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900000004

第4章 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

(一)履迹生民

在西方,“史诗”的概念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而代表性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而近代学者们注意到了《诗经》中的“史诗品格”,而推崇“大雅”当中的一些篇章。“大雅”当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被当做周民族的史诗。从诗的体制来看,上述五篇的确无法和荷马史诗相提并论,但以韵文的方式来讲述周民族起源时期的英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叙述的是民族从部落时代直到战胜殷商的故事,却使这几篇具有了史诗的品格。这些作品记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风貌,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现实的认识。

《生民》讲述的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生平故事。

后稷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农业神。他作为周民族的祖先,又被奉为百谷之神。《史记·周本纪》对他的身世记载很详细,说他名叫弃,他的母亲是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叫姜嫄。姜嫄当了帝喾之妃,因在郊外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她觉得生下这个儿子不祥,便把他抛弃在一条小巷子里,可牛马走过都不去踩这个婴儿。又把他抛在山林里,恰逢山林中人多。最后她把孩子放在冰上,飞鸟用翅膀保护他。姜嫄觉得很神,遂将孩子抱回抚养。因为最初这个孩子曾被抛弃过,所以给取名为弃。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弃一直生长在这,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酷爱农事。儿时常以种植五谷瓜豆作为游戏。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很快成为一名农业专家。长大后离开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

后稷的曾孙公刘又带领族人迁徙到了豳,此后文王出生,周民族此时的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于是周民族在邰地安居下来,祭祀上帝,使子孙繁衍,氏族繁荣。这无疑正反映了周民族较早地进入农业文明社会的状况,并以此而自豪。

《公刘》则塑造了公刘这位周族开国史上第二个英雄人物。在后稷身上罩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而公刘则无。诗共六章,叙述了因避西戎的侵扰,公刘率族人从有邰迁到豳地的史实。诗中几章都以“笃公刘”开端,“笃”是笃厚诚实的意思,表现了对民族领袖的无上赞美。而且诗中还描写了周人到了新居住地以后,开垦荒地,丈量农田,选择京邑,建筑宫室的整个过程。

诗中描写公刘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面对外族的侵扰,他团结整个周族,作了充分的准备,领导全族人民进行了一次有条不紊的大迁徙,既有智慧,又很勇敢。还写了公刘率周族到豳地后,察看“百泉”和广阔平原时的喜悦心情。诗以寥寥数语展示了英雄的风采。在一片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流泉潺潺,青山起伏,公刘面对这片依山傍水的新定居地,心中充满喜悦,把“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与第二章中“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大意是:用什么做成佩带?是美玉和宝石,装饰在佩刀玉鞘上)连在一起看,一位潇洒畅达的英雄,便在眼前活了起来。

《皇矣》叙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战争。

《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诗的开头以瓜秧上绵绵不断地结出大瓜、小瓜起兴,比喻周民族由小到大,繁衍不绝。但古公亶父迁徙之始,还是居住在土窑土洞里,生活相当艰苦。而不久就发现了岐山之南名为“周”的平原沃野(今陕西扶风县),大家喜出望外,便在那里开荒筑室,创建家园,定居下来。从此也就以周人自称。诗中生动地描述了群体在周原营建家室、宗庙的情景:“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那种百堵高墙平地起,劳动歌声胜鼓声的热烈场面,充分表现了一个新兴民族的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而《大明》叙述的重点则在武王伐商,写得十分生动。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战争的场面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得到了渲染铺排——“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写殷朝“正规军”兵士众多,来势汹汹,大有“以大压小”之势;“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 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涼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写武王的对阵,面对大军压力的紧张、警觉,特别是太师尚父如苍鹰般矫健的形象,预示着周民族军队所向披靡,取得最后胜利。

从《生民》到《大明》五篇史诗,比较完整地勾画出了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诗中所记录的就是一些创业的事实,所歌颂的就是民族历史上像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周文、武王等一批创业维艰的带有传奇性的英雄人物。早于周人还有夏、商两代,当时可能也有史诗流传过,但都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史诗是一个民族发祥、创业的胜利歌唱,是民族历史的第一页。这仅存的古老诗篇,正是非常珍贵的。

除了西周前期的“大雅”中的这些史诗之外,在西周后期的“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诗性的叙事诗,如《出车》记周宣王时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写周宣王亲征徐夷,《采芑》《六月》记周宣王时同蛮荆和玁狁的战争等等。如果把这些诗篇有次序地排列起来,那么,西周以前及西周时期的历史就可以理出一条线索来了。这些史诗作为叙事之作,其长处在于简明而有条理。但由于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记述史实(包括被当做史实的传说)和颂扬祖先,对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不甚重视。而且在《诗经》里面,叙事诗并不多,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可见从《诗经》起,就显示出中国诗歌不太重视叙事诗的倾向。

《诗经》所记述的还是周民族如何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创造自己的文明。人们眷恋的是平静和睦的乡村生活,而并不主动对外扩张,后来的战争也是为了驱逐外敌、反抗暴政。这些史诗有着强烈的抒情倾向,而周民族的史诗则是由周朝的史官乐官撰写,在祭祀先祖的仪式上歌唱,基本内容比较固定。这些诗篇,记述传神,描写生动,开启了后世叙事诗的先河。

(二)“贪而畏人”的《硕鼠》

《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都是作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揭露社会问题,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称之为“怨刺诗”。

“怨刺诗”大多收在“雅”诗和“国风”中,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怨刺诗”又可分作两类,一类出自贵族阶级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之手,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诫之作。有的借古讽今,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大多作品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劳民》《板》《荡》等,这类作品主要收录在二“雅”中。另一类“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普通劳动者之手,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等。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国风”中,都是作者选取真实的典型事例,从客观出发去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硕鼠》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干脆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露了剥削者贪婪可鄙的本质,抒发了奴隶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恨情绪,表达了人民对乐土的追求。比喻、讽刺手法的运用,含意深刻;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方式抒发情感。这类诗以写实的手法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年厉王和幽王时期,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周幽王昏庸无道,宠爱妃子褒姒,致使周室衰微,社会动荡,政治黑暗。这种情形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的深重忧患。可以说动荡的社会背景为当时的文人创造了契机,他们以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慨、不满,因而产生了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在民间则由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王室攻伐,连年的战争,无休止的徭役,使人们身心不稳,便借此咏唱,来抒发心中的悲喜情绪。可以说这些怨刺之作无不带有鲜明的乱世印记。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了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认识到了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三)《株林》里陈灵公的荒淫丑事

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往往又是与生活上的荒淫相伴而行的。这后一方面,当然也逃不过民众雪亮的眼睛。“国风”民歌中对这类秽行的揭露屡见不鲜,即是有力的证明。

《株林》堪称这类诗作中的杰作。由于它对陈灵公君臣狗彘之行的揭露,用了冷峻幽默的独特方式,给人们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东周时期,陈国的国君陈灵公是个绝无威仪的君主,他为人轻佻惰慢,耽于酒色,逐于游戏,对国家的政务不闻不问。他专宠着两个大夫,一个叫孔宁,一个叫仪行父,全是酒色之徒。这样一君二臣,臭味相投,全无顾忌。

陈国有个大夫叫夏御叔,住在株林,娶郑穆公之女为妻,名夏姬。夏姬生得娥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她未出嫁时,便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蛮死,后来就嫁给夏御叔,生下一子名徽舒。徽舒12岁时其父病亡,夏姬隐居株林。孔宁和仪行父与御叔关系不错,曾窥见夏姬之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夏姬有个侍女叫荷华,伶俐,惯于迎合主人。孔宁以厚金交结荷华,求其穿针引线,果得事成。仪行父心中羡慕,也私交荷华,求其为自己通融。仪行父自此与夏姬往来更密,孔宁不觉受到冷落。孔宁知道夏姬与仪行父过往甚密,心怀妒忌,于是心生一计。一日,孔宁独自去见陈灵公,言谈之间,说到夏姬的美色,天下无双。灵公说:“寡人久闻她的大名,但她年龄已及四旬,恐怕是三月的桃花,未免改色吧!”孔宁忙说:“夏姬容颜不老,常如十七八岁女子模样。”灵公一听,便急于见到夏姬。

次日,陈灵公微服出游株林,孔宁相随,这一游就游到了夏家。次日早朝,百官俱散,灵公召孔宁谢其荐举夏姬之事,而且还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互相嬉闹,胡言乱语。

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加上孔、仪二人一味奉承帮衬,更兼夏姬善于调停,三人狼狈为奸。夏姬的儿子徽舒渐渐长大知事,转眼间徽舒长到18岁,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灵公为取悦夏姬,就让徽舒袭父亲的司马官职,执掌兵权。徽舒因感激嗣爵之恩,在家中设宴款待灵公。夏姬因其子在坐,没有出陪,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毫无人形。徽舒因讨厌他们的行为,退在屏后,偷听了他们说的话。灵公对仪行父说:“徽舒躯干魁伟,有些像你,莫不是你的儿子?”仪行父笑道:“徽舒两目炯炯,极像主公,还是主公所生。”三人拍掌大笑。徽舒闻此,就再也按捺不住,暗中将夏姬锁在内室,从便门溜出,吩附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包围。徽舒一箭射死了陈灵公。而孔、仪二人则赤着身子逃到楚国。

对于陈灵公的丑恶行为,陈国的老百姓早已不堪入目,他们便用诗歌的形式来揭露和讽刺,《株林》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此诗之开篇,几次问,几次应答。发问既不知好歹,表现着一种似信还疑的狡黠;应对则极力挣扎,模拟着做贼心虚的难堪。这样的讽刺笔墨,实在胜于义愤填膺的直截。它的锋芒,简直能穿透这班衣冠禽兽的灵魂!到了二章,又换了一副笔墨。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就不仅使这幕君臣通淫的得意唱和,带有了不知羞耻的意味;甚至还能让读者窥见在车马抵达株邑之野时,君臣脸上所浮动的忘形淫笑。

这样的讽刺笔墨,实在是犀利的。所以连《毛序》在论及此诗时,也不免一改庄肃之态,而语带讥刺地书曰:“《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这首诗旁敲侧击,意在言外,把陈灵公的荒淫丑事活脱脱地暴露出来,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同类推荐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热门推荐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 古代帅哥

    古代帅哥

    她,端木灵。与几个好姐妹一起去东方明珠游玩,没想到竟穿了?在古代她举目无亲,没想到其她的三个姐妹竟然跟着她一起穿到了古代,悲哀的是,她们几个人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穿越时空都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恋,那些个古代帅哥们咋比二十一世纪的帅哥还要拽呢?看她们怎么反击,嘿嘿嘿~      
  • 遇见最好的你

    遇见最好的你

    晋江超人气作家梧桐私语以欢乐之手写暖萌小爱情!法医系怪力女VS数学系书呆男,这个互撩有点甜!繁华落尽,岁月沉寂,这一生最美好的事,是我遇见你。执手相依,决意相爱!【穆中华】图书馆内比画解剖刀,迎新舞会跳健身操,模拟现场误将路人开瓢……我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女生呀!如果你们非要揭穿我的话,好吧,我其实就是那个人见人躲开的法医系怪女生。我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想,尊重自己的意愿也很重要,比如我喜欢叶之远,就去追了。我相信越简单越幸福,我有最好的结局。【叶之远】在一座不算发达的城市定居,有套自己的房子,不用太大,和喜欢的人一起生活。她有点脾气,有点霸道,爱欺负我,而我用自己的方式稀里糊涂地接受她,宠她,每天清晨睁开眼第一个看到她——这样的生活比起泡在美元堆里,好了不止一点点。所以,我遇见了穆中华。
  • 沙床

    沙床

    一夜情?裴紫的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大,大概30出头,头发盘在头顶上,连衣裙开胸很低,露出颈脖和锁骨,脖子上戴着项链,看得出来,那件项链出身名贵,款式和做工都非常精致。她的肩膀和胸非常夺目,纯净的雪白,精致高贵,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那温润的线条美,让人产生抚摸的冲动。
  • 纸孔雀

    纸孔雀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是孤岛中的罗宾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印证了在好莱坞流行的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