儿,你认为可以吗?”经理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个自然规律,对人才的合理流动我是持赞成态度的。”这个员工见经理态度中肯,于是引申一步讲:“如果这个人是我呢?”经理稍一沉思,说:“那也不拦,只要有地方要,也可以高就。”通过这样的交谈,这个员工看到了经理开明的思想,明朗的态度,不久就正式向公司写出了辞职申请,事情马上办成了。
如果主持人并不确定嘉宾对某一事情或问题的看法,就可以采取这种类比的试探方法,通过类比,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嘉宾的真实想法,从而为更深入的问话做好铺垫。
三、用惯例来试探
不直接询问对方对某一具体做法的态度,而是先引用俗语或故事试探其对某一类行为的总的看法,从中得悉对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可能采取的态度。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一句俗语或讲述一个故事,请对方评价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探知到对方对某一类做法的总的看法。
长沙新闻频道《社区故事》曾经做过这样的一期节目,节目的主人公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业女性,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一手带着弟弟长大,对弟弟扮演着亦母亦姐的角色,主持人也了解到这位女性对于弟弟婚恋问题的一些专制行为,他是这样问的:
“刚才听了您对婚恋的看法还真有些与常人不同啊。有句俗语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现如今,拆庙的事鲜有耳闻,但‘毁婚’的例子却并不少见。我之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位中年男子来到市妇联,诉说了自己婚姻的种种不幸,而令工作人员感到惊讶的是,造成他目前婚姻危机的始作俑者既非情敌,亦非仇家,而是他妻子的亲姐姐们,也就是他的两位大姨姐。听到这您可能不信,或者要问了:人家小两口过得好好的,你们这些做姐姐为什么要棒打鸳鸯呢?那么以您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姐姐做的事是否过于苛刻了呢?”
这种问题涉及了嘉宾的一些隐私,如果直接询问,而倘若对方予以拒绝,自己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主持人采用了先引俗语和故事试探的方法,得悉了嘉宾在婚姻问题上的看法,再从中得到提取问题,这样节目就会比较顺利地衔接了。
四、虚拟情境
想探知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但又不便直接出口,此时采用虚拟情境的试探方法较为合适,所谓“虚拟情境”,可以是讲故事,打比方,也可以通过诗歌、对联、笑话等其他形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