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感到不幸和痛苦仅仅是因为“从众心理”,即与其他人相比之下自己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差距,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感到自己一无是处。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即指出不仅有比自己强的人,还有许多人还不如自己,并且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第四十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颁给了主演《无间道》的梁朝伟,为了安慰同时入围的三位男明星,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主持人说了下面的话:
主持人郑裕玲:快乐王子,吴彦祖你是四位当中最年轻的,这一次拿不到奖,没关系,还有时间对不对,况且你这么帅,没关系。任达华,你是40多岁了还是那么拼,老婆又那么漂亮,别人都那么羡慕你,拿不拿奖没关系啦!至于刘德华嘛!比较难安慰一点喔!刘德华你什么都有了,已经比很多人强了,这个人生当中不能够太完美,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没关系,好不好。
主持人对三位男星的安慰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特点,即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不满足的心理,在不满时会怨天尤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找出与他条件、经历相似而境况更糟糕的人,或者强调他的优点,指出他远比别人强的地方,从而使怨尤者获得某种平衡和抚慰。主持人正是抬出了三位男星远胜于他人的优点,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糟糕的参照,使他们从这样的参照中寻求到安慰和积极行动的勇气。
七、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许多人在感到痛苦时往往会把整个注意力都放到不幸事件中去,这往往会使自己更痛苦。如果能采用某种方法使对方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那么他感受到的痛苦就会小一些。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都市夜未央》以“热闹”著称。由于节目不设定主题,主持人通过短信和大家交流,这就使得内容更具开放性,听众参与度更高。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将一些严肃的话题转换为相对轻松的事情来开讲,逗大家开心,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一些听众的情感问题。正如主持人阿檬所说:“看医生时,如果医生边讲轻松有趣的事儿边治疗,可能患者就会减轻痛苦。这也正是节目所追求的。”
主持人如果能想尽一切办法分散伤心、痛苦的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不得不调动一部分精力应付其他问题,这样便减轻了他对于痛苦的体验,缓解了他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获得了挺过难关的信心与勇气。
八、采用幽默式安慰
很多时候,人们所为之愁眉苦脸、耿耿于怀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或环境,就连愁苦者本人都会发觉自己不该如此地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如果故意曲解对方的抱怨,夸大其不幸的处境,就会在轻松幽默中给对方以提示,使之意识到自己的大惊小怪,从而改以较为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处境。下面就是一个以幽默方式安慰他人的生动事例。
在2010年2月的一期《都市夜未央》节目中,一位听众发来短信说:“阿檬你好,我发现自己的左耳朵流血了,好疼啊,你安慰安慰我吧。”主持人阿檬说道:“好啊,我最能安慰人了,我想说,你应该庆幸自己的右耳朵没有事,为什么呢?因为一提到耳朵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有一位精神病院的医生问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只耳朵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听不到, 医生听了忙点头说:嗯嗯,很正常。 医生又问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看不到。医生开始紧张了,说:怎么会看不到呢? 患者回答:因为眼镜会掉下来。”
耳朵流血固然令人沮丧,但犯不上发短信到电台要求安慰。劝慰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讲笑话的方式扫除了听众心中的郁闷,也让听众意识到自己为了一件小事就如此确实没必要,从而扫除了愁苦的情绪。
面对冲动鲁莽者——用理智劝阻
主持人面对不理智、冲动的行为,只要冷静下来运用你的口才交际技巧来劝阻对方,就可以一方面避免不理智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或损失,另一方面使对方放弃自己的举动。只有这样,你的劝阻才是真正的劝阻。下面介绍在对方出现这种不理智举动时的几种劝阻技巧:
一、抓住要害劝阻
有时候,我们的真诚劝阻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对方固执的行动会给他自己造成的危害。“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损失,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动,促使他作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
某剧场门前不许卖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品,怕的是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剧场管理员的话说就是:“这老太婆年岁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铁嘴’,不好对付,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某日,市里要检查卫生,剧场管理员小王要老太婆回避一下,说:“老太太,快把摊子挪走,今天这里不许卖东西。”“往天许卖,今天又不许卖,世道又变了吗?”“世道没有变,检查团要来了。”“检查团来了就不许卖东西?检查团来了还许不许吃饭?”“检查团来了,地皮不干净要罚款的。”小王加重了语气。“地皮不干净关我屁事,他肥肉吃多了拉稀屎,能去罚卖肉的款么?”小王无言以对,悻悻而退。管理自行车的老刘师傅随后走了过来,说道:“老嫂子,你这么一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你一笔,你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呐。”“嗯!姜还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边说边笑地把摊子挪走了。
本例中,两种劝阻方式,一个失败,另一个却成功,这其中很有学问。管理员小王之所以劝阻不成反讨没趣,就因为他只是一味地讲抽象的大道理,却没有站在老太太的角度上耐心地为她分析利弊。而老刘师傅就懂得这一点,他从老太太的切身利益出发,向她指出了只考虑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后果,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固执行为的不明智,于是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规劝。
二、用类比方法来劝阻对方
用类比方法来劝阻对方,就是将此一行为与曾发生过的某一行为相比,得出同一结果。从而使对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理智,放弃原先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隐性的劝阻方法。对方一般要有较高的领悟能力。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一期有关说话的教育类访谈节目中,一位十几岁的现场观众向主持人提问: “老师,我认为多说话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也不愿意多说话。”主持人稍作思考,回答说:“话要是说得太多, 还有什么好处?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 也没有人去注意它。但是,报晓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一两声,大家听到了 就知道天要亮了。所以说话要说得有用处,要说到点子上。”
不难看出,主持人在这里运用了类比引喻的方法帮助这位小朋友纠正了偏激的方法,既生动形象,又不失智慧。
三、用情理来使对方放弃不理智的行为
当一个人出现消极行动时,其后果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周围人的利益。抓住这一关系,在劝阻对方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对方的消极行动与可能造成的后果联系起来,扩大行动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使对方认识到自己肩上负有的责任,从而自觉地中止消极行动。
在一次节目的国外录制现场,一群住在当地的华人为了观看现场节目,纷纷爬上了摄像机座的栏杆,这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正常录制,为此,主持人亲自劝说道:
栏杆上的那些人,请你们下来好吗?摄像机座的栏杆不是用来坐人的,你们不下来,我们没法进行摄像,你们祖国的家人也就没法看转播了”;“你们不下来,我们没法进行下去,这么多朋友站着等你们下来呢!你们就下来吧,我们都支持你们下来的哦。其他的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观众听了这些话,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从栏杆上下来,节目得以顺利进行。
四、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劝阻
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关心、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摆明他接受意见、停止目前行动的种种好处,那么,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劝阻;’从而达到我方的目的。
一名战士探家回来就闹复员。原来,他家里贷款10万元要办养猪场,要地回去当场长。不少人批他谈话,批评他,都没奏效。一天,指导员找他开门见山地说:“你想回家办养猪场,靠劳动致富,有志气,我支持你!”战士一听,乐了:“你同意我走?”指导员一笑,又说:“你知道猪场该怎么管理,现代养猪先进技术有哪些,经济合同怎么定吗?”接着他又讲了一个战士在部队两用人才学习班自学成才,复员后成了地方上有名的企业家的事迹。“我要是你,我就不走,咱部队有个现代化养猪场,你可以到那里去现场学习。否则,现在就回去,养猪场办砸了,后悔也就晚了。”战士一听,顿开茅塞,愉快地接受了指导员的意见。
有些消极行动,当事人只是为了宣泄情绪,争一口气或是逞一时之勇,而没有权衡利弊、审时度势,没有考虑可行性与实际效果。劝阻这一类人的不智之举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不从我方的角度分析,而是站在对手的立足点,指出我方的举动只会让对手有益,如果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就会自食其果。
出现消极事物——批评与教育
主持人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对褒扬正气,批评后进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主持节目中对不正确的事物和现象,对节目中碰到的不当的言行谈吐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批评教育。
批评的语言听起来总不像听赞美那么舒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但是对批评者来说,批评别人是不是非得“忠言逆耳”呢?并不见得。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做到忠言不逆耳吧!其实,要想使批评收到切实的效果,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批评具有责任与艺术两种性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批评才可能公平、有力、正确、中肯与不招人怨。
要想真正做到恰到好处的批评,这无疑是一门学问,作为批评者,就必须掌握并运用好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一、赞扬式批评
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这样可使对方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接受批评。晏子批评齐景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晏子是齐国口才极好的人,当时的国君齐景公年纪很小,十分贪玩,不肯好好管理朝政,却整天在外嬉戏。群臣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一天,晏子上朝时对景公说:“我听说主公昨日从鸟巢中取出雏鸟,怜其幼而送回,主公真是有圣人的修养。对鸟兽尚且如此仁爱,何况百姓呢?有您这样的国君,真是我们齐国老百姓的福分呐!”景公听了这话,既是高兴又是惭愧,从此收起心来认真管理国家,据说后来成了一位贤君。
这故事的可信度尚待考证,但用褒扬的方法来达到批评的目的是完全可行的。那是因为人本身是复杂的,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同样也不可能有毫无优点的人。在你要批评的人身上找找优点,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抑制自己的缺点。这个原理犹如设法使病人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来治愈疾病。这不但可行,且是上策。
身为国君不理朝政而作“小儿态”,甚至上树掏鸟窝,简直是荒唐。然而晏子从景公掏出小鸟又送回鸟巢这“一闪念”中挖出了“仁爱之心”;又从对鸟的仁爱推而广之到百姓的福分。这种推理看似可笑而又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由此而启发了对方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也曾使用过这一方法。在他任职期间,一个周末,他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丈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美了。对于那位秘书来说,这太意外了,太不寻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
他使用的方式似乎不太含蓄,但是,他运用的心理原理却相当高明。人们在听不太愉快的事之前,先听对自己优点的赞扬,这样做是让人容易忍受一些。以后我们再更含蓄地表达,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避免针对性
任何人都有自尊心,而直截了当地批评则很容易触痛别人的自尊心,这时别人虽然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但感情上却难以接受,甚至感性冲破理性,与批评者顶撞起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批评其错误行为,而不针对人,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上海某钢铁厂的青工李某擅自从厂内拿了几块木板回家做书橱。事发后,李某所在的机动科科长老张找他谈话,一开口便说;“木板是国家的财产,你私自拿回去做家具,你的行为太缺德了。”李某一听,顿时火了起来,与老张顶撞起来。第二天,机动科支部书记小工找小李谈话,小王说:“厂里的木板是国家的财产,厂家都不能占为已有,如果大家都拿回去做家具,能行吗?”小李听后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